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给我国甚至全世界的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进而培育稻瘟病水稻杂交组合,是选育抗稻温病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双抗77009为抗性基因Pigm-1的供体亲本,以感病恢复系R20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方法,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定向改良优质水稻恢...  相似文献   

2.
丰源优358     
《农业信息探索》2011,(11):33-3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1 品种名称:丰源优358 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丰源A×R35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3天,比对照汕优46长0.5天。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系中国黄牛的代表性品种,主产于陕西关中地区,被毛紫红、肉役兼用、肉质优良。各级政府和科技人员历来都比较重视秦川牛选育改良工作,其肉用选育改良经历了"役用-役肉兼用-肉役兼用-肉用"的过程。尤其是近30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保持秦川牛固有优点为基本出发点,以肉用为目标,长期坚持本品种选育,成功选育出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其体型外貌和产肉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引入国外肉牛品种杂交改良秦川牛,其后代产肉性能较秦川牛得以大幅提高。同时秦川肉牛产业化开发也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介绍了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过程、新品系特点和推广应用成效,讨论了中国黄牛选育改良应该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对指导我国地方黄牛肉用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开发,促进我国肉牛种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湘早籼20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早籼20号是采用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1个迟熟偏早的高产优质抗病早籼新品种。本文就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生产示范表现等进行了叙述。并对湖南省水稻诱变育种的新进展、育种目标及选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黑麦(Secale cereale)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为了鉴定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奥地利黑麦杂交后代选育的抗白粉病品系N9436-1的黑麦遗传物质,对其进行了细胞学、基因组原位杂交、Giemsa-C分带、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以及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分析。结果表明,N9436-1形态学和细胞学稳定,2n=44=22Ⅱ,对白粉病免疫,携带奥地利黑麦的多小穗性状。以奥地利黑麦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及Giemsa C-分带显示,N9436-1含有2条奥地利黑麦的1R染色体, SCAR标记鉴定及A-PAGE分析进一步证实N9436-1携带有黑麦遗传物质,表明N9436-1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不同于Pm8和Pm17,是新的抗白粉病基因,可作为白粉病抗源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6.
杂交育种是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方法, 其杂种F1真实性鉴定是获得目标性状单株的关键环节。为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性及抗旱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 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分别与"J07-6"和"陇薯3号"杂交, 获得了杂种F1代。本试验利用SSR标记技术对"Favorita"×"J07-6"、"Favorita"×"陇薯3号"2个杂交组合F1共86个单株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试验从4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适宜引物STM1049和S7。利用这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将"Favorita"×"J07-6"杂交种F1和"Favorita"×"陇薯3号"杂交种F1的SSR带型划分为双亲互补型、缺失型、父本型和母本型4种类型。依据SSR带型特征, 从"Favorita"×"J07-6"和"Favorita"×"陇薯3号"2个杂交组合F1单株中分别鉴定出真杂种34个和27个, SSR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马铃薯杂交种真实性鉴定是可靠的。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杂交种优良株系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探索》2008,(4):23-23
为继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由袁隆平院士牵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适型超级杂交稻组合选育与示范”日前在长沙市隆重启动。  相似文献   

8.
花育30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用094-9/95-l与9629-1-0杂交后系统选育(094-9/95-1引自美国,9629-1-0选自8130/79266的杂交后代),2009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定为2011年山东省花生主推品种之一。该品种高产、优质,符合出口标准,适宜北方花生产区中高肥水地块,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2010年引进了该品种,进行了播期、密度等适应性栽培试验,并在高产示范片中进行了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欣荣优2984     
《农业信息探索》2011,(11):33-3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2 品种名称:欣荣优2984 选育单位:江西赣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欣荣A×R2984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0天,比对照汕优46长1.2天。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施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运武 《土壤学报》1992,29(3):328-333
杂交水稻具有较强的吸钾能力和吸钾强度。由于种植杂交水稻较之常规水稻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因此,当前在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中重施钾肥已带有普遍性。据调查,生产水平较高的水稻产区,每公顷施钾量(K2O)多在150-225公斤。鉴于我国当前钾肥资源贫乏,不少研究者,从杂交水稻对钾素的吸收、利用角度进行研究,以探讨钾肥的合理施用[2-5]但从杂交水稻各生育时期吸钾特点出发进行施钾技术的研究则见诸甚少。本试脸系根据杂交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吸钾特点以及该时期的土城供钾特点为础,以研究其施钾技术,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镉耐性差异及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 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 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 cultivars, 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以收集的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145种水稻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 通过水培试验, 研究水稻植株生长性状和镉积累特征, 比较不同材料的镉耐性和镉积累差异, 并以耐性指数和镉含量为指标, 筛选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 (1)在镉胁迫条件下, 水稻生物量和株高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根长和根冠比呈不同程度增加。(2)恢复系各材料间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79倍和6.45倍, 保持系各材料间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00倍和2.98倍。(3)根据耐性指数差异将恢复系和保持系各分成耐性不同的5类, 并将耐性较强材料进行镉积累差异分类, 得到恢复系镉低积累种质资源13种, 分别是"MR183"、"MR86"、"R047"、"R364"、"泸恢602"、"泸恢615"、"泸恢17"、"GR548/M63//527_2"、"R18"、"成恢838"、"GR548/M63//M63_5"、"GRL17/IRBN95-199_3"和"GRL17/ATTP//L17_3"; 保持系镉低积累种质资源2种, 分别是"玉香B"和"D62B"。(4)镉耐性较强材料中, 高积累材料的镉含量和镉积累量表现为恢复系中分别为低积累材料的1.97倍和2.03倍, 保持系中分别为低积累材料的1.43倍和1.40倍; 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在两系的低积累材料间无明显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材料培育镉安全品种将成为解决镉安全威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350Gyγ射线辐照粳型恢复系K1722干种子,经加代筛选后,获得了粒色分别为红黑色和红褐色的2份有色突变体RK1722-1、RK1722-2。与原亲本相比,2份突变体的生长势有减弱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突变体与不育系宁67A配组所得杂种F1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组合相仿,且所结籽粒均为有色米;简单遗传分析表明,2份粒色突变体均为单基因突变。本文还就利用诱变技术创造粒色突变体和开展有色杂交稻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航天诱变创制带标记水稻新材料及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航天诱变获得一个壳色带标记的香型水稻新材料,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将该材料直接转化为不育系"花香A",该不育系在可恢性、不育性、异交习性等方面均达到三系不育系的标准,11项指标达国家3级米以上标准。将"花香A"与恢复系"川恢907"配组,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花香7号"已通过省级审定。  相似文献   

14.
水稻突变体R_917是经辐射诱变育成的抗病性强、抗谱广的水稻突变新种质。经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_15、ZC_13和ZE_3测定,其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经与秀水11、秀水861等品种杂交后代抗性分析,表明R_917的抗性基因容易转育,是一个能广泛应用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下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通量水稻种植试验以及表型现象检测是水稻分子遗传育种研究中的重要步骤。针对种植试验中容易大量存在的育种信息记录错误、延迟、整合繁琐、查询困难、共享不便等问题,设计了基于RFID、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水稻种植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RFID电子标签实现水稻盆栽的实时标识;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对种植水稻信息进行远程访问和操作;并针对水稻突变体库的多代种植,提出了水稻种植家系可追溯的数据管理方法,实现水稻家系的自动追溯和家系树的自动生成。种植区试验证明系统能可靠记录入场水稻盆栽信息,并有出错提示功能;能实现水稻盆栽在种植区位置的自动分配及跟踪管理。系统远程访问、操作,管理正常运行,有效地提高了水稻遗传育种试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部分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选育问题,运用25个早籼稻组合按北卡罗莱纳Ⅱ(NCⅡ)设计进行了配合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精米长、精米宽、精米形状、胶稠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7个性状受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受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因此在育种中要特别注意不育系本身的特点。垩白级别、糊化温度的狭义遗传力较小并受特殊配合力影响较大,在世代传递中的稳定性是较差的,因而在育种时要特别考虑双亲的表现值。  相似文献   

17.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thanolic extracts from several asparagus cultiva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antiradical activity, inhibition of primary oxidation, and ferric reducing power)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ight different asparagus cultivars and byproducts: white and green asparagus from Alcalá del Río (Guadalquivir Valley, Seville) and American hybrids, native spears, and their byproducts from Huétor-Tájar (Vega de Granad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 content was studied. Six standards were also tested to validate the modified methods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 determination. Results obtained for antiradical capacity and reducing power were very similar, and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phenols was found (R > or = 0.9 for both tests). Sample origi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spears from Huétor-Tájar having higher values (ARC between 7 and 10 and P(R) of 0.25-0.33) than those from Alcalá del Río (ARC 0.6-2 and P(R) of 0.05-0.07).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spears with the same origin, suggesting that genetics are another factor to take into account. Asparagus inhibits lipid primary oxidation, but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hibition percentage and phenols was observed. Asparagus origin was the only factor that l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amples from Huétor-Tájar had higher values (POIC between 18 and 32) than those from Alcalá del Río (POIC of 5-9). Byproducts from the canning industry at Huétor-Tájar were also assayed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ed that byproduct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excellent source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相似文献   

18.
用珍汕97A、珍汕97B、IR_(24)和明恢63为亲本,通过对F_2及回交等世代的分析,研究了野败型杂交水稻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的遗传方式,所得结果表明:野败型杂交水稻的不育性表现呈连续性变异,说明不育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抽穗扬花期低温胁迫对不同晚稻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2个耐冷品种(岳优27、昌粳225)和2个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黄华占)为试验材料,于抽穗扬花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分析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等。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晚稻品种花粉活力均降低,除过氧化氢酶(CAT)外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S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呈降低趋势。低温胁迫也会影响稻米品质及稻米RVA值,具体表现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晚稻品种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与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降低,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逐渐升高。相较于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和黄华占,耐冷品种岳优27和昌粳225的抗氧化酶活性和SP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幅度较小,花粉活性降低幅度也较小,其中在第5天昌粳225降幅最小,为4.38%;稻米品质中精米率、垩白粒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垩白度增加幅度较大,RVA谱中峰值黏度降低幅度较大,热浆黏度反应较慢,而冷胶黏度和回复值较先达到最大值,崩解值和消解值的变化幅度较小。综上,耐冷品种岳优27和昌粳225抽穗扬花期相较于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和黄华占表现出较强耐受低温胁迫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抽穗扬花期耐低温双季晚稻的选育与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