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已有序列信息快速获得花生目的序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套基于已有DNA序列信息快速获得花生目的序列的技术流程。运用花生籽仁未成熟叶片简单预处理PCR技术,根据一个种子中特异表达的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Taq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4个花生基因型中有3个得到预期长度的产物。随后取其中育种品系02-B4籽仁未成熟叶片,简单预处理后采用Pyrobest DNA聚合酶作高保真扩增,得到产物后直接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与已报道的花生PSC33羽扇豆球蛋白cDNA序列表现出高度同源性。本研究为分离其编码区上下游序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花生高产优质育种与生物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加入WTO之后市场需求变化对中国花生产业的挑战;结合产量性状、品质特征以及抗性类型等要素综述花生育种的产业需求与方向选择,同时简要介绍近年来中国花生新品种的选育以及花生高产优质高抗的机理和遗传研究进展,重点阐述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应用成效,集中讨论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可鉴经验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提高突变频率,特别是有利突变频率,对辐射育种是极其重要的,国内外都较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在花生上的报导不多。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花生几个不同生育性状对γ射线照射后的突变效应,以寻找适宜的辐照时期及各生育时期的最实用的照射剂量,为花生辐射育种提供处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生辐射育种,国内外都做了大量工作。在生产上已推广了奥油22、551,辐矮50和NC4—X等几个辐射选育的花生新品种.但目前国内对花生辐射育种的看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辐射是花生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一种意见认为,辐射对花生育种效果不大;还有的认为,辐射必须与常规结合才能有效。在花生辐射遗传方面,国外有一定的研究,国内研究较少.我们从1971年起,结合花生辐射育种,对花生辐射的一般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一些粗浅地研究,现综合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8年是佛罗里达大学花生育种方案实施的第六十周年,该方案也是美国最早的花生育种方案。在美国花生首次人工杂交是1928年在佛罗里达大学由W.A.Carver和F.H.Hull博士来完成的。1943年首次获得了第一个人工杂交花生栽培种,取名DixieRunner。之后佛罗里达大学通过花生育种方案的逐年实施,先后又培育出9个花生栽培杂种。这些新花生品种的育成对美国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对花生种植者们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60)钴照射花生引起各种性状的变异,国内外有较多报导,但引起根系突变以及突变后与抗旱性的关系,目前报导不多。为此,我们于1983年对已获得的几个花生突变体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研究,以便为进一步筛选和利用突变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龙生型花生中的微卫星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用24份龙生型花生资源作研究材料,采用31个微卫星标记引物检测其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其中13个引物能在龙生型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研究结果表明,在龙生型花生基因组中,一对SSR引物可扩增出2条以上的DNA片段,扩增片段数最多的是Pm36,在24份龙生型花生资源中扩增出16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由这些多态性标记检测出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7,最高为0.33,最低为0.03,但能区分所有的24份资源.对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和资源鉴定上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花生品种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品种鉴定技术在良种保纯、新品种保护工作以及花生属分类学、花生育种后代选择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花生品种鉴定的主要技术方法,分析了花生品种的形态学鉴定、同工酶和种子蛋白质电泳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讨论了花生品种鉴定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花生突变体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通过辐射可以诱发各种性状产生突变。性状突变,表明了控制性状的基因型产生突变,而酶是基因型表达的一种形式,但目前用同工酶分析花生辐射突变的报导材料很少。本文仅选用一部分突变性状稳定的突变体和原种做酯酶同工酶的测定分析,探讨花生辐射诱变的机理,为进一步开展花生辐射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胺作为一类新型植物生理活性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在细胞工程与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是催化多胺降解的关键酶之一,对调控植物细胞中多胺浓度非常重要,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过程。根据国际DNA数据库中已报道的PAO蛋白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degenerate pri mer),通过RT-PCR方法首次从花生(仲恺花1号)中克隆PAO基因cDNA序列,并利用BLASTn、BLASTp及多重序列排比(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克隆的cDNA进行序列分析与鉴定,初步确定已从花生中克隆到PAO基因的同系物(homolog)。根据克隆的花生PAOcDNA序列(AhPAO1)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花生胚根、胚芽和幼叶中AhPAO1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胚根中AhPAO1基因表达最强,胚芽和幼叶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多胺氧化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奠定实验基础,并对进一步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综合调控花生体内多胺水平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分子育种实验室改建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自创的农杆菌直接注射法转化花生品种花育22号。运用近红外扫描技术分析单粒花生主要脂肪酸、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获得了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的转化体。通过DNAwalking技术获取T—DNA左边界侧翼序列3条、右边界侧翼序列1条。经Blast分析,在GenBank中找...  相似文献   

13.
自现代育种科学开展以来,选种方法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花生利用无性杂交方法进行育种,报道还不多见,国内一些报道,曾认为花生的无性杂交,方法简便,有变异,能遗传,并获得了有希望的苗头;但尚未广泛利用于花生育种工作。本试验目的在于探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荚果是花生的收获器官,深入 研究花生荚果发育及其调控,可以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和内外限制因素的调控作 用,并结合激素、营养元素、遗传学研究以及DNA、RNA等分子调控机制,综述了近年来花生荚果发育相关的研究进 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N^+离子注入诱变技术获得了两份甜菜高糖、早熟突变新种质,该材料不仅在田间有稳定的突变表现,通过RAPD分析证实了在DNA水平上也同样存在差异,离子注入诱变甜菜引发了DNA水平上的变异,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  相似文献   

16.
花生晚斑病是世界上危害最重、分布最广的花生真菌性病害之一。近三十年来在世界主要花生产区的危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已育成抗晚斑病品种和品系、抗性遗传机制、抗病候选基因、数量性状基因座及分子标记和转基因抗性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花生晚斑病抗性育种的研究方向,为花生晚斑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花生蚜虫体型小、在田间不易准确快速识别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I, mt DNA COI)基因的种特异(species-specificCOI)PCR方法,研究了其快速鉴定的分子技术。研究利用mt DNA COI基因通用型引物F-LCO-1490/R-HCO-700ME获得青岛地区花生蚜虫COI基因序列,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六对花生蚜特异引物,同时以同一花生田采集的、与花生蚜同生境节肢动物、线虫、软体动物的166个DNA样本为模板对六对引物的种特异性进行了检测。PCR结果显示,引物AC_F2/AC_R2对花生蚜基因组模板有特异扩增能力,片段长度为299bp;且该对引物在与花生蚜同生境节肢动物、线虫、软体动物样本中均未扩增出条带,显示出此种特异性引物对其他物种不具有交叉反应扩增能力,可用于花生蚜的快速检测及预测预报,同时对本地天敌对花生蚜捕食作用的检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标记鉴定花生真杂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3~5mg花生子叶组织采用简化的DNA提取流程和快速银染方法,鉴定了利用耐低温花生品系A4搭配的两个杂交组合的F1真杂种种子。本研究为下一步阐明花生耐低温特性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对花生高产稳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花生叶片DNA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用于高通量测序的高质量花生叶片DNA,本方法取第三对真叶为实验材料,设计烧制圆球状枪头和离心管装置代替研钵研磨,并在CTAB法的基础上在杂质沉淀前快速分离DNA等简化方法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DNA条带清晰、完整性高。经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范围在104~131ng/μL,OD260/OD280为1.7~2.0,OD260/OD230大于2.0,说明杂质少,可获得高纯度,高浓度的DNA。此方法与常用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时间短、质量高的优点,可用于基因组重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分子标记筛选等后续研究,可提高花生分子育种与筛选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棉花突变体材料收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变体材料是农作物重要的种质资源 ,如水稻的矮败不育系和油菜波里马不育系自然突变的获得 ,引发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和油菜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目前本所发现的 1 6个单体中 ,有 8个即是通过自然突变获得的 ,因此 ,突变体种质资源在农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变体材料大体上可分为人为进行理、化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材料和自然发生而产生的突变材料。自然突变通常为田间条件下无人为因素介入的自发突变。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 ,突变谱广 ,是获得突变材料的重要来源。然而自然突变的材料 ,常常被忽视而丢失 ,或虽然被注意到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