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摘要为了查明在萎缩病桑叶中特异抗原之有无,把萎缩病桑叶汁液作为抗原,制成抗萎缩病桑叶血清,进行了二、三项血清学实验。 1.用抗萎缩病桑叶血清, 应用奥氏(Ouchterlony)法,调查健全桑叶及萎缩病桑叶汁液与之反应结果,两汁液均可看到反应。可是,对于用健全桑叶汁液吸收后的抗萎缩病桑叶特异血清,健全桑叶汁液无反应,仅仅对萎缩病桑桑叶汁液呈现反应。  相似文献   

2.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3.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我国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山东等省区.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给浙江、江苏等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江苏两省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推广系统联合攻关,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病害蔓延.北方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近来一些地区特别是山东等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严重.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没有特效的农药,但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地控制,选栽抗病桑品种是其中最经济、最易推广、最有效的方法.现将近十年来各地对现行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研究结果和新育成桑品种的特性及其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桑黄化型萎缩病属桑树全株性病害,是桑树主要病害之一,又称萎缩病、癃桑、猫耳朵、塔桑等.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地区暴发成灾,严重威胁蚕桑生产.近几年来,随着蚕桑业的复苏,东阳市的山区种桑面积逐渐扩大,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不断提高,为确保东阳市的蚕桑生产安全,提高蚕农经济效益,做好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于五十到六十年代对桑萎缩病病型进行研究,1965年把桑萎缩病分成“三种病型”。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萎缩病“三种病型”的病原进行研究,进一步查清了“三种病型”的病原。据桑树萎缩病自然发病调查,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萎缩型,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黄化型。作者为了进一步证实桑萎缩病表现的病型同品种的关系,于1979~1987年,对萎缩病的病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桑树萎缩病分桑花叶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和桑黄化型萎缩病,症状分别为:①花叶型:叶片皱缩并向上卷缩,叶间有浅绿色斑块,叶背的叶脉上有瘤状突起。②萎缩型:叶片变小、变黄,有时半张叶片变圆,细叶脉常全变褐色,无瘤状突起。③黄化型:叶片显著变黄,叶尖向下卷,叶背的叶脉无瘤状突起。  相似文献   

7.
桑黄化型萎缩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黄化型萎缩病又称萎缩病、猫耳朵、小叶病等.分布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河北等省都有发生.山东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发生,部分地区流行迅速、危害成灾,几乎分布于各主要蚕区,有的县发病桑园面积曾达到95%以上,蚕茧产量骤然减产一半多.  相似文献   

8.
湖州地区桑花叶萎缩病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花叶萎缩病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川、重庆、上海等我国重点蚕区发生危害.病树枝条短小,桑叶萎缩,造成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蚕茧生产.从栽桑到桑叶盛产需要较长的周期,而病害造成的损失会持续伴随,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9.
桑树新品种选797是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现已经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认定。被山东省丝绸公司定为全省推广品种。选792的主要特点之一,即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有较强的抗性.本文即选792及新一之濑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抗病力鉴定研究初报。对于桑黄化型萎缩病抗病力鉴定,目前一般采用大田诱发法及媒介昆虫传毒法。这两种  相似文献   

10.
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萎缩病一名,引自日本。我国各地蚕区群众叫做癃桑、鬈桑、癞头皮桑、猫耳朵、虾桑等。1957年曾提出我国的桑萎缩病有两种病型,即花叶型萎缩病和黄化型萎缩病。最近对黄化型萎缩病的进一步研究,又区分出两种:一种表现为萎缩;另一种表现为黄化丛生。因此,我国的桑萎缩病可分为萎缩型、黄化型和花叶型三种。 这三种病型通过嫁接传染和菱纹叶蝉接种证明病原都是病毒。通过典型症状的对此以及温度对枝条内病原的影响、采伐对潜育期影响、病株隐征现象与季节性关系,春伐对病株消长变化、对寄主致病性等发病条件的论证,认为三种病型的病原是异质的。 从三种病型分布和为害分析,防治桑萎缩病目前已成为蚕桑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三种病型的防治方法方面,分别提出检疫的主要措施、清除病树办法,治虫防病、采用抗病品种、改善采伐,加强肥培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桑树萎缩病是威胁我国各地蚕桑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它具有传播快、发病广、危害重、难防治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萎缩病也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我县友邻东台、大丰等县相续发生,对我县直接产生威胁。如何做好桑树萎缩病防治工作、杜绝萎缩病在我县发生和蔓延,作为我们蚕桑生产发展新区,重点产苗县,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桑树萎缩病在安徽省肥西县的发生情况调查得知:肥西县发生的桑树萎缩病主要是桑黄化型萎缩病,该病在老桑园发病率高于新桑园,立地条件差的桑园发病率高于立地条件好的,间作豆类、芝麻的桑园发病率高于不间作作物的。通过连续3年的病株挖除、菱纹叶蝉的防治、品种的更新以及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桑树萎缩病的株发病率从2003年的20%左右降低到2006年的1%~3%。  相似文献   

13.
前言桑萎缩病江浙农民叫做“癃桑”,是为害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关于萎缩病发病原因,有很多争论,有的认为桑萎缩病是生理性病害,主要认为是采伐过度,生理机能遭受某种程度影响的关系;但近年来,有更多的人认为桑萎缩病是病毒病,是由一种病毒的寄生而发病的,可以通过嫁接而传染,但从发病的情况及发病率来看,萎缩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仅对桑园肥培管理与萎缩病之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下面是我们试验的经过和对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土霉素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四环素类抗菌素对于治疗黄化型萎缩病病桑有效,但还存在部分病树治疗复发问题。观察研究经土霉素治疗的病桑体内类菌原体的数量、形态等变化状况,将有助于提高病桑药疗效果和阐明复发原因。我们曾报道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的抽提。本文初步报道,用盐酸土霉素处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枝条时,对病原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阳 《广西蚕业》2005,42(4):22-23
调查了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史、症状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四个方面的桑黄化型萎缩病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用PCR法克隆了中国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植原体的 16SrRNA基因 ,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克隆的基因大小为 1372bp ,与日本桑萎缩病病原植原体 16SrRNA的同源性高达 99 85 % ,只存在个别碱基的突变。Blastj检索结果显示与中国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体 16SrRNA的基因同源性高达 99%的有来源于玉米、洋葱、土豆等5 0多种其它植物的植原体 16SrRNA基因 ,表明植物萎缩病病原体 16SrRNA基因具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7.
沈永康 《蚕桑通报》1994,25(1):51-52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湖州市70年代初开始到80年代初暴发成灾,据1983年冬季调查,全市有20余个乡镇发生桑黄化型萎缩病危害,病区范围达5.78万亩,特别是太湖沿岸发病严重,漾西乡1983年冬季调查该乡3714亩专业桑地中有2733亩发生不同程度的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病桑地面积占桑地总面积的73.58%,其中太湖沿岸的胡溇、宋溇、乔溇、汤溇、新浦五个村1136.1亩专业桑地,平均株发病率高达49.2%.  相似文献   

18.
桑花叶型萎缩病夏季嫁接的传染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花叶型萎缩病又名萎缩病、癃桑、瘌头皮桑、惊桑,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桑树全株性病害,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省蚕区.在春末夏初和秋期22~28℃气温下发生病害,夏季高温(30℃)时出现高温隐症,同一枝条有间歇发病的现象,即春末夏初表现病症后,夏季生长部分生长正常秋季又出现病症.  相似文献   

19.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鼻甲骨萎缩、颜面变形和生长迟滞.是现代养猪业最重要的猪病之一。木病的原发或主要病原菌已普遍承认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同时注意到.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Pm)的混合感染起着加剧鼻甲骨萎缩的作用,也是AR 的病因。本文报道了1987年春天在丹东  相似文献   

20.
《江苏蚕业》2016,(4):1-4
以桑花叶型萎缩病(Mulberry mosaic dwarf disease,MMDD)类病毒为侵染材料,通过、田间调查、试验以及RTPCR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在被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污染的土壤上栽培的桑树的花、叶、病健桑树花粉杂交的果实以及果实培育的苗中都检测到小分子RNA,表明了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土壤、花粉、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