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毛虫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旋毛虫的表面、排泄/分泄、虫体三种抗原和磷酰胆碱、糖蛋白、抗原决定簇以及旋毛虫的抗原变异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扼要叙述了对旋毛虫抗原的提纯与分析、来源与定位的研究概况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在旋毛虫抗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p53糖蛋白是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的主要抗原组分之一,具有肌幼虫期特异表达特性,主要定位在肌幼虫β-杆细胞.不同旋毛虫种p53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但抗原性有差异,在同一种内变异极少,具有种及属特异性抗原表位.论文就旋毛虫p53糖蛋白抗原的分子结构、不同发育时期的特异性表达、抗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以Sepharose 4B为载体,兔抗旋毛虫多克隆抗体为配体,纯化了旋毛虫的S_3抗原,得到亲和层析抗原.本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于S_3抗原中的主要抗原成分,同样存在于亲和层析抗原中,亲和层析抗原的分子量范围在103000~40000 u之间,等电点范围在pH4.7~8.8之间.亲和层析抗原经转印后,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至少有7条显色带,其中分子量为48000 u,50000u,58000u和87000u的4种蛋白的抗原性较强,而以分子量为48000u的蛋白抗原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将两株将抗旋毛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McAb,经纯化后电泳分析,其重链分子质量为55ku,轻链分子质量为29ku,符合IgG抗体的特点。两株McAb与旋毛虫阳性血清所针对的旋毛虫抗原决定簇相同,都不与猪的其它寄生虫发生交叉反应,与抗原的相对亲和力E2〉D4,McAb亲和层析纯化抗原的分子质量为49ku,经免疫斑点染色证明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产来源于体外培养的旋毛虫肌幼虫的排泄-分泌物。为研制具有ES抗在功能的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首先用AGPC法提取旋毛虫肌幼虫总RNA并进行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它缺少真核生物所具有的28SrRNA。根据编码45000和49000蛋白的基因结构,设计并合成2对PCR引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了2个目的基因(TSPG和PSPGⅡ)。序列分析发现,TSPG在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旋毛虫病由于其对人、畜危害严重历来被人们所重视 ,其免疫防制是当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旋毛虫几种抗原的对比研究 ,排泄 /分泌抗原效果最好 ,它具有双重的免疫学功能 ,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人们对排泄 /分泌抗原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作为蛋白质其主要成分是三种糖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4.5万 ,4.9万 ,5.3万 ) ,他们可以发生免疫学交差反应。目前人们已经获得了编码这三种蛋白的基因序列 ,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 ,将表达蛋白用于旋毛虫病的防制。本文介绍了旋毛虫排泄 /分泌抗原的组成成分与功能 ,以及检测抗原和免疫原方面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猪旋毛虫49kuES抗原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SDS裂解液配合蛋白酶K方法从猪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成囊前期幼虫、肌幼虫、成虫)虫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49kuES抗原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大肠埃希氏菌TG1。用PCR、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mHⅠ进行单、双酶切鉴定,阳性质粒的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猪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虫体49kuES抗原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9kuES抗原基因大小为948bp,基因的保守性很强,序列同源性比较高,不同发育时期之间的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可感染人和150多种动物,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已有人和动物旋毛虫病和旋毛虫感染的报道。有关旋毛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并且对旋毛虫各期抗原的分析已成为现今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旋毛虫各期抗原的保护性免疫及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旋毛虫的分类及感染性国外现已将旋毛虫分为8个隔离种,其中5个种分别被命名为旋毛形线虫(T.spiralis)、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尼氏毛形线虫(T.nelsoni)、伪旋毛形线虫(T.pseudospiralis)和布氏毛…  相似文献   

10.
将几种旋毛虫抗原以同一浓度(0.6mg/mL)与PAPS微球交联,制成诊断试剂,进行旋毛虫阳性血清检测效果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成虫、成虫ES、新生幼虫、肌幼虫B峰4川抗原均出现非特异性反应,而肌幼虫、肌幼虫ES、肌幼虫A峰抗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三者效价均达1:640。将此3种抗原所制得的诊断试剂对几种寄生虫阳性血清进行交叉试验,显示肌幼虫ES抗原对血吸虫、锥虫、弓形虫、肺吸虫、牛肝片吸虫、羊肝片吸虫阳性血清均不出现交叉反应,而肌幼虫A峰抗原、肌幼虫抗原对牛、羊肝片吸虫均出现交叉反应,对其他血清则不出现。表明肌幼虫ES抗原效果最佳,特异性最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感染小鼠对p46 000重组抗原的抗体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和p46000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对小鼠人工感染旋毛虫后的抗体应答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以肌幼虫200条/只经口感染小鼠后,肌幼虫ES抗原在感染后9d可检出抗体,并于感染后35~42d达到最高水平;应用重组抗原检测时,感染后10d可检出抗体,抗体水平略低于用ES抗原,但是其消长规律基本一致.而且与阴性血清相比差异明显;抗体在117d后仍维持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病免疫诊断抗原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世玉  党勃 《畜牧与兽医》1993,25(3):109-111
本文报道了旋毛虫肌幼虫匀浆抗原(HO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ES抗原),可溶性杆细胞颗粒相关抗原(S_3抗原),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第一峰(FP)和第二峰(SP)抗原,亲和层析提纯抗原(PAW)的制备及其用于ELISA和Dot-ELISA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证实亲和层析堤纯抗原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用于旋毛虫病的免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抗旋毛虫P53E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抗旋毛虫的单克隆抗体(MAb),以旋毛虫P53ES基因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鼠,经ELISA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亚类鉴定2株MAb均属IgM亚类,其轻链均为κ链;腹水效价均达到1:104以上;Western blot证实2株MAb均能与约53 ku处的ES抗原反应,出现特异性条带;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代,细胞生长良好,效价稳定;所得MAb与隐孢子虫、猪鞭虫、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多头蚴囊液、日本血吸虫抗原均无交叉反应.抗旋毛虫P53ES蛋白的MAb的制备,为旋毛虫病的研究和研制旋毛虫病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特定条件下经体外培养的肌旋毛虫幼虫排泄/分泌物(ES)抗原的特性,通过体外培养将所收集到的ES抗原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琼脂扩散试验进行分析。结果经SDS—PAGE分析出现了比较明显的2条蛋白带,其分子量为45ku、49ku;经琼脂扩散试验ES抗原与犬旋毛虫阳性血清出现了明显清晰的沉淀线,而与犬蛔虫阳性血清、犬绦虫阳性血清之间未出现沉淀线,ES抗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表明研究结果为开展ES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苗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观察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用质量浓度为1、5、25、50、100μg/L的肌幼虫抗原、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分别与2.5×104的肥大细胞37℃条件下作用10min。采用荧光检测系统检测在上清液面及下层颗粒组分中的组胺水平,计算组胺释放率;加入20μL相同质量浓度的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分别与50μL 5mol/L对硝基酚-N-乙酰-β-D-葡糖胺和肥大细胞37℃孵育2h,酶标仪测定D值,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显示,25μg/L肌幼虫抗原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率最高,50μg/L最低;成虫抗原50μg/L最高,1μg/L最低,但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新生幼虫刺激肥大细胞不释放组胺,旋毛虫各期抗原不刺激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在抗寄生虫感染的最初阶段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应用聚丙安垂直板电泳分离,分析了旋毛虫抗原的组分。电泳后经考马斯亮蓝染色的旋毛虫幼虫抗原呈现20条蛋白质色带,经Schiff试剂染色呈现6条红色的糖蛋白色带。将电泳后的凝胶均匀分割Ag1,Ag2,Ag3,和Ag44个组分。分别测定其蛋白质浓度为12.37μg,22.54μg,26.36μg,26.04μg。  相似文献   

18.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具有减少抗原用量、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免疫后猪血清抗体滴度增加,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后海穴注射疫苗猪群保护率达100%,增加一倍抗原量经腹腔注射的猪群保护率为75.26%。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9):113-115
旋毛虫TSL-1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以直接激活肥大细胞,诱导Th2型免疫反应,引起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应答。TSL-1抗原是旋毛虫分泌性蛋白,是理想的旋毛虫感染的诊断抗原。现对旋毛虫感染TSL-1抗原参与的免疫学反应概况及其作为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匀浆、差速离心等方法提取旋毛虫肌幼虫S3抗原,并对其进行了琼脂双向双扩散、免疫电泳、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薄层等电聚焦电泳、肌幼虫孵化试验等免疫学和生化特性分析。以S3抗原免疫兔,再将其抗体免疫同种异体兔,经亲和层析共获得3株抗独特型抗体(R1、R2、R3)。固相放射免疫竞争抑制试验表明,随着抗独特型抗体浓度的升高,其对125I标记的S3抗原-兔Ab1系统及人Ab1系统抑制率均升高,其中R1株对以上两系统的最高抑制率分别达92%和68%。进而证实,3株抗独特型抗体可变区结构与旋毛虫肌幼虫S抗原的决定簇或其邻近结构是相似的,为种间交叉反应型抗独特型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