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森林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综合特征,以期为揭示森林群落结构规律、营建以及保护或利用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用3个特征指标数值综合为重要值的定量方法,分层测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物种在群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顺向演替,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在1000m2左右的3个样地内有乔木22~30种.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由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槭树科等常绿树种所组成,大多为珍贵的用材树种和庭园绿化树种.乔木层中含有常绿、半常绿、落叶3个层片,攀援或附生多种层间植物,已形成多层的立体群落结构,表现出向更高阶段演替的外貌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群落学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应用群落相似性和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由白栎林、毛竹林、香樟林、朴树-榉树林、朴树-刺槐林、梧桐林和枫香-刺槐林等7种森林类型组成; 现有森林植被的植物多样性明显低于邻近的浙江地区,其树种组成也明显偏重于落叶树种,以榆科植物、壳斗科栎类树种为主,而常绿树种则只有香樟、苦槠、毛竹、女贞等少数几个建群种;从森林演替趋势看,未来上海佘山地区的森林主要为三大类:以白栎为主的地带性森林群落,毛竹林和以樟科、榆科、木犀科等科树种组成的常绿、落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正>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辽东、胶东半岛所在的暖温带是落叶阔叶林的“天下”,各种落叶栎类林是其中的绝对主角。这些森林冬季落叶、夏季绿叶,被形象地称为“夏绿林”。由于少了常绿针叶树的装点,冬天的“夏绿林”看上去更像沉睡的森林。  相似文献   

4.
灵空山辽东栎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隶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is),是我国暖温带极为重要的森林建群种,以及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优势种之一和华北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成分;在暖温带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和山东等地的山地丘陵地带.  相似文献   

5.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8种典型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进行样地调查并计算了各个森林类型乔木层林分密度、物种种类、优势树种、生物量.结果表明,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落叶矮林;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5种森林类型,生物量变化不大;而在海拔1000m以上的3种森林类型,随海拔升高生物量下降,物种则增加.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的壳斗科植物十分丰富,在森林植被的阔叶林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庆市有壳斗科植物6属55种,属种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7%、17.7%、66.7%、6.1%。其生活型均为乔木,属Raunkiare生活型系统的中高位芽植物(高8-30m),其中常绿乔木37种,落叶乔木18种。空间分布以娄山山系最多,达41种,大巴山区31种,渝东南武陵山区20种,渝中平行岭谷区10种,渝西方山丘陵区6种。垂直分布海拔1200m以下的8种,1200m以上的20种,1200m上下都有的27种。以壳斗植物为建群种的阔叶林有3个植被型15个群系,即常绿阔叶林6个群系,常绿落叶阔叶混合林3含群系,落叶阔叶林6个群系。  相似文献   

7.
可爱的柞树     
可爱的柞树凌水生在我国广阔的森林大家庭里,柞树是这个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柞树是许多山毛榉科植物的通称。柞树也叫橡子树,是落叶栎类和常绿栲槠类总称。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壳斗科。我国现有柞树300多种,约占全世界柞树的2/3。柞树在我国分布很广,无论长城...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森林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的天然次生林,其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灌丛,其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组成种类丰富,具有较强的热带性,主要的科有豆科、茜草科、大戟科、樟科、桑科、山茶科、壳斗科、紫金牛科、芸香科、金缕梅科、冬青科等一些以热带亚热带为分布中心的类群;根据实地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一些珍稀濒危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森林公园内得以很好的保护;建议将兰花40种和另外52种植物列为广州市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并为大洪山地区森林植被演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保护区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具有东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落叶栎类林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对节白蜡群落、栓皮栎群落、刺楸群落和野核桃群落等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地带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 300~2 540 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 500 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 540 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1.
王启祥 《中国林业》2011,(19):51-51
栓皮栎属于壳斗科中的栎属,栓皮栎林是组成我国落叶阔叶林的一个基本群系,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其木材、树皮、果实及叶等均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许多林业专家对栓皮栎剥皮方法,栓皮的性质嫁接、引种及杂交、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青栲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栲又名细叶青冈、面槠,是壳斗科青冈栎属常绿高大乔木,为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我省南部山区和大别山区皆视之为材质坚硬的上等用材.  相似文献   

13.
桂东北属于中亚热带,按《中国植被区划》属于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本区域高海拔山区均在此范围内。 高海拔山地现有林垂直分布简况 以猫儿山天然林垂直分布为例。 800~1200米,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壳斗科、樟科、茶科、木兰科和安息香科等的树种48种。在这一区域,正常生长的马尾松可分布到1200米,毛竹在1100米处生长较好。 1200~1800米,以落叶阔叶林占优势,混生有常绿阔叶林,还有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等类型。主要树种有:水青冈、缺萼枫香、檫木、长苞铁  相似文献   

14.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资源调查中典型的4种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生物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计算4种森林类型从林分蓄积量估算林分生物量的主要转换参数平均值,并分析影响转换参数的林分因子。结果表明:(1)杉木林、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4种森林类型中优势树种的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313 3、0.412 5、0.502 1和0.527 4,木材基本密度因树种种源、种系、立地条件、林龄、林分密度等因子的不同而不同。(2)杉木林、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生物量扩展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1.308 9、1.265 4、1.423 3和1.391 3,根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0.169 4、0.177 2、0.239 1和0.263 5。(3)4种森林类型的生物量扩展因子和根冠比随林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4种森林类型的生物量估算转换参数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估算森林生物量时应按具体的森林类型进行估算,同时还应考虑林龄、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等林分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壳斗科(Fagaceae)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全球约900种。我国大多数地区通常把壳斗科植物的坚果都称为橡实,有些省区仅将栎属(Qucercus L.)树种的坚果称之为橡实,而李世华等认为橡实又叫橡子;显然,橡实或橡子均指壳斗科植物的坚果。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橡树     
橡树又称柞木,是壳斗科栎属树种的统称。到目前为止,北京共调查到的橡树种类有9种5变种。在《北京植物志》的基础上增补了2种4变种。增补的种类中有3个变种为天然成份,其中大果蒙古栎在北京首次记录。沼生栎、夏栎、锐齿槲栎等2种、1变种为栽培树种。  相似文献   

18.
投栎树一票     
栎树,泛指壳斗科的树种,虽然它有栎、栲、青冈之分,但群众习惯统称为栎树。我国壳斗科植物有七属三百多种,而这七个属云南都有,它们是:石栎属、栲属、栎属、青冈属、板栗属、水青冈属和三棱栎属。种类达一百六十五种,占全国总种数的55%,其中,特有种达五十余种。在“植物王国”里,壳斗科是云南植物特有种最多的一个家族,壳斗科多为乔木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植被类型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区系中亚热带植物区,中亚热带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最大的一个地带。园内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组成的主要优势树种为壳斗科、蔷薇科、樟科、山茶科、木犀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树种,体现了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的细柄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林,分布于浙江南部地区,位于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是该森林类型分布区的北缘。 据调查8个样地共5600m~2群落种类组成的统计,共含维管束植物52科,94届,145种,其中单型属占74.5%、比例很高;森林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的成分为主,占木本植物属的66.7%。表明该群落是属于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一个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