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验旨在克隆蛋鸡CYP19A1基因,对其遗传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其在太行鸡不同组织中及不同产蛋量个体中的表达情况。以河北省太行鸡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引物对CYP19A1基因CDS区进行克隆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CYP19A1基因含有一个1 50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02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太行鸡CYP19A1基因与鸭的同源性较高(90.7%),并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对CYP19A1蛋白理化性质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该蛋白为亲水蛋白,蛋白分子式为C2602H4103N675O719S36,分子质量为57.51 ku,理论等电点为5.99,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为14.0%)。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4种结构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58.95%、2.18%、3.93%和34.93%。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CYP19A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YP19A1基因在太行鸡高产组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上述结果为研究太行鸡CYP19A1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为进一步挖掘太行鸡高产基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QDPR基因克隆及其在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克隆乌蒙凤鸡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uinoid 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QDPR)基因,并检测其在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研究QDPR基因在乌蒙凤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对乌蒙凤鸡QDPR基因CDS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DPR基因在4、12、20和28周龄乌蒙凤鸡公鸡及母鸡的心、肝、脾、肺、肾、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QDPR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17 bp,共编码13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酸性不稳定蛋白,乌蒙凤鸡的QDPR基因序列与原鸡、日本鹌鹑和珠鸡的QDPR基因同源性较高;QDPR基因在不同性别乌蒙凤鸡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公鸡4、12和20周龄肺组织中QDPR基因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同一周龄其他组织(P<0.01),母鸡4周龄肝、脾、肺中QDPR基因相对表达量为所有时期最高,极显著高于12、20周龄(P<0.01),公鸡大多数组织中QDPR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增长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母鸡为先降后升。结果显示,QDPR基因在乌蒙凤鸡内脏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肌肉组织,且公母鸡不同时期表达情况有所差异,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QDPR基因在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ZP3基因在海兰褐蛋鸡中的表达特性,为后期研究ZP3基因在蛋鸡卵泡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产蛋期50周龄(50 W)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ZP3基因全长,并对编码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兰褐蛋鸡6只,分别取心、肝、肺、肾、卵巢、胸肌、腿肌和不同等级卵泡构建表达谱。卵巢颗粒细胞经不同浓度(PBS、5 ng·mL-1、10 ng·mL-1、20 ng·mL-1)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处理后,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ZP3基因在各个样品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鸡ZP3基因全长1 415 bp,其中编码区1 341 bp,共编码446个氨基酸,位于10号染色体上,包含9个外显子;其亲缘关系与猪最远;跨膜结构预测表示,其含有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区域;对其亲疏水性进行分析,预测该蛋白为弱的疏水性蛋白,蛋白质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构成。组织表达谱显示,ZP3基因在鸡的卵巢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各等级卵泡ZP3表达分析显示,随着卵泡发育,ZP3基因在成熟卵泡(F1)颗粒细胞层表达量最高;在使用FSH处理等级颗粒细胞后,发现ZP3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暗示ZP3基因在颗粒细胞中受到FSH激素调节。本试验对ZP3基因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预测该基因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区域。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ZP3基因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升高且主要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可能受到FSH的调节作用,因此预测,ZP3基因可能与海兰褐蛋鸡繁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试验旨在克隆鸡细胞周期素B2(cyclin B2,CCNB2)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分析。【方法】采用反转录PCR技术对太行鸡CCNB2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进行扩增和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CNB2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比较不同物种CCNB2不同剪接异构体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二级结构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CNB2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在太行鸡卵巢和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太行鸡CCNB2基因存在3种剪接异构体,即CCNB2-AS1、CCNB2-AS2和CCNB2-AS3,分别编码390、383和401个氨基酸。太行鸡CCNB2-AS1、CCNB2-AS2和CCNB2-AS3 3个剪接体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7.00%,这3个剪接体均与原鸡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71%、99.71%和100%。3个剪接异构体在进化上与原鸡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雉鸡。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3个剪接异构体均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3种剪接异构体均以α-螺旋为主;CCNB2-AS1、CCNB2-AS2和CCNB2-AS3在太行鸡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并且不同剪接异构体在同一时期卵泡中的表达趋势也存在差异,其中CCNB2-AS1在等级前卵泡中高表达;而CCNB2-AS2在大白卵泡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且在其他时期均以较低水平表达;CCNB2-AS3的表达则与CCNB2-AS1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在等级卵泡中高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鉴定到太行鸡CCNB2基因的3种剪接异构体,其在各时期卵泡中均有表达,但在等级前卵泡中的表达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旨在克隆鸡H+/肌醇转运蛋白(H+/myoinositol transporter,HMIT)基因的转录序列,并检测HMIT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外源胰岛素处理对HMIT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以AA肉鸡为试验动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鸡HMIT基因全编码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MIT基因在大脑、肝、腹脂、腿肌、心、肾、空肠和回肠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在肾和大脑中进行胰岛素处理120和240 min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以NCBI预测的鸡HMIT(XM_001232939.5)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成功克隆出鸡HMIT基因(1 694 bp,GenBank登录号:MN708211)。克隆的鸡HMIT编码区全长1 380 bp,相比XM_001232939.5预测的编码序列少561 bp,预测编码含有45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鸡HMIT在物种间高度同源,共线性分析显示,HMIT所在的1号染色体区域在物种间也是高度保守的。HMIT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跨膜结构分析显示,鸡HMIT存在8个明显的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鸡HMIT蛋白分布于质膜(52.3%)、内质网(21.7%)、液泡(17.4%)、线粒体(4.3%)和高尔基体(4.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HMIT基因在鸡大脑和肾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胰岛素处理240 min后,HMIT在肾和大脑中的表达量都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本研究克隆获得了鸡HMIT的全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特性研究为深入探索鸡HMIT基因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克隆中国草原红牛肝配蛋白A5(ephrin A5,EFNA5)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以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EFNA5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076432.1)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EFNA5基因的完整编码区(CDS)序列后进行测序验证,利用分析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蛋白理化特性并预测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亲/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并构建蛋白三级结构模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EFNA5基因与普通牛和美洲野牛相似性最高,分别为100%和99.8%,与羊、人的相似性分别为95.6%、97.2%,与海豚、鸡、马、猕猴、小鼠和猪的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3.6%、85.8%、84.5%、84.9%、84.1%、82.8%;EFNA5基因CDS大小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EFNA5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1183H1791N315O339S13,总原子数为3 641,分子质量为26.266 ku,理论等电点为5.97,不稳定系数为49.66,总平均亲水性为-0.313。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发现,EFNA5蛋白共有27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EFNA5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26.1%)、分泌系统囊泡(27.1%)、细胞核(13.0%)、线粒体(13.0%)、质膜(8.7%)、内质网(4.3%)、高尔基体(4.3%)、细胞骨架(4.3%)及液泡(4.3%)中;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分别占18.9%、30.2%、26.4%和24.5%,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在肾脏和胃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肺脏组织中表达量最少。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草原红牛肉质候选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太行鸡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并结合该基因在高/低产蛋群体中的表达特性及其组织表达谱分析其功能。采集260日龄太行鸡高产(H)/低产(L)组个体血液、卵巢组织和内脏组织,分别提取DNA和RNA,随后将RNA反转录,设计VIPR-1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获得CDS区序列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结构进行分析;以鸡GAPDH基因作为内参,在不同组织中使用半定量RT-PCR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在H和L组卵巢组织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VIPR-1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VIPR-1基因CDS区全长1 341 bp,共编码446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β-旋折叠及无规则卷曲4种结构组成;同源性分析显示,太行鸡VIPR-1基因与鸭、火鸡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2.24%、90.11%),与其他动物一致性也在64.51%~67.18%之间。组织表达谱显示,VIPR-1基因在太行鸡卵巢中表达量最高;qRT-PCR分析表明,VIPR-1 mRNA在高产太行鸡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产太行鸡(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VIPR-1基因在家禽产蛋性能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依据,为后期深入研究蛋鸡产蛋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秦川牛肉用新品系(以下简称"秦川肉牛")AdipoR1、AdipoR2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及分析,并探究其在秦川肉牛不同组织及肌细胞诱导分化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以秦川肉牛为研究对象,经PCR扩增得到AdipoR1、AdipoR2基因CDS区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功能结构进行预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术获得AdipoR1、AdipoR2基因在秦川肉牛15个组织和诱导分化后不同时间的表达量,再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秦川肉牛AdipoR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为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42 446.41 u,理论等电点为6.70,AdipoR1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属于亲水性蛋白,没有信号肽位点;AdipoR2基因编码序列全长1 161 bp,编码38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43 707.70 u,理论等电点为6.27。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AdipoR1蛋白有60.9%的可能定位在细胞膜,AdipoR2蛋白有73.9%的可能定位在细胞膜。不同物种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秦川肉牛AdipoR1、AdipoR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瘤牛和野牦牛的亲缘性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dipoR1、AdipoR2基因在秦川肉牛心脏、肝脏、肌肉等15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肌细胞诱导分化时序上也有明显差异。本试验揭示了AdipoR1和AdipoR2基因在秦川肉牛不同组织和肌细胞诱导分化后不同时间上的表达差异,以期为进一步探究AdipoR1、AdipoR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与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究草原红牛酰基辅酶A硫酯酶2(Acot2)的基因功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Acot2基因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Acot2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01938.1)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草原红牛Acot2基因的完整CDS并进行测序,利用分析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获得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并分析蛋白理化特性及蛋白亚细胞结构、亲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并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cot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草原红牛Acot2基因CDS大小为1 395 bp,编码464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亚洲水牛的同源性较高(98.3%),与猕猴和黑猩猩的同源性较低(80.5%和80.4%)。Acot2蛋白分子式为C2317H3606N640O628S14,分子质量为50.924 ku,理论等电点为8.84。蛋白质不稳定指数为37.50,氨基酸残基多数为亲水性残基,总平均亲水性为-0.094。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Acot2蛋白分布在内质网(30.4%)、线粒体(26.1%)、高尔基体(17.4%)、细胞质(17.4%)、液泡(4.3%)和细胞质(4.3%)中;磷酸化位点分析发现,Acot2蛋白存在20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形式有α-螺旋(21.8%)、β-转角(33.4%)、β-折叠(18.4%)和无规则卷曲(26.4%),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Acot2基因在草原红牛胃中表达量最高,在肺脏中表达量极少。Acot2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低保守性,其编码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稳定,属于水溶性蛋白,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中发挥作用,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的表达量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cot2基因对家畜脂代谢的影响和筛选草原红牛肉质候选基因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恒  字向东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4):1284-1293
试验旨在分析牦牛跨膜附睾蛋白1(transmembrane epididymal protein 1,TEDDM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卵泡发育中的时序表达特性。研究分别收集发情期牦牛大卵泡(φ≥8 mm)、中卵泡(φ=5~7 mm)和小卵泡(φ≤3 mm)中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提取总RNA并反转录,对TEDDM1基因CDS区全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编码蛋白分子特征;以牛GAPDH基因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EDDM1基因在卵泡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牦牛TEDDM1基因CDS区全长903 bp,共编码300个氨基酸,与野牦牛、牛、野牛、绵羊和水牛氨基酸序列有极高的相似性,在进化中较为保守;牦牛TEDDM1蛋白为非分泌型不稳定疏水蛋白,共存在7个螺旋结构,整条肽链7次横跨胞膜,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其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共21个,其中酪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分别为1、3和17个,仅存在1个N-糖基化位点,无O-糖基化位点;存在未知功能结构域蛋白家族(domains of unknow function protein families,DUFs)716结构域,且该结构域涵盖多个跨膜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中卵泡中TEDDM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而大卵泡与小卵泡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分析了牦牛TEDDM1基因序列及其在牦牛COCs中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在牦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克隆鸡Msh同源框2(Msh-homeobox 2,MSX2)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胚胎期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SX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支持。【方法】 对80枚琅琊鸡种蛋进行孵化,分别于孵化期第1、2、3、4、5、6、9、12、15、18天采集样品(1~6胚龄采集整胚,9、12、15、18胚龄分别采集心脏和肝脏),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MSX2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SX2基因在琅琊鸡鸡胚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克隆了琅琊鸡胚MSX2基因,序列长度为818 bp,开放阅读框为780 bp,编码259个氨基酸。琅琊鸡MSX2氨基酸序列与日本鹌鹑、秃鹰和仓鸮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23%,与山羊的相似性最低,为74.5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琅琊鸡与日本鹌鹑聚为一类。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SX2蛋白分子质量为28 235.18 u,等电点(pI)为9.71,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域,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60.9%);存在37个磷酸化位点、8个O-糖基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63.32%)和α-螺旋(28.19%)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SX2基因在整胚(1~6胚龄)中的表达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4胚龄时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1、2、3胚龄(P<0.01);MSX2基因在12胚龄鸡心脏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9胚龄(P<0.01);在9~18胚龄鸡肝脏中的表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在9胚龄鸡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 试验成功克隆了琅琊鸡MSX2基因序列,其表达模式在不同胚龄和同一胚龄不同组织间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探索琅琊鸡MSX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白来航鸡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基因,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阐明其抗病毒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鸡脾脏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鸡Gal-1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并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信号肽、修饰结构、保守结构域及高级结构进行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al-1基因在白来航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白来航鸡Gal-1基因CDS区序列长度为408 bp,编码135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白来航鸡Gal-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火鸡、绿头鸭和珍珠鸟的相似性分别为97.1%、88.4%和82.2%;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白来航鸡与火鸡亲缘关系最近。Gal-1蛋白分子质量为15.06 ku,理论等电点为6.57,不稳定系数为36.05,脂肪系数为74.30,平均亲水指数为-0.259。Gal-1蛋白无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存在2个明显的亲水区,其编码蛋白较稳定,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Gal-1蛋白以无规则卷曲(45.93%)和延伸链(41.48%)为主,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al-1基因mRNA在白来航鸡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肺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脑中表达最低。【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白来航鸡Gal-1基因CDS区序列,Gal-1基因在白来航鸡心脏、肝脏等14种组织中广泛表达,结果可为鸡Gal-1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对鸡FK506结合蛋白5(FK506 binding protein 5,FKBP5)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以鸡脾脏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和克隆鸡FKBP5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使用在线软件分析FKBP5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结构、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肢体内外翻畸形(valgus-varus deformity,VVD)组肉鸡和正常组肉鸡组织中的表达量,并绘制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鸡FKBP5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350 bp,编码449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鸡FKBP5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鹌鹑、鸭、壁虎、中华鳖、小鼠、人、猪、斑马鱼的同源性分别为98.4%、96.2%、85.8%、87.4%、81.1%、85.2%、86.1%和61.2%,与鹌鹑、鸭的亲缘关系最近,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次之,与斑马鱼(鱼类)亲缘关系最远。鸡FKBP5蛋白分子质量为50.43 ku,理论等电点(pI)为5.94,半衰期为30 h,肽链N端为蛋氨酸(Met),不稳定系数为23.80,属于稳定蛋白;跨膜区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FKBP5蛋白不属于跨膜蛋白和分泌型蛋白。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包括2个FKBP型肽基脯氨酰异构酶(FKBP-type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s)、3个四肽重复(TPR)序列,主要包含α-螺旋(46.77%)、延伸链(12.47%)和无规则卷曲(40.76%),且该蛋白与HSPA2、PPID、STIP1、HSP90AA1和HSP90AB1等互作蛋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KBP5基因在鸡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软骨和法氏囊中表达量较高,在发病组肉鸡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肉鸡,且在心脏、腿肌、法氏囊、胸腺、软骨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在脾脏中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可为肉鸡骨骼疾病及腿部健康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Wnt家族成员3a (Wnt family member 3a,Wnt3a)基因是Wnt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Wnt信号通路在动物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以Wnt3a为候选基因,旨在探讨鸡Wnt3a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对鸡皮肤毛囊密度性状的遗传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nt3a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对Wnt3a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筛查,验证和分析不同SNPs位点基因型背部毛囊密度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品种鸡皮肤组织中Wnt3a基因m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Wnt3a mRNA在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肝脏、睾丸、卵巢和下丘脑,心脏、胸肌、垂体和脾脏等组织表达量较低。在Wnt3a基因第2和3外显子区各筛选到1个SNP位点:g.2587569 G>A和g.2555812 T>C;在第3内含子区筛选到1个SNP位点:g.2555377 T>C。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个位点均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g.2555812 T>C位点为中度多态,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遗传变异程度较g.2587569 G>A和g.2555377 T>C位点高。SNP位点分型与毛囊密度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2555377 T>C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毛囊密度显著高于TT和CT基因型个体(P<0.05)。在毛囊密度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品种鸡的背部皮肤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解析Wnt3a在鸡皮肤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筛选与毛囊密度性状相关的辅助育种标记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mechanism,the expression of follistatin (FST) and fibromodulin (FMOD) gene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in fetus different skeletal muscles and different stages between Ujumqin sheep and Texel sheep during early stage.Two gene expression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longissimusdorsi,semimembranosus,semitendinosus quadricepsfemoris and biceps femoris muscle were compared by variance analysis methods of four stages (85,100,120 and 135 d).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FST gene 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with the addition of stage,and the expression of FST gene in Texel shee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Ujumqin sheep in semitendinosus (100,120 d),semimembranosus (120 d),and biceps femoris (120 d) (P<0.05).The expression of FST gene in Texel sheep was extremly higher than that of Ujumqin sheep in semitendinosus (100,135 d),longissimusdorsi (85 d),quadricepsfemoris (100 d) and biceps femoris (100 d) (P<0.01).As a whole,the expression of FMOD gene was the highest in quadriceps femoris,and was lower in other four muscles,it's expression in Ujumqin shee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exel sheep.It was inferred that FST and FMOD genes might be related to muscle development during early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