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5月我局对经南通口岸出口的活文蛤检疫中,检出一株致病性嗜盐菌,现报告如下。 一、分离培养 用无菌方法取文蛤内容物剪碎、混匀,接种于嗜盐菌增菌液中,充分摇匀,置37℃培养24小时。以白金耳取增菌液划线接种于嗜盐菌选择性琼脂平皿,培养24小时。从平皿中挑取中等大小、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微隆起、灰白色半透明、无  相似文献   

2.
从进口咸鱼中分离出嗜盐菌@周煜华¥凭祥动植物检疫局从进口咸鱼中分离出嗜盐菌周煜华凭祥动植物检疫局532600嗜盐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能在含盐量为3~4%的环境中生长,在无盐环境中则不能生长,它是一种海洋性细菌,常存在海产品(鱼类、贝类)...  相似文献   

3.
正副溶血弧菌最早是由FUJINO等~([1])在1950年从日本发生的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并成功分离得到的一种菌。该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隶属于弧菌科中的弧菌属,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菌。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副溶血弧菌已经成为海水鱼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李清禄等~([2])从1997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 溶 血 性 弧 菌(VibrioParahamolyticus)又名致病性嗜盐菌(Halophilic vibrio)。1951年藤野等在日本首先报告了这类细菌,随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副溶血性弧菌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菌之一。1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细菌,呈杆状或稍弯的弧状。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形态差异很大。一般是两极浓染,多单在,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研究耐盐微生物对盐碱降解的作用,试验采用纯化分离法、菌株耐盐碱度和降盐降碱率测定法对青海湖水样中的菌种进行耐盐微生物的分离及降盐降碱特性研究,最后对菌株RM3与RM25 16S r DNA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纯化分离后获得43株菌,其中细菌31株、真菌7株、放线菌5株;菌株RM1、RM2'、RM3、RM8、RM14、RM25、RM40可在氯化钠浓度为10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属于中度嗜盐微生物,分离到4株嗜碱菌RM3、RM8、RM14、RM25;菌株RM3的降盐率和RM25的降碱率最高,降盐率达到17.30%,降碱率达到7.60%;对菌株RM3与RM25 16S r DNA序列进行测定显示,RM3属于芽孢杆菌属,RM25属于嗜盐单胞菌属。说明青海湖部分耐盐菌具有降盐、降碱特性。  相似文献   

6.
1991年7月17日,从缅甸进口空运至昆明的一批活螃蟹,经现场抽样检查,外观色泽及鲜活度良好。随后在进行肉质氯化汞蛋白沉淀试验和嗜盐菌、沙门氏菌分离时,从鳃部样品中分离出一株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溶藻性弧菌。  相似文献   

7.
采用MRS培养基对嗜酸乳杆菌BL-A1菌株在30℃和37℃不同培养温度下的生长、产酸、耐盐、耐胆酸盐及培养物抗菌性等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7℃培养时具有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的特点,而在30℃培养时具有更强的耐盐、耐胆酸盐能力。两个不同温度培养下的嗜酸乳杆菌的代谢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广泛地分布在海产品中。其特点是在有盐情况下生长,在无盐情况下不易生长,曾被称为嗜盐菌(Halophilic bacteria)。在天津新港,由“高岭”轮运来的秘鲁鱼粉7,000吨,经检验:在SS琼脂平板上发现有光滑、湿润、园形、粉红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阴性,在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东营的盐碱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盐菌BLCC9-0014,经培养特征、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r DNA序列分析相似度为99%,确定该菌株为特氏盐芽孢杆菌。并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特性、抑菌特性及部分产酶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嗜盐能力较强,可以在25%的盐浓度中生长良好,生长最适盐浓度为5%~15%,在p H6.0~10.0之间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对鱼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能够产生胞外淀粉酶和蛋白酶。  相似文献   

10.
嗜盐菌(Halophilic bacteria)能在含盐较浓(3—4%)的环境中生长,而在无盐环境中则不能生长。本菌现已在分类上划归弧菌属,其学名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 本菌常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食用污染本菌的食品常引起中毒。潜伏期一般很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嗜酸乳杆菌的作用机理,以温敏型穿梭载体pSET4s为基本骨架,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嗜酸乳杆菌上、下游同源臂插入该载体,构建GFP标记的穿梭表达载体pSET4s-P1-GFP-P2。利用电转化方法将穿梭表达载体pSET4s-P1-GFP-P2转化入嗜酸乳杆菌,通过抗性和温度双重筛选获得能稳定表达GFP的重组嗜酸乳杆菌,将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验证的重组菌命名为ΔMG6243(GFP)。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平板计数的方法对重组菌进行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重组菌在蓝光激发下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连传10代仍可见明显荧光,与野生菌相比,其生长特性、酸碱盐耐受性均无显著差别。结果表明,本试验已成功构建稳定表达GFP基因的重组嗜酸乳杆菌,利用温敏型穿梭载体pSET4s实现了外源基因在嗜酸乳杆菌中非抗性、整合型表达,为嗜酸乳杆菌基因重组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同时GFP的标记作用也为嗜酸乳杆菌在动物体内分布、定植规律和作用机理创造了可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孤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食品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该菌首次由藤野恒三郎于1951年分离获得,近些年来由该菌引起的暴发流行有增无减,多数为食用污染的鱼贝类所引起。据上海1950~1961年的统计,嗜盐菌占查明细菌食物中毒炳原菌的83.8%。目前国内外检测副溶血弧菌主要依靠常规分离培养法,其操作既繁琐又费时  相似文献   

13.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aemolyticus)是一种致病性嗜盐菌,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通过对四种不同海产品的检测,发现该菌检出率很高,其中,海虾中的检出率高达90%,海产鱼为70%,贝类为60%,海蟹为40%,平均检出率为65%,动物试验证实,该菌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12月5日,浙江省首批出口日本的柑桔鲜果、浙江大富地有限公司的20t纽荷尔脐橙从松阳县启运出口日本。这也是日本自2006年实施进口农产品农残新标准后,浙江省出口日本的首批鲜脐橙。2007年,松阳县将向日本出口800t脐橙。  相似文献   

15.
<正>绵羊刚果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各种动物及人的一种皮肤传染病,曾称绵羊真菌性皮炎、疙瘩羊毛病、羊毒样腐蹄病、皮肤雨伤病,以头部、腹部和四肢皮肤形成紧密粘着的毛结和红棕色痂块性皮疹为特征。1病原学嗜皮菌属于嗜皮菌科(Dermatophilaceae)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的成员,菌体结构因培养基类型及培养时间不同而不同,有菌丝期和孢子期两个  相似文献   

16.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宜开发降胆固醇保健食品的乳杆菌,试验采用乳杆菌选择培养基(LBS),从东北虎肠道分离、筛选得到10株乳杆菌。采用高胆固醇乳酸杆菌培养液(MRSO-CHOL)对分离菌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试验,并对降胆固醇最高的3株菌进行耐酸及耐胆汁盐试验;对胆固醇降解率高、耐酸、耐胆汁盐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从东北虎肠道分离得到的10株乳杆菌,体外均有降解胆固醇的能力,降解率为25.00%~65.00%,平均降解率为45.00%。菌株1胆固醇降解率为55.00%,且耐酸、耐胆汁盐的能力均较强,鉴定其为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18.
1病原及其传播 牛、羊嗜皮菌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牛、羊皮肤传染病,以形成局限陛痂块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刚果嗜皮菌为革兰氏阳性、非抗酸的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19.
病因 此病病因较复杂,在病蛙中己分离到数种病毒,其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点状胞菌、减产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变形菌等,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对大通县几个农贸市场采集的32份海产品样品,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经细菌分离、增菌培养、形态观察、染色镜检、三塘铁、生化特性和嗜盐性试验测定,检出的4份阳性菌是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为12.5%,同时通过小白鼠致病性试验证明4份阳性菌都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