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质氧化是导致肉类及肉制品质量变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会影响肉的品质(包括风味、颜色和肉质的异常,营养价值改变,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在日粮中添加超过动物常规营养需要量的维生素E可以有效减缓肉类及肉制品的脂质氧化。本综述主要阐述:维生素E在猪肉、鸡肉中的沉积和抗氧化作用;在日粮中超量添加维生素E对肉的脂质氧化、肉色、系水力和胆固醇氧化的影响;肌肉中维生素E沉积量与肉品加工、包装和储藏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脂质氧化的过程受屠宰后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促进肌肉氧化的物质(铁、肌红蛋白)的含量和状态、肌肉的抗氧化水平(包括α-生育酚、含组氨酸的二肽以及谷胱氨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肌肉中脂肪的含量和构成以及加工、包装和储存的方式。为了保证肉质最佳,需要考虑从动物活体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最近几年,通过特定动物饲料配制来改善肉质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加。本综述重点讨论在猪和家禽日粮中超量添加α-生育酚醋酸盐对肌肉α-生育酚沉积以及鸡肉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脂质氧化是导致肉类及肉制品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影响肉的品质(包括风味、颜色和肉质的异常,营养价值改变,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在日粮中添加超过动物常规营养需求量的维生素E可以有效减缓肉类及肉制品的脂质氧化。本综述主要阐述:维生素E在猪肉、鸡肉中的沉积和抗氧化作用;在日粮中超量添加维生素E对肉的脂质氧化、肉色、系水力和胆固醇氧化的影响;肌肉中维生素E沉积量与肉品加工、包装和储藏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脂质氧化的过程受屠宰后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促进肌肉氧化的物质(铁、肌红蛋白)的含量和状态、肌肉的抗氧化水平(包括α-生育酚、含组氨酸的二肽以及谷胱氨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肌肉中脂肪的含量和构成以及加工、包装和储存的方式。为了保证肉质最佳,需要考虑从动物活体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最近几年,通过特定动物饲料配制来改善肉质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加。本综述重点讨论在猪和家禽日粮中超量添加α-生育酚醋酸盐对肌肉α-生育酚沉积以及鸡肉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营养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友明 《饲料研究》2001,(8):17-18,20
猪肉品质主要是指感官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卫生品质等4个方面,其中最容易引起消费重视的是感官品质,如肌肉的颜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香味等,而营养对猪肉的调控也主要发挥在这几方面。影响猪肉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有:①肌肉脂肪的含量;②机体中风味物质,如肌苷酸、谷氨酸、脂肪酸的含量与类型;③肌肉嫩度的影响物质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④肌肉脂质的氧化和系水力;⑤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等。只要我们通过营养调控就能改变这些影响因子的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猪肉品质。1氨基酸1.1甜菜碱 甜菜碱又称甘氨酸…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20,(1):50-55
为探讨优质猪肉的生产方法,本研究观察了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育成猪肌肉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选取育成猪45头,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基础日粮组(对照组)、基础日粮+0.1%乳酸菌添加剂(乳酸菌组)以及基础日粮+1%中草药添加剂(中草药组)。饲喂90 d后屠宰,常规法检测肌肉品质和风味物质沉积,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十二指肠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乳酸菌组猪肉大理石纹、肌苷酸、饱和脂肪酸与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草药组猪肉肌苷酸、饱和脂肪酸与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滴水损失度和剪切力降低。组织学观察发现,乳酸菌组和中草药组的肠道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完整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乳酸菌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均能提高猪肉品质与肌肉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肠道结构的完整性,这为优质猪肉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候和土壤不但决定着植物的类型,而且决定着它们的生长、成分和产量。气象因素中的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雨量、风速以及大气组成(主要为CO_2)等,对饲料作物和饲草影响极大,其类型和生长受气候环境条件所制约,同时,气候对作物成分的影响以及病虫害和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引起畜禽多种疾病,这类疾病各地时有发生,损失很大,值得高度重视。一、气候影响饲料中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而引起的畜禽疾病气候影响饲料作物和饲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致使畜禽  相似文献   

6.
猪肉品质是与鲜肉或加工肉的外观、适口性和营养性等有关的一些理化特性的综合反映,包括感官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卫生品质等4个方面。其中消费者更关注的是一些感官指标,如肌肉的颜色、系水力、嫩度等。从现有的资料看,影响猪肉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应激状况;肌肉脂质的氧化和失水率:机体中风味物质,如肌苷酸、脂肪酸的含量与类型;机体中异味物质,如粪臭素、吲哚等的含量;肌肉脂肪的含量等。因此,可以通过遗传育种和饲养管理等手段,改善猪肉品质,使其朝着人类的需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乳糖、水和维生素等物质是牛乳中最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乳成分含量相对稳定,脂肪含量波动较大,乳糖的含量则很少有变化。产生原因与胎次、品种和季节等因素相关。乳的热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牛的品种、饲料和泌乳期等,而这些内在或外在因素最终影响乳成分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乳热稳定性。乳成分中对乳热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有非蛋白氮、乳蛋白和乳糖等。论文重点论述了乳成分对乳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沉积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配方中添加0.50%的维生素预混料,分别制成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另外,再将配方中维生素预混料的添加量分别升高到0.66%、0.82%,制成膨化饲料.试验共得4组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8.0±0.1)g的罗非鱼,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在相同配方条件下,摄食膨化饲料的罗非鱼较摄食颗粒饲料的罗非鱼增重率提高8.91% (P<0.05),饲料系数降低9.42% (P<0.05);同时,其肝体指数、全鱼粗蛋白质含量、营养物质沉积率(包括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较摄食颗粒饲料的罗非鱼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2)在膨化饲料组中,随着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由0.50%升高到0.66%,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系数、全鱼粗灰分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当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由0.66%继续升高到0.82%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沉积率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由此可见,在相同配方条件下,罗非鱼摄食膨化饲料较摄食颗粒饲料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和更高的营养物质沉积率;膨化饲料配方中适当的超量添加维生素,有利于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宰前短期补饲维生素D3对育肥猪血钙和肌肉钙舍量的影响.将20头体重8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头.试验设维生素D3的补饲量(2.5×105 Iu/d或5×105IU/d)和补饲时间(5 d或10 d)两个因素.通过对血清钙水平和内中钙含量的测定采评价补饲维生素D3对育肥猪血钙和肌肉钙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饲维生素D3能提高育肥猪的血清钙含量和肌肉钙的含量(P<0.05),促进钙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一)饲料对鸡蛋成分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鸡蛋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受饲料的影响比较明显。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或一些B族维生素均可使他们在蛋中的相应含量得到提高。鸡蛋的铁、铜、碘、锰和钙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也因其在饲粮中含量的变化而有相应改变。鸡蛋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过低,对于商品蛋影响其食用价值,对于种蛋则影响其孵化性能和雏禽健康及生长发育。  (二)饲料对鸡蛋壳品质的影响  1.钙磷的影响。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饲料中缺钙时,蛋壳的厚度和强度均降低,所以产蛋鸡的饲料中应含有充足的钙。贝壳粉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K10组、K15组和K20组的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K0组(P<0.05)。K20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K15组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中C16∶1n7和C18∶1n5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可以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但当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5.80 mg/kg时会使大口黑鲈的消化能力下降,并且高剂量的维生素K3会改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性能、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重为(17.00±0.15)g的异育银鲫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O(D0组,即对照组)、2%(D1组)、4%(D2组)、6%(D3组)、8%(D4组)(实测脂肪水平分别为2.16%、4.08%、6.04%、7.99%和9.88%)鱼油的试验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肝体指数和肌肉中脂肪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肝胰脏中脂肪含量呈现升高趋势.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异育银鲫达到最优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肝体指数和肌肉中脂肪含量的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5.08%、6.92%、7.77%和9.40%.饲料脂肪水平对鱼体肌肉中水分、灰分、磷、钠、镁、铁和锌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使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当饲料脂肪水平为9.88%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饲料中适宜脂肪水平可促进肠道蛋白酶的分泌,而对肠道淀粉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无明显促分泌作用.经生产性能、鱼体品质(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等综合分析表明异育银鲫鱼种日粮中适宜脂肪水平为4.08%~6.92%.  相似文献   

13.
桑叶含粗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营养组分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质资源。研究发现,在猪生产中,添加15%桑叶可能会影响育肥猪的生长,但添加适量的桑叶(6%左右)可延缓宰后肌肉pH降低,增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桑叶可提高肌肉脂肪沉积,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有影响,并改善肉的风味。在家禽生产中,添加桑叶能降低鸡肉的pH,且可通过改变肌肉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此外,桑叶的活性成分已被证实能提高细胞或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降血脂、血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文简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肉鸡、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其作为蛋白质资源进一步应用于畜禽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含粗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营养组分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质资源。研究发现,在猪生产中,添加15%桑叶可能会影响育肥猪的生长,但添加适量的桑叶(6%左右)可延缓宰后肌肉pH降低,增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桑叶可提高肌肉脂肪沉积,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有影响,并改善肉的风味。在家禽生产中,添加桑叶能降低鸡肉的pH,且可通过改变肌肉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此外,桑叶的活性成分已被证实能提高细胞或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降血脂、血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文简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肉鸡、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其作为蛋白质资源进一步应用于畜禽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天然维生素E有8种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统称为维生素E,其中α-生育酚活性最强.维生素E是体内强抗氧化剂,是神经、肌肉、循环和免疫等系统的正常功能和代谢活动所必须的,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猪的原发性维生素E缺乏症相对较少,因为猪是杂食动物,维生素E在动植物饲料中广泛存在,维生素E储存于猪体内肝、肾、脑和肌肉等组织内,在体内可以保留相对较长时间.但是饲料中的其他因素可以促进维生素E的缺乏.维生素E多含于植物的籽实和胚芽中,青饲料中含量也较多,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被各种因素氧化,经暴晒、烘烤、当饲料品质不良、加工不当和贮存不好时,使维生素E被氧化,造成饲料中含量不足.另外,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或酸败的脂类(包括陈旧、变质的动植物油或鱼肝油)以及霉变的饲料、变质的鱼粉等,均可使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过多,易于氧化成大量过氧化物,使机体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此外,饲料中含大量维生素E颉颃物质,或微量元素硒缺乏(它和硒的代谢关系密切)等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机体比较容易引发维生素E缺乏.维生素E缺乏能引起机体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如繁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肌肉、肝脏、消化道、脂肪组织甚至外皮等都会发生变化的一种营养代谢病.本病可发生于各种猪,多发生于仔猪和育成猪.生长较快的猪更易出现维生素E缺乏症.且常与硒缺乏症并发.缺乏症损伤的系统不同,所表现的症状各异.  相似文献   

16.
饲料添加物对猪肉品质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只有不断提高猪肉的品质 ,才能占有市场。本文着重阐述一些饲料添加剂在提高猪肉品质方面的作用 ,希望对从事饲料生产和养猪业的人们能有所帮助。1 维生素1 1 维生素E 近年来 ,由于维生素在自由基和合成血红素方面的重要作用 ,深为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维生素E的基本生物学作用 ,是作为一种有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抑制细胞膜、亚细胞结构和红细胞内多种不饱和脂肪的氧化。龚利敏等 (1 997)和任泽林等 (1 998)认为 ,维生素E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具有抗应激的作用。维生素E广泛分布于生物膜上 ,如微粒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日粮中添加铁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特性的影响,把185头杂种猪按照体重随机分组,5圈舍/组,5~6头/圈舍。对照组(NC)饲喂玉米-豆粕生长育肥日粮,预混料中无铁;试验组(PC)饲喂玉米-豆粕生长育肥日粮,预混料中含铁。PC日粮分别添加50、100或150 mg/kg可利用铁(一种氨基酸铁复合物)。当最轻的组平均体重为118.2 kg时屠宰,分割过程中带骨的背腰肉用于猪肉品质的测定数据。生长第1阶段,添加铁降低日增重(ADG)(P=0.10),然而生长第2阶段添加铁提高日增重(ADG)。尽管饲喂NC猪在肥育第1阶段增重:耗料比(G∶F)较大(P<0.05),在整个试验(P=0.07),活体性能日粮处理无差异(P>0.13)。线性增加10肋的背膘厚(P=0.08)和计算出的无脂肪瘦肉产量(P=0.06);另外,日粮铁对猪肉胴体肌肉和脂肪无影响(P>0.19)。而且,不同铁处理之间LM总浓度、血红素、非血红素铁相近(P>0.23)。每个处理随机选取腰肉进一步做成2.5 cm厚的LM猪排,放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盘中,覆盖聚氯乙烯薄膜后,放在陈列柜中陈列(2.6℃),持续荧光照射7 d(1600 lx)。在陈列过程中,对照组和日粮中添加100 mg/kg铁的猪排肉色更加鲜明(较高的色度值;P=0.07),比日粮中添加50 mg/kg铁的LM猪排肉色更加红(较高的色度值;P=0.09)。而且,日粮中添加100 mg/kg铁的猪肉红色:黄色比率较大(P<0.01),显示比来自添加PC或猪日粮中添加50 mg/kg铁的猪肉更红。总之,无论如何,提高日粮中铁含量,对生产性能、胴体或LM特性无显著影响,说明目前日粮铁推荐含量对于猪的最佳生长性能、胴体成分和猪肉品质是足够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维生素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对4种脂溶性维生素A、D、E、K,9种水溶性维生素B_1、B_2、B_6、B_(12)、C、烟酸、泛酸钙、叶酸、生物素及肌醇和氯化胆碱在饲料中的适宜需要量,饲料中维生素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存活率。维生素在对虾肝胰脏中的积累大于肌肉,维生素B_1、B_2和B_6在对虾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累积量和摄入量有关,其变化规律与维生素对对虾生长的影响规律相同,而氯化胆碱则随着饲料中含量的增加而递增。维生素B_1在饲料中含量为6mg/100g时,虾体内α-淀粉酶的活力最高;维生素B_6在饲料中含量为14mg/100g时,虾体内类胰蛋白酶活力最高,B_1、B_6含量不足或过量时,α-淀粉酶及类胰蛋白酶的活力都相应递减。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对虾视觉器官病变,视觉功能降低,易发生烂眼病;维生素D_3缺乏,则虾壳及肌肉对钙磷的吸收和沉积发生障碍,形成软壳病;维生素C缺乏,除已报道的产生黑死病、经病外,还呈现虾壳松软、蜕壳周期延长、鳃混沌等症状。为此,在出现此类病症时,应在饲料中添加足够量的维生素A、D和C。  相似文献   

19.
朱婷  金娉  申远航  周琳 《猪业科学》2022,39(1):78-81
脂肪作为神经、皮肤、血液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于猪只全身,可分为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肌内脂肪3部分.脂肪酸是脂肪的基本单位,在猪只生长发育过程中、猪肉肉质风味、饲料营养组成及猪产品加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一,猪肉中肌内脂肪的组成、含量和沉积是影响猪肉品质和加工风味的重要因素.第二,皮下脂肪可以防止过多热...  相似文献   

20.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10):18-21
为研究屠宰体重对猪肉品质、风味物质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选择120头175—185日龄杂交育肥猪为研究对象。最终根据屠宰体重将每组(n=36)杂交猪分为轻重(LW:100 kg)组、中重(MW:110 kg)组以及高重(HW:120 kg)组。杂交猪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分析猪肉品质指标、风味物质指标以及感官指标。结果表明:HW组肌肉中脂肪含量和系水力显著高于LW和MW组(P 0.05);HW组肌肉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LW组(P 0.05);屠宰体重对肌肉中11种风味物质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 0.05),且HW组中肌肉中脂肪酸氧化衍生物的风味物质(醛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屠宰体重的增加与更高的风味物质含量、多汁性以及可接受性感官评分显著相关(P 0.05)。综合上述结果,该研究建议在不影响猪肉品质的前提下将120 kg作为商品猪的适宜屠宰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