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应用半套式RT-PCR技术诊断番鸭呼肠孤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GenBank中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条引物C1、HP11和HP12,组成半套式RT-PCR,扩增片段为300 bp.应用该半套式RT-PCR对MDRV、禽呼肠孤病毒(ARV)、番鸭细小病毒(MPV)、鹅细小病毒(GPV)、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培养物进行扩增.结果仅能从MDRV中扩增出300 bp特异片段,而不能从ARV、MPV、GPV、CEF和MDEF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特异片段;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 fg核酸,重复性好.对人工感染和临床疑似病例用病毒分离和半套式RT-PCR进行检测,2种方法符合率为100%.因此,该半套式RT-PCR可以用于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沙门氏菌的invH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对3种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和5种非沙门氏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3种标准沙门氏菌株均扩增出479 bp的特异条带,非沙门氏菌皆无特异带扩增。对3种标准株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证实沙门氏菌的invH基因序列比较保守;对19种地方分离沙门氏菌进行PCR特异性检测,结果有16株扩出特异性条带,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株(BVDV)5’端非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两条引物,应用RT-PCR技术对两株BVDV标准株(OregonC24V and NADL)进行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同时设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轮状病毒株、MDBK细胞作对照;【结果】两株BVDV标准株均扩增出了长度为325bp的片段,扩增产物经酶切后形成长度为111bp和214bp两条片段,而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轮状病毒株、MDBK正常细胞扩增均为阴性,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作出诊断。该方法的敏感性可高达10-1TCID50。  相似文献   

4.
用分子标记鉴别猪瘟病毒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一种检测CSFV的套式RT-PCR方法,旨在鉴别CSFV疫苗毒和流行毒.根据GenBank上公开发表的CSFV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CSFV的套式RT-PCR方法,并对疫苗毒、SXYL株和SX01株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CSFV cDNA含量的最低极限为3.4×10-5 ng/mL;特异性检测发现从PRRSV、SIV、PCV2和PRV阳性毒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表明,只有疫苗毒3′-NCR存在分子标记CTTTTTTCTTTT,SXYL株和SX01株均没有这一标记.建立的检测CSFV的套式RT-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通过目的片段的序列分析,寻找分子标记CTTTTTTCTTTT,可以准确鉴别CSFV疫苗毒和流行毒.  相似文献   

5.
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传统的分离鉴定方法从临床采集的12例不同蛋鸡样本中分离到1株肠炎沙门氏菌。为避免传统鉴定技术中可能出现的假阳性等问题,依据SEF 14菌毛是肠炎沙门氏菌的特异性粘附素这一特性,设计编码该粘附素基因中相对保守片段的1对引物,对上述可疑菌株进行PCR扩增,以含有编码SEF 14菌毛操纵子全基因的质粒DNA、标准株SD-2染色体DNA作为阳性对照,鸡白痢国内分离株SP染色体DNA作为阴性对照。PCR扩增结果显示分离株出现1条与预期大小498 bp一致的特异性扩增条带,阳性对照也出现相同大小的条带,而阴性对照则未出现。结合传统的细菌学分离鉴定和特定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将此可疑分离株确定为肠炎沙门氏菌。该方法可快速、准确、敏感地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6.
应用刀豆素蛋白(ConA)和植物分裂素(PHA)双重诱导培养延边黄牛脾淋巴细胞,提取脾淋巴细胞总RNA,RT-PCR扩增延边黄牛γ-干扰素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中,进行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462bp大小的延边黄牛γ-干扰素基因片段;所克隆基因片段序列与欧洲牛、印度牛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9.6%,与欧洲牛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延边黄牛γ-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毒株、经典毒株及弱毒疫苗株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PEDV变异毒株、经典毒株及弱毒疫苗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用以扩增PEDV S基因和ORF3基因,通过目的片段的数量和片段大小来判断PEDV的毒株类型;通过对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不同PEDV毒株类型的多重RT-PCR鉴别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多重RT-PCR鉴别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区分PEDV变异毒株、经典毒株和弱毒疫苗株;PEDV变异毒株扩增出2条目的条带,分别为234 bp的ORF3基因片段和826 bp的S基因片段;PEDV经典毒株扩增出1条目的条带,片段大小为234 bp的ORF3基因片段;而弱毒疫苗株扩增出1条目的条带,片段大小为185 bp的ORF3基因片段;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A群猪轮状病毒、猪嵴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乙型脑炎病毒、猪细环病毒及猪细小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核酸浓度为2.3×10-4ng/μl;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广西部分地区的91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检测,样品中PEDV阳性样品有64份,其中变异毒株占89.06%(57/64),经典毒株占4.69%(3/64),弱毒疫苗株占6.25%(4/64)。结果表明,该多重RT-PCR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为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的鉴别诊断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耐热肠毒素(STa、STb)基因和不耐热肠毒素(LT)基因保守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可扩增目的片段为182、108和336 bp的引物,建立了检测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EDL933、猪链球菌Streptcoccus、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typhimrium和猪肺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pneumotropic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且能检测到102cfu/mL稀释度的标准菌.对11株分离自广东佛山地区腹泻仔猪的待检菌株进行检测,结果为:含STa基因的菌株为5株;含STb基因为2株;含LT基因为3株,其中2株同时具有STb和LT基因.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用于ETEC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快速同步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与牛冠状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检测。根据GenBank中三种病毒参考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构建的三种病毒的标准质粒进行三种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检验,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特异性结果显示,建立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阳性标准质粒的基因片段,对牛源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牛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无扩增;敏感性结果显示,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质粒核酸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50、 250和25ng/mL。重复性结果显示,能扩增出一致的目的基因条带。临床样品结果显示,三重RT-PCR方法和单一RT-PCR符合率100%。可见,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进行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
毕水莲 《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419-3423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弓形菌(Arcobacter)的PCR方法。根据弓形菌23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弓形菌标准菌株、弓形菌食品分离株及非弓形菌属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弓形菌标准菌株和35株弓形菌食品分离株扩增后均可得到688 bp的目的条带,11株非弓形菌属菌株均未见任何扩增条带,对弓形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12×103CFU/mL。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食品中弓形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沙门氏菌毒性质粒spvR基因设计PCR引物,检测具有毒性质粒的沙门氏菌.6株常见具有毒性质粒的沙门氏菌均获得特异性扩增,11株常见的无毒性质粒的沙门氏菌均未获得特异性扩增,5株非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所设计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适用于具毒性质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以及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新疆焉耆县几个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采集鸡、牛、猪及羊肛拭子样;对样品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运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并对耐药菌株通过PCR方法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MLST方法分析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①分离鸡源沙门氏菌110株(27.5%;110/400),牛源沙门氏菌63株(64.9%;63/97),猪源沙门氏菌40株(10.0%;40/400),羊源沙门氏菌17株(6.8%;17/250)。②牛源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以7耐(33.3%)为主;猪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动物源菌,多药耐药结果显示在0耐~7耐均有分布。③牛源沙门氏菌和羊源沙门氏菌中blaTEM、blaOXA、oqxA、oqxB、aac(6′)-Ib-cr、ant(3″)-Ia、aadA2和tet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鸡源和猪源沙门氏菌的携带率,但blaCMY-2、qnrB、qnrS和tetA这4种耐药基因仅在猪源沙门氏菌中检出。④筛选出8株多药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MLST分析发现8株菌的ST型均为ST34,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焉耆县被检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对13种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共存的情况,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间存在克隆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建立含扩增内标的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根据沙门氏菌ttrBCA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构建和目标基因相同引物的扩增内标,并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的浓度进行优化,建立含扩增内标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人工污染生鲜猪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19株非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36株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特异性较好,热学裂解制备DNA模板法检测灵敏度达100 CFU/ml,试剂盒提取DNA制备模板法检测灵敏度达1μl2.66拷贝。在25μl反应体系中加入扩增内标103拷贝不影响目标基因的扩增,该方法能在12 h内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肉样做出检测。该方法不仅可快速检测生鲜猪肉中的沙门氏菌,同时避免了假阳性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张海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54-19255,19265
沙门菌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的肠道和很多种类的节肢动物中。大多数沙门菌为Ⅱ相菌株,具有鞭毛相变换的特征,这与其毒力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有关。综述了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鸡白痢沙门氏菌不同年代冻干保存菌种的存活率与生物学特性,为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保存15~34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分别进行存活率测定、形态与生化特性鉴定、菌落型与血清型检测、毒力与抗原性测定等。【结果】3个不同批次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经-20℃保存15~34年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及抗原性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异现象,菌落型与血清型变异率分别为8.3%~14.9%和4.2%~8.7%,冻干菌种经易感动物复壮后仍可恢复其原始毒力。【结论】冷冻干燥方法保存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与原始菌种无显著差异,即冷冻干燥保存是鸡白痢沙门氏菌菌种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沙门氏菌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根据沙门氏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沙门氏菌属A-F各群中共15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27株沙门氏菌现场分离菌株和其他10株非沙门氏菌菌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沙门氏菌均出现495bp特异性DNA扩增条带,所有对照均未出现特异条带,提示这对引物具有很强的沙门氏菌属特异性。PCR敏感性试验显示,该体系能检出14pg以上的沙门氏菌DNA。通过对5种不同的DNA模板提取方法的比较,选择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的热裂解法。采用该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生鲜奶样进行检测,经与国家标准卫生检验方法相比较,两者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下简称K-B法)和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以下简称ATB法),测定了36株畜禽源沙门氏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TB法和K-B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和复方新诺明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他13种药物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菌株耐1种以上的抗生素,58%的菌株耐2种以上的抗生素。得出以下结论:在畜禽源沙门氏菌药敏性研究中,ATB法还不能完全替代K-B法;畜禽源沙门氏菌分离菌株不仅耐药性较强,而且耐药谱也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1989~1992年从兰州市及其邻近县6个鸡场获得送检病料766份,对获得纯培养的279株肠道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初步的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70株为沙门氏菌,其中绝大多数(63株)是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179株是大肠埃希氏菌;另有30株未被分类.L种鸡场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对1~1.5月龄公鸡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9.
蹇慧  刘芳  覃永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3-112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现状及致病力情况。[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11个规模猪场采集99份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菌体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生化鉴定,对分离菌进行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最后对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99份病料里分离到21株沙门菌,分离率21%。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氟沙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等产生较高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表明9株分离菌株可导致小白鼠死亡,致死率为43%。[结论]分离菌株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及较强的致病性。该研究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沙门菌病的发生以及兽医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