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拉菌素等三种驱虫药物驱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外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抗寄生虫药物主要分为抗蠕虫药、抗原虫药、杀虫药等三种。在国外兽药市场抗寄生虫药物占兽药销售量的30%左右,在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占50%左右。抗蠕虫药物中仍以广谱驱虫药物为主导,主要有阿苯哒唑类和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在兽药市场中驱虫药物也以这两种药物及其复合制剂为主要产品。为了引进推广驱治效果佳、价格低廉的新型抗寄生虫药物,本着为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的宗旨,我们选择了多拉菌素等三种驱虫药物在岷县马烨牧场进行了对羊体寄生虫驱治效果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丙硫苯咪唑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国内外曾对牛、马、羊、猪、鸡等进行了驱虫试验,但迄今尚未见到应用于鹅、鸭的报道。为鉴定该药对水禽绦虫的驱虫效果,我们于1981年6月—1982年11  相似文献   

3.
蠕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危害水牛严重。有些蠕虫不但危害家畜,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性,为了尽快查明信阳地区水牛寄生蠕虫感染率和发病原流行规律,以便制定控制和消灭蠕虫病的有效措施,我们在1991—1992年的两年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信阳地区水牛蠕虫病的发生、流行、危害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大面积驱虫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蠕虫药对蠕虫作用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杀蠕虫剂,即能杀死蠕虫虫体,使其组织失去正常结构,成为胶样物质随着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另一类是驱蠕虫剂,能使虫体处于麻醉状态,机械地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这种虫体如放于温生理盐水中,即可复苏。理想的驱虫药应该是广谱、高效、无毒、方便。近五十年来,抗蠕虫药种类大大增加,都是朝着这一目标发展的,它们中绝大多数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中某些植物性的驱虫药,至今还保  相似文献   

5.
家畜的内寄生虫给全世界的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人们也不断地去寻找、开发新的驱虫药来控制家畜寄生虫病。近 2 0年来人们研究出了一系列的抗线虫药 ,随之也探索出了一系列抗线虫药的筛选方法。起初 ,人们在大家畜 (如 :牛、羊、马等 )上进行抗蠕虫药的筛选 ,但该方法需要家畜作为实验动物 ,费时、费力 ,而且实验费用昂贵 ( Gaur等 ,1 970 )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其它实验方法。 1 96 8年 ,Boisvenue和Hendrix试图用捻转血矛线虫 ( H aemonchus contor-tus)感染小型实验动物进行抗蠕虫药的筛选 ,…  相似文献   

6.
尚志市犬寄生蠕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协作组于1979年在我市进行了马、牛、羊、猪和鸡的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但未进行其它畜禽的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为搞清我市各种畜禽寄生蠕虫区系,我们于1997年11~12月又进行了犬寄生蠕虫区系调查,现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检查动物供...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来,我国畜禽防疫灭病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和“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55年全国消灭了“牛瘟”,其它流行较严重的畜禽传染病如猪瘟、鸡新城疫、牛肺疫、羊痘、猪丹毒、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病等也基本得到控制。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美国已消灭9种传染病,苏联消灭了6种传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农村部10月17日发布第76号公告(马传染性贫血),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马传染性贫血消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医发﹝2015﹞26号)文件中《马传染性贫血消灭工作考核标准和验收办法》规定,我部考核组于2018年9月16-21日对云南省的马传染性贫血防控工作进行了达标考核。云南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马传染性贫血防控工作,防治措施有力,提供材料齐全,数据翔实可靠。经考核,  相似文献   

9.
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国外于1976年问世,经牛、马、绵羊、猪、鸡等多种畜禽试用,证明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蠕虫新药。国内有关报告屡见不鲜,野生动物方面的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10.
1.达到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为什么要做好家畜血防监测巩固工作在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地区,虽然传播的来源被切断了,但由于防治技术水平的限制,客观上存在的包括人畜和保虫宿主野生动物中少量传染源和残存钉螺,可能一时查不出来,它们还会逐渐发展和蔓延,使疫情回升。从全国来说,血吸虫病尚未完全控制和消灭,有病人病畜等外来传染源和外来钉螺通过各种途径,如洪水泛滥等输入到已经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所以已经达标消灭血吸虫病的地方,还必须提高警惕,进行较长时期的监测和巩固工作。否则,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有…  相似文献   

11.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给马属动物造成严重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大理州马传贫防控工作始于1977年,1987年首次确诊,1997年8月通过云南省畜牧局组织的考核验收,达农业部颁发的"稳定控制区"标准。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牧[2014]22号)文件的精神,为确保大理州在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消灭马传贫  相似文献   

12.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相似文献   

13.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第二抗体,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必须与第一抗体相对应。如检测患马血清的抗体,必须制备兔抗马IgG;检测患牛血清的抗体,必须制备兔抗牛IgG。从1980年以来,我们用ELISA检测牛伊氏锥虫病抗体,发现第二抗体可用免抗马IgG;用ELISA检测马伊氏锥虫病抗体,第二抗体亦可用兔抗牛IgG,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物保健》2009,(5):114-115
经过45年的努力,天津市日前成功消灭了“马传染性贫血病”这一重大动物疾病。农业部专家组日前在天津市宝坻、蓟县共采血210份,化验结果均为阴性。经过严格考核验收,农业部专家组认为天津市达到了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标准。而马传染性贫血病也是天津市继牛瘟、牛肺疫、马鼻疽后,成功消灭的第四个动物疫病。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全国共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截至目前已有11个省区市陆续成功消灭该病。  相似文献   

15.
抗蠕虫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畜禽的寄生虫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仍有多种特别是蠕虫的感染常因对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的影响而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蠕虫感染还具有重要的医学及公共卫生上的意义。 目前对蠕虫感染的控制在很大程度还是依赖抗蠕虫药物。所幸的是,在过去40年里,蠕虫感染的化学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效、安全、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大大降低了蠕虫的感染。大多数抗蠕虫药物对几乎所有的肠道内或肠道外寄生性蠕虫的成熟或未成熟发育阶段的虫体都有非常好的杀灭作用。而且,许多药…  相似文献   

16.
一、抗蠕虫剂的评价方法世界兽医寄生虫学协会推荐的对比试验法是测定反刍动物抗蠕虫剂药效的最可靠的方法。将一群(尽可能一致的)宿主动物随机分成用药组与非用药组(即对照组),并进行相同的处理。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4—7天(但在某种条件下,如有绦虫寄生时,可适当延长),扑杀实验动物,检出寄生蠕虫、逐条鉴定并计数。比较对照组的蠕虫数和用药组存活的蠕虫数,即可测出某抗蠕虫剂的药效,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7.
<正>马的急性盲结肠炎,是马的一种以发病急、症状剧烈、重剧腹泻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在现实中不是很多见。一、病因在多数资料中认为,马的急性盲结肠炎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肠道菌群失调有多种原因,如应激因素(气候、草料骤变、过度兴奋、过劳),乱用抗菌素(土霉素、金霉素等),使一部分肠道菌被消灭,而另一些肠道菌对此药不敏感,产生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发生菌群失调而发生本病。笔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共剖检625只鹅,其中检获蠕虫21种,说明蠕虫对鹅寄生侵袭较为严重,危害严重的有矛形剑带绦虫,感染率为46.27%;卷棘口吸虫感染率为43.32%;雁裂口线虫感染率为64.46%;普氏剑带绦虫感染率可达96%以上。鹅由于各种蠕虫寄生,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感染时,会造成幼鹅死亡。为了有效的控制和驱除鹅的消化道寄生虫,我们应用国产的吡喹酮、抗蠕敏和硫双二氯酚(别丁)作驱虫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驱虫药物吡喹酮系太原制药厂出品,批号2083,白色片剂、每片…  相似文献   

19.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马、鹿,甚至人都可以发生的一种寄生性蠕虫病,人们亦常称之为肝蛭病。在草原地区的鹿场中,近些年来本病虽然有所减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11日,广东省顺利通过了农业部消灭马传贫考核验收组验收。东莞市消灭马传贫工作是广东省消灭马传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市亦是广东省首个通过消灭马传贫工作达标验收的地级市。为确保东莞市马属动物长期维持马传贫无疫状态,东莞市农业局高度重视考核验收成果,将马传贫维护工作作为马属动物监管的重点,采取5项措施认真抓细抓实抓好。现将其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