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标准气充气时间对密闭培养的小鼠4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为太空环境下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气体组成为体积分数5%O_2、5%CO_2、90%N_2的高纯标准气对胚胎培养液进行充气处理,充气时间设为30,60,90,120,150,180和240 min,用充气培养液对小鼠4细胞胚胎进行密闭培养,以常规体外微滴培养的胚胎为对照,分别在培养12,36,60,84 h时检测各组体外培养胚胎过氧化物的积累情况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变化,并于培养84 h统计囊胚发育率、孵化率和囊胚总细胞数。【结果】当充气时间≥180 min时,胚胎发育早期存在明显的过氧化物积累现象;当充气时间≤120 min时,胚胎发育过程中可以检测到HIF-1α,表明出现缺氧现象。密闭培养条件下,培养液充气120~180 min时的小鼠胚胎囊胚发育率、孵化率和囊胚总细胞数较高,分别为93.38%~95.68%,61.03%~65.27%和102.33~111.83,其中囊胚发育率和囊胚总细胞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囊胚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鼠4细胞胚胎密闭培养体系适合的培养液充气方案为:用气体组成比例为体积分数5%O_2、5%CO_2、90%N_2的高纯标准气充气120~150 min,此方案下进行密闭培养的小鼠胚胎可获得较高的发育率,并可有效排除缺氧对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同时保护胚胎免受过氧损伤。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毛囊结构及形态发生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绒山羊毛囊的组织结构及毛囊形态发生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胚胎皮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绒山羊的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几部分组成。在胎龄55~65 d毛囊开始发生形成毛芽;胎龄135 d,大多数初级毛囊和一部分次级毛囊发育基本成熟;次级毛囊是初级毛囊的一个分支。【结论】了解了绒山羊毛囊的结构组成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整个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角蛋白5(keratin 5,K5)在毛囊生长周期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蛋白5(K5)在内蒙古绒山羊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毛囊生长初期(6月),K5低表达于毛囊内根鞘和外根鞘;在毛囊生长旺盛期(10月),K5在内外根鞘同时表达,并在外根鞘表达量较高;在退行期(1月),K5在外根鞘低表达;在休止期(3月),K5基本不表达。由于K5的表达与绒毛生长周期发育规律一致,推测K5对绒毛的周期性生长可能是通过对内根鞘和外根鞘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究绒山羊毛乳头细胞标记基因,优化毛乳头细胞体外鉴定的方法,为研究绒山羊毛囊发生发育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方法】 运用Seurat单细胞分析法分析陕北白绒山羊胚胎期60、90、120 d皮肤组织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原始数据经质控、过滤、标准化后,采用UMAP方法进行数据降维与聚类分析。通过对比已报道的毛囊相关标记基因,获得完整绒山羊毛囊细胞类群谱系信息。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绒山羊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利用免疫荧光试验鉴定标记蛋白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进一步筛选毛乳头区域特异性表达蛋白。体视镜下机械分离完整绒山羊毛囊,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绒山羊毛乳头区域并在体外培养至细胞分离,最终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待毛乳头细胞纯度较高时,利用免疫荧光试验验证候选标记蛋白在分离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从单细胞水平分析了绒山羊毛囊发生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细胞转录信息,成功获得绒山羊皮肤中的17个主要细胞类群信息,鉴定出包括真皮细胞谱系、表皮细胞谱系、毛乳头细胞、毛干细胞、内根鞘细胞等绒山羊皮肤结构关键细胞类群,以及周皮细胞、巨噬细胞、肌肉细胞等其他功能细胞类群。筛选获得毛乳头细胞特异性基因427个,包括SOX2、FGF7、APOD、BMP3、HHIP、HEY2SPON1等,这些基因在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丰度远高于其他细胞类型,被认为是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组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证明SOX2、FGF7与APOD等蛋白在绒山羊毛乳头区域内特异性表达,可用于皮肤组织中绒山羊毛乳头细胞的定位。此外,本研究在成功分离单根绒山羊次级毛囊的基础上,实现了绒山羊毛乳头区域的贴壁培养,成功观测到大量细胞从毛乳头区域逐步迁移分离的过程。细胞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SOX2、FGF7与APOD均在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中表达,且SOX2阳性细胞约占毛乳头细胞总量的76%左右,而FGF7和APOD阳性细胞则占98%以上。结合绒山羊皮肤组织免疫荧光定位结果,SOX2、FGF7与APOD等标记可用于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绒山羊毛乳头细胞。【结论】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描述了绒山羊主要皮肤细胞的转录组信息,筛选出毛乳头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经免疫荧光试验证实,单细胞测序鉴定标记基因的方法简单高效,且具备较高准确率。筛选的SOX2、FGF7APOD不仅为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体内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标记,而且为多标记鉴定毛乳头细胞提供可能,更为进一步研究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6.
谷氨酰胺诱导小鼠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对小鼠肝脏、子宫、卵巢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以及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8 w健康的雌性昆明小白鼠并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Ⅱ、Ⅲ、Ⅳ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Gln,注射后4 h处死,取肝脏、子宫和卵巢,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SP70 mRNA和HSP70的表达;用添加不同浓度Gln的葡萄糖-CZB培养液对小鼠早期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囊胚发育率和孵出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囊胚Hsp70的表达。【结果】Gln注射组鼠组织中Hsp70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Hsp70表达量随着Gln注射量的增加而增加。Ⅱ组鼠肝脏、子宫和卵巢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9.49%、5.49%和4.84%(P>0.05);Ⅲ组鼠各组织中Hsp70比对照组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23.56%、21.10%和14.30%;Ⅳ组肝脏组织中HSP70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了35.33%(P<0.05),子宫和卵巢比对照组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了33.94%和33.77%;Gln为6和10 mmol?L-1的胚胎培养液中小鼠囊胚孵出率分别为73.21%和76.41%,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61.88%)。【结论】Gln能诱导小鼠肝脏、子宫、卵巢组织和囊胚Hsp70的表达,并且Hsp70表达量随着Gln剂量的加大而增加;Gln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成年昆明小鼠睾丸组织中分离具有多能性的雄性生殖干细胞(Male germline stem cells,mGSCs)。【方法】采用机械法和2步酶消化法分离出成年昆明小鼠的精原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培养在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上,2周后得到类胚胎干细胞(ESCs)样mGSCs。对得到的mGSCs进行碱性磷酸酶(A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RT-PCR、体内分化等检测。【结果】mGSCs具有类似ESCs的形态和多能性,AP染色呈阳性,免疫荧光Oct4、Vasa染色呈阳性,RT-PCR检测其表达Oct4、Nanog、Sox2等多能性基因和Vasa、C-kit等生殖细胞的标记基因,在免疫缺陷鼠体内能形成畸胎瘤,组织学检测其可形成包括3个胚层在内的多种类型细胞。【结论】从成年昆明小鼠睾丸分离的精原细胞,在体外培养去分化形成了具有类ESCs生物学特性的mGSCs,mGSCs既具有多能性,也具有生殖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胎儿皮肤毛囊发育及其形态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究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的组织结构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为超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制作横切、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照相。【结果】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结构包括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87 d时初级毛囊发生形成毛芽,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的囊泡结构。胎龄102 d时次级毛囊开始再分化。到胎龄138 d时,初级毛囊基本发育成熟。胎龄87—147 d,初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降低,次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升高,在胎龄102—117 d时次级毛囊增长迅速,在胎龄117 d时达到最大值(232.8±12.44)个/mm2,胎龄126 d时次级毛囊/初级毛囊比值达到最大值9.96。【结论】在胎龄84 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87 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102 d时在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胎龄108 d时原始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胎龄 138 d时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次级毛囊再分化是影响毛囊密度的最主要因素,它能有效地增加毛囊密度,提高羊毛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免疫的效果,构建含CpG基序和PRRSV ORF5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CpG-pVAX1-ORF5。【方法】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CpG-pVAX1-ORF5可表达PRRSV GP5蛋白。免疫SPF小鼠,检测鼠的特异性抗体滴度、脾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CD4+和CD8+)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TT法)水平。【结果】本试验构建的含CpG基序真核重组表达质粒CpG-pVAX1-ORF5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PRRSV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结论】CpG-ODN可提高PRRSV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植物乳杆菌素BM-1单克隆抗体。【方法】合成植物乳杆菌素BM-1蛋白并制备偶联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并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得到阳性杂交瘤细胞后,进行小鼠腹水制备,并纯化植物乳杆菌素BM-1单克隆抗体。【结果】植物乳杆菌素BM-1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后,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植物乳杆菌素BM-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E5、E9,免疫球蛋白亚型均为IgM类。杂交瘤细胞E5诱发小鼠腹水后,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腹水滴度为1∶212 600。纯化植物乳杆菌素BM-1单克隆抗体为13.2 mg/mL,抗体纯度达到92%。经蛋白电泳检测纯化植物乳杆菌素BM-1单克隆抗体完整性好。【结论】制备得到高活性、高纯度的植物乳杆菌素BM-1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云南半细毛羊HFSCs,并进行细胞纯化和传代培养,培养液为无血清培养液DMEM/F12+40ng/mL bFGF+20ng/mL EGF+20μL/mL B27+100IU/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对建立的细胞系进行免疫组化、RT-PCR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HFSCs体积小,为贴壁生长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状,核质比高,在倒置显微镜下胞体透亮、折光性强。RT-PCR分析表明,HFSCs表达K14、K19和β1-integrin,但是不表达CD271和nestin。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HFSCs表达K14,不表达CD271。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HFSCs表达K14,阳性率为93.5%;不表达CD271。【结论】建立了云南半细毛羊HSFCs无血清体外培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研究中,为筛选出适合囊胚期胚胎发育的最佳培养液,本研究分三个试验组进行。第一试验组的培养液主要由CMRL-1066和人脐带血清(HCS)组成;第二试验组的培养液是CMRL-1066加上胎牛血清(FCS);第三试验组用TCM-199添加少量碳酸氢钠做培养液。在适宜的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培养液获得了不同的培养成绩。试验结果表明:具有HCS的CMRL-1066培养液是把小鼠从囊胚期胚胎在体外条件下培养至体节期的最佳培养液;添加FCS的CMRL-1066培养液不够理想;而加进少量碳酸氢钠的TCM-199培养液则完全不适合培养囊胚期小鼠胚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羊驼皮肤毛囊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s,NOS)的存在差异。【方法】Dopa染色定位黑色素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不同毛色羊驼皮肤毛囊中NOS进行定位与定量分析,分析NOS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毛囊中表达的差异。【结果】Dopa染色显示黑色素细胞存在于羊驼毛囊鞘和毛乳头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种NOS在白毛组和棕毛组皮肤毛囊中均有阳性产物。NOS1和NOS3表达呈弱阳性,NOS2表达呈强阳性;NOS1在毛乳头细胞无阳性产物,在白毛组毛囊鞘细胞与棕毛组无显著差异(P0.05);NOS2在棕毛组毛囊鞘细胞与白毛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棕毛组毛乳头细胞极显著高于白毛组(P0.01);NOS3在毛囊鞘细胞无阳性产物,在白毛组毛乳头细胞与棕毛组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印迹显示NOS2在棕毛组显著高于白毛组(P0.05)。【结论】NOS2参与调节羊驼毛色形成,为NO信号调节羊驼毛色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PLGA泡沫支架材料,在体外建造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顺序消化及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将分离所得的心肌细胞接种于PLGA多孔支架材料上,观测复合体内心肌细胞的生长状况、超微结构、细胞代谢率及细胞组分的变化,并将其与正常心肌和二维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复合体内的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特殊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其中的α-横纹肌肌动蛋白染色呈强阳性,与二维培养的细胞相比,细胞代谢更加旺盛。【结论】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有可能在体外培育出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周期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绒山羊1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形态在一年中呈周期性变化,在兴盛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形态各不相同。从4月份开始,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向下分裂延伸,开始了毛囊的重建;8~9月份毛囊完成重建,毛囊结构完整;10月份毛球细胞停止分裂,毛乳头萎缩,大量细胞程序化死亡,毛根上移,毛囊进入退行期;12月份毛囊根部上升到皮脂腺附近不再变化;翌年1~3月毛囊的形态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了解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1年内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绒山羊绒毛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小鼠腔前卵泡的分离采集和体外成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法和酶法结合机械法分离采集小鼠卵巢 ,每只小鼠可获腔前卵泡 5 3 2 5和 5 7 2 9枚 (P <0 0 5 )。成年小鼠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 9d ,换用成熟培养液继续培养 2 4~ 2 8h后 ,3种不同培养系统中卵泡的成熟分裂率分别为 5 47%、3 85 %和 9 31%。表明EMEM +5 %FCS +0 2 3mmol/mL丙酮酸钠 +2 0 μg/mLFSH +0 0 5mmol/mL次黄嘌呤 +2 0 0IU/mL青 -链霉素培养系统可以使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发育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成年新西兰兔上唇皮肤麦克尔细胞及其与神经终末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麦克尔细胞多以成群分布在皮肤触盘上皮基底面和触须毛囊外根鞘,光镜下表现为明细胞,细胞长轴与表皮表面平行。电镜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合于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的最佳培养体系。[方法]通过对成熟的牛卵母细胞分别采用传统培养体系(对照组)和过渡培养体系(试验组)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了不同组合的培养体系对受精率和卵裂率的影响。[结果]以受精液为TALP液,受精卵培养液为60%TALP液+40%M-199液+5%FCS的过渡培养体系能够提高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7.8%和55.6%。[结论]受精液为TALP液,受精卵培养液为60%TALP液+40%M-199液+5%FCS的过渡培养体系为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的最佳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汪长寿  曹贵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17-5019
[目的]为研究哺乳动物毛囊的生长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将分离的蒙古绵羊皮肤毛囊接种到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上,研究蒙古绵羊皮肤毛囊的体外生长规律,并分析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对绵羊皮肤毛囊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结果]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上,87.5%绵羊皮肤毛囊生长良好,其平均生长期为19 d,平均生长长度为0.15 mm/d,前6 d的生长速度最快。在培养前15 d,毛囊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毛囊逐渐增长,外根鞘和毛根不断延长,真皮鞘变薄。22 d后,毛囊出现贴壁,角朊细胞从外根鞘上移出,毛囊生长速度减慢。添加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有维持毛囊形态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检测某些细胞因子和药物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猪轮状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4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疫苗,为猪轮状病毒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VP4主要结构功能区定向插入乳酸菌表面表达载体pNZ8112,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构建了pNZ8112/NZ9000乳酸乳球菌表面表达系统。通过SDS-PAGE、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以此活菌系统口服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测定了免疫动物的局部体液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结果】证明插入的外源基因在菌体表面得到了正确表达,表达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免疫动物后,分别在粪便、泪液和阴道洗液中检测到了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和在血液中检测到了IgG抗体的存在;体外细胞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血清抗体对猪轮状病毒的中和效价为1﹕40。【结论】表达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免疫动物能够产生良好的局部和系统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具有免疫中和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