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县芦笋种植是从1986年5月开始,迄今已有3年时间,是我省种植最早,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县。由开始试种的8分地到1987年发展到2600亩,现在已发展到1万亩。1986年冬移栽的600亩到1987年秋有400亩已开始投产,收鲜笋5万余公斤,加工罐头3O吨,出口12吨。平均亩产125公斤,高的达1102公斤,现就三年来种植芦笋的主要高产技术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芦笋是重要的加工蔬菜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推广芦笋栽培,70年代中期大陆东南沿海各省引进种植。陕西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渭河、洛河沿岸的周至、大荔、华县等少数地区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芦笋生产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加工大国。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芦笋产业从东南沿海主产区向北方内陆地区迅速转移,此时,陕西省芦笋生产规模得到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3.
芦笋是重要的加工蔬菜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推广芦笋栽培,70年代中期大陆东南沿海各省引进种植。陕西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渭河、洛河沿岸的周至、大荔、华县等少数地区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芦笋生产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加工大国。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芦笋产业从东南沿海主产区向北方内陆地区迅速转移,此时,陕西省芦笋生产规模得到快速扩大。从国际市场看,芦笋是长盛不衰的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且产品…  相似文献   

4.
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大量需求,芦笋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致使废弃秸秆量也在增加,芦笋废弃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简述了芦笋废弃秸秆的研究利用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为芦笋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芦笋的种植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宣州区芦笋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大做强芦笋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芦笋的生育特性及无公害绿芦笋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龙须菜、石刁柏,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嫩茎供食用,其味芳香鲜美,柔软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是当今世界发现和公认的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的植物。我县于2008年11月开始引种绿芦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大棚种植面积达270余hm2,1年生芦笋每公顷产值近4.5万元,2年生和3年生芦笋每公顷产值近13.5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县以大棚芦笋高产栽培为发展重点,由专业大户流转土地、集约化发展,通过试验、示范、建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3年,全县共发展大棚芦笋产业园基地4家,面积20.5hm~2,年产鲜芦笋460t,产值440多万元,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据调查,我县大棚栽培芦笋,第1年建园一次性投资,包括钢架大棚和最基本的路渠水电建设,每667m~2至少需1.5万元。第2年开始收  相似文献   

8.
徐为领 《长江蔬菜》2021,(19):35-37
萧县种植芦笋历史久远,以前以露地栽培白笋为主,营养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害(特别是茎枯病)为害,到20世纪90年代,芦笋种植面积很小,濒临绝迹,且靠自然环境生产,生产周期长,产品收获期短,只能在春季收获1茬,产量低,效益低.为提高芦笋生产效益,从2016年开始根据芦笋生长习性,摸索出日光温室栽培模式,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芦笋的有效供给和种植效益,实现生态、绿色、高效周年生产,示范带动设施芦笋产业生态、高效、康养、可持续发展,实现周期短、采收期长、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日光温室芦笋233 hm2以上,芦笋成为当地一种高产、高效主导产业,被县政府列为重点发展"五彩农业"的其中"绿色"一彩.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宜春市发展芦笋种植的现状、工作举措和成效,并对进一步推进芦笋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宜春进一步发展芦笋产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邵中庆 《西南园艺》1999,27(2):32-33
芦笋系多年生作物,其嫩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我市从1985年开始引种,至1988年发展到333公顷,由于经验不足、缺乏技术、茎枯病发生严重,致使芦笋种植面积大大削减,到1989年全市仅剩芦笋120公顷,每667m~2产量也从680公斤降至400公斤。从1990年开始,我们总结推广了“六改二选二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芦笋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面积不断扩大;到1997年底,全市芦笋种植面积达到533公顷,平均667m~2产芦笋795公斤,总产值达3200余万元。目前我市为浙江省最大的绿芦笋生产基地,种植芦笋已成为我市农  相似文献   

11.
芦笋是我县的主要出口创汇蔬菜之一,但由于笋区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大、年限长,加之近几年茎枯病对部分农药的抗性不断增强,甲基托布津等品种对其防效甚微,致使茎枯病逐年加重,化学合成药剂使用频繁,芦笋产量和质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我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芦笋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残留,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防治芦笋茎枯病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正>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多年生雌雄异株宿根植物。在我国北方种植品质好,病虫危害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芦笋种子多为进口或我国南方品种,其价格高、种子杂而不适应北方地区种植,严重制约了我国北方芦笋生产的发展,甘肃省临夏州农业科学院从1987年开始芦笋育种工作,通过采用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相结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浙江省芦笋产业发展迅速,在富阳、萧山、新昌、平湖、长兴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现全省芦笋种植面积达5333.3hm2,涉及5万多农户,年产值近10亿元,有些地区,芦笋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支柱产业。早期芦笋种植以UC800、UC157品种为主,笋茎较细较老,产量低,目前大部分芦笋面临更新换代。近年来主栽芦笋品种为格兰德、阿特拉斯,这2个品种由美国芦  相似文献   

14.
《花卉》2018,(22)
为促进山区林农脱贫增收进程,我县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抓手,目前在我县林下活木附生栽植铁皮石斛面积较大,推广其种植技术,对提高森林资源经济效益有一定意义。本文结合铁皮石斛生物学特性,着重从仿生态条件下进行生长量、含水量分析,进而在生产中选择附生林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气候资源、土地质量、灌溉条件、劳动力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通辽地区发展芦笋产业的优势,并对影响芦笋产业发展的笋形、定植方式、种植规模及基地与企业的对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芦笋号称“蔬菜之王”,种植芦笋是一项经济效益较高的新兴产业。近年来芦笋产业在大荔县发展较快,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发生为害的病虫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发生程度也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芦笋病虫害有多种,常见的5~6种,发生较严重的2~3种。在生产实践中,抓住主要病虫害防治,同时注意兼治其它病虫防治,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就芦笋病虫害及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稻草—蘑菇菌渣—芦笋循环生产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的芦笋产业通过设施种植、2次养母茎、3次采笋来实现优质高产,每667 m~2年产值近1.3万元,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超过15 a(年),效益显著。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长达200 d(天)以上,适合芦笋等多种作物生长。平湖2003年开始试种芦笋,在利用蘑菇菌渣废料改良增肥土壤成功种植  相似文献   

18.
芦笋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上海市崇明区的芦笋种植面积占上海地区芦笋种植面积的80%以上,已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甜菜夜蛾为芦笋的主要害虫,由于长期不合理用药,甜菜夜蛾产生了一定抗药性,防治效果不佳.该文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防治技术等方面建立了崇明...  相似文献   

19.
我国芦笋栽培及采后贮藏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世界芦笋种植的趋势是发达国家面积不断减少,发展中国家面积逐渐扩大,绿芦笋种植面积增加,白芦笋面积减少。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芦笋种植发展较快,截至2008年全世界芦笋栽培面积约为25.3万hm2,其中亚洲达12万hm2,而我国约占10万hm2,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芦笋生产国和产品出口国。本文综述了我国芦笋栽培技术、采后贮藏加工技术及营养功能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芦笋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芦笋原称石刁柏,也叫龙须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不仅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被誉为高档名贵蔬菜;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有独特的抗癌作用,对防治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等也有一定疗效。近年欧美和日本市场需求较多,国内正在走俏。种植芦笋是一项出口创汇、农民致富的好产业。现将芦笋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