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疆荷斯坦牛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技术,对新疆荷斯坦牛染色体核型研究表明,新疆荷斯坦牛二倍体染色体2n=60,公牛核型为2n=60xy,母牛为2n=60xx,其中29对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性染色体为较大中着丝粒染色体,Y性染色体为较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还发现了非整倍体变异.  相似文献   

2.
以早期蛹的脑神经节为试材,采用空气干燥制片法,首次对角喙栓蚤蝇[Dohrniphora cornuta(Bigot)]染色体核型与有丝分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角喙栓蚤蝇染色体的二倍体数目为2n=8=6m+2t,3对常染色体,1对着色较深的性染色体,不存在性染色体异型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明显的体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取材干新疆吐鲁番的大耳猬 Hemiechinue auritus albulus 的核型,其2n=48.N.F.=94,常染色体由20对中着丝粒染色体,2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与1对亚端着绿粒组成,X 为中等长度的中着丝粒染包体,y 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并观察了 Ag-NORs 的数目,出现范围3~6条,众数为4。出现的数目与位置与陕西秦岭大耳猬不同。它们之间核型的差异为大耳猬亚种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我国云南中部的中国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染色体组型、G-带及高分辨G-带带型。染色体数目2n=82。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ZW。40对常染色体中,1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皆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Z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部染色体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相对长度和双臂染色体着丝粒指数。根据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绘制了染色体组模式图。制作了1—20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的中期G-带以及全部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并进行了两种G-带带型特征的描述和比较,绘制了两种G-带比较模式图。  相似文献   

5.
采用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大额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公牛的染色体标本,对大额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公牛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额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公牛染色体数目2n=59,其中2×28+1条常染色体中,t即2+28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2×27+1+1条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中,X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一条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大额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公牛染色体数目2n=59,核型为:59,-2,-28,+t(2∶28),XY。  相似文献   

6.
一种快速提取蚤蝇DNA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蛆症异蚤蝇为试材,提出一种盐酸胍结合NaCl的DNA快速提取新方法.并用随机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提取蚤绳幼虫、蛹、成虫及乙醇浸泡成虫的DNA.RAPD结果显示,该法提取的DNA能够满足蚤蝇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延边黄牛及利延杂交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技术,对延边黄牛及其利延杂交牛染色体核型和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牛二倍体染色体2n=60,公牛核型为2n=60,xy;母牛为2n=60,xx,其中29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性染色体为较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性染色体为较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珍珠鸡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以珍珠鸡和贵州黄家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别制备珍珠鸡和家鸡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雄性鸡均为同型染色体(ZZ),Z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9.31±0.50)%~(9.84±0.85)%,介于4号与5号染色体间,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两种雌性鸡均为异型染色体(ZW),Z染色体的大小、类型均与雄性鸡相同,珍珠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较长,为(4.19±0.23)%,介于7号与8号染色体间,家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为(4.12±0.23)%,介于8和9号染色体间,两者的W染色体均为中着丝粒。2)家鸡与珍珠鸡前10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但染色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2号和5号染色体上,家鸡的2号和5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和端着丝粒,珍珠鸡对应的染色体分别为亚中着丝粒和中着丝粒,其余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相同。结论:属于珍珠鸡科的珍珠鸡与家鸡的染色体核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气干燥和胰酶消化法,对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棘头虫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其中X染色体和1号、3号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5m+2sm+1t;性别决定模式为XX-XY;每对染色体都有特定的G-带带型.  相似文献   

10.
河南大尾寒羊染色体核型与G-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大尾寒羊染色体核型和G-带。【方法】分离培养河南大尾寒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和G-带标本,分析河南大尾寒羊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河南大尾寒羊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54,XY;母羊核型54,XX。27对染色体中包括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河南大尾寒羊G-带与其他绵羊品种的G-带基本一致。【结论】河南大尾寒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54,XY;母羊核型54,XX。河南大尾寒羊G-带与其他绵羊品种的G-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香椿小孢子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椿孢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香椿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和中期互极面染色体,形态及行为相近,分散良好,均可计数为n=28,表明香椿染色体数目2=56;中期Ⅰ侧面分裂细胞群体同步性极强;减数分裂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雄配子体为四孔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脾脏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两种生活于近海沿岸的(鱼叚)虎鱼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纹缟(鱼叚)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 phalus)2n=44,NF=76,有10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竿(鱼叚)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Gill)2n=44,NF=72,有7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CMA和DAPI两种荧光染料,处理火炬松和湿地松染色体。结果表明:火炬松染色体CMA荧光带型是2对染色体为着丝粒区和臂间区均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4对染色体为臂间区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着丝粒区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4对染色体为无荧光带纹的中间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脾脏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生活于近海沿岸的滩涂鱼类鸡冠鱼尉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其染色体数目2n=48,NF=78,其中有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9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随体染色体和异形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怀头鲇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100个中期分裂相染色体的计数结果,确定怀头鲇Sihurus soldatovi的2倍染色体数为2n=58。由所测得的核型参数和Levan等提出的染色体划分标准得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为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为7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98,怀头鲇的核型公式为2n=58=24m+16sin+14st+4t。  相似文献   

16.
珍稀植物蒙古莸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首次研究了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 Bunge)根尖染色体的数目、核型.结果表明:蒙古莸染色体为二倍体,数目2n=26,基数x=13;相对长度组成I.R.L.= 6L+6M2+8M1+6S,即具3对长染色体,3对中长染色体,4对中短染色体和3对短染色体;臂比值变化范围是1.02~2.18,核型公式为2n=2x=26=22m+4sm,中期染色体具11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属于"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48%,未观察到次缢痕和随体.  相似文献   

17.
青山羊染色体G—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了青山羊染色体核型和 G—带带型,结果是: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 染色体为第三号,是端着丝粒染色体,Y 染色体最小,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用胰酶吉姆萨带显示青山羊 G—带型,并绘制了青山羊中期染色体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8.
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原肠胚时期受精卵为材料,采用低渗法和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对脊尾白虾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对50尾脊尾白虾雌虾受精卵中100个良好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染色体计数,染色体数目为90的出现频率最高,达到了81%,由此确定脊尾白虾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90,即2n=90;通过对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臂长进行测量与分析发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共计56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共计8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共计12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共计14条,核型组成公式为2n=56m+8sm+ 12st+ 14t,没有发现异性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甘蔗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观察的4个甘蔗栽培种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F 134 2n=114、闽选703 2n=113、C0419 2n=112和闽糖70/611 2n=106。闽选703(X=57)的组型分析结果,甘蔗中期染色体的绝对长度为1.5~5.5μ。有47对染色体具中部着丝点,5对具亚中部着丝点,两对染色体具随体,3对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结构的分化。经低温预处理,以 Giemsa 染色的 Co419染色体能显示差异染色,其染色区域所占的比例较大,示明 Co419(杂交种)含量高的异染色质可能与杂种优势性状有关。进一步的探讨可为甘蔗杂交育种选择亲本提供细胞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顺序C-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提莫菲维小麦与光稃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中的外源遗传物质进行鉴定。GISH分析结果表明,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具有2对清楚的杂交信号,说明该后代中可能含有稳定的外源遗传物质,且以易位的染色体片段形式存在。对该后代进行顺序C-带-GISH分析将杂交信号分别定位于提莫菲维小麦的7A和6G染色体短臂上,提莫菲维小麦的7A和6G染色体中含有光稃野燕麦的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