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5'UTR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建立了可以定量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扩增效率为95.9%,熔解曲线为单一峰值,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4.1×101copies/μL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是常规RT-PCR方法敏感性的100倍。该检测方法与猪瘟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病毒等其它牛源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2%。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临床诊断。同时,应用本方法对临床病例的各组织器官进行了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胸腺等淋巴组织的病毒含量最高,证实病毒主要侵害淋巴器官,此研究可为临床病例的病毒分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5′端非结构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244 bp片段的RT-PCR 3种体系。该3种体系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NADL、Oregon C24V和长春184毒株各标准毒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标准毒株的细胞毒进行检测,其敏感度达0.1 TCID50;而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猪瘟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的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证明3种体系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初步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技术3种体系可用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杨有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77-2479
[目的]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出1株病毒,对其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将其命名为NM株。通过PCR、MDBK细胞病变观察、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gD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确定该分离株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强毒株。NM株病毒能使MDBK细胞产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典型性细胞病变。Reed-Muench法测定NM株病毒的TCID50为10-6.0/ml。NM株病毒与IBRV阳性血清发生中和反应,而与IBRV阴性血清不发生中和反应。NM株病毒能使8月龄IBRV抗体阴性牛致病,表现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典型临床症状。gD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表明NM株病毒与IBRV K22株的同源性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IBR诊断试剂与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几种检疫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对养牛业危害极大。本论文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各种诊断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以便对该病的检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牛肠道病毒(BEV)全基因组序列,针对其3D基因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PCR扩增,经条件优化,建立了BEV的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从分离的牛肠道病毒中扩增出了732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且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oV)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其检出敏感度达10-1TCID50。应用该方法对山东地区84份临床疑似发病牛样品进行检测,21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5%。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恶性卡他热能引起牛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很难鉴别诊断。2014年8月,大庆市某牛场爆发了以口腔黏膜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通过PCR和基因测序方法对上述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恶性卡他热的病例进行了鉴别诊断,结果确诊牛恶性卡他热是造成该牛群爆发疫病的主要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冷雪  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84-285,30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以高热、上呼吸道疾病和流产为主要特征。该病是牛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发病机理、诊断方法、预防与控制6个方面阐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牛的重要传染病,临床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乳腺炎、流产等症状。其病原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1,BHV-1),共编码30~40种结构蛋白,其中11种为囊膜糖蛋白。糖蛋白在病毒吸附、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糖蛋白gB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在细胞间扩散及复制至关重要;糖蛋白gD在病毒复制、传播和感染机制方面作用重大,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糖蛋白。对gB、gD的研究不仅可从蛋白层面解析病毒侵染机制,还能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主要糖蛋白gB、gD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分析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疫苗和诊断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侵染机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牛鼻腔中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PCR方法和MDBK细胞病变观察对其进行鉴定,确定该分离株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毒株。通过对该毒株的增殖条件和甲醛灭活条件的优化研究,为制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细胞源灭活疫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毒株接毒18h后病变细胞达70%开始收毒,病毒液在0.2%的甲醛37℃灭活36h灭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多株不同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5′UTR相对保守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其中1对能够扩增不同基因型BVDV 5′UTR片段(288 bp),另2对分别能够扩增BVDV-1型和BVDV-2型5′UTR片段(195 bp和116 bp)。扩增片段大小与预计片段一致。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的RT-nPCR检测方法。敏感性试验表明,敏感性为10-2TCID50/mL。特异性试验表明,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牛轮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无BVD临床症状的牛场208份奶牛血样检测,阳性率为50.43%,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作为BVDV隐性感染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冀西北地区奶牛主要疾病的过程中发现了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康复犊牛及其母牛IBR抗体检测,最后确诊为传染性鼻气管炎.  相似文献   

12.
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牛体后,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本文论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为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所引发的接触性、急性牛传染病。患病牛发病症状为高热、鼻炎、呼吸困难等症状,能引发结膜炎、生殖道感染、公牛龟头炎、母牛流产或乳房炎等。不同年龄的牛只均可感染本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与呼吸道水平传播病毒,严重者终身携带该病毒。本文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特点、病原学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阐述,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秋、冬寒冷季节较易流行。1.流行病学病牛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的种公牛因精液带毒,因此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愈牛可带毒6~12个月。病毒主要存在于鼻、眼、阴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相似文献   

16.
病毒活载体疫苗兼有常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优点 ,是当今最有发展前景的疫苗研究领域之一。试验将已构建的表达牛流行热病毒 (BEFV)结构糖蛋白 G基因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IBRV )转移载体 pd TK - L ac Z-G,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Bartha毒株感染的 MDBK细胞 ,筛选出形成蓝色蚀斑的重组病毒 ,并对其进行蚀斑纯化。通过 PCR方法鉴定该重组病毒证明基因组中含有完整的牛流行热病毒 G蛋白基因 ,实验为开发 BEFV/ IBRV二联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方法,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保守基因gB和gE分别设计2对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建立、优化反应体系后,利用10倍稀释法检验方法的灵敏度,建立相对定量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2组荧光PCR的标准曲线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均为0.99,此方法特异性、灵敏性好.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ELISA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3个盟市457头牛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除兴安盟、巴彦诺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以外,其他盟市均查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阳性牛,最低感染率仅为5%,最高感染率达100%,中东部地区疫情较严重.本研究结果,为内蒙古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制提供可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快速同步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与牛冠状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检测。根据GenBank中三种病毒参考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构建的三种病毒的标准质粒进行三种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检验,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特异性结果显示,建立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阳性标准质粒的基因片段,对牛源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牛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无扩增;敏感性结果显示,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质粒核酸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50、 250和25ng/mL。重复性结果显示,能扩增出一致的目的基因条带。临床样品结果显示,三重RT-PCR方法和单一RT-PCR符合率100%。可见,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进行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2蛋白并纯化,使用纯化后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6μg·m L-1,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80,最佳包被液为碳酸缓冲液,最佳盐封闭液为5%脱脂乳,最佳血清作用时间为60 min,酶标抗体作用最佳浓度为1∶10 000;最佳底物作用时间为5 min,阳性临界值为D450 nm≥0.282。与IDEXX的BVDV间接ELISA试剂盒比较,总符合率为91.5%,板内和板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与牛副流感病毒Ⅲ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牛冠状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因此,该ELISA诊断方法可用于大批量样本抗体水平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