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以复原乳为原料,利用甘草提取液、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备风味发酵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草液添加量、白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试验产品感官品质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甘草提取液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6%,42℃发酵6 h。发酵乳风味良好,凝乳状态均匀,有较好的15天贮藏期稳定性,有较好感官品质,保持活菌数在6.5×108 CFU/mL以上。[结论]本文经过试验研制新口味发酵乳,拓宽发酵乳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自制酸奶与市售酸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方法]通过乳酸菌活菌数、酸度、pH值等指标,先探究自制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后与市售酸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自制酸奶过程中,发酵开始3 h后,随着乳酸菌发酵产物乳酸的累积,酸度上升、pH值下降,乳酸菌活菌数大幅度上升。发酵开始7 h后,乳酸菌总数开始下降,酸度的增加趋势和pH的降低趋势都有所减缓。在贮藏阶段,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各种酸奶品质变化基本相同,乳酸菌含量先升后降,pH值下降,酸度上升。在4℃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小于25℃。[结论]冷藏处理下酸奶的品质下降更慢,在自制或者购买酸奶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冷藏处理,开盖后尽快饮用完。两种酸奶具有不同的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总之,本研究为酸奶的安全贮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水解度下的米渣蛋白水解物对酸奶发酵和品质影响的差异。[方法]将米渣蛋白水解24 h后的水解产物按1%,2%,3%,4%,5%加入到酸奶发酵基质中,探究不同添加量下的米渣蛋白水解物对酸奶促发酵的影响;并探索最适添加量条件下,不同水解度下的米渣蛋白水解物对酸奶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3%米渣蛋白水解物对酸奶有明显的促发酵效果。米渣蛋白在水解时间(6~36 h)下,随着水解度的提高,水解物对酸奶的促发酵能力增强。米渣蛋白水解24 h得到的水解产物显著提高酸奶的质构特性以及持水能力,赋予酸奶一定的大米香味。[结论]适宜水解度下的米渣蛋白水解物不仅可以缩短酸奶的发酵时间,而且提高了酸奶贮藏期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桂花和速溶大豆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黄桃汁,制备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方法]以色泽、风味、口感、组织状态为感官评价指标,固定酸奶发酵温度为42℃,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速溶大豆粉添加量、菌种添加量、蔗糖添加量、黄桃汁添加量以及不同发酵时间对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速溶大豆粉添加量28%,菌种添加量3%,蔗糖添加量4%,黄桃汁添加量12%,发酵时间8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酸奶感官评分为89.8分。[结论]产品色泽明亮,兼具桂花香与黄桃果香,口感细腻润滑,酸甜可口,凝固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全脂奶粉、蔗糖、草莓果粉等为原料,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直投式发酵剂,通过干法混合的工艺制成酸奶预拌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酸奶预拌粉的配方,并以感官评价的方式对其发酵成的酸奶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最佳配方及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奶预拌粉的最佳配方为:全脂奶粉88%,混合直投式发酵剂添加量0.006%,蔗糖添加量7%,草莓果粉添加量5%;预拌粉发酵成酸奶的温度为43℃,时间为6h。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酸奶口感最佳。产品在常温条件下,经过18个月的稳定性测试,活菌数及发酵后酸奶的口感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8个不同厂家的硫酸镁进行乳酵素及MRS液体发酵,通过测定发酵后pH值及乳酸菌活菌数,比较不同厂家硫酸镁对乳酸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硫酸镁对乳酵素液体发酵pH值和乳酸菌活菌数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乳酸菌液体发酵时,硫酸镁对pH值无显著影响(P0.05);当添加0.1%硫酸镁时,对乳酸菌活菌数影响显著(P0.05)。综合考虑硫酸镁溶解性及对乳酸菌发酵的影响,发酵前期硫酸镁溶解性与发酵效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以核桃和花生为原料,打浆后添加到牛乳,发酵制成营养丰富的坚果酸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坚果浆比例、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和酸度确定核桃花生酸奶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坚果浆占牛奶比例55%,蔗糖添加量5%,接种量3%,42℃发酵4.0 h,经后熟得到的酸奶综合评分最高,为86分,酸度为72°T。[结论]此酸奶产品口感细腻顺滑,坚果香味和奶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发酵乳添加比例对发酵乳冰淇淋膨胀率、抗融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发酵乳冰淇淋的生产工艺;分析了发酵乳冰淇淋在低温保藏下,乳酸菌活菌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乳冰淇淋在低温贮藏(-180C)8N后,发酵乳含量不同的发酵乳冰淇淋其乳酸菌活茵数减少20%~3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三联酸奶直投发酵剂制备工艺。利用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以及长双歧杆菌,对混菌发酵制备工艺和纯菌复配工艺2 种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通过对比2 种工艺制备的直投发酵剂发酵酸奶的发酵凝固时间、酸度及双歧杆菌活菌数等,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为用纯菌种发酵的复配直投式发酵剂工艺,3 种菌复配比例为1:1:3,其发酵酸奶的发酵凝固时间约3 h,酸度达到60°T。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奶酪制作中添加不同量(0~3%)的干酪乳杆菌,以不添加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发酵3~6h达到对数生长期,发酵6h时干酪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6.03×107/g,12h时活菌数达1.58×10~8/g。试验组样品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水解程度略高,但差异不显著。在4℃冷藏过程中,试验组后酸化现象不明显;28d后,添加3%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达9.77×10~8/g;对照组在冷藏中黏度几乎不变化,其余各组样品的黏度在冷藏7~14d中显著降低,之后到28d黏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银杏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与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配制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0.25%、0.50%]发酵银杏叶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2.6 g的斜带石斑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投放30尾鱼。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指标各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均可显著降低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50%发酵银杏叶还可显著降低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均可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50%发酵银杏叶还可显著提高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还可提高斜带石斑鱼的肝脏抗氧化能力,且添加水平为0.50%时效果优于添加水平为0.25%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从驼乳中分离得到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对象,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以α-淀粉酶抑制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驼乳的参数条件。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试验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驼乳、对照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牛乳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驼乳pH值、酸度、活菌数、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驼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比例2∶3、接种量2%、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测得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20%和20.85%,与未优化前相比,α-淀粉酶的抑制率提高14.1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4.4%。在4 ℃储藏期间发酵驼乳α-淀粉酶抑制率在第6d时最高为90.3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36.32%,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0%以上,最高为94.9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78.10%,整个测定过程中试验组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酸菌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核桃碎等辅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剂,确定对核桃发酵乳的制作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核桃酸奶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为:100mL牛奶和10g/100mL白砂糖→灭菌(63℃,30min)→接入5g/100mL发酵剂→35℃恒温发酵12h→加入5g核桃碎→后发酵24h(5~7℃)。利用此工艺制备的核桃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在0~6℃时的货架期可达10d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牛奶、板栗、抹茶为主要原料,探究板栗抹茶酸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抹茶、板栗浆、菌种和蔗糖的最佳添加量,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并以感官评价、酸度相结合为综合指标,得出最佳配方。[结果]板栗浆添加量30%,菌种接种量0.3%,抹茶添加量0.03%,蔗糖添加量6%,稳定剂添加量0.3%,在42 ℃发酵至发酵终点,再后熟24 h可得到组织细腻、口感良好的酸奶。此时的综合评分也最高,为89分,酸度为83 °T。[结论]该酸奶营养丰富,有良好的饮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为扩充市售酸奶的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羊乳产品,开阔羊乳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实验以山羊乳、麦芽、红枣、酒花为主要原料,分别通过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和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后,将得到的红枣羊乳酸液和啤酒原浆按一定体积比配比,制备出兼具酸乳、啤酒、碳酸饮料风味和保健功能的新型红枣羊乳啤饮料,并通过测定沉淀率和稳定系数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红枣羊乳酸液与啤酒原浆的体积比为1∶1,红枣羊乳酸液中红枣汁添加量12%、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2%、果胶添加量0.15%、蔗糖酯添加量0.1%、白砂糖添加量4%时生产的红枣羊乳啤口感最佳,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用于生产发酵乳的原料乳质量标准,以提高发酵乳产品品质,选用蒙牛自有牧场30头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泌乳期的荷斯坦牛原料乳,按体细胞数分为低于20万个/mL组、20万-80万个/mL组及大于80万个/mL组,在发酵乳制备的当天及样品冷藏后的第1、7、14、21天分别测定发酵的产酸曲线、发酵乳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乳中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品黏度下降,弹性降低,硬度增加,pH值降低,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研究杭白菊、普洱茶复合酸奶的生产方法,确定最佳的添加配比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牛奶中杭白菊添加量为4g/100mL、普洱茶添加量为10g/100mL、糖5g/100mL、菌种接种量2%、发酵时间5h,将茶叶放入牛奶中浸煮5min,获得的菊普酸奶茶香浓郁,与牛奶有较好的相溶性,与普通酸奶相比,有一种独特的清香。  相似文献   

18.
以鲜牛乳和提取的香菇汁为主要原料,加入蔗糖、稳定剂等辅料进行调配,经杀菌后接种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制成香菇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发酵温度在42℃,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4 h,鲜奶与香菇汁的比为2:1,制得的酸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