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沙北部底层鱼类组成及资源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海捕捞压力的加剧,一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相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渔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抉择。世界一些渔业发达的国家早已纷纷把眼光放在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虽发展速度不快,但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根据1986年6—8月和1987年2—3月、6—9月在东沙北部海区进行的渔业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就该海区鱼类种类组成和资源特点进行探讨。一、鱼类组成 1.鱼类种类:东沙北部调查海区,地处南海,作业水深较深。由于受黑潮支梢和南海水的影响,调查期间渔场表层水温为22—32℃,平均盐度在34‰以上;同时,海底  相似文献   

2.
石斑鱼,有宝石斑、青石斑、赤点石斑、纵带石斑、云绞石斑等种类,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及砂砾底质海区,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为我省沿海重要经济种类。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为名贵的水产品,其经济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3.
福建海区头足类资源及捕捞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建海区位于东海南部,南临南海.头足类资源虽然不如东海北部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和南海近海的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资源那样丰富,但根据历年的产量统计及调查资料表明,在福建海区现有的46种头足类中,日本无针乌贼和中国枪乌贼等产量均达到万吨以上.此外,诗博加枪乌贼、杜氏枪乌贼、莱氏拟乌贼、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等都有一定的数量,可见,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1931~1938年曾有日本拖网渔轮在北部湾捕鱼,当时我国只有拖网帆船在那里作业,1954年我国在该海区开始进行拖网渔轮生产以来,逐年有了发展。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可以提供了解作业海区底层鱼类群聚结构的概况,真子渺(1956)和真道重明(1957)曾作过东海、黄海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及其变化的分析,后者指出了抗日战争前后期间渔获物组成所起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该海区底层鱼类资源提供了初步资料。南海方面虽然柴田玉成(1940)对北部湾(当时称“东京湾”)拖网渔轮渔获量逐年变化作过分析,但没有从群  相似文献   

5.
闽东沿岸海域鱼类群聚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类组成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是反映生物群聚结构的重要特征值.目前种类多样性指数己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但在渔业上的应用则不多,起步也较其它领域晚.我国运用种类多样性指数对鱼类群聚结构特征的研究,最早见于六十年代费鸿年教授对广东鱼媪纳苗群聚的形态变化和南海北部(北部湾)底层鱼类群聚的研究.近十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已见的报道有南海北部大陆架、东海深海,浙江北部岛礁周围海域和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等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群聚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龙头鱼中甲醛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俗称狗母鱼、虾潺、龙头鲓、豆腐鱼、细血、狗奶。鱼体长而侧扁,为中小型海产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海区。由于龙头鱼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较高含量甲  相似文献   

7.
泉州湾南部近海鱼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珍水 《福建水产》1990,(1):8-11,25
泉州湾地处东海和南海的过渡海域,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温度适宜,鱼类种类繁多,其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特色。对黄海、东海和南海鱼类区系的研究,成庆泰(1959—1966)、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鱼类研究室海水组(1976)等,已有研究报道。对闽南—台湾浅滩鱼类区系的研究,张其永等(1981)、黄宗强(1984)都有过专文的报道。而泉州湾南部近海鱼类区系的研究,方水美等(1985)在有关研究报告中也有提及,但还没有专文论述。本文根据1988年泉州湾南部近海定置网渔获物调查的资料和有关文献报告,试图就这一海区鱼类区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宽吻海豚又叫尖嘴海豚,胆鼻海豚。在我国的南海黄海和东海虽已报道,但是某些重要外部特征及其数据尚未报道。本文将福建海区首次发现的宽吻豚(Tursiops sruncatus)予于描述。  相似文献   

9.
鲯锹Coryphaena flippurus,隶属于鲈形目、鲯鳅科,俗称厚刀鱼、阴凉鱼、飞鱼虎、鬼头刀、青鸟、万鱼,属暖水性大洋鱼类,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区,国外分布于非洲东岸、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夏威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的温热带海区.……  相似文献   

10.
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东海120°~126.75°N、25.75°~31°E范围内的两次大面积调查基础上,以占渔获量90%的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东海春、秋两季2个鱼类群落的功能群。结果表明,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群落包括7个功能群,即鱼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广食性鱼类。其中东海近海春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食性鱼类6个功能群组成;东海外海春季鱼类种群由鱼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5个功能群组成。从生物量组成上分析,在各鱼类群落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功能群不同,春季东海鱼类群落以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而秋季以鱼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其中带鱼、白姑鱼、六丝矛尾■虎鱼、多棘腔吻鳕、龙头鱼、小黄鱼、细条天竺鱼、发光鲷、、花斑蛇鲻、短鳍红娘鱼、竹荚鱼、条尾绯鲤、黄鳍马面、黄条等15种鱼为各功能群的主要种类。群落种类组成的差异,同种类体长分布的差异,以及饵料基础的时空变化是导致东海各鱼类群落功能群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蟹类是福建海区重要的经济渔获种类之一。本文基于2009年1月-011年12月期间进行的蟹类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中南部近海四种捕捞作业渔获物中蟹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中南部近海海域有蟹类94种,隶属16科、53属,以亚热带和热带的暖水性种为主,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从蟹种分布区域看,这些蟹类在浅海均有分布,其中26.6%的蟹类既分布于浅海又分布于潮间带。从蟹种个体大小看,福建海区蟹类多数属于中小型种类。高强度捕捞加剧了对蟹类资源的破坏,因此需要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拓展外海蟹类捕捞作业,开展资源动态监测和苗种放流增殖工作,并实施TAC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旗鱼科枪鱼属Makaira据王以康《鱼类分类学》记载有四种,且多出自台湾,而我国大陆出版的《黄渤海鱼类志》、《东海鱼类志》和《南海鱼类志》都无枪鱼的记录,只是在1979年出版的《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才有了白枪鱼的材料。至于黑枪鱼M.mazara仅见于1980年《黄渤海鱼类补备忘录》及之后的《辽宁动物志·鱼类》卷中。福建虽则面临台湾海峡,却至今未见枪鱼属的记录。 1988年5月20日笔者在福建连江县百胜村渔民的协助下,得到一条枪鱼标本,经鉴定为黑枪鱼Makaira mazara,这是我国东海和福建省的首次记录,扩大了该种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3.
陈必哲 《福建水产》1993,(3):34-36,33
短尾大眼鲷俗称“红目狗”属大眼鲷科、大眼鲷属,为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东海、南海和黄海均有分布。闽东北外海渔场除了短尾大眼鯛外,还有斑鳍大眼鲷和黑鳍大眼鲷,但数量以短尾大眼鲷占绝大多数,是拖网作业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以往福建海区短尾大眼鲷的渔获量很低。东海短尾大眼鲷的开发利用始于七十年代。1972年12月,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联合进行“东海外海底鱼资源季节性调查”,在7个航次中,短尾大眼鲷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4%,居首位,从而引起重视。从1980年起,福建省海洋渔业公司开发了闽中渔场的短尾大眼鲷资源,渔获  相似文献   

14.
石斑鱼属名贵鱼类,系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因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石斑鱼分布于世界各国暖水海域的沿岸,为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沿海岩礁底质海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石斑鱼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陛鱼类,并有互相残食现象,食物以虾、蟹、鱼类和软体动物等为主。惠东沿海一带主要养殖青斑、泥斑等,且基本上是海水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5.
石斑鱼,从其分类上来说,大致有宝石斑鱼、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纵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等,地方名称为:青斑、花斑、条石斑等,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及砂砾底质海区,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为广东省沿海习见经济种类。它的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在港、日市场最畅销,内地的各级宾馆酒楼备受欢迎,是筵宴的名贵佳品。其经  相似文献   

16.
双斑东方鲀三倍体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东方鲀(Fugubimaculatus Richardsom),属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由于市场售价高,近几年在江浙、福建一带兴起养殖热潮。但是该鱼生长  相似文献   

17.
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全面地了解南海诸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系统整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东沙、西沙和中沙及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资源调查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种类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东沙记录鱼类种类514种,西沙和中沙632种,南沙548种;各礁区记录鱼类物种数目少于预测数目,也少于全球其他生境相似的海域记录的鱼类种数.估算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和∧+分别为55.1、121;西沙、中沙△+为60.2,∧+为164;南沙△+为56.6、∧+为150;各礁区海域鱼类△+值均小于东海陆架海域,而∧+值均高于东海陆架海域.在种和科的分类水平上,计算了南海珊瑚礁海域与卡拉棉群岛、米尔恩湾、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和南海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西、中沙群岛与其他礁区海域鱼类在种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相差较大,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在科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较为接近;另外,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均高于其与陆架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对南海珊瑚礁、卡拉棉群岛和米尔恩湾等海域典型礁栖性鱼类的科的物种相对丰富度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南海珊瑚礁鱼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英文名:Grunt,俗称:打铁母、假包公、斑加吉,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胡椒鲷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产,以南海产量为最多。为亚热带和温热带浅海底层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价值高,是国内及港台市场上畅销的水产品,目前已成为广东、福建及浙江沿海海水养殖的优良鱼类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东海深海底层鱼类群落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沈金鏊  程炎宏 《水产学报》1987,11(4):293-306
本文据东海深海1981年底鱼资源调查资料,按不同站、水深带之间计算渔获物组成的相似性指数C_2,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底层鱼类可区分为东海大陆架(外缘)群落、东海大陆被群落和冲绳海槽(西侧)群落等三个(主)群落。其中,东海大陆坡群落还可细分为大陆坡上部、中部和下部等三个亚群落。同时,应用种类多样性、均匀性、丰盛度和优势度指数(H~1;D、J、d和D_2),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1、D、J或d值,一般是水深浅处较小,深处较大,它们随水深的变化趋势相似;D_2值则与以上各值大致相反。作者认为除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外,种类相似性指数也是反映生物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 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 并从不同的分类阶元上分析了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 分类多样性指数(△+和∧+), 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结果显示,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共记录鱼类20目110科206属, 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 (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5、10.30、14.85), (1.87、2.70)和(1.44); 在目级水平上, 比高纬度的东海陆架、大亚湾和东沙群岛海域高, 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 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 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数值分别为65.8和110.0, 其中△+接近于东海陆架(65.7), 高于东沙群岛(55.2)和大亚湾海域(62.2), 说明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接近于东海陆架海域鱼类, 比东沙群岛和大亚湾海域鱼类的远。与三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 在目级和科级水平上,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同大亚湾海域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