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d,生长猪饲养期为57d。全程记录饲养期间每天猪舍内温度、湿度、地面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舍内温度、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发酵床模式。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与发酵床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4.6%、料重比降低11.7%;生长猪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9.8%。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在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下的饲养效果优于发酵床模式,建议南方地区发酵床只用于夏季以外季节的保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试验选取日龄和体重接近的6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猪,其70日龄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26.96±3.51)kg、(485±75)g和1.55∶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仔猪增0.17 kg(P>0.05)、提高8 g(P>0.05)和降低0.01 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发酵床圈栏可替代普通圈栏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同垫料配方对发酵床养猪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0,5%,10%和20%4种比例的稻草替代发酵床垫料配方中的谷壳和锯木屑,设计了4个发酵床垫料配方;选择"长×大"二元去势公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饲养在4种垫料配方的发酵床上,每天测定发酵床温度,出栏时测定猪的肥育性能和垫料的损耗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床垫料中加入5%~20%的稻草秸秆不影响其发酵效果;各组日增重在685.6~707.5 g,料重比2.8~3.1,说明在发酵床垫料中掺入5%~20%的稻草秸秆也不会影响猪的肥育性能。  相似文献   

4.
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饲料微生物发酵床,以200m~2的饲料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为例,猪舍的长20m,宽10m,高4.5m,垫料深度50cm。发酵床饲料垫料管理包括保持垫料一定的湿度(45%)和通气量(经常性翻耕),一般每3d将饲料发酵床表面垫料翻耙1次,猪的日常翻拱也有助于垫料的疏松。饲料发酵床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头小猪(20kg以下),2头中猪(20~50kg),1头大猪(50~100kg)。由于猪粪排泄不均匀,而猪翻拱仅可分散一部分猪粪,发酵床发酵饲料的管理还需人工处理,将集中的猪粪均匀地分散在垫料中。发酵床垫料中的发酵饲料可以提供猪所需饲料的30%,其他70%饲料可以通过添加常规饲料来补充,饲料可以直接撒在发酵床上供猪取食。以200 m~2饲料发酵床养殖实例,30d内,猪的平均初重36.4kg,末重为59.5kg,料肉比达2.7∶1,均匀度良好,无死亡。发病率为5%,主要表现为发烧,精神沉郁,食欲低下,经治疗均康复或自然康复。本试验取得的经验为饲料发酵床的进一步研究、推广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冬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选择日龄和体重接近的48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仔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保育仔猪,其30 kg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30.38±4.91)kg、(475±87)g和1.51∶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保育仔猪增0.55 kg(P0.05)、提高22 g和降低0.07 kg,节约用水4.76%,经济效益提高4.73%。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比较了夏季高温条件下南方地区发酵床与普通薄垫料养殖肉鸡的生产性能及其舍内环境差异,同时对比了添加不同菌种的发酵床平养肉鸡的效果。试验分3组,分别为添加菌种1、菌种2的发酵床及普通薄垫料组。每组一栏,每栏面积为64.5 m2,每栏矮脚黄公鸡雏680只,试验周期为63 d。结果表明:发酵床因其内在微生物分解鸡粪产热,会增加垫料温度,比普通薄垫料温度高2.23~2.45℃,但该发酵热对舍内温度影响不大;夏季南方发酵床平养肉鸡平均体重比普通垫料低50~80 g/只,成活率低4.26%~4.50%,鸡群均匀度低3.94%~7.68%,但发酵床中的芽孢杆菌可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繁殖,改善鸡群肠道健康,降低料肉比(2%),即夏季南方地区普通薄垫料平养肉鸡效果比发酵床好,但添加不同菌种的发酵床平养肉鸡的生产性能及舍内环境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发酵床垫料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冬季寒冷地区生物发酵床的运行效率。通过对我国北方冬季生物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和温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冬季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的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可以达到约12℃和82%,均高于普通漏缝地板猪舍内的约10℃和68%。发酵床休息区垫料pH、电导率(EC)和含水率分别为约8.00、2.40 mS/cm和45%,均低于粪尿区垫料的约8.50、4.70mS/cm和64%,而发酵床休息区垫料的持水性约为3.50倍,高于粪尿区垫料的约2.15倍,另外,休息区垫料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均低于粪尿区,且休息区各个深度垫料的平均温度约高于粪尿区5℃,表明发酵床休息区垫料的理化性质优于粪尿区。发酵床垫料的纵向温度分布特征为:随着垫料深度增加,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深度为20cm和30cm处最高,比其他深度高5~10℃,可判定核心发酵层位于离表面下20~30cm深度处。与未添加功能菌剂的发酵床(CK组)相比,按比例300g/m3添加功能菌剂的生物发酵床(BFB组)的垫料平均温度要高出2℃左右,且温度分布也更为均匀,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功能区和功能菌剂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功能区对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和温度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北方冬季的生物发酵床的日常管理中,可以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功能菌剂,尤其需要及时对粪区粪便进行疏解,并对垫料的翻动深度应该保证不低于30cm,及时进行圈舍的除湿工作。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茶树油饲料添加剂(颗粒型)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动物选取小保育猪50头和大保育猪36头,小保育猪分为5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茶树油的试验饲料。大保育猪分为6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4000 mg/kg、6000 mg/kg茶树油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在小保育阶段,添加50 mg/kg茶树油饲料添加剂组在增重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保育阶段,添加500 mg/kg茶树油添加剂组的试验组猪只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但是在大保育猪,添加茶树油添加剂的量达到6000 mg/kg时,料重比最高,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保育猪的不同阶段添加适量的茶树油饲料添加剂,可提高猪只的生长性能,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水泥平地饲养、保育高床饲养、松木垫料发酵床饲养)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5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头。经22 d正式试验,结果表明,保育高床和发酵床饲养方式可明显改善饲养环境,减少腹泻发病率;日增重比地面平养分别提高15.51%和14.5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25.44%和1.6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由玉米秸秆代替部分稻壳和锯末作为发酵床垫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组发酵床垫料配方;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杜×长×大"三元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三栏一组,分别置于12个发酵床栏内饲养。对各处理组间垫料的变化、生长育肥猪的生长状况进行相关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处理组间垫料的孔隙度变化、含碳量、含氮量等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育肥猪的生长状况,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胴体指标,肌肉嫩度、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统计,一定比例的秸秆替代发酵床中稻壳和锯末能降低饲养成本,但综合生产现场和市场行情,在垫料中替代10%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1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新兴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无臭味,粪尿免于清理,对环境无污染。发酵床垫料主要由外源微生物、猪粪便、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厚度为40-90厘米。垫料中的外源微生物主要为纳豆菌,有的地方称为土著菌。将垫料各组分按比例混匀,堆积发酵至60-70℃,然后将垫料摊开,猪在铺有锯末或稻壳的垫料上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南方不同季节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保育猪的效果,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每一试验阶段分别选择20kg左右的杜长大杂种猪2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3头猪,其中1个组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另1个组采用高床漏缝栏饲养。第1阶段试验在高温季节(2008年8—9月)进行,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栏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呼吸道病发病率、腹泻率方面均好于发酵床组,但差异不显著;发酵床组死亡率3.48%,比高床漏缝栏组死亡率1.30%高2.18个百分点。第2阶段试验在低温季节(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进行,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栏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呼吸道病发病率方面均好于发酵床组,但差异不显著;高床漏缝栏组腹泻率低于发酵床组,差异显著;发酵床组死亡率为5.21%,比高床漏缝栏组死亡率3.04%高2.17个百分点。高温与低温季节使用发酵床饲养20妇保育猪的对比结果显示,高温季节的采食量高于低温季节,差异极显著;不同季节在日增重方面差异不显著;低温季节保育猪的料重比低于高温季节,差异极显著;呼吸道病发病率,高温季节与低温季节差异不显著;低温季节腹泻率比高温季节高,差异极显著;高温季节猪的死亡率是3.48%,比低温季节保育猪的死亡率5.21%低1.7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不同饲养管理方式对保育猪饲料利用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216头三元保育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A组保育猪饲养于普通漏缝板高架床中,B组保育猪饲养于楼房养猪舍内,C组保育猪饲养于发酵床中,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C组保育猪的能量与蛋白利用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保育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保育猪料重比显著低于A、B组(P0.05);各组试验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组保育猪血清中IgA和IgG含量最高,A组最低;C组保育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保育猪血清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稀缺、猪群健康情况较好时可以适时推广楼房养猪,但猪群面临健康问题时可使用发酵床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垫料对生长肥育猪肠道菌群、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为(30.5±0.8)kg的杜×长×大杂交生长肥育猪9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5个处理组垫料分别为50%稻壳+50%锯末(对照组)、100%杏鲍菇菌糠(100%菌糠组)、15%稻壳+15%锯末+70%杏鲍菇菌糠(70%菌糠组)、25%稻壳+25%锯末+50%杏鲍菇菌糠(50%菌糠组)、35%+35%稻壳锯末+30%杏鲍菇菌糠(30%菌糠组)。预试期7d,正试期9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70%、50%菌糠组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了35.4%、24.0%、20.8%(P<0.05),沙门氏菌数分别降低了29.4%、19.3%、15.2%(P<0.05),乳酸杆菌数分别增加了21.7%、15.9%、12.2%(P<0.05),双歧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0.2%、16.7%、11.8%(P<0.05);100%、70%、50%、30%菌糠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0.6%、33.0%、28.0%、18.4%(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2.4%、34.5%、33.9%、22.0%(P<0.05);各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清中IgA、IgG、IgM、IL-6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00%、70%、50%菌糠组IgA、IgG、IgM、IL-6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杏鲍菇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可改善生长肥育猪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提高猪只免疫性能,15%稻壳+15%锯末+70%杏鲍菇菌糠为生长肥育猪最优的垫料配比。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发酵床养牛温室气体的排放特点,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检测模拟发酵床养殖肉牛过程中CO_2、CH_4和N_2O气体的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发酵床中CO_2排放高峰期集中在发酵中期,N_2O和CH_4排放高峰期集中在发酵初期;影响发酵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微生物菌剂,其次是发酵床垫料的厚度、垫料翻抛频率和每日添粪重量。模拟发酵床养殖肉牛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使用仰韶生酵剂、垫料厚度30 cm、翻抛周期15 d、牛粪日添加量3.06 kg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少。  相似文献   

16.
张志德 《中国猪业》2011,6(10):44-45
本文分析比较了发酵床养殖育肥猪、母猪和保育猪的经济效益,发现发酵床最适合养保育猪,并介绍了保育猪发酵床猪舍的设计和垫料的选用。  相似文献   

17.
自然发酵床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采用天然素材制成高温发酵床和低温发酵床,并且在低温发酵组饲养4头体重为20kg左右商品杂交猪。测量了猪床垫料上、中、下三层的温度,比较发酵进程。结果表明:高温发酵组温度上升迅速,最高达61.6℃,在不补充可发酵原料条件下维持11日;低温发酵组于进猪后床温升高,经15日稳定于52℃左右。自然素材发酵床可行,粪中微生物对发酵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夏季发酵床模式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 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 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 d,生长猪饲养期为57 d.全程记录饲养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高原地区发酵床养猪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本研究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饲养,一组为传统标准化猪舍饲养,试验猪初始体重为8.1kg,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育肥试验,育肥猪体重90~100kg时出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均耗料197.3kg,对照组头均耗料226.7kg,试验组料肉比为2.28:1,对照组料肉比为2.56:1,试验组育肥单位增重耗料比对照组降低10.9%。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净收入为617.8元,试验组为660.4元,较对照组增加42.6元,增加了6.9%。本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养猪技术增重效果不如传统养殖模式高,单位增重耗料低于传统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产期相近的杜长大35日龄断奶仔猪180头,采用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90头。试验组饲养在发酵床保育猪舍,对照组饲养在高床保育猪舍,试验期35 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4.18%(P0.05),料重比、腹泻率和死淘率分别降低6.33%、4342%和39.96%,头均水、煤、药支出减少19.23元,头均增重毛利增加45.27元。证实发酵床保育猪舍具有提高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及改善猪舍环境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