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及保障生乳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随机从南北疆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10份生乳样品。采用增菌培养、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及PCR法对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从110份奶样中分离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呈浅黄色、光滑凸起的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紫色、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菌,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点,经16S rDNA及nuc基因PCR扩增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6.36%(18/11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及磺胺异噁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83.33%和77.78%,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呋、利福昔明及环丙沙星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100%、94.44%、94.44%、94.44%、94.44%和94.44%。其中有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77.7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检出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mecA,检出率为27.28%,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的检出率为22.22%。【结论】新疆奶牛场生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仍较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因此,对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种增菌液对食品沙门氏菌检验结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三种增菌液,对300份鲜猪肉和120份鲜鸡肉检样进行沙门氏菌增菌培养,比较三种增菌液的增菌检出效果。结果表明:MM液对鲜猪肉和鲜鸡肉检样中沙门氏菌捡出率最高,分别为22.7%、53.3%,平均捡出率31.4%,敏感指数88.0%;SM液次之,检出率20.3%、47.5%,平均检出率28.1%,敏感指数78.7%;SBG液最低,检出率分别为19.3%、40%,平均检出率25.2%,敏感指数70.7%。MM液和SM液检出沙门氏菌菌株符合率均高于SBG液,分别为88.0%和78.7%。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三种增菌液,对300份鲜猪肉和120份鲜鸡肉检样进行沙门氏菌增菌培养,比较三种增菌液的增菌检出效果。结果表明:MM液对鲜猪肉和鲜鸡肉检样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2.7%、53.3%,平均检出率31.4%,敏感指数88.0%;SM液次之,检出率20.3%、47.5%,平均检出率28.1%,敏感指数78.7%;SBG液最低,检出率分别为19.3%、40%,平均检出率25.2%,敏感指数7  相似文献   

4.
从奶牛分离得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按常规方法复苏菌株,用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SA。用KB法、琼脂筛选法、生化鉴定法(VITEK32)、聚合酶链反应等鉴定MRSA。常规分离鏊定的葡萄球菌468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361株,检出率为77.149,6,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105株,检出率为22.44%,MRSA36株检出率为34.29%,2株未定型,占0.42%。而MRSA在乳房炎奶样中检出率高达34.29%,表明新疆兵团部分垦区牛场MRSA已经呈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5.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判定标准,对从牛奶中分离出21株葡萄球菌经药敏试验(K-B法)进行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查,结果检出耐苯唑青霉素葡萄球菌(MRS)8株,检出率为38.1%,检出耐青霉素G葡萄球菌15株,检出率为71.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合肥地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动物贮存宿主,采用二次增菌分离培养法,对15种228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处36份样品检出此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79%,鱼类、观赏水禽、家鸭、猪和清摘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29%、17.86%、13.04%、6.67%和10%,表明该菌具有广泛动物贮存宿主,尤其是淡水鱼类,同时对36株阳性菌的血清分群,其中17株可分群,分群率为47.22%,共分布于7个血清型,人源与动物源共有的血清群是O19  相似文献   

7.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U.Com Sun株,建立了检测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用该法检测三组接毒鸡的关节液,接毒后3天即可检出阳性,阳性率为58.3%;发病严重的4 ̄11天阳性检出率达95.7%;14天阳性率为50%;17天阳性率为31.3%;20天以后则全部为阴性。用该法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败血支原体、滑膜支原体、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进行检  相似文献   

8.
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MT)对来自西安市某个牛场的76份奶样作隐性乳房炎检验,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33%,阳性乳样中细菌检出率为93.4%。阴性乳样中病原菌检出率为28%,在检出的94株细菌中,共有5种菌22株是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0%以上。是引起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1987-1991年从阿拉伯联合酉长国采集的4006份骆驼样品中分离出187株沙门氏菌,其中165株(4.4%)来自3801份粪样,22株采自62头尸检骆驼的205份脏器样品。鉴定的28种血清型中,以圣保罗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高(69份),其次为费林曲洛普沙门氏菌(31份)和海因德什沙门氏菌(15份)。仅从2例粪样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粪中检出菌者为均菌骆驼,而脏器检出菌者均为继发感染骆驼。分离出沙门  相似文献   

10.
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检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K—B法对52株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17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试验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达19.2%~84.6%,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青霉素,最低的为头孢曲松;其中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0%以上;在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最少的耐2种抗生素,最多的耐15种抗生素,表明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均表现高水平耐药和多重耐药;受试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1.
用卵黄Skirrow平板调查家禽空肠弯曲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玲 《畜牧与兽医》1994,26(2):57-59
选用卵黄Skirrow's平板及烛缸法加焦性没食子酸制备的微需氧环境,对来自家禽的653份样品样进行了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培养。其中,鸭盲肠内容物带菌率为77.3%(85/110);鸡粪样带菌率34.8%(40/115);鹅泄殖腔带菌率31.7%( /101):并对327份鸭胴体进行了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鸭不仅带菌率高屠宰加工过程中肉品污染较严重(27.2%,89/327)。试验证实:卵黄Skirrow平板及本试验选用的制激需氧环境方法能满足空弯菌对营养及微需氧要求。同时,在检验程序上用增菌法优于直接法(P<0.01),可提高检出率,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对出口到法国的62只猕猴进行的溶组织阿米巴的检验中,对直接涂片镜检法和沉淀法进行了比较。直接法检溶组织阿米巴包囊的检出率为6.45%,沉淀法的检出率为30.65%,t检验结果表明,沉淀法与直接法的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1),沉淀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直接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常规送检食物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现况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对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个师常规送检的727份食品应用国标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从727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24株细菌,经革兰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为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3.3%,其中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达17.77%,其次是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4.95%。药敏试验表明, 24株单增李斯特菌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大部分菌株对亚胺培南、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表明送检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食源性分离菌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提示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王莹  陈萍 《中国兽药杂志》2014,48(10):14-17
对肉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进行耐药分析,以期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采集吉林省长春市市售猪肉、鸡肉样品,按照国标方法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利用K-B法药敏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对头孢噻肟钠、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检出率为46%;沙门氏菌48株,检出率为16.8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0~56.52%之间,共产生6种耐药谱。沙门氏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6.67%~87.5%之间,共产生9种耐药谱。长春市肉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耐药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15.
湖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湖北地区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征.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湖北两个主要奶牛小区的9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场采集牛奶样本200份,经检测.其中3份为临床乳房炎样本,49份为隐性乳房炎。两地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0/55)与20%(29/145)。两地区乳房炎牛奶的细菌种类分布也各不同。其中武汉东西湖地区停乳链球菌的分离率最高,占33.3%(8/24).而宜昌夷陵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29%(9/31),其次为无乳链球菌,占25.8%(8/31)。从乳房炎牛奶中共分离到7种细菌共5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无乳链球菌10株,停乳链球菌14株,乳房链球菌2株,大肠埃希氏菌4株,克雷伯氏菌4株。分别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先锋V、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对临床确诊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75头荷斯坦奶牛进行子宫炎性分泌物采样,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对19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和8头健康奶牛进行血细胞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细菌18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29.62%),大肠埃希氏菌52株(27.51%),铜绿假单胞菌25株(13.23%),蜡样芽孢杆菌22株(11.64%),无乳链球菌17株(8.99%),停乳链球菌10株(5.30%),沙门氏菌3株(1.59%),中间葡萄球菌2株(1.06%),表皮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各1株(0.53%)。血细胞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奶牛组与健康奶牛组相比,淋巴细胞(LYM)、粒细胞(GRAN)、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等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重庆地区6个奶牛场的76头黑白花奶牛294份奶样,采用LM方法检测隐性乳房炎,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纸片法对春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LMT阳性奶牛检出率为78.94%,阳性服区的检出率为50.43%;阳性乳区的细菌检出率为787.83%;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占检出细菌总数的94.60%。  相似文献   

18.
对从四川省10个规模化猪场和16种野生动物的粪样中分离鉴定出的67株大肠杆菌、57株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猪源和野生动物源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0%(72/100)和29.2%(7/24)。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了三重PCR检测。在这124株细菌中,Sul1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47.6%(59/124),Sul2基因的检出率为17.7%(22/124),Sul3基因的检出率为18.5%(23/124)。药敏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9.9%。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某蛋鸡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集重庆市某蛋鸡场48份羽毛样品、123份肛拭子样品,将羽毛样品经MH高盐培养液增菌后划线接种于MH高盐平板,将肛拭子样品经沙门菌增菌液增菌后划线接种于S.S.平板。将疑似菌落接种LB液体培养基培养后提取基因组,PCR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nuc基因和沙门菌特异性invA基因片段。对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终共分离鉴定出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耐药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本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蛋鸡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该蛋鸡场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金华市规模奶牛场HMT强阳性的122个乳样进行主要细菌的分离鉴定,查出91个乳样有细菌,细菌检出率为74.59%。检出8种共104个分离菌株,其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3株,占51.0%;传染性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无乳链球菌14株,分别占22.1%和13.5%;环境性细菌感染9株占8.7%,其中链球菌属(除无乳之外)7株占6.7%,且以停乳链球菌为主(5.8%);肠杆菌2株占1.9%,但未检出大肠杆菌;其他细菌5株占4.8%。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乳房炎占12.0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上较常使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对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有很大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