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伴性遗传原理,我们进行了广源鸡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的初步研究。快慢羽是根据雏鸡主翼羽和主盖羽的相对长度来区别的,主翼羽比主盖羽长为快羽,主翼羽比主盖羽短或等长为慢羽。随着日龄的增加,快慢羽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越来越低,所以在雏鸡出雏后24小时内观察主翼羽与主盖羽的相对长度其准确率最高,在10天内可以参考尾羽的长度来鉴别。快羽鸡与慢羽鸡在生长速度上差别不显著,故建立广源鸡快慢羽品系不会影响广源鸡的生长速度。广源鸡配套品系中海红黄鸡快羽基因频率为100%;江—13隐性白羽系慢羽基因频率为 14.53%;杏花鸡快羽基因频率为63.49%,故海红黄鸡为快羽品系,目前已根据表型选出江—13慢习习公鸡58只,慢羽母鸡50只,杏花鸡快羽公鸡31只。快羽母鸡43只,可望在2—3年时间内建立有一定数量的广源一号与广源二号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  相似文献   

2.
据伴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原理和羽速基因的遗传特点,选择8只珍禽贵妃鸡快羽公鸡与32只慢羽母鸡按1:4的公母比例组成8个组合进行配套杂交。其杂交种蛋经孵化出雏,观察每只公鸡的后代中快慢羽雏鸡的数量,再通过翻肛鉴别和解剖验证。结果表明贵妃鸡快慢羽杂交后代雏鸡自别雌雄的总体准确率的96.77%,其中7个组合后代雏鸡的雌雄自别准确率达到100%。因此珍禽贵妃鸡商用配套系的杂交后代完全可以实现商品雏鸡自别雌雄。  相似文献   

3.
经三年多的选种和培育,我们已建立了石岐杂鸡的快羽系与慢羽系,并成功地进行繁衍和杂交,作为石岐杂鸡商品代自别雌雄的亲本.快、慢羽两系的主要差异在于其羽毛生长状态.按照遗传理论,负责雏鸡翼羽生长速度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带有慢羽基因的公、母雏,出壳时主翼羽短于或等于覆主翼羽,有的主翼羽尚未长出;带有快羽基因的母鸡或带有纯合快羽基因的公雏,出壳时主翼羽长于覆主翼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寿光鸡和快羽系琅琊鸡进行测交,观察后代中羽速和羽色的表型和分离比例。选择具有纯合基因的快、慢羽兼具黑色素扩散基因的寿光鸡作为亲本,建立快慢羽纯系系谱F1代。选留F1代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建立自别雌雄配套系。结果表明,黑羽对麻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快慢羽纯系后代快、慢羽比例分别达到99.72%和99.76%以上;羽速自别雌雄准确率公雏99.85%以上,母雏99.77%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央家禽研究所(印度北方邦lzatnasar市)家禽遗传资源研究室主任G.V.Rao,采取一系列育种技木,将地方品种Kadakanath鸡的慢羽性状(取决于一对等位基因)引入了白来航鸡,从而培育出了一种性连锁慢羽白来航品系,取名为“Yamuna”系。要得到白别准(?)的一日龄雏鸡,用Yamuna系母鸡(慢羽)同通常的白来航(快羽)公鸡交配即可。  相似文献   

6.
鸡的快慢羽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Kk)所控制。据报道,慢羽K基因通常携带有插入的内源性病毒基因21(ev21基因)。同时,慢羽K基因还可能包含由SPEF2基因和PRLR基因的非编码区融合组成的重复片段(dSPEF2/dPRLR基因)。为明确乌骨鸡新品系的快慢羽分子结构特点,本试验选择HW1系黑羽乌骨鸡,在1日龄时,对756只健康雏鸡进行羽速观察,区分快羽和慢羽鸡。在90日龄时,分别采集快羽和慢羽鸡各40只血液,采用ev21基因和dSPEF2/dPRLR基因扩增引物及双重PCR方法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显示:HW1系乌骨鸡的快羽和慢羽鸡比例分别为72.2%和27.8%。慢羽乌骨鸡样本采用ev21基因引物扩增电泳后出现396 bp和341 bp两条带,而快羽乌骨鸡仅出现396 bp一条带。采用dSPEF2/dPRLR基因引物扩增电泳后,慢羽乌骨鸡样本出现1950 bp和1437 bp两条带,而快羽乌骨鸡仅出现1950 bp一条带。40只快羽鸡和40只慢羽鸡的ev21基因和dSPEF2/dPRLR基因PCR分型结果与出雏时的羽速观察分型结果一致。本试验表明,HW1系乌骨鸡中存在快慢羽性状,慢羽鸡的K基因上同时含有ev21插入基因和融合基因dSPEF2/dPRLR。因此后续研究中,将重点考虑以ev21和dSPEF2/dPRLR作为乌骨鸡快慢羽筛选的分子标记,达到准确区分纯合(Z~KZ~K)与杂合(Z~KZ~k)的慢羽公鸡,加快品系的选育速度。  相似文献   

7.
禽白血病和羽速基因对白壳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2700只白来航母鸡禽白血病检测,慢羽鸡的白血病阳性率(56.78%)极显著高于快羽鸡(10.93%)。对快羽鸡(k)、慢羽鸡(K)、白血病阴性鸡(-)和阳性鸡(+)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几种鸡之间的死淘率都无显著差异;K的140日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k,开产日龄(od)K比k推迟(P<0.01);产蛋数(tn)k比K多(P<0.01)。阴性鸡和阳性鸡之间在od和tn方面差异显著(P<0.01)。慢羽阴性鸡和慢羽阳性鸡之间、以及快羽阳性鸡和快羽阴性鸡之间140日龄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总产蛋数快羽阴性鸡最多,与慢羽阴性和慢羽阳性差异都显著(P<0.05)。慢羽阳性鸡产蛋数最少,和慢羽阴性鸡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体现快慢羽性状对生长的作用,消除品种或品系不同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试验以1日龄罗曼蛋鸡商品代快羽母雏和慢羽母雏作为试验动物,进行同一配套系鸡种商品代母雏鸡中快慢羽性状对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罗曼蛋鸡商品代的快羽母雏鸡要比慢羽母雏鸡生长快,饲养至42日龄时,快羽母雏体重极显著高于慢羽母雏(P<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群体羽毛与体重早期发育的关系,试验测定了1~35日龄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的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羽毛长度及其体重并鉴定快、慢羽基因型。结果显示: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在21日龄之前快羽鸡主翼羽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或P0.01);整个试验周期中,3日龄快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而在14和21日龄等长慢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快羽鸡和典型慢羽鸡(P0.05);快、慢羽鸡14日龄开始出现尾羽,在14、21和28日龄,快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35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典型慢羽鸡(P0.05);5日龄等长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14日龄典型慢羽鸡的体重显著大于快羽鸡(P0.05),21日龄之后典型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等长慢羽鸡和快羽鸡(P0.05);表型鉴定为慢羽的群体中有5只基因型鉴定为快羽,表型鉴定为快羽的群体基因型鉴定均为快羽,基因型鉴定结果与表型鉴定吻合率达91.7%。研究表明,通过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及基因型鉴定,可在1日龄有效判断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个体,结果为建立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亚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清远麻鸡快慢羽群体共200只,通过对初生羽毛长度、体重、鸡冠高度和羽毛成熟性等指标的测定,并对初生羽毛长度和羽毛成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清远麻鸡快慢羽系各阶段生产性能的差异,解析初生羽毛长度与早熟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日龄快羽R2型的主翼羽长度和平均羽毛长度均极显著长于慢羽倒长型(L2)(P<0.01),但其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差值极显著短于慢羽倒长型(L2)(P<0.01);(2)42日龄时,慢羽倒长型(L2)公鸡体重极显著大于快羽R2型(P<0.01);110日龄时,快羽R2型母鸡的冠高显著高于慢羽母鸡(P<0.05),同时,快羽R2型母鸡羽毛成熟性也极显著优于慢羽倒长型(L2)母鸡(P<0.01);(3)快羽R2型鸡羽毛成熟性与初生翼羽长度呈中度正相关(r=0.264~0.322),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清远麻鸡快慢羽系中最常见的快羽R2型和慢羽倒长型(L2)的各阶段的生产性能具有一定的差异,快羽R2型的初生羽毛长度可对羽毛成熟性实施间接选育。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纯合子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加快纯合慢羽系及其配套系的育种速度,利用鸡性连锁羽速基因K/k+中慢羽基因的断点连接序列以及快慢羽基因的SNP,选择200只(表型鉴定为慢羽)50日龄的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进行羽速基因的分子检测,检测结果与雏鸡羽速表型判定结果一致率达100%。采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法进一步检测发现,慢羽纯合子公鸡(197只)2条带,杂合子公鸡(3只)3条带。综上,可以利用该方法鉴定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基因型是否为纯合的慢羽个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坝上长尾鸡快慢羽基因对育成期体重与羽毛生长的影响,了解羽毛脱换规律,为饲养管理提供参考,对坝上长尾鸡快慢羽类型体重与尾羽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观察了主翼羽、副翼羽、轴羽的脱换过程。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育成期间快慢羽公鸡体重差异不显著,快羽母鸡的生长要早于慢羽母鸡,但育成结束时快慢羽鸡的体重并没有显著差异。育成期间快羽鸡主翼羽、副翼羽的更换要显著早于慢羽鸡,母鸡主翼羽、副翼羽的更换显著早于公鸡;8~14周龄主翼羽的更换速度比较快,而14周龄以后更换速度变慢,育成结束时快羽鸡仍有1~2根主翼羽未更换,慢羽鸡则有2~3根主翼羽未更换。育成期同系别母鸡的第一副翼羽和轴羽脱换要比公鸡早,同性别快羽鸡的第一副翼羽和轴羽脱换要比慢羽鸡早。坝上长尾鸡尾羽较长,育成前期快羽鸡的尾羽生长较快,而后期慢羽鸡的尾羽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3.
从1971年起就快慢羽的遗传方式,品系选育,自别雌雄杂种鸡的羽型,生产性能和配合力等进行了研究。(1)研究确认,初生雏主翼羽生长快慢主要受性染色体K位点上的基因所控制,故利用伴性遗传原理生产自别雌雄杂种鸡准确性很高。(2)经表型分群,基因型测交和快慢羽系各自纯繁,已选育出纯合的慢羽品系R—1系和快羽品系R—2系。两系羽型截然不同,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3)用洛岛红慢羽R—1系作母本,分别与白来航快羽D、E、S和N作父本,杂交后子一代慢羽者100%为公雏,快羽者98%以上为母雏,准确率极高。(4)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区分快羽和慢羽,杂种雏鸡共分5个类型,实际鉴别时可归纳为3个类型。(5)杂种鸡的生长发育均较快,各组育成期和产蛋期成活率相仿。(6)杂种鸡的产蛋量,蛋壳质量和蛋料比表现出高度显著的杂种优势。(7)综合各项生产性能以NR、DR为更好,根据2年的重复测定,选择DR以“自别1号”向外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快慢羽太行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其体重和体尺指标及其相关性以及Logistic拟合生长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羽公鸡生长最快,其次为快羽公鸡,快羽和慢羽母鸡相似最低,其Logistic生长曲线分别为Y=1.760/(1+13.445e-0.034t)、Y=1.519/(1+14.066e-0.036t)、Y=1.377/(1+11.503e-0.031t)和Y=1.314/(1+10.286e-0.031t)。当快羽母鸡生长到77~79日龄体重达到0.698 kg左右,慢羽母鸡生长到74~76日龄体重达到0.657 kg左右,快羽公鸡生长到72~74日龄体重达到0.760 kg,慢羽公鸡生长到75~77日龄体重达到0.880 kg,此时有最大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5.
鸡的羽毛有快羽和慢羽,也称为早羽和迟羽。羽毛生长速度受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已发现的有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羽速的K基因(Kn、Ks、K、k)和位于常染色体上影响羽毛生长的T基因(T、ts、t)。鸡的快、慢羽伴性遗传性状,被用于初生雏鸡的自别雌雄,替代广泛在生产上使用的翻肛雌雄鉴别技术,是近代养鸡生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已被国内外家禽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某祖代鸡场于1997年9月7日从国外一个知名育种公司引进祖代蛋鸡雏3000套到场后验收共4277只,其中A系公鸡108只,B系母鸡467只,C系公鸡414只,D系母鸡3288只。这批蛋用种鸡是白羽四系配套,经对鸡雏羽毛鉴别发现,A、B、C三系符合快慢羽配套规定,但D系母鸡中有2884只是快羽鸡,有404只是慢羽鸡。按其配套规定D系母鸡应该是快羽类型,由隐性基因所控制;D系的曾祖代公母鸡应当都是快羽型,没有显性慢羽基因存在,其后代母鸡中不应有慢羽母鸡。因此,我们对这批种雏伴性性状的纯度,产生了怀疑。为此,我们对这批种鸡进行了三次测交试验。第一次3月7~9…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贵妃鸡在国内外珍禽市场上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为了选育出贵妃鸡自别雌雄配套系,本研究根据伴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原理和羽速基因的遗传特点,采用现代家禽育种方法对贵妃鸡第二世代表型慢羽公鸡进行了测交试验。采用人工授精,所产种蛋分别孵化。其中用13只表型为慢羽公鸡,与52只快羽母鸡组成第1类测交试验,结果每只公鸡的后代中都有快羽雏出现,且快慢羽比例几乎为1:1(217:232);由20只表型慢羽公鸡与80只慢羽母鸡组成的第2类测交试验,结果每只公鸡的后代中,也都有快羽雏出现,而且快慢羽比例几乎接近1:3(197:520)。可见,所用的33只公鸡经测交证明全为杂合体,同时表明两个不同质量性状测交结果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8.
白羽鸡快,慢羽纯系及其杂交后代早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3个快羽纯系和3个慢羽纯系以及9个自别雌雄商品杂交组合,测定快、慢羽伴性等位基因(k~ 和K)对白羽蛋鸡早期体重的影响。结果,在兼用型鸡中,由同一来源分离出的快羽C系1~10周龄体重明显高于慢羽D系(P<0.05),表现出明显羽速效应;而在蛋用型鸡中,由同一来源分离出的快羽B系早期体重则低于慢羽G系(1~5周龄P<0.05,6~10周龄P<0.10)。表明快慢羽基因的羽速效应因品种(或品系)的不同而异。9个配套组的杂交鸡早期体重均低于双亲均值,明显表现出负的杂交优势,有利于蛋鸡最适体型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正> 石岐黄肉鸡自别雌雄配套系在1984年选育成功以后,便着手于纯系选育提高。作为肉用鸡种,自别后代在生长速度方面的优势以及父母两系杂交配套能否产生相应的配合力,尤其重要。两年多来,我们在选择毛色和体型的同时,选择早期生长较快的个体,建立快羽和慢羽核心群,并开展家系繁殖。为此,每年要通过做各个品系的肉鸡生长对比试验,来检验选育的进展效果。1986年度的肉鸡生长对比试验是在海淀区马连洼种鸡场于7月23日开始,至10月2日结束,计90日龄。其中改良系在70日龄结束。试验鸡分快羽纯系,慢羽纯系,快慢羽杂交系(文中称其为自别代)和改良系4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慢羽性状在不同鸡品种间是否有差异,选择出壳雏鸡200只,采用羽速鉴定的方法将其分为快羽型组、等长型慢羽组、倒长型慢羽组和微长型慢羽组4个组,每周测量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1~28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显著长于微长型(P0.05);14日龄等长型慢羽鸡在覆主翼羽长度上显著长于快羽型、倒长型、微长型(P0.05),49日龄微长型慢羽鸡覆主翼羽长度显著长于倒长型(P0.05);28~42日龄,快羽型、倒长型慢羽鸡的尾羽长度显著长于微长型(P0.05)。结果表明:贵州黄鸡不同慢羽型的主翼羽生长速度比覆主翼羽和尾羽快,鸡翼和体重在开始生长发育后都呈直线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