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未接种的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Al^3+)处理(0、0.2、0.4、0.8和1.2 mmol·L^-1)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生长、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揭示菌根化马尾松苗木对Al^3+的适应机制,为减轻马尾松苗木铝毒害现象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苗高、生物量、根系形态以及对氮(N)、磷(P)、钾(K)的吸收能力均优于不接种的马尾松苗。马尾松幼苗苗高、干物质量积累以及根系生长随着Al^3+浓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随着Al^3+浓度的逐渐增大,马尾松幼苗根、茎、叶中的N、P、K含量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根、茎、叶中Al^3+含量的分配为根>茎>叶。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通过改变马尾松幼苗根系结构,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特别是根系的生长,以及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根系吸收Al^3+,提高了马尾松幼苗的耐铝能力。  相似文献   

2.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01,02)、华南牛肝菌(Suillusplacidu504)和双色蜡蘑(LaccariabicolorS238N)4株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马尾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接种6个月后取样,比较了接种和未接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等显著增加,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较对照均达显著水平(P<0 05)。  相似文献   

3.
几种外生菌根菌对松苗抗非根部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松苗抗松枯梢病和抗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增强了马尾松苗苗木对松枯梢病的抵抗力,其中华美牛肝菌(504)菌根苗的抗性最强,其次为黄豹斑鹅膏(EG)和彩色豆马勃Pt2菌根苗,彩色豆马勃Pt,和紫金蜡蘑(ZJ)菌根苗的抗性相对较弱;但外生菌根菌对湿地松苗苗木抗松枯梢病的能力未见提高.对黑松和马尾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发现,菌根增强了黑松和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力,延缓或减轻了苗木的死亡,以504、Pt2和EG的效果较好.黑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各处理体内早期的PAL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对松材线虫抗性较强的菌根苗其体内PAL酶活也较高,反之亦然.供试外生菌根菌的促生作用以及菌根苗体内抗病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与其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立地类型及管理条件下,用马尾松营养袋苗造林,可比用1年生大田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提高10%;幼树当年的地径和树高生长量也大19%和44%。马尾松1年生大日裸根苗造林前用钙镁磷处理根部,可促进其当年生长;用3号ABT生根粉处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铝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制约我国南方酸性土壤森林生产力水平。为探明酸铝环境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变异规律,筛选出适应酸性环境耐铝毒家系和敏感性家系,为马尾松耐铝胁迫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 ]以55个马尾松二代优良家系(201~255)幼苗为材料,采用沙培方式研究酸性环境(pH=4.0)不同铝浓度(0、0.1、0.3、0.6、1.2、2.4 mmol·L-1)马尾松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马尾松耐铝特性进行分等定级,筛选和鉴定马尾松幼苗耐铝优良家系。[结果 ]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家系间和铝浓度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随铝浓度增加马尾松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0.6 mmol·L-1铝浓度下最大,显著高于0、2.4mmol·L-1处理,而与0.3 mmol·L-1处理无显著差异,其中根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遗传背景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在磷添加和接种菌根菌相互作用下的生长及磷吸收利用差异,为马尾松优质容器苗精准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3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为材料,在低P(50 g·m-3基质)和高P(900 g·m-3基质)2个小区内,分别设置接种和不接种菌根菌2个处理,分析马尾松不同家系容器苗生长及磷素利用差异。[结果 ]磷添加对3个家系马尾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及各器官P吸收利用均有促进作用,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整株P含量和吸收量高P水平较低P水平分别增加8.70%、21.73%、61.62%、30.25%和112.08%,高径比和根冠比降低10.62%和19.82%。接种菌根菌后,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和整株P吸收量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2.34%、6.40%、20.69%和18.08%,高径比、根冠比和整株P含量分别降低4.09%、3.87%和3.23%。接种菌根菌可减小马尾松容器苗不同磷添加水平下地径和根冠比的差异,同时减小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差异。磷添加×接种菌根菌对马尾松容器苗茎和根P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高P水平下接种菌根菌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家系对磷添加和菌根处理的生长响应不同,53号家系对磷添加最敏感,15号家系对接种菌根菌最敏感,37号家系较均衡。[结论 ]马尾松容器苗磷添加效应较家系和菌根处理明显,生产中可根据3个家系对磷肥的不同响应合理施肥,同时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铝对外生菌根真菌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来自我国西南酸性土壤上的松乳菇、褐环乳牛肝菌和来自西北石灰性土壤的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少;同时,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无论在是否含铝的培养基中均有较高的草酸分泌量。这可能是由于草酸能够与培养基中的铝螯合,从而降低铝离子的活性、减轻对菌株的伤害。在大多数铝处理的菌丝中,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的氮磷钾吸收量高于厚环乳牛肝菌与土生空团菌。根据菌株在铝胁迫下的生物量与养分吸收状况可知,选自酸性土壤上的菌种具有较强的抗铝性,这可能是酸性土壤上自然选择的结果。另外,培养基中适当的铝浓度能够增加4种菌株的磷含量,这可能是有益于沉淀细胞内的铝以减轻铝毒。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的马尾松苗,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马尾松幼苗对N、P、K的吸收.随胁迫加剧,菌根化苗N、P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其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l的苗对N、P吸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56.65%和44.32%;接种彩色豆马勃和褐环乳牛肝菌1的马尾松苗的K含量随胁迫的加剧先增后降,在轻度胁迫时达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221.99%和200.00%.N和K主要分布在叶中,而P在根、茎、叶中分布较均匀,菌根的形成有利于马尾松幼苗N、K的上行运输.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对提高马尾松苗N、P、K的吸收和含量效果最好,同时也促进了马毛松幼苗生长和抗旱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干旱胁迫下菌根化马尾松松针中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细胞膜保护酶在外生菌根提高马尾松抗旱能力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劣味乳菇的菌根化马尾松植株的抗旱能力较强,其次是接种紫金蜡蘑的菌根化马尾松植株,CK马尾松植株抗旱能力较差;劣味乳菇菌根化马尾松植株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提高幅度均较小,而P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变化幅度较高,且与马尾松植株的抗旱能力呈正相关。表明细胞膜保护酶的调节作用在外生菌根提高马尾松植株抗旱能力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菌根化马尾松根部细胞质外体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对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选用接种紫金蜡蘑、劣味乳菇的马尾松植株为材料,通过室内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各处理植株的根部细胞质外体内Ca2+、K+、Na+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抗旱能力较强的菌根化马尾松根部细胞质外体微环境中的Ca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稳定提高,K+浓度呈平稳上升的态势,提高幅度较大,Na+浓度也呈上升趋势,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抗旱能力较差的马尾松。分析表明:菌根化马尾松根部细胞质外体内离子浓度的变化对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酸沉降和铝对马尾松菌根共生体碳代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和马尾松彩色豆马勃菌根植株内碳水化合物及其代谢酶进行测定,研究酸沉降(pH6·0、4·0、3·0、2·0)和铝胁迫(铝理论浓度为75、150μmol·L-1)对其体内糖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沉降和铝胁迫抑制了叶绿素和干质量的积累,两者呈较好的正相关(r=0·949)。叶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减少;轻度酸沉降促进根、茎内可溶性糖积累,强酸则抑制其积累;酸和铝胁迫抑制了糖向根系转运。低铝胁迫下酸沉降抑制菌根内海藻糖积累,而高铝胁迫促进其积累,并与海藻糖酶活性呈负相关(r=-0·857);轻度酸沉降促进根、茎、叶内葡萄糖积累,强酸沉降抑制其积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海藻糖酶活性受低铝胁迫诱导和高铝胁迫的抑制。菌根的形成能增加叶绿素和干质量的积累,并减少糖向葡萄糖形式转化。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种源磷效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选用5个对磷肥反应差异显著的马尾松种源,设计3种磷素水平的盆栽试验以研究马尾松磷效率的种源差异,确立种源磷效率的特异性指标。结果表明:马尾松磷效率的种源差异很大,尤以地处武夷山脉南端的福建武平种源最高,其磷效率高于70%,为最低磷效率种源的2倍左右,该种源在低磷胁迫下具有最大的磷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及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参试的3个南方种源中,广东信宜种源也具有相对较高的磷效率。低磷水平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与磷素利用效率有关,而与磷素吸收效率相关性较小,磷效率和磷素利用效率高的种源其干物质积累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低磷胁迫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与其根体积、侧根数、侧根总长和须根总数等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已有水培和土培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侧根总长、侧根数、根体积等根系参数以及根系有机酸分泌物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等可作为低磷胁迫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马尾松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功能及其对低磷胁迫的应答。[方法]采用RACE法克隆马尾松紫色酸性磷酸酶(PAPs)家族成员Pm PAP1,利用软件和数据库,对基因结构功能进行多重分析预测,检测其接种外生真菌及低磷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Pm PAP1基因c DNA全长2 520 bp,开放阅读框1 869 bp,编码622个氨基酸残基,具紫色酸性磷酸酶保守结构域特征,属于高分子量PAPs。Pm PAP1有信号肽,无跨膜区,推测定位于细胞质基质或细胞器基质中,它与莲(Nelumbo nucifera)、无油樟(Amborella trichopoda)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分别达71%和69%,进化关系古老、保守性强。时空表达分析表明,Pm PAP1的表达受外生菌根诱导,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在菌根化和非菌根化的幼苗中,Pm PAP1的表达均受基质中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低磷条件下高效激活,高磷条件下其表达反而受到抑制。低磷胁迫下根系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持续增高,说明其活性与磷供给水平和时间有相关性。[结论]首次克隆鉴定了1个受外生菌根诱导的马尾松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其参与了对低磷胁迫的应答,为深刻认识马尾松耐低磷的分子机制、遗传改良提供了新信息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接种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根系生长、形态、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阐明不同外生菌根菌促生抗逆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棚内盆栽试验,分析正常浇水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种橙黄硬皮马勃(Sc)、琥珀乳牛肝菌(Sp)和未接菌(CK)马尾松幼苗的地上和地下生长、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结果】1)干旱胁迫抑制马尾松生长和根系活力,但接种Sc和Sp均能促进马尾松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根系活力,改善根系形态,以接种Sc效果更佳。2)在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出酸类、酮类、萜类、酯类、醇类和醛类6大类有机物质,共28种化合物。分泌物组成和相对含量受接菌和干旱胁迫调控,其中,接种Sc和Sp分别使分泌物种类增加和降低;无论是否接菌,分泌物种类均在干旱胁迫下增加;各类分泌物相对含量对干旱和接菌处理响应明显且存在差异,变化幅度和方向与分泌物种类有关;接种菌根菌能改变干旱胁迫下各类分泌物相对含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抑制萜类相对含量、增加醛类相对含量,同时,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程度更大。菌根菌对同一组分不同化合物相对含量也有显著影响。3)马尾松幼苗接种Sp后通过提高根际土...  相似文献   

15.
外源柠檬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受铝毒的马尾松幼苗施加外源柠檬酸后的一系列生长及生理特性变化,确定柠檬酸最佳缓解浓度,揭示柠檬酸缓解马尾松铝毒的生理机制,为土壤酸化地区马尾松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种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耐铝型FJ5、铝敏感型GD20)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柠檬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株高增量、根系形态及其针叶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活性氧(H_2O_2和O_2~(-·))、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外源柠檬酸缓解马尾松铝毒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理指标。【结果】铝胁迫下2种家系马尾松幼苗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直径及株高增量均降低,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H_2O_2、O_2~(-·)、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有所升高。经柠檬酸处理后,2种家系马尾松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直径及株高增量均有所增加,其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H_2O_2、O_2~(-·)、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相应减少,且GD20变化幅度大于FJ5。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中各指标贡献率大小为MDAH_2O_2脯氨酸GR。【结论】活性铝对马尾松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外源柠檬酸能有效缓解马尾松的铝毒作用,且对铝敏感型马尾松的缓解效果好于耐铝型。柠檬酸缓解铝毒的效果因浓度不同而存在差异,0.02 mmol·L-1的柠檬酸解毒效果最佳,当浓度大于0.08 mmol·L-1时,缓解效果受到抑制。MDA和H_2O_2可能是外源柠檬酸缓解铝毒作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接种菌根育苗,能加快苗木生长,其苗高比普通苗增加46.9%~69.8%,苗木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多,干物重提高4~9倍;在石质荒山上用具菌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4倍,同时促进了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磷元素对受铝胁迫的高州油茶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但酸性土壤容易产生铝胁迫作用。为了寻找磷缓解油茶铝胁迫作用的最适宜浓度,以高州油茶幼苗为试验对象,设铝浓度为1.01 cmol·kg~(-1),并设磷含量分别为0.00(处理Ⅰ)、0.16(处理Ⅱ)、0.33(处理Ⅲ)、0.50(处理Ⅳ)、1.00(处理Ⅴ)cmol·kg~(-1),采用土培法对油茶幼苗进行了铝胁迫和磷抗铝胁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含量分别为0.50和1.00 cmol·kg~(-1)的处理Ⅳ与Ⅴ均能有效缓解铝胁迫对高州油茶净光合作用的抑制,均能使其胞间CO2浓度恢复到CK水平(P0.05);较低含量的磷处理能显著提高高州油茶的水分利用效率;当磷含量≥0.50 coml·kg~(-1)时,磷处理不能完全降低受铝胁迫的高州油茶的初始荧光值;含量为1.00 cmol·kg~(-1)的磷处理能完全有效地缓解铝胁迫对高州油茶实际光合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最大光合效率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幼苗对模拟酸雨与铝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核技术、核仁银染技术,TBA显色法、电导率仪法、NBT还原法和愈创木酚法,以及发射光谱仪测定等,对马尾松幼苗对酸雨、铝和酸雨-铝的不同胁迫条件的响应及其抗性机制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当pH值为5.6~3.5或铝浓度为100~3 000 mg·L~(-1)时,随着pH值的下降或铝浓度的上升,马尾松幼苗的微核率逐渐上升.不同胁迫对马尾松微核率的影响程度为酸雨-铝>铝>酸雨.2)在pH值为5.6~2.5或铝浓度为100~3 000 mg·L~(-1)时,随着pH值的下降或铝浓度的上升,马尾松核仁平均数逐渐下降.不同胁迫对马尾松微核率的影响程度为铝>酸雨-铝>酸雨.3)随着胁迫条件的加剧,马尾松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和叶片质膜伤害度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也激发其体内抗氧化酶SOD活性和POD的含量逐渐上升,但是当胁迫状况超过马尾松的自身耐受程度时,SOD活性和POD含量反而开始下降.4)在酸雨-铝的交互胁迫下,马尾松在pH值5.6~3.5之间具有较强的铝蓄积能力和耐铝性.5)马尾松的抗铝机制:通过提高SOD和POD的合成,来降低铝的毒害与损伤;通过产生一些物质与铝相结合形成活性较低的难溶性化合铝,使其活性和移动性降低,蓄积在根茎部,以降低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单因素砂培方法,在温室内通过人工控制磷元素浓度的方法,研究马尾松在低磷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根冠比提高是马尾松对低磷胁迫的一种主动适应性反应机制;低磷逆境下,马尾松针叶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导致马尾松针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低磷条件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升高是影响其生物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尾松针叶MDA含量、保护酶活性(POD、SOD)增加,这2方面形成一个动态平衡是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主要生理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酸、铝胁迫对马尾松种子萌发与芽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英砂为基质,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培养液配制方法,研究了酸、铝胁迫(各设5个处理)对马尾松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强度的酸、铝胁迫对发芽势及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不显著,而对芽苗根、茎长及根、茎、叶的干质量、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芽苗生长指标随pH值(5.5 ~3.0)的下降,先缓慢上升后下降,随铝离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H值4.5 ~5.0时,芽苗生长最好;根受酸、铝胁迫影响最大,是反应最敏感的部位,茎、叶次之;根鲜、干质量占总量的比例随酸、铝胁迫的加剧先上升而后降低,茎、叶的鲜、干质量占总量的比例变化较小;当pH值低于4.5,铝离子浓度达到50 mg·L-1时,即可对马尾松芽苗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