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自然降温过程中曙箣竹各项生理指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研究了曙箣竹抗寒能力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曙箣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温度为11℃时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峰值;随着温度的下降,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20℃时MDA含量最高,仅8℃时与其他处理温度呈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在8℃时达最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W"型趋势变化,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POD活性除在20℃时最大并与5℃之间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4个温度处理间均呈显著差异。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曙竹叶片的半致死温度为-2.16℃,此温度可能是曙箣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节点,低于此温度叶片生理活动将受限。此外,曙箣竹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来适应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影响紫花槭叶色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其园林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对紫花槭秋季叶片转色不同时期的叶色参数、色素含量、相关酶活性、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紫花槭叶色参数L值先上升后降低,a值呈持续上升趋势,b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紫花槭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呈上升趋势;3)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查尔酮还原酶(CHR)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碳水化合物中蔗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5)矿质元素中氮、钾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下降趋势,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双峰趋势,镁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钙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不同色素与其他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氮、钾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花色素苷的含量与PAL、CHI酶活性和氮、钾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HR酶活性及钙、镁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淀粉、蔗糖含量间均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色素与磷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于不同程度石漠化区的枫香人工林中采集其不同部位的叶片为试材,对石漠化区枫香的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上部叶片的SOD含量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下部叶片SOD含量则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下部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呈逐渐增长的趋势,而上部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增长趋势;上部叶片的MDA含量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下部叶片的含量则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枫香叶片脯氨酸含量与MDA含量呈显极著负相关,与SO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银线绣红袍’(Paeonia lactiflora ‘Yinxian Xiuhongpao’)芍药切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低温贮藏以及不同预处理液处理的情况下,‘银线绣红袍’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芍药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贮藏初期活性较高,后期活性迅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油茶组培苗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油茶组培苗生根机理,提高油茶组培苗生根率,以"湘林1号"油茶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对其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组培苗属皮部生根类型;油茶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POD活性在根原基诱导和表达期较低,而在不定根诱导和表达期迅速升高,PPO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内源IAA含量呈"M"型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内源ABA含量呈现"W"型变化趋势,ZR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G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湿度条件下低温层积处理过程中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变湿层积处理能有效打破红豆杉种子休眠。不同湿度层积处理的红豆杉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脱氢酶和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含量都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低温层积处理过程中第1阶段高湿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在第2、3阶段低湿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温冻害对扁桃花蕾抗寒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低温冻害对扁桃花蕾抗寒机制的影响情况,比较分析了栽培扁桃鹰咀和野生扁桃花蕾的抗寒能力,对栽培扁桃鹰咀花蕾和野生扁桃花蕾进行了-4℃的低温处理,观测了在低温处理24 h内花蕾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曲线;还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两种扁桃花蕾6个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分析。观测发现: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鹰咀扁桃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野生扁桃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两种扁桃花蕾的相对电导率均呈"S"曲线升高。隶属函数计算结果显示:6个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在-4℃的低温处理下两种扁桃花蕾的抗寒能力均先升高后降低,但鹰咀花蕾的抗寒能力强于野生扁桃花蕾。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蒙古栎浸蘸生长调节剂的方式,通过对生根过程中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对扦插的生根的影响。结果可知,3种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可溶性糖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不一致,生长调节剂ABT处理在全时期内呈上升趋势,而其它2个处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比较,生长调节剂ABT能更好的促进蒙古栎生根。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繁殖的极度濒危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东方水韭(I.orientalis)、云贵水韭(I.yunguiensis)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三种水韭生长过程中光合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及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探讨了不同生长时期三种水韭的生理变化。结果显示:三种水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营养生长期有小幅下降,其后有所升高;叶绿素含量在营养生长期上升而过渡生长期上升缓慢趋于平缓,之后又逐渐上升;三种水韭光合参数均呈先升高再下降又升高的趋势;三种水韭在营养生长期净光合速率上升不显著,呼吸速率变化显著,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涝渍胁迫下白桦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以2a生白桦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涝渍胁迫对白桦叶片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渍水处理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7.1%和41.6%;在淹水处理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0天,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升高了34.1%,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渍水处理条件下,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淀粉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淹水处理条件下,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降低了19.5%,而淀粉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涝渍胁迫下,叶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和0.623,并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4。以上结果表明,糖和淀粉的存储和消耗对提高白桦耐涝能力有着积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4个灌木柳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进行铅胁迫处理[0,20,40,80 mg/L Pb(NO_3)_2],测定其生物量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明确不同无性系用于铅修复的潜力。结果显示:4个灌木柳树的变化整体趋势一致。随着铅质量浓度的升高,各柳树无性系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SOD酶活性呈增加趋势,POD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隶属函数法进行分析,得出4个无性系耐铅能力强弱的顺序为P336P63P1024P61。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研究不同土壤pH值对多叶羽扇豆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叶羽扇豆植株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叶片黄花率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POD活性升高,叶片内SOD活性的影响呈升高降低的趋势,2年生植株较1年生植株影响更为明显。土壤pH对多叶羽扇豆叶绿素a/b比值及CAT活性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秋枫Bischofi a javanica Bl.和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自行设计的开顶式熏气室装置,研究在4种体积分数的臭氧(O3)[E200,Φ(O3)=200×10-9;E100,Φ(O3)=100×10-9;E50,Φ(O3)=50×10-9;环境大气NF,Φ(O3)=10×10-9~20×10-9]下2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变化情况,旨在探究在地表臭氧浓度升高的条件下2种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响应机理。结果显示:随臭氧浓度的增加,2种植物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逐渐上升,且与臭氧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2种植物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秋枫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逐渐下降,木棉先降低后大幅上升;二者可溶性糖含量均是先上升后小幅度下降;POD活性均是先降低后升高;秋枫CAT活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木棉则是逐渐降低。对2种植物各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2种植物耐臭氧能力顺序为秋枫木棉。  相似文献   

14.
以芍药切花‘春晓’为材料,研究其瓶插期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芍药‘春晓’切花在瓶插过程中水分平衡值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瓶插第2d达到最高值,1.5 mg·g-1FM·d-1;膜透性随着瓶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O2-生成速率持续上升,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给采后猕猴桃果实的保鲜、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红肉系列的当家品种‘红阳’猕猴桃为试材,以浓度为104个/mL的灰葡萄孢菌悬浮液对其果实分别进行了0、24、48、72、96、120h的侵染处理,就不同处理对诱发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变腐烂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内4种防御酶(POD、SOD、CAT和PAL)活性、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内源激素IAA和G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A含量则呈逐渐增长趋势,ABA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在受到灰葡萄孢菌侵染胁迫下能有效激活其与抗病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形成较强的防御酶活性或提高其木质素、多酚及内源激素的含量来缓解病菌逆境对其造成的伤害;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在猕猴桃果实与灰葡萄孢菌的互作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某一项生理生化指标(防御酶或激素)单独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天女木兰叶抗氧化酶活性与光合色素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天女木兰对环境适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以生长在河北老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天女木兰叶为对象,研究了天女木兰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和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老岭自然保护区天女木兰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都会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叶绿...  相似文献   

17.
对早实核桃绿岭种仁充实期叶片与果实(种仁、青皮、硬壳)N,P,K,Ca,Mg,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中不同组织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岭种仁充实期坚果与种仁质量以及脂肪和总蛋白总量分别增加了5.91g(51.39%)、5.53g(73.47%)、4.24g(80.99%)、1.02g(69.24%)。叶片N,K,Fe,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Mg,Zn含量呈上升趋势,C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种仁中N,P,K,Ca,Mg,Fe,Zn,Mn含量均成降低趋势,种仁中N,P,K,Ca,Mg,Fe,Zn,Mn的总量均呈增加趋势。青皮中N,P,Fe,Mn含量呈下降趋势,K,Ca,Mg,Z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硬壳中N,P,Zn含量都呈下降趋势,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Mg含量逐渐上升,Fe,Mn含量变化不大。种仁内脂肪总量与种仁中N,P,Fe,Mn,Zn总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叶片中N,K,Mn,青皮中N,硬壳中P,Z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青皮中P,Fe,Mn,硬壳中N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枣树叶片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2年生蒙山脆枣和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叶片水分饱和亏、叶片保水力、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甜菜碱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品种间的变化存在差异,但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两品种的叶片保水力呈下降趋势,水分饱和亏、Pro含量、甜菜碱含量呈增加趋势,SOD、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高含量的甜菜碱有利于枣叶片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甜菜碱、Pro含量与枣品种的抗旱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枣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青钱柳采穗圃中3年生母树的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K系生根诱导剂对插穗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生根剂处理的插穗在生根过程中不同时期插穗皮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青钱柳插穗从扦插始期至大量生根期,插穗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模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V字型’模式;SOD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模式,峰值、谷值均出现在大量愈伤期。不同生根剂浓度各处理间的营养物质含量及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降后升’模式,谷值出现在600mg/L的浓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SOD酶活性变化则呈一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红松幼苗针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综合反映了红松幼苗的抗旱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过氧化物酶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