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4种鲜食坚果营养成分及食用价值,为坚果的鲜食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新鲜采摘的榛子、核桃、向日葵,文冠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及17种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并对4种鲜食坚果的营养成分及食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鲜食榛子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均高于其他3种坚果,其中,榛...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3种多年生荞麦植物中的23个居群的菜用品质进行评价,采用蒽酮法测定各植株顶端不同季节及不同茎段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多年生荞麦顶端幼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并随节位数降低而减少;2)春季含量最高,与夏秋两季的差异水平达极显著,夏秋两季之间差异不显著;3)3种荞麦中,大野荞、毛野荞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差异不显著,硬枝万年荞可溶性糖含量最少,与大野荞的差异显著,与毛野荞的差异不显著。结论: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8个多年生荞麦居群,其顶端3个茎节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0.23%~15.37%,春季适宜采摘顶端3~4节食用,夏秋季采摘顶端1~2节食用。  相似文献   

3.
以涞水县郭各庄村4个麻核桃品种和2个普通核桃品种的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花粉的生活力以及花粉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麻核桃花粉的生活力极低,平均仅为25.37%,普通核桃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7.58%,麻核桃花粉生活力极显著低于普通核桃。在花粉营养成分方面,麻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0.63%,普通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0.38%,麻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核桃;麻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0.67%和5.65%,普通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55%和12.4%,麻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普通核桃;麻核桃花粉淀粉含量平均为3.96%,普通核桃花粉淀粉含量平均为3.85%,二者之间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砂糖橘果实生长发育期品质的变化规律,在高产果园选取4年和8年2种树龄的砂糖橘树,对2种树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糖/酸不断增加,而总酸和VC含量不断减少。果实成熟期时,4年树和8年树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3.15%、12.58%,总糖含量分别为12.02%、11.45%,糖/酸分别为27.72、23.10,总酸含量分别为0.43%、0.50%,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64.9、171.3 mg/kg。该研究为探讨砂糖橘优质的原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富贵竹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与细菌性茎腐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富贵竹不同抗性的品种茎秆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植株茎部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从下部向上逐渐递减,植株上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抗病品种"小叶"茎的上、中、下部位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1.0,54.5,68.0μg/mL,感病品种"金边"茎的上、中、下部位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33,37,55μg/mL,抗病品种"小叶"茎的上、中、下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17.5,191.0,325.0μg/mL,感病品种"金边"茎的上、中、下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91.5,124.0,320.5μg/mL。富贵竹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细菌性茎腐病的抗病性呈正相关,可作为抗病品种选育的一个生化指标。可溶性糖含量与富贵竹品种的抗性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烟紫薯3号",进行了紫甘薯食用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紫薯3号在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29088和21525 kg/hm2,分别较对照宁紫1号增产23.47%和17.22%;其食味总评分为73.3,较对照宁紫1号增加4.74%;紫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因子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花青素含量>还原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烘干率>淀粉含量>薯肉粘度;花青素含量与食味呈负相关。初步得出:选育食味品质好的紫薯品种必须具有适中的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还原糖含量、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适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适当偏低的干物率。  相似文献   

7.
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烟紫薯3号",进行了紫甘薯食用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紫薯3号在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29088和21525 kg/hm2,分别较对照宁紫1号增产23.47%和17.22%;其食味总评分为73.3,较对照宁紫1号增加4.74%;紫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因子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花青素含量还原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烘干率淀粉含量薯肉粘度;花青素含量与食味呈负相关。初步得出:选育食味品质好的紫薯品种必须具有适中的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还原糖含量、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适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适当偏低的干物率。  相似文献   

8.
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秦美猕猴桃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1种在采收期筛选优质秦美猕猴桃商品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采收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00%以下的猕猴桃,后熟到可食用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最高,V c和可滴定酸等营养指标较好,食用品质和贮藏品质最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7.00%的果实,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7.00%的果实软化、腐化完毕时间延迟15、27 d。因此可利用手持糖量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选择食用品质好且耐储藏的猕猴桃。  相似文献   

9.
橄榄果实中糖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橄榄品种(系)果实中糖与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2.43%~4.47%,蔗糖含量为1.08%~2.90%,还原糖含量为1.15%~1.48%。橄榄果实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未检测),组氨酸和精氨酸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胱氨酸和酪氨酸2种半必需氨基酸及6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688.26~1 109.52mg·hg-1,必需氨基酸、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分别为24.13%~25.80%、90.41%~91.47%和67.98%~72.97%。橄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存在相关性;可溶性总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甜味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还原糖含量与天门冬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甘薯块根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测定了3种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结薯数,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质量,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于栽插后50~92 d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之后随块根膨大而小幅波动,总体上稍有增加;在栽后50~92 d,块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淀粉含量与块根干率的变化动态总体上一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而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间差异较大,表现为苏薯8号徐薯23栗子香。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与块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干质量日增长量与块根鲜质量日增长量极显著正相关。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块根的膨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用品质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块根可溶性糖组分在加工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味的影响,为甘薯鲜食与加工的品种选择、专用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10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生薯和蒸熟薯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对不同干物率类型的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相关性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可溶性糖组分与食味的关系及其对食味的贡献。【结果】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5.79 mg·(g·FW)-1,占生薯可溶性糖的45.3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近,关系密切,果糖含量(y)和葡萄糖含量(x)的拟合方程为y=0.807x+1.275;麦芽糖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6.79 mg·(g·FW)-1,仅占生薯可溶性糖的11.92%。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决定,通常情况下,低干物率品种具有更高的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生化甜度更好。在蒸熟过程中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主要在于产生了大量麦芽糖,麦芽糖含量从生薯的0.96—24.67 mg·(g·FW)-1提高至14.80—136.16 mg·(g·FW)-1。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中、高干物率类型具有更高的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甘薯块根食味增量主要来源于蒸熟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糖;麦芽糖、果糖、蔗糖是甘薯块根食味的重要影响因子;麦芽糖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近50%,对香味和质地的作用尤为突出;果糖对黏度的贡献最大,而蔗糖对质地的贡献优于果糖。【结论】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是反映甘薯生薯甜度的重要指标,熟薯可溶性糖、麦芽糖含量是反映甘薯食味的重要指标。麦芽糖、果糖、蔗糖是影响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及加工性能的重要可溶性糖组分。筛选出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特异种质11份。  相似文献   

12.
以淳安产掌叶覆盆子红熟果为试验材料,对其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总黄酮等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红熟果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3.68%、111.8 mg·g-1和1.27%,糖酸比10∶1左右;Vc、总黄酮含量可达1.59和1.79 mg·g-1,鞣花酸、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分别为0.038%、0.043%,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红熟果采后放入4 ℃冰箱内,18 h 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开始加速下降,48 h后烂果率过高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可溶性糖和淀粉是大豆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含量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可为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遗传育种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苯酚硫酸法对154份大豆种质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54份大豆材料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遗传变异分别为51.16%和50.66%,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06%和6.53%。根据测得的表型数据,从中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高于10%或淀粉含量高于12%的优异种质8份和12份。  相似文献   

14.
以华容大叶芥菜(HLLM)和高菜(Brassica juncea var. integlifolia,BJVI)为原料,测定和分析比较其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BJVI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氨基酸态氮和磷的质量分数高于HLLM的,HLLM中的可溶性总糖、总酸、膳食纤维、钙、铁的质量分数高于BJVI的;新鲜HLLM的硫代葡萄糖苷总量高于新鲜BJVI的,新鲜HLLM和BJVI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分别为50.23、46.38 μmol/g,茎皮、叶柄、茎髓、叶片中的硫代葡萄糖苷总量依次减少;自然发酵过程中,HLLM和BJVI中的可溶性总糖、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硫代葡萄糖苷总量都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新鲜HLLM和BJVI中分别鉴定出7、11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其中异硫氰酸烯丙酯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92.83%和85.98%;HLLM和BJVI经过发酵后产生大量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酯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烃类、腈类、酚类、多硫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10类,共93种化合物,异硫氰酸烯丙酯相对含量明显下降。可见,新鲜HLLM和BJVI化学成分比较全面,硫代葡萄糖苷总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食用和应用价值;发酵HLLM和BJVI的风味独特、味道醇厚。  相似文献   

15.
HPLC-ELSD法测定植物可溶性糖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大等优点。为了了解甘薯品种的可溶性糖组分和糖化特点,对11份甘薯重要种质资源的生薯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试验群体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8.41 mg·g-1和123.05 mg·g-1。在生薯可溶性糖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糖的45%左右,麦芽糖含量最低,仅占可溶性糖的10%左右。在熟薯可溶性糖中,麦芽糖含量最高,其中约90%来源于蒸熟过程中淀粉的转化,增量可占熟薯可溶性糖的50%以上。熟薯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主要来源于生薯可溶性糖,在甘薯蒸熟过程中变化较小。因此,甘薯的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浙薯13蒸熟糖化效果好,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分别为179.64 mg·g-1和138.44 mg·g-1,均显著高于其余10个品种。红皮白心是一个生薯高糖品种,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  相似文献   

16.
绿豆芽萌发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绿豆在萌芽过程中营养成分V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确定其最宜食用时间,同时发现绿豆芽中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绿豆种子本身.结果表明,最宜食用时间是在其发芽的3~4 d、长度在4~6 cm时,此时不仅VC没有大量分解,而且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量,既保证营养的最佳综合供应,又保证食用时鲜嫩可口.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5种野生葱属植物砂韭、野韭、沙葱、青甘韭和细叶韭的可食用部位叶片和花的营养物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野生葱属植物的食用和饲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种野生葱属植物叶片和花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58.02×10~(-2)~72.77×10~(-2)、54.31×10~(-2)~61.86×10~(-2)mg/g;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9~4.32、3.62~4.73 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06%~1.69%、3.25%~5.1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7.61%~37.04%、21.60%~29.2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6.16%~48.75%、25.91%~33.93%;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75%~5.25%、4.01%~6.68%;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44%~17.31%、20.48%~26.95%;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0.84%~16.83%、7.64%~9.48%。野韭、沙葱与韭菜食用性营养成分含量相近,可以优先作为蔬菜栽培食用;野韭、沙葱以及栽培种韭菜含有较低含量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较高含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是优质的牧草,可以作为饲料植物优先开发。根据隶属函数值法计算的平均隶属度可知:5种野生葱属植物花的营养价值均高于叶片;营养价值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野韭、沙葱、细叶韭、青甘韭和砂韭。  相似文献   

18.
紫肉甘薯部分营养成分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紫肉甘薯的食用品质指标,为食用紫肉甘薯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76份紫肉甘薯品系的花青素含量、干物质含量、熟薯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食味指标,分析研究紫肉甘薯营养成分与蒸熟后的食味关系。【结果】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大,高花青素育种并不困难;‘绫紫’与高糖非紫肉亲本杂交是改良‘绫紫’紫肉F1代食味的最好方法。降低花青素含量群体水平有利于提高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花青素含量在90 mg·100g-1FW以下仍有较好的高花青素食用甘薯育种效率;干物质含量在27.5%-38%有较好的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而最佳育种效率的干物质含量在32%-36.5%;提高熟薯可溶性糖含量群体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花青素给紫肉甘薯的甜度、香味带来极显著的不利影响,它对食味的不利影响达到熟薯可溶性糖对食味增量贡献的51.30%。干物质含量虽然与紫肉甘薯的质地、香味、粗纤维有极显著正相关,但与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甜度呈接近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干物质含量对紫肉甘薯食味总评的影响很有限。熟薯可溶性糖对紫薯甘薯食味极其重要,它与甜度、黏度、质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的非还原糖与还原糖相比,在甜度、香味、质地上有较多的贡献,熟薯非还原糖对紫肉甘薯食味增量贡献是还原糖的2.3倍。甜度在紫肉甘薯食味评价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达到55.38%。【结论】花青素含量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是紫肉甘薯的重要食用品质指标。在食用紫肉甘薯育种上应兼顾营养与食用品质,控制花青素含量在90 mg·100g-1FW以下;在亲本选择上,紫肉亲本与高糖非紫肉亲本杂交是食用紫肉甘薯常规杂交育种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测定茶薪菇、榆黄蘑、猴头菇三种食用菌中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茶薪菇、榆黄蘑、猴头菇中总糖含量分别为38.42%、29.13%和31.21%,还原糖含量分别为5.17%、4.78%和7.63%,多糖含量分别为33.25%、24.35%和23.58%.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草莓的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红颜、章姬、丰香3种草莓品种,分别测定它们的平均单果重、部分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实验表明,红颜、章姬、丰香的平均果重分别为22.00 g、21.97 g、24.32 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6.23%、5.75%、13.50%,有机酸含量分别为1.01%、0.72%、0.95%,Vc含量分别为51.27 mg·100g-1、60.00 mg·100g-1、82.85 mg·100g-1g。方差分析表明,丰香的平均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VC含量和感官品质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