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为了监测新疆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的牛羊源性成分,掌握动物饲料安全情况。方法:2006~2011年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新疆15地(州、市)的4432批反刍动物饲料及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进行牛羊源性成分的抽样检测。结果:结果表明,2006年共有4批产品被检出含有牛羊源性成分,其涉及所有抽检产品类别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3个环节;2007~2011年的抽检合格率均达100%。结论:说明新疆的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的牛羊源性成分呈现下降趋势,反刍动物饲料逐步向安全生产及使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利用动物副产品制成动物性饲料是补充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但为规避风险,农业部于1992年就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并于2001年再次专门发文重申这一规定。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养殖场(户)无视国家禁令,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性饲料产品,造成一定的“疯牛病”隐患。笔者指出,从英国开始的“疯牛病”就是由于使用了含有肉骨粉的配合饲料而引发的。特别是已证实的,即不同来源的动物性饲料对反刍动物危害最大。从安全角度看,危害来源,一是动物源性饲料特别是不同来源混合加工的动物性饲料,对动物生产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受二嗯英污染的鱼粉;三是病原生物体污染的动物性饲料;四是假劣鱼粉;五是受重金属污染动物性饲料;六是外源性毒性污染动物性饲料;七是动物性饲料来源于被疫病污染地区;八是牛羊源性动物性饲料不但禁止使用在反刍动物饲料中,而且应限制使用在宠物饲料及家禽饲料。美国为了防止疯牛病向人类传播,防止恐怖分子通过食品链发生攻击,将原来对动物脑和脊髓组织的禁用范围从牛饲料扩大到狗、猫、猪和家禽饲料。因此,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养殖业安全,甚至是关系到人类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这个问题已不仅是科学利用资源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国民生存安全的大问题。所以,必须引起相关饲料生产企业、养殖企业的高度重视,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文中提出我国于15年前就严厉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牛羊源性动物饲料,但是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牛羊源性动物饲料事件却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饲料生产企业不知饲料原料中是否含有牛羊源性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反刍动物饲料产品(预混料、精料补充料、全价配合料等)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鱼粉、禽肉粉、猪肉粉、羽毛粉等)共计131批样品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结果]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牛羊源性成分。[结论]该次抽检的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暂无牛羊源成分污染,但仍应加强对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掌握动物饲料安全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对反刍动物饲料产品(预混料、精料补充料、全价配合料等)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鱼粉、肉粉等)共计300个样品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结果]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合格率为99.33%。其中,反刍动物饲料产品260批次,牛羊源性成分合格率为99.23%;动物源性饲料产品40批次,均未检出牛羊源性成分。2个阳性样品均为牛源阳性。[结论]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的混杂性,不仅是增加了反刍动物饲用同源性饲料感染疯牛病和痒病的风险,劣质的动物源性饲料对猪禽等动物的健康饲养也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危险。要想管理好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必须了解和掌握动物源性饲料生产的全过程及其使用的原料,知己知彼才能管理到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加强对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和反刍动物饲料产品的监督管理,农业部组织在部分省(区、市)进行了牛羊源性成分的监督检测:  相似文献   

7.
实时PCR对陕西省7个地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原料)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调查.结果表明,235家反刍动物养殖场(户)合格率为98.72%,53家饲料生产企业合格率为96.22%,40家饲料经营企业合格率为100%;合计抽查328家饲料企业(场、户),总合格率为98.47%.400批次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合格率为98.75%.其中反刍动物饲料产品364批次,合格率为98.63%;动物源性饲料产品36批次,合格率为100%.而其中不合格的5批次产品中2批次样品牛羊源性成分均检出,3批次样品仅检出牛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由于饲料原料来源复杂、生产工艺简陋等原因,动物源性饲料大量存在微生物污染的现象,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对动物源性饲料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即严格控制原料来源,并采取控制温湿度、添加抑制剂、使用紫外线照射等方式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和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源性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节约我国蛋白质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动物源性饲料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让养殖场(户)清楚动物源性饲料原料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如何分辨动物源性饲料质量的好坏,以及科学利用,在我国现阶段动物源性饲料使用过程中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未来我国的奶牛养殖规模和水平都将大幅度发展和提高,奶牛饲料资源及其安全性问题将是首先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农业部于1992年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源性饲料。2001年再次专门发文重申这一规定。2004年10月1日又施行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乳及乳制品外,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血粉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但随着近期饲料原料涨价,肉、奶、蛋产品价格上升,个别饲料企业和奶牛养殖场急功近利,没有深刻反思猪链球茵、无名高热症、禽流感、疯牛病等疾病的暴发对养殖生产带来的重创和教训,血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的使用重新抬头。近年来,随着对动物健康养殖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理论和观点不断出现,从动物营养与健康的角度提出了:动物抗病营养理论、系统营养理论、全方位营养理论,对饲料、营养、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等综合技术进行技术集成,科学的应用于动物生产全过程,突出绿色、健康养殖、产品安全为主题,而不片面根据价格和营养素的含量来衡量某种饲料质量的观念,彻底转变传统养殖观念。因此,很有必要从饲料安全的角度再次认识血液制品饲料原料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威胁,以期再次引起相关饲料企业、奶牛养殖生产企业(户)关注动物健康养殖,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动物源性饲料具有特殊性,其自身产品质量高低及使用方法得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饲料安全和人体健康。震惊世界的“疯牛病”、“二噁英”事件,使各国政府聚焦动物源性饲料安全问题,促使诸如欧盟等国家明文规定不得生产和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许多国家制定出较为严格的动物源性饲料生产及使用规范,我国农业部也于2004年10月1日出台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对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了严格规定。专家指出,我国动物源性饲料生产厂家众多,其中大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条件很难完全达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金卫生管理办法》要求,逐渐取缔这些不达标厂家是大势所趋。而禁止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使用,则是消除其安全隐患最简便、有效的办法。但在我国目前还允许有条件的生产、使用动物源性饲料的前提下,让养殖场(户)清楚动物源性饲料原料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如何分辨动物源性饲料质量的好坏,以及科学利用,在我国现阶段动物源性饲料使用过程中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畜产品和饲料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加强了对饲料、食品及疫病的监控和检测管理。针对饲料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订了畜产品和饲料的卫生标准。如欧盟已明令禁止使用肉骨粉和动物油脂作为饲料原料。专家指出,不可否认,从营养价值的角度讲,肉粉和肉骨粉是一种优质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但是众所周知,震惊世界的“疯牛病(BSE)”和“二噁英”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恐慌。动物源性饲料(肉骨粉)一直被认为是BSE传播的主要来源,被污染的肉骨粉或其他动物源性饲料也是其他疾病传播的途径。所以,禁止疫区动物源性饲料(肉骨粉)的生产和流通也就成为目前最主要的防止BSE流行的手段。专家强调,针对当前国际社会和我国饲料安全的现状,我国应该加强对已经制定的饲料法律法规的贯彻和执行,尤其是对于肉骨粉等动物性产品,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使用和销售,不经营使用有“疯牛病”“痒病”疫病国家的反刍动物肉骨粉及其产品,严格遵循同类动物不得饲用同类动物肉骨粉的原则,特别是反刍动物不得饲用反刍动物肉骨粉,肉骨粉的各项质量卫生指标完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出现问题必须严格处理。 文中作者有针对性地从几个方面就确保动物源性饲料安全,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对专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管理者,提高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湖南饲料》2004,(6):4-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有可能引发或传播动物疾病,如疯牛病、痒病就是因使用来源于反刍动物的饲料饲喂反刍动物造成的。而其他动物疾病也会因为加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通过饲料途径传播;另一方面,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自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入或残留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如皮革蛋白粉作为鞣制皮革的副产物,其中含有金属——镉,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将导致饲料产品中镉超标,即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农业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并颁布了本办法,通过加强动物源性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严格防范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从农业部饲料安全监测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重点确定。今年,农业部在开展饲料质量例行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在饲料生产、经营环节和养殖场(户)开展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物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在牛羊养殖和反刍动物饲料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重点开展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  相似文献   

15.
《饲料广角》2004,(19):1-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释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有可能引发或传播动物疾病,如疯牛病、痒病就是因使用来源于反刍动物的饲料饲喂反刍动物造成的。其他一些动物疾病也会因为动物源性饲料加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传播。另一方面,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原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如皮革蛋白粉作为鞣制皮革的副产物,其中含有重金属镉,不经过有效的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落实《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加强对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和反刍动物饲料产品的监督管理,农业部组织在部分省(区、市)进行了牛羊源性成分的监督检测。一、检测结果本次监督检测共抽检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和反刍动物饲料样品4024批次,检出牛羊源性成分样品133批次,检出率为3.30%。鱼粉检出率为6.55%,其中进口鱼粉检出率为7.28%,国产鱼粉检出率为1.61%,产地不详的鱼粉检出率为12.5%。疯牛病疫区国家或产地不详的骨粉、肉粉、肉骨粉样品检出率为33.3%。反刍动物饲料样品检出率2.53%,其中配合饲料(含自配饲料)、精料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17.
根据线粒体基因的特异性鉴别检测饲料中的动物源性成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防止海绵状脑病疫区和痒病疫区的反刍动物源性饲料入手动物食物链,继而进入人类消费的食物链,因而,非常用必要对贸易往来中的肉骨粉品种来源进行鉴定检测。我们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检测不同种动物特异性线粒体基因片段为目标,分别建立了从动物源性饲料中鉴别检测猪、鸡、马成分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动物源性饲料中猪、鸡、马源性成份鉴别检测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毛皮动物(狐、貉、貂)为肉食动物,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在其饲料中所占比重较大,但随着我国狐、貉、貂养殖量的增加及用于毛皮动物养殖的海杂鱼资源的减少,毛皮动物主要饲料原料鲜海杂鱼、鲜肉及畜禽下杂等产品的价格逐渐升高,导致养殖成本上升。目前以鱼粉、肉骨粉、谷物性饲料等为主要原料的毛皮动物干粉或颗粒全价饲料、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逐渐被广大养殖户接受和使用。用于饲养毛皮动物(狐、貉、貂)的饲料种类很多,一般习惯于把狐、貉、貂的饲料分为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在此,把常规饲料原料作为毛皮动物饲料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疯牛病主要是通过食物链传播,由于牛食用了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饲料所致,因而疯牛病对饲料安全及对饲料行业的影响极大。笔者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猪或家禽等动物食用了被污染的饲料后,即使用了含致病因子朊病毒的肉骨粉,也可能感染而成为新的传染源。文章从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入手,从目前我国饲料存在的五个问题分析了疯牛病对我国的潜在威胁:①国内生产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低,掺杂现象严重,不可避免地会掺入反刍动物成分;②生产设备简陋,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条件无法满足生产要求;③原料收购缺乏有效控制,不排除有的原料本身已交叉污染;④产品标签标注的内容不完整、不规范,没有完整地标明动物源性产品的真实成分,不排除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加入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现象;⑤我国养牛业的分散性,很难做到对其使用饲料的监控。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要尽快制定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配套饲料法规;饲料行业则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在饲料生产中推行HACCP管理,控制危害因素,消除或避免存在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确保饲料安全。文章还完整地整理出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预防疯牛病的政策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原料非常紧缺,尤其是作为蛋白质来源的动物源性饲料的价格连年增长,致使饲料原料市场异常的混乱。调查显示,一是一些非食用动物不但直接进入人的食物链中,其中一大部分是用在了动物源性单一饲料的生产中;二是在实际生产中一些生产厂家由于受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在生产源头不能把不同食用动物原料严格分开,或是生产过程中互相交叉污染,或是后期人为掺假;三是产品标准混乱、质检条件差强人意。总之,多方面原因造成动物油脂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如何控制并确保动物油脂产品质量安全合格,值得深思。现就以下几个方面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