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采用电融合方法,探讨细胞松弛素B(CB)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 h的水牛卵母细胞去核后.将经0.1 mg/L Aphidicolin(APD)+0.5%FBS培养2~9 d的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100 V/mm,15μs,电脉冲3次)构建核移植重构胚.重构胚经化学激活后(5 μmol/L)离子霉素5 min,2 mmol/L 6-DMAP 3 h)培养,7~9 d评定其胚胎发育能力.结果显示,在含CB(3 mg/L)的融合液中进行电融合后,核移植的融合率、重组胚的存活率、卵裂率和囊胚率与对照组(不含CB)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核移植重组胚激活前用含CB(6 mg/L)的培养液培养1 h,其激活后的存活率(97.52%)和体外囊胚发育率(22.09%)均显著地高于未经CB处理的重组胚的存活率(93.87%)和囊胚率(13.25%,P<0.05);重组胚经离子霉素激活5 min后,在6-DMAP+CB中培养3 h的分裂率明显低于放在6-DMAP中培养3 h的分裂率(65.37% vs 78.92%,P<0.05),但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11.19% vs 10.96%,P>0.05).这表明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时,融合液中不添加CB,而核移植重组胚激活前经CB培养处理后,有利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但激活后用CB培养处理会降低胚胎的发育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核移植方法对牛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牛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比较了电融合法和细胞质内注射法2种核移植方法对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电融合法构建重组胚的效率显著低于细胞质内注射法(47.1%比89.0%,P<0.01);重组胚培养36 h后的裂卵率和培养8 d时囊胚发育率无明显差异(76.4%比73.2%,11.2%比12.3%;P>0.05),但相对于操作的卵母细胞总数而言,电融合法得到的总囊胚发育率显著低于细胞质内注射法(5.6%比10.9%,P<0.01).结果表明,用细胞质内注射法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效率更高.将发育到桑椹胚和囊胚期的95枚核移植胚胎移植到33头受体牛,其中3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第2个情期前返情;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75 d返情,但未进行直肠检查,无法确定妊娠情况;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60 d未见返情,直肠检查确证妊娠,93 d受体牛流产.胚胎移植结果表明,用细胞质内注射法构建的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至少可以维持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提高延边黄牛卵母细胞激活率及孤雌发育率的适宜方法。从屠宰场回收的卵巢中采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 ,置于体外成熟培养液中 ,体外成熟培养 2 0~ 2 2 h。将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 Ca- ionophore进行单一激活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用 5 %、7%、9%、1 1 %及 1 3 %乙醇激活卵子 ,激活率分别为 4 1 .2 %、4 7.2 %、5 3 .1 %、3 9.7%及 2 3 .4 %,7%和 9%乙醇处理组的卵子激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P<0 .0 5 ) ,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用 2 .5、5 .0、7.5μm ol/L Ca- ionophore激活卵子 ,激活率分别为 2 9.3 %、5 1 .8%、4 5 .4 %,5 .0、7.5μmol/L Ca- ionophore处理组的卵子激活率显著高于 2 .5 μmol/L 组 (P<0 .0 5 )。用 9%乙醇或 5 .0 μm ol/L Ca- ionophore分别与 1 0 m g/Lcyclohexim ide(CH)组合激活卵子 ,卵子的激活率分别为 77.3 %和 76 .8%,比单独用 9%乙醇 (48.8%)或 5 .0μmol/LCa- ionophore(43 .2 %)的激活率显著提高 (P<0 .0 5 ) ,二者卵子的卵裂率和发育到 8细胞期的孤雌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电融合参数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 22~24 h的水牛卵母细胞,在含有 5μg/mL细胞松弛素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然后将经0 .1 mg/L Aphidicolin (APD)处理1 d, 再用0. 5% FBS培养2~9 d的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或颗粒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形成重构胚。重构胚经 5μmol/L离子霉素激活处理5 min并在2 mmol/L的 6 DMAP中培养 3 h后,在含有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微滴中(30μL)培养7~9 d,观察其卵裂和胚胎发育情况。当电融合的电场强度为1 500 V·μs/mm(电压100 V/mm×脉时15μs)时,电脉冲3次,颗粒细胞核移植的融合率为 74.18%,分裂率为 71.82%,囊胚发育率为 10%,融合率显著高于2次电脉冲(52.03%,P<0. 05),卵裂率显著高于4次电脉冲(53.95%,P<0. 05);当电脉冲次数为 3 次时,电场强度为2 000 V·μs/mm的分裂率(53.54%)显著低于1 500 V·μs/mm,2 500 V·μs/mm的融合率(62.0%)和分裂率(53.23%)均显著低于1 500 V·μs/mm(P<0 .05)。采用耳皮成纤维细胞作供核的融合率(59.75%)和分裂率(57.45%)均显著低于颗粒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显示,66.7%的核移植胚胎具有正常的供体细胞二倍体核型。将来自1头22岁的摩拉公牛耳皮成纤维细胞的2枚冻胚移植给受体母牛,妊娠到215 d时发生流  相似文献   

5.
猪手工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激活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猪体细胞核移植中电融合及联合化学激活对猪重构胚发育能力进行探讨,为广西巴马小型猪的手工克隆搭建平台.利用手工克隆(HMC)技术对猪体细胞核移植胚胎采用不同的电融合方法和融合后化学激活不同时间,研究猪手工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1)对重构胚进行一步法电融合时,参数2(180 V·mm-1,30μs×1次)与参数1(160·mm-1,30 μs×1次)两组间的融合率差异显著(65.31%VS 58.33%,P<0.05);(2)对重构胚进行两步法融合时,参数3(第一次:180 V·mm-1,10μs×1次,融合60 min后进行第二次融合;第二次:85V·mm-1,80 μs×1次)和参数4(第一次:200 V·mm-1,10μs×1次,融合60 min后进行第二次融合;第二次:85V·mm-1,80μs×1次)两组间的总融合率差异不显著(75.88%vs 81.20%,P>0.05);(3)采用参数4与采用参数2融合的重构胚其分裂率和囊胚率均差异不显著((79.98%vs 72.66%)和(13.14%vs 9.36%),P>0.05);(4)在电激活和CHX+CB联合激活4、5、6 h这3组中.其分裂率和囊胚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而言,重构胚采用参数4的两步融合法和CHX+CB激活5 h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牛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体外发育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卵巢采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经体外成熟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于孤雌激活与体外受精.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比较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率和发育速度.结果表明将牛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分别置于mSOFaa和mBECMaa培养液中培养,卵裂率(89.3%vs.80.1%;83.2%vs.82.5%)、囊胚发育率(27.5%vs.24.0%;28.9%vs.21.9%)和孵化率(58.7%vs.56.7%;51.5%vs.53.3%),均无显著差异(P>0.05);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在体外发育的速度基本相同.对孤雌生殖胚胎进行培养可以代替体外受精胚胎筛选最佳体外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7.
系统探讨了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了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一整套程序。体外成熟培养22~24h的水牛卵母细胞去核后,将经血清饥饿(0.5%FBs)培养2~9d、0.1mg/L Aphidicolin(APD)培养 0.5%FBs培养2~9d或一般培养法(10%FBS)培养的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或颗粒细胞,直接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质中,或注射到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100V/mm,15μs,电脉冲3次)构建重构胚。重构胚经化学激活后(5pmol/L离子霉素5min,2mmol/L6-DMAP3h)培养7~8d,评定其胚胎发育能力。耳皮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经0.1mg/L APD 0.5%FBs培养处理后的重组胚卵裂率,均极显著高于血清饥饿和一般培养处理的同种供体细胞(P<0.01),但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P>0.05)。耳皮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经0.1mg/L APD 0.5%FBS处理后进行核移植的分裂率和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63.06%比58.70%,P>0.05)。以水牛颗粒细胞为核供体时,电融舍法的重构胚分裂率显著高于胞质内注入法(P<0.05),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P>0.05)。培养3代和6代的水牛颗粒细胞以及培养6代和10代的耳皮成纤维细胞,其具有正常二倍染色体的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这2种细胞不同培养代数作供体进行核移植时,各代之间核移胚的体外分裂率、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1)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经培养传代所建立起来的细胞系相对比较稳定;(2)0.1mg/L APD预培养处理供体细胞能提高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效果,但血清饥饿培养则无作用;(3)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均可作供核细胞,核移植后都能得到体细胞克隆的囊胚,但前者的效果略优于后者,且其核移植效果不受供核细胞培养代数的影响;(4)电融合核移植胚胎的发育率高于胞质内直接注入法,但两者的总体效率相似。  相似文献   

8.
小鼠卵母细胞化学去核及手工构建核移植胚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脱羰秋水仙碱(DC)诱导去核程序,研究以DC去核卵母细胞为核受体的、无透明带体细胞核移植方法在小鼠体细胞核移植中的应用,试验比较了乙醇、SrCl2两种激活方法及脱羰秋水仙碱处理开始时间对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效率的影响;将DC诱导去核成功的卵母细胞去除透明带,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粘合、电融合和SrCl2激活后,体外培养重构胚。结果显示,7%乙醇激活后0 min起始DC处理可得到最高的诱导去核率(66.4%);而在8 mmol/L SrCl2中激活15 min后用DC处理可得到最高的诱导去核率(64.3%);目前重构胚可以体外发育到8-细胞。试验结果首次证明了SrCl2在小鼠卵母细胞DC诱导去核中的作用效果与乙醇相当,初步证明了将DC诱导去核技术与无透明带技术相结合手工克隆生产小鼠重构胚的可能性,它的成功将大大简化核移植程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重组胚的发育率,研究了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氨酸对重组胚发育的影响。分别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7、14、21mmol/L的甘氨酸,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甘氨酸能够显著提高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重组胚的发育率,且以7mmol/L浓度的甘氨酸囊胚的发育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成年家兔上皮细胞为核供体,对兔体细胞核移植中孤雌激活、去核、融合、激活及重构胚发育等环节中的有关参数进行筛选和研究。证实160、200和240 V/mm电场强度时的孤雌激活率(77.78%、95.12%、97.30%)无显著差异;200和240 V/mm电场强度时的孤雌激活胚囊胚率(52.94%、48.64%)显著高于160 V/mm时(16.67%);200和240 V/mm电场强度时的重构胚融合率(82.85%、79.78%)无显著差异;200 V/mm电场强度时的重构胚分裂率(71.69%)显著高于240 V/mm时(56.56%),裂解率(6.82%)显著低于240 V/mm时(17.92%)。在纺锤体观测仪下,第一极体与纺锤体在一起或相距较近的占60%左右。原核明显的重构胚的分裂率(91.75%)极显著的高于观察不到原核的重构胚(42.86%)。重构胚体外培养发育囊胚率(24.39%)低于受精卵原核胚的体外培养的发育率(86.05%),但两者同自然交配体内发育的囊胚的细胞数(81±17)差异不显著。将646枚2~4细胞重构胚移植到38只同期化或非同期化的受体后没有幼仔出生。  相似文献   

11.
在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从绿洲概念、特点及内涵出发,综述了荒漠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应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研究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栽培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阐述新疆草业及栽培草地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实现新疆草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了新疆栽培草地建设的思路和战略布局问题。研究得出:1)栽培草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建立现代资源-产业-效益链;2)栽培草地建设的方向是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地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和草产业升级结合起来;3)栽培草地建设战略布局的目的是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带;4)构建栽培草地建设的管理、科教和生产经营系统,实现新疆栽培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月辉 《青海草业》2003,12(1):21-23,28
青海省同我国其他西部省区一样,其绝大部分地区是农村(牧区)。西部的落后和贫穷主要集中在农村(牧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最大的差距也在农村(牧区)。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在支撑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青海省农业综合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作用和战略任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生态畜牧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目前畜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生态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借用SWOT分析法,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重庆丘陵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发展重庆丘陵山区农业的“工业富县”、“农业强县”、“旅游靓县”的发展战略和“外向创汇型”、“旅游观光型”、“高效生态型”、“庭院经济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各国人民纷纷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其中,循环经济模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选择热点。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为年轻的直辖市,面对重庆市人口、环境、资源日益加剧的潜在压力,提出了重庆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促进重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对我国应该如何发展生态畜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根据婴幼儿生长的不同时期发育所需营养不同的特点而设计的产品,它是婴儿母乳的替代食品。并就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发展市场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及对发展中国婴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建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以沃柑和无核沃柑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自交异交亲和性和种子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沃柑和无核沃柑花药发育均不良,表现为花粉囊狭小甚至缺失,产生的花粉粒少,同属于败育型花药。沃柑和无核沃柑异花授粉后,花粉管均能正常生长进入子房室,但产生的种子数差异大;不同授粉组合,沃柑平均每果种子数为10-18.5粒,无核沃柑平均每果种子数为0-1.5粒。沃柑和无核沃柑种子发育动态也不同,沃柑异花授粉后4周胚珠出现明显的大小分化,授粉后12-16周合子胚从球形、心形快速发育成子叶胚,授粉后20周部分子叶胚已占满整个胚囊;无核沃柑异花授粉后2周胚珠已停止发育,部分珠心细胞解体,授粉后10周胚珠组织细胞明显解体萎蔫,授粉后12周完全萎蔫皱缩,形成0.5 mm左右的微小瘪子。研究结果表明,雌性不育、受精受阻或胚早期败育可能是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分析了我国兽医器械产业在监管体系、法律法规、检测机构、企业规模、产品标准以及产业链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在监督管理、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方面的8点建议。认为只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分步骤地逐一解决,我国兽医器械产业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