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进行14周的饲养试验(生长期6周、育肥期8周)。对照组饲粮采用普通加工工艺生产,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的复合维生素(生长期350 mg/kg、育肥期20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组饲粮均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其中试验1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0%和40%(试验2组:生长期280 mg/kg、育肥期16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B组;试验3组:生长期210 mg/kg、育肥期12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C组)。结果显示:1)生长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及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2)育肥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各生长性能指标在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生长育肥猪饲粮,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优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且配方中减少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试验,在膨胀制粒加工处理条件下,不同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对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初步筛选为膨胀制粒的乳猪料、仔猪料中的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分别为20%、1.25%,18%、0.99%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加工工艺为普通调质制粒(NCP)工艺和高温调质低温制粒(HCLP)工艺;湿态发酵豆粕的添加水平为0、5%和10%.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按照体重相近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配合饲料不同加工工艺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挑选胎次相同、70日龄左右、体重(26.11±2.86)kg的生长肥育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粉状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发酵饲料、一次制粒饲料和二次制粒饲料。正式试验期100 d。试验结果表明,一次制粒饲料组、发酵饲料组和二次制粒饲料组的日增重比粉状饲料组分别提高了7.58%(P0.05)、7.90%(P0.05)和10.82%(P0.05),料重比比粉状饲料组分别降低了5.74%(P0.05)、5.44%(P0.05)和6.95%(P0.05);二次制粒饲料组的胴体重比粉状饲料组提高9.31%(P0.05),比一次制粒饲料组和发酵饲料组分别提高2.67%(P0.05)和2.58%(P0.05);二次制粒饲料组的屠宰率比粉状饲料组提高7.51%(P0.05),比一次制粒饲料组和发酵饲料组分别提高1.72%(P0.05)和2.17%(P0.05)。与粉状饲料组相比,一次制粒饲料组、发酵饲料组和二次制粒饲料组头均毛利润分别提高54.16元、35.55元、61.89元。试验表明,配合饲料不同加工工艺能够影响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其中以配合饲料二次制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断奶仔猪颗粒饲粮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制粒、添加膨化玉米低温制粒、大料膨胀低温制粒和二次制粒4种工艺加工断奶仔猪饲粮,分别命名为STP、EXT、EXP和DOP。选取96头平均体重为(8.57±0.87)kg的32日龄"大×长×杜"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4组分别饲喂4种加工工艺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STP组相比,EXT、EXP和DOP组的硬度值分别显著增加了32.87%、38.34%、30.13%(P0.05);而EXP组的颗粒耐久性指数(PDI)却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与STP、DOP组相比,EXT、EXP组的酥脆性显著增强(P0.05);EXT组的淀粉糊化度达到75%,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OP、EXP组淀粉糊化度分别比STP组显著提高32.70%、30.80%(P0.05);不同加工工艺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1~28 d仔猪生长试验中,饲喂4种颗粒饲粮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EXP组仔猪的ADG和ADFI最高,EXP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STP、EXT组(P0.05)。3)EXP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EXT组(P0.05);DOP组粗灰分消化率比STP、EXT组分别提高了7.6%、6.7%(P0.05);EXP组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STP组(P0.05);4种工艺对有机物消化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与STP组相比,EXP和DOP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3.6%、4.0%(P0.05)。由此可见,大料膨胀低温制粒工艺和二次制粒工艺加工断奶仔猪饲粮显著改善了仔猪颗粒饲粮的加工质量,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水平的提高,乳猪断奶日龄日益缩短。乳猪营养缺乏促进了教槽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全膨化低温制粒工艺"是目前最新应用的一种乳猪教槽料加工工艺,文章从加工工艺的角度出发,阐述全膨化低温制粒工艺在优质的教槽料生产中的实践和应用,期待对饲料加工企业在进行教槽料工艺和设备的选择给予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是猪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饲料原料中含量少和易缺乏的成分之一,对动物健康生长和饲料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纤维以及蛋白质自身结构等都会影响氨基酸消化率,而不同加工工艺可以消除或减弱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氨基酸在猪胃肠道的消化率。本文主要综述了粉碎、挤压膨化、制粒、酶解、发酵、菌酶协同和加热等加工工艺对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二次制粒加工教槽料对哺乳仔猪小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头LY(长×大)母猪所产乳猪按7日龄窝重一致的原则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0窝,饲喂不同加工处理的乳猪试验教槽料。处理组1乳猪饲喂的教槽料采用普通一次制粒,并使用未膨化的玉米和豆粕原料;处理组2乳猪教槽料采用一次制粒,使用膨化玉米和膨化豆粕;处理组3乳猪教槽料采用二次制粒工艺、未膨化玉米和豆粕原料;处理组4乳猪教槽料采用二次制粒、膨化玉米和豆粕。结果表明:处理组4乳猪十二指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和R NA含量指标,显著大于处理组1(P<0.05)。处理组4乳猪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DNA和R NA含量等指标显著大于其他3个处理组。而处理组4空肠黏膜乳糖酶活性显著小于处理组1,处理组2和3之间无差异(P>0.05)。本试验证明,在选择膨化玉米与膨化豆粕优质饲料原料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制粒工艺生产的教槽料有利于哺乳仔猪生长与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品种相同、胎次、体重(约6.5 kg)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96头,随机分为4组,第Ⅰ组饲喂乳猪料A;第Ⅱ组饲喂乳猪料B;第Ⅲ组饲喂乳猪料C,第Ⅳ组饲喂试验料D;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试验期为12 d,试验期间观察仔猪的生长性能与腹泻情况。结果表明,猪的平均日耗料量在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Ⅳ组的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第Ⅲ组(P<0.05),与饲喂其他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Ⅳ组平均料重比最低,极显著低于第Ⅲ组(P<0.01),与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A乳猪料和C乳猪料的猪腹泻较少;饲喂B乳猪料的猪腹泻最严重;其次为饲喂D乳猪料的仔猪。  相似文献   

10.
鱼饲料,亦称鱼饵料。通常指不同鱼种或不同生长阶段鱼的营养需要,把能量、蛋白、矿物质及添加剂等原料按恰当比例,通过粉碎、配料、混合、制粒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符合鱼的营养和生长需要的全价饲料。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习惯于把体重小于15千克这个阶段的猪称为乳猪,此阶段使用的饲料称为乳猪料。随着养猪水平的提高、饲料工业加速发展及规模式猪场快速发展,养猪发达地区市场上已将乳猪料细分为2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刘东霞 《饲料研究》2013,(1):5-7,20
仔猪是猪生长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仔猪饲养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猪的整个生长过程,影响到育成猪的体质、养殖的成活率和饲养成本,亦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由于饲料品质和料型是决定仔猪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根据乳猪的营养需要特点来配制乳猪料,如何选用一些供应稳定、品质有保证和价格适中的原料对养殖乳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乳猪料,是放在仔猪区,供哺乳仔猪采食的饲料,母猪吃不到这种饲料。泌乳期当中,母猪的泌乳量在第3星期达到高峰,此后会缓慢下降。然而,随着仔猪的生长,其营养需要会超过母猪的泌乳能力,因此需要额外补充。1乳猪补料的必要性与方法在生命的头2星期,仔猪只能充分消化乳蛋白(酪蛋白)、乳糖、葡萄糖和脂肪。这个阶段的乳猪料主要是乳制品。  相似文献   

14.
挪威/荷兰/美国进行一项研究评估了在制粒前用蒸汽调节高低温、膨胀机调节和挤出机加工饲料对保育仔猪和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消化率的影响。对小麦、鱼粉和豆粕进行4种加热处理(水热加工):日粮1无条件作为对照(mash);日粮2在制粒前进行低温蒸汽调节(STP47);日粮3在制粒前进行高温蒸汽调节(sTP90);日粮4在制粒前用膨胀机调节(EXP);日粮5用挤出机加工(EXT)。  相似文献   

15.
桑叶茶的品质与桑叶所含的功能成分以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通过选择桑树品种、改善桑树生长条件、加强桑园管理、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采收适宜的叶位、优化加工工艺等措施,可以提高桑叶茶的品质。低温、避光保存与科学泡茶,可以充分发挥桑叶茶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6.
选择(长×大)母猪所产的40头仔猪进行试验。按所产乳猪7日龄体质量一致的原则,将40窝乳猪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0窝。按照制粒工艺和原料预处理不同,设计2因素2水平试验,研究二次制粒加工教槽料对哺乳仔猪消化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4乳猪的小肠质量显著大于其他3组,而小肠长度、胰质量和胃质量大于处理组1;处理组2和3乳猪的小肠长度和胃质量无差异,大于处理组1,但小于处理组4。小肠形态测定数据显示:处理组2与3乳猪的空肠肠壁厚度、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无差异,大于处理组1,但小于处理组4。结果表明:在选择膨化玉米与膨化豆粕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先将鱼粉与膨化玉米和膨化豆粕进行第一次高温制粒,所生产的教槽料有效促进乳猪十二指肠、空肠、胰腺和胃等主要消化器官发育,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选用360头21日龄断奶仔猪,按制粒工艺、原料预处理不同设计2因素2水平试验,研究二次制粒颗粒饲料对断奶仔猪培育阶段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试验全期,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及膨化玉米、膨化豆粕原料的处理组4,仔猪体重、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优于(P<0.05)其他3组。处理组4仔猪42日龄的血清尿素氮和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试验表明,在选择膨化玉米与膨化豆粕优质饲料原料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尤其先将鱼粉与膨化玉米、膨化豆粕进行第一次高温制粒,对降低应激、改善仔猪培育阶段的生长性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猪是恒温动物,只有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才能快速生长,低温环境可导致猪的抵抗力下降,易患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低温还可造成猪对饲料的转化率下降、日增重减慢,增加饲养成本。因此,在冬季生猪养殖过程中,要采取经济、有效的采暖措施,提高猪舍的环境温度,为猪只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适宜的环境温度对促进猪的健康生长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的采暖方式多采用暖气片、暖风机、空调系统或地热,然而这  相似文献   

19.
选择40头(长×大)杂交母猪所产的仔猪进行试验.按所产乳猪7日龄体质量一致的原则,将40头母猪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0头猪.按照制粒工艺和原料预处理不同,设计2因素2水平试验,生产教槽料.研究二次制粒教槽料对乳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二次制粒工艺、膨化玉米和膨化豆粕原料的处理4组乳猪,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大于其他3组,而血清尿素氮指标显著小于其他3组.试验证明,在选择膨化玉米与膨化豆粕优质饲料原料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尤其先将鱼粉、膨化玉米和膨化豆粕进行第1次高温制粒,所生产的教槽料对提高乳猪生长性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温低对猪的影响对生长、肥育的影响:猪生长、肥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25℃,最适为18—21℃。低温虽然增加了采食量,但大部分能量用于产热而维持体温。根据猪的生长、肥育试验,低温时蛋白质的沉积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