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调查安化群体品种的叶色、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结果表明:群体品种个体叶色和内含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监且叶色与内含成分以及内含成分间有相关的变异趋势。叶色的变异以测色值b为主体,叶色的亮度L、色差△E与叶绿素含量呈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苗期氮敏感基因型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进行大量、快速、无损伤测定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提供了线性相关方程,建立了玉米苗期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7 6x+0.175 6(r=0.92),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在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对192份玉米自交系分别进行了苗期(3叶期、6叶期、大喇叭口期)叶绿素含量测定。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苗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差异,大喇叭口期对氮肥最敏感。192份玉米自交系氮敏感指数变幅为7.55%~39.87%,为玉米育种提供了苗期氮敏感基因型差异数据。  相似文献   

3.
 用SPAD-502型叶绿素计测定了8个水稻品种不同叶位连体与离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全展后(或离体后)叶绿素含量变化可明显划分为相对稳定期和速降期两个阶段。离体与连体叶片、不同叶位叶片间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均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测定其他34个品种幼苗期离体第6叶和连体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并进行若干方程曲线拟合表明,用多项式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系数最大(r=0.9619,P< 0.01)。用该拟合方程对另外10个品种剑叶的光合功能期估算并与实测值之间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估算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实测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8和0.9913(P < 0.01)。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墨兰叶色变异品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但其叶色变异机理尚不清楚。对墨兰栽培品系‘达摩’正常绿叶及其4个叶色变异(叶艺)品系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叶艺品系叶片黄色区域的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小于绿色区域,且叶绿素含量降低更为显著,造成Caro/Chl升高,叶色黄化。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叶艺品系叶片黄色区域的F_v/F_m、NPQ值也有相应降低,而qp、Y(Ⅱ)值比绿色区域高,可能与其高比例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进一步对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叶艺品系叶片绿色区域叶绿体存在不同程度发育缺陷,而黄色区域的叶绿体退化更为严重,没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叶艺品系叶片绿色区域F_v/F_m值的变化趋势与其叶绿体发育完整程度具有一致性,qp、Y(Ⅱ)值与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但黄色区域并不呈现出这种相关性,可能与叶绿体发育严重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GreenSeeker法诊断春玉米氮素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reenSeeker对不同氮素处理春玉米冠层和叶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和叶片叶绿素a(Chla)含量和氮素(N)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处理冠层NDVI变化与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趋势一致。NDVI对叶绿素变化最敏感的时期是大喇叭口期。从不同叶位的变化趋势看,NDVI随CHla、N含量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利用GreenSeeker获取的NDVI值为生产中诊断春玉米叶绿素或氮素状况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施氮水平和方式(不追肥和拔节期追肥)的田间试验条件下,采集并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和产量,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冠层NDVI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追肥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冠层NDVI值,灌浆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冠层NDVI值与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在各生育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同冠层NDVI值一致,两者均可以对玉米进行氮素营养的诊断,但NDVI比SPAD更具有快速可靠的优点。追肥较不追肥处理有明显增产效果,平均增产幅度为29.23%,最大增幅为44.13%。  相似文献   

7.
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的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从T-DNA插入的水稻(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中花11突变体库中挑选21个叶色表型发生明显变异的株系,在孕穗期测定了其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突变体间叶绿素含量差别较大,有两个突变体的叶绿素b含量非常低,其他突变体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间呈线性相关。而且,叶绿素含量与叶色有关,多数表现出色浅的叶绿素含量低,色深则叶绿素含量高;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普遍较对照低,并且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没有相关性,但叶色浓的突变体,净光合速率相对高些,叶色偏淡的材料,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极大。矮秆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比较低。最后讨论了这些突变体在生理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花生不同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对花生生理,生态观察,发现花生在正常的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其生育过程中叶色变化呈现“两黑、三青、一黄”的规律。叶色变化规律与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有一定的联系。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也强。两者的变化均为一双峰曲线。同时表现为叶色深绿。因而初步认为,栽培上利用花生叶色变化可作为形态和生理诊断指标,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9.
利用叶绿素仪SPAD值筛选高光效棉花新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测定22个棉花品系花铃盛期和吐絮盛期叶绿素值,从而选育叶绿素含量较高类型。根据测定和分析,提出在同一氮素条件下以棉花叶片绿素计值作为高光效评价指标,最终筛选出3 044为耐低氮基因型种质。  相似文献   

10.
刘明  吴迪  来永才  毕影东  李炜  刘淼  王玲  樊超 《大豆科学》2021,40(4):510-516
为明确遮光条件下野生大豆叶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分析了遮光对5个不同采集地野生大豆材料叶片形态、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光处理下野生大豆叶片形态特征存在差异,遮光处理使叶片大小和叶色值发生改变,遮光率为50%时叶面积和叶色值增加,遮光率继续增加时两个指标降低.遮光后野生大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发生变化,遮光率发生变化时材料间各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不同材料的光响应存在敏感型和不敏感型.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各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叶绿素a/b呈下降趋势,遮光率越高,叶绿素a/b越小.野生大豆具有阴生植物的特点,正常光照和遮光下Fv/Fm均较低,产生光胁迫现象,不同材料光能转换效率存在差异.通过表型性状及光合性能的比较可知,A5材料遮光后叶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光合速率增加,能够维持较高的叶色值,Fv/Fm较高,A5材料为耐阴型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模拟荫湿环境,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荫湿环境对玉米穗位叶面积、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明显影响,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a/b值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性状的变化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用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计算出18个杂交种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751 1,标准差为0.178 5,变异系数为23.76%;30个自交系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678 1,标准差为0.155 4,变异系数为22.91%。根据综合耐荫湿系数,采用t检验选出耐荫湿性强的杂交种有8个,自交系有12个;耐荫湿性中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耐荫湿性弱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玉米叶片SPAD值预测子粒蛋白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深松和深松结合秸秆还田技术,对玉米生长5个关键生育时期的叶片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获得叶片SPAD值的变化规律;利用FOSS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获得成熟期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并建立叶片SPAD值与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叶片SPAD递减值与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最佳相关模型为y=14.027-0.203x.叶片SPAD递减值可作为判定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高低的指标,可利用叶片SPAD值递减值并结合相关模型快速预测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玉米早衰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双  韩晓日 《玉米科学》2015,23(3):1-7,14
以保绿型玉米自交系沈3336(P1)和早衰型玉米自交系沈3265(P2)及其F1代和F2∶3代为研究对象,应用盖钧镒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4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玉米早衰相关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两个性状的遗传模型都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保绿型自交系沈3336基因组存在2对调控叶绿素含量的加性正效等位基因,以其作为选育基础材料时可用回交方法及早代筛选方法选育高叶绿素含量材料。沈3336还具有2对调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超显性等位基因,但基因互作效应为负,2对基因分离后可出现高可溶性蛋白基因型,可在其分离世代筛选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10份具有耐热性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田间采用高温胁迫试验,室内检测玉米自交系的主要生理指标,探讨高温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耐热胁迫的生理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具有不同耐热性玉米自交系的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花粉粒活性差异较大,部分耐热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间差异显著。6个叶绿素荧光参数Fm’、Fo’、Fm、Fo、Fm’/Fv’和Fm/Fv的大小能大致反映10个玉米自交系的耐热性差异。结果表明,花粉粒活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玉米耐热种质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品种合344为试验材料,对低磷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生理表型指标与玉米叶片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数据联合分析,探究低磷胁迫下与玉米幼苗叶片生理表型变化相关的关键响应基因及其调控规律。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大部分为下调表达,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大部分为上调表达。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相关基因大部分呈下调表达,同时光合效率显著降低。在低磷胁迫下,SOD与POD活性随处理时间增长逐渐上升,编码两种酶的基因大部分上调表达。同时检测到8条MDA合成关键基因LOX,磷胁迫下其中7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同时MDA含量也随处理时间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热带和温带玉米种质的生理及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干旱胁迫下的苗期生理和转录组数据,阐明不同玉米种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自交系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和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值(Fv/Fo、Fv/Fm、ΦPSII和QP)下降,温带玉米自交系较热带自交系的变化幅度更大。4个自交系在对照(CK)和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过滤后序列数(Clean reads)变幅为44560000~52580000条,4个自交系干旱胁迫下共有2012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21个基因本体项(GO terms)的相关基因高度富集。此外,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对干旱存在生理和分子响应差异,热带玉米种质的耐旱性高于温带玉米种质,可在热带种质中筛选耐旱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陇中旱农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减少玉米生产中化肥的投入,在甘肃定西设等氮量(200 kg/hm2)的5个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0、50.0%、37.5%、25.0%、12.5%)和不施氮处理,研究不同替代比例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12.5%和37.5%处理显著提高GOGAT和GS活性,分别较单施化肥增加35.6%和52.5%、20.7%和39.5%。与不施氮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12.5%和37.5%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97.5%和109.8%、102.8%和125.6%,与单施化肥无显著差异。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机肥替代化肥12.5%和37.5%显著低于单施化肥,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彭浩  宋文路  王晓强 《玉米科学》2016,24(6):75-78,87
利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脱落酸(ABA)及其复合溶液对玉米进行浸种和浇灌,通过测定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外施SA及ABA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低浓度SA和ABA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多项生理指标,且二者以0.25 mmol/L SA+8.0 mg/L ABA的配比复合使用时缓解盐胁迫对玉米伤害的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