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属鲈形目、科、鳃棘鲈属,其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在我国台湾、海南岛及南海各岛礁海域均有分布,野生种群数量稀少。随着东星斑繁殖技术的突破,人工育苗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在海南进行工厂化养殖已初具规模,但海南冯家湾地区海水水质逐年下降,该地区东星斑  相似文献   

2.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俗称东星斑。它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热带海域,海南东岸和南部海域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东星斑的鱼肉内含有二十几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为海鲜极品,逐渐成为饮食业、垂钓业的至爱。豹纹鳃棘鲈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还具有病害少、生长迅速、肉质优良等特点,市场售价为240元/kg~300元/kg,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海水鱼类养殖的后备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又名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我国台湾、海南岛及南海各岛礁海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加之天然海区的大量过度捕捞,豹纹鳃棘鲈的产量急剧下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育苗、鱼种培育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得其逐渐成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南沿海地区石斑鱼养殖新品种。然而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豹纹鳃棘鲈俗称东星斑,隶属于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但是近年来无节制的滥捕造成野生豹纹鳃棘鲈渔获量日益减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已将其列为近危类别。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设施渔业工程与技术团队联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借助华大海洋技术平台首次成功破译热带地区名贵海水鱼豹纹鳃棘鲈(东星斑)基因组,并绘制了豹纹鳃棘鲈的基因组染色体图谱。据了解,豹纹鳃棘鲈俗称东星斑,因其体色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  相似文献   

6.
正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属暖水性岛礁鱼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是典型的海水养殖名贵品种。东星斑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条件广、养殖效益明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东星斑价格高且稳定,很多养殖户利用养虾池或育苗池经过适当改造转养东星斑,加上近年来台风等自然灾害减少,大部分养殖户利润可观,养殖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  相似文献   

7.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同时艳丽的体色又赋予其很好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极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具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有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繁育及养殖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人工养殖豹纹鳃棘鲈饵料以鲜杂鱼为主,没有专门为其生长发育需要而设计的优质配合饲料。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适宜的饲料开发相关问题日益显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开展豹  相似文献   

8.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高档海水鱼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体色鲜艳喜庆,深受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消费者喜爱,具有良好的商业和观赏价值。然而,由于该鱼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加上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而大幅衰减,导致其价格日益攀升,国内市场销  相似文献   

9.
酪氨酸酶蛋白家族(tyrosinase gene family)是一类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 在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Tyr 基因家族在东星斑体色形成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 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养殖鱼类, 但是人工养殖的东星斑因环境等变化而逐渐出现体色变淡或者变黑的现象, 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从东星斑全基因组中共筛选鉴定获得 5 个 Tyr 基因家族成员, 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基因保守性较高, 尤其是 Tyr 家族典型的酪氨酸酶功能域在不同物种各成员之间均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发育和共线分析均显示东星斑 Tyr 基因家族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复制和丢失现象。此外, 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 Tyr 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在东星斑黑色个体的皮肤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红色个体(P<0.05)。本研究初步鉴定和分析了东星斑 Tyr 基因家族在其体色形成中的作用, 旨为深入解析东星斑酪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功能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光环境因子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豹纹鳃棘鲈[全长(17.5±0.6)cm、体质量(205.2±1.7)g]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光梯度法和正交试验法,在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一个特制的养殖水槽和一组常规的养殖水槽内探究了豹纹鳃棘鲈幼鱼对白、蓝、绿、黄和红5种光环境的喜好性和三原色(红色A1、绿色A2、蓝色A3)及光周期(16L︰8D,B1;12L︰12D,B2;8L︰16D,B3)和光照度(1000lx,C1;1500lx,C2;2000lx,C3)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色和光照度对幼鱼幼鱼的栖息习性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设定的光色和光照度范围内,同光色照射下,随着光照度的升高,幼鱼对光照度的敏感性越来越低,在不同光照度下的分布率差异不显著(P0.05);同强度光照射下,光波长越大,幼鱼分布率越高,随着光照度的升高,幼鱼对光波长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但在不同光色下的分布率显著差异(P0.05)。正交试验结果,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的栖息有显著影响(P0.05),光周期和光照度对豹纹鳃棘鲈栖息影响不显著(P0.05);极差分析结果,豹纹鳃棘鲈幼鱼最适宜栖息的光照环境是绿色光;光周期16L∶8D;光照度1500lx;影响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的主要光照因子是光色,其次是光照度和光照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