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北极茴鱼鱼苗在水温6.5~7.5℃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北极茴鱼鱼苗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18:00左右,低谷在6:00左右,最佳生长温度7~15℃.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叶尔羌高原鳅在低温6.5~7.5℃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5:00左右,低谷在15:00左右,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叶尔羌高原鳅适应低温能力较强,适宜生长温度6~29℃,最佳生长温度8~15℃。  相似文献   

3.
杨淞  卢迈新  黄樟翰  高风英 《水利渔业》2006,26(4):14-15,20
用呼吸室法对荷那龙罗非鱼、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及其杂交F1的呼吸耗氧率、窒息点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水温为16~32℃时,平均体重为10.40~116.28 g的荷那龙罗非鱼的耗氧率在0.07~0.61 mg/g.h,平均体重为18.98~102.53 g的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耗氧率范围是0.06~0.43 mg/g.h,平均体重2.24~133.82 g的杂交F1莫荷鱼的耗氧率范围是0.06~0.65 mg/g.h;3种试验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耗氧率与鱼体规格呈负相关。②3种实验鱼的耗氧率均为白天高于夜间。③水温24℃时,3种试验鱼的溶氧临界窒息点分别是:荷那龙罗非鱼0.33~0.55 mg/L,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0.24~0.31mg/L,莫荷鱼为0.38~0.43 mg/L。  相似文献   

4.
采用封闭式呼吸室法对短须裂腹鱼幼鱼的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9.4℃条件下,短须裂腹鱼幼鱼的临界窒息点为0.720 mg/L,24 h平均耗氧率为0.205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在17.2℃时,24 h平均耗氧率为0.135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15.3℃时,24 h平均耗氧率为0.112 mg/(g·h),昼夜耗氧率差异不明显。短须裂腹鱼幼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15±0.5)℃下,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1.88±0.33)g、(4.24±0.61)g和(7.27±0.76)g 3种规格北方须鳅的耗氧节律,不同水温下(0、2、5、10、15、20、25、27℃和30℃)3种规格北方须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结果表明,北方须鳅在白天(8:00—16:00)耗氧率略高于夜间(18:00—6:00),但差异不显著(P0.05),昼夜变化对其耗氧率无影响;在12:00—20:00为耗氧率高峰,显著高于22:00—次日10:00(P0.05)。北方须鳅耗氧率随水温(2~27℃)的升高逐渐增加,呈正相关(P0.01),其24h耗氧率(y)随体质量(x)的增加而下降,符合y=0.1426x-0.2055(r2=0.9414)。(1.88±0.33)g北方须鳅24h耗氧率与(7.27±0.76)g和(4.24±0.61)g北方须鳅耗氧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4.24±0.61)g北方须鳅24h耗氧率与(7.27±0.76)g北方须鳅耗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10℃,北方须鳅临界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在10℃时临界窒息点最低,而后随水温的升高(15~27℃),临界窒息点逐渐升高。结果初步揭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北方须鳅24h耗氧率变化规律以及水温和体质量对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为其健康增养殖、活体运输以及生态保护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规格黄金鲫耗氧率及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黄金鲫的呼吸代谢情况,利用密闭流水呼吸室,测定了30℃下不同规格黄金鲫的耗氧率、窒息点以及排氨率.结果表明:规格越大的黄金鲫耗氧率越低,8g、33g、79g黄金鲫耗氧率平均值为0.622、0.446、0.383mg/(g·h);8g、33 g、79g黄金鲫排氨率平均值为0.131、0.078、0.054 ug/(g· h);黄金鲫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耗氧率最高点出现在02:00-06:00,耗氧率最低点出现在12:00左右;体重和窒息点呈负相关,规格越大窒息点越低,从3 g到79窒息点由0.37 mg/L降到0.26 mg/L.  相似文献   

7.
溶氧水平对黄颡鱼稚鱼摄食、生长及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呼吸代谢规律。结果显示:G3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试验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与溶氧水平无正相关性,G3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始终显著高于其它三组。第6周测定发现:摄食后1~4 h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二者均在09∶00和21∶00出现高峰,G3组的耗氧率高峰值分别为0.345、0.331 mg/g.h,G3组的排氨率高峰值分别为24.194、17.770μg/g.h。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稚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过程具有类似的特征,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在6.77 mg/L的溶氧水平下,黄颡鱼稚鱼生长最快、呼吸代谢最为旺盛。  相似文献   

8.
实验测定了咸海卡拉白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做出了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水温16~30℃条件下,卡拉白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耗氧率与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R=0.028T-0.312(R=0.845),不同体重鱼(3.97~132.22g)在24℃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体重的关系为R=0.6548W-0.21(R=0.974)。卡拉白鱼的昼夜耗氧昼夜平均耗氧为0.3137mg/g.L,耗氧最低值出现在日间11:00时,耗氧最高值出现在凌晨6:00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南海近海野生鲻鱼(Mugil cephalus)在饥饿状态下的呼吸和排泄与其体质量及水温变化的关系。实验鲻鱼捕自大亚湾近海海域,实验方法采用成熟的二因素五水平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5组梯度水温,分别为16℃、20℃、24℃、28℃和32℃,同时,鲻鱼按体质量的均值设计5组,分别为(5.66±0.38)g、(9.74±0.58)g、(13.58±0.37)g、(18.37±0.44)g和(27.68±0.38)g,研究野生鲻鱼在实验条件下的耗氧率、排氮率和氧氮比值[n(O):n(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质量越小的鲻鱼,在水温越高的环境中对耗氧率及排氨率影响越显著,且体质量对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水温的作用。不同体质量鲻鱼的n(O):n(N)比值为10.15~19.52,在水温24℃条件下,体质量(27.68±0.38)g实验组氧氮比值最大,说明其体内蛋白质与脂肪混合代谢机能旺盛,生长速率快。因此,可以确定24℃左右为鲻鱼生长的最适水温。  相似文献   

10.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白天(7:00-21:00)平均耗氧率为0.1389mg/(g·h),夜间(22:00-6:00)平均耗氧率为0.1799mg/(g·h)。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均体重为7.66g,耗氧率为0.1560mg/(g·h),窒息点为1.2105mg/L;均体重为20.30g,耗氧率为0.1201mg/(g·h),窒息点为1.1314mg/L;均体重为47.60g,耗氧率为0.0925mg/(g·h),窒息点为1.0937mg/L。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20℃,耗氧率为0.1260mg/(g·h),窒息点为1.1805mg/L;水温25℃,耗氧率为0.1603mg/(g·h),窒息点为1.3109mg/L;水温29℃,耗氧率为0.2231mg/(g·h),窒息点为1.5816mg/L。研究结果为养殖生产中合理放养、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和活鱼运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条石鲷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4~8月,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70日龄(平均全长37.68mm,平均体重1.07g)和105日龄(平均全长65.71mm,平均体重5.58g)的条石鲷在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盐度(20、25和30)下的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05日龄组的相对耗氧率明显低于70日龄组,但个体耗氧量明显高于70日龄组;耗氧率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盐度一定时,温度升高,相对耗氧率和个体耗氧量都随之增大。盐度对70日龄幼鱼组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对105日龄幼鱼组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25左右、温度20~25℃时是条石鲷苗种培育和生长的最适盐度和最适温度。条石鲷在温度15~25℃、盐度20~30下的窒息点为1.6021~2.9538mgO2/L,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温度、盐度对条石鲷窒息点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条石鲷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明显,白天的耗氧率平均为0.9459mgO2/g.h,夜间平均为0.2727mgO2/g.h,白天的耗氧率是夜间的3~5倍,条石鲷白天代谢旺盛并持续到夜间22∶0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白斑狗鱼耗氧率、窒息点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平均体重为(597.2±96.3)g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的呼吸耗氧率、窒息点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水温为3℃、8℃、13℃和18℃下,白斑狗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3℃时耗氧率最低;为(0.0047±0.000017)mg/g.h,18℃时耗氧率最高;为(0.029±0.0011)mg/g.h。当水温在13℃时,白斑狗鱼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在(0.020±0.0031)mg/g.h,15:00耗氧率最低,11:00耗氧率出现最高值。Q10值的变化显示白斑狗鱼的耗氧率对温度具有敏感性,13~18℃时,Q10最小,此温度为白斑狗鱼的较适生长温度。在高温下(18℃),白斑狗鱼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达到(68.50±3.58)次/min;在低温下(3℃),白斑狗鱼呼吸缓慢,呼吸频率下降到(29.00±4.31)次/min。白斑狗鱼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为13℃,其窒息点最高为1.68 mg/L,水温为3℃时,其窒息点最低为0.82 mg/L。随着水温的不断上升,白斑狗鱼的肝糖元含量、肝胰脏中的乳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糖元含量由(67.70±6.66)mg/g降至(41.83±3.72)mg/g。乳酸含量由(0.36±0.0041)mmol/gprot降至(0.15±0.0034)mmol/gprot。肝胰脏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酶活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小幅缓慢下降,分别由(21.51±0.69)U/gprot和(22.34±0.43)U/gprot降至(19.04±0.62)U/gprot和(18.10±0.41)U/gprot。  相似文献   

13.
试验测定了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刺鳊鮈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在试验温度(15~30℃)条件下,似刺鳊鮈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160T+0.0002W-0.1600,复相关系数为0.9460;似刺鳊鮈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7∶00,低谷在21∶00;似刺鳊鮈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关系为:A=0.3463W0.2835,r=0.9050。研究结果可为似刺鳊鮈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波纹龙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水法研究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25℃耗氧率为0.0645mg/g·h,33℃时上升到0.1879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随盐度的变化则呈“V”字型,盐度为28最低0.1051mg/g。h。波纹龙虾的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7.4~7.7时,耗氧率较高,为0.1426~0.1460mg/g.h;pH值8.0~8.6时,耗氧率从0.1057mg/g。h下降到0.072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值8.0条件下,波纹龙虾的窒息点为0.2341mg/L。  相似文献   

15.
利用简易密闭的流水装置,对普安鲫(Carassius auratus)鱼苗的耗氧率进行了初步研究;选择体重为1.40~2.50 g的小规格及21.20~33.31 g大规格普安鲫鱼苗,研究其昼夜耗氧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水温、体重对其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普安鲫鱼苗耗氧率有显著影响,耗氧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2种规格普安鲫鱼苗的昼夜耗氧率变化曲线基本一致,日均(7∶00~17∶00)耗氧率0.1700 mg/(g.h)与夜均(19∶00~5∶00)耗氧率0.1721 mg/(g.h)相似;其中,小规格普安鲫在23∶00出现耗氧率低峰0.1253 mg/(g.h),5∶00出现耗氧率高峰0.2647 mg/(g.h);大规格普安鲫在21∶00出现耗氧率低峰0.0909 mg/(g.h),7∶00出现耗氧率高峰0.2375 mg/(g.h)。  相似文献   

16.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测定了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23:00左右,低谷在10:00左右,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沙塘鳢工厂化苗种培育、运输等提供基础数据,现对其苗种阶段窒息点与耗氧率进行初探。试验采用三个水浴槽,将水温分别控制在15℃、20℃、27℃,每个水浴槽放入10尾鱼,放入探头,石蜡封面,每小时记录1次。试验结果:耗氧率分别为0.0646,0.0786和0.1038 mg/(g·h)。耗氧率随水温增加而增加,沙塘鳢的窒息点为0.1357mg/L。  相似文献   

18.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呼吸代谢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栉孔扇贝三倍体的基础耗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三倍体的基础耗氧率在18-2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耗氧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0=0.017e^0-1945tr^2=0.943(2N-A),O=0.072e^0-0958tr^2=0.9955(2N-B),O=0.0492e^0.1185tr^2=0.9088(2N-C),O=0.049e^0.1282t,r^2=0.9882(3N-A),0=0.1265e^0.0802t,r^2=0.9512(3N-B),O=0.0927e^0.0063tr^2=0.9861(3N-C),(O为耗氧率,t为温度)三倍体栉孔扇贝的基础耗氧率存显的昼夜节律,在上午9:00-10:00达到最高,为1.301-0.823mg/(g.h),在夜间21:00-22:00最低,为0.0002-0.243mg/(g.h),其基础耗氧率和昼液节律均与二倍体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封闭流水式装置,研究斑点叉尾[鱼回]幼鱼(Ictalurus Punctatus)(约9~11 g)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22和26℃)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8,22和26℃时斑点叉尾[鱼回]幼鱼的耗氧率分别为(171.66±33)mg/(kg·h),(97.22±26)mg/(kg·h)和(171.83±44)mg/(kg·h),26℃处理组的耗氧率最高,与22℃处理组具显著差异(P<0.05);氨氮排泄率也表现出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18,22和26℃时其氨氮排泄率分别为(0.40±0.01)mg/(g·h),(0.44±0.01)mg/(g·h)和(0.58±0.01)mg/(g·h)。在22~26℃,斑点叉尾[鱼回]幼鱼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