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王台措施 (1)意蜂。当群内王台封盖后,提出老王及带蜂的成熟封盖子脾和蜜脾各1框,组成新群另置,再加入空脾1框供王产卵。原群选留一个大型、端正、成熟的王台。其余全部毁除。待新王交尾产卵,培养成为采蜜群。(2)中蜂。当群内王台封盖,强烈分蜂热已形成,毁台压制无益。原群可留下老王和卵虫脾,尽毁所附王台,酌加空脾或巢础。其余带蜂巢脾,选留1个王台组成新群另置。这样,原群失去大部分封盖子和幼蜂,消除了分蜂热;新群因外勤蜂飞返,也解除了分蜂热。新王交尾后,可利用组成采蜜群。③分群。当强群中出现自然王台时,可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湘南油菜花期也是中蜂的分蜂期。中蜂的人工分蜂大多采用平均分蜂法、混合分蜂法、强弱分蜂法。我地蜂友多采用平均分蜂法。平均分蜂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蜂群数量成倍增加,缺点是所有分群都成弱群,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力有限。我采用强弱分蜂法:有6脾蜂或以上的蜂群,把3~4脾正在出蜂的子脾或老熟子脾带老王一并提出,放在与原群隔1个障碍物的蜂箱中,组建新群。障碍物如房子,如果原群在屋前,新分群可放屋后。第二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 ,在主要蜜源开花流蜜时 ,分交尾群或分群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蜂群的采集力 ,从而影响整个花期原群的采蜜量。这种影响因不易察觉 ,许多养蜂者 ,特别是初养蜂者会不以为然。笔者 70年代在东北长白山敦化实验蜂场搞杂交种筛选试验时曾进行过分蜂对原群采蜜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在椴树始花期 ,从 8个群势和工蜂质量几乎一致的采集群 (采用无王混群法混群后 ,再易地称量均分蜂群 ,然后介入一只新王 )分出 1至 8框不等群势的分蜂群 8群 ,对比整个花期分蜂后原群的采蜜量 (将分出群手的蜜也记在原群身上 ) ,对比结果 ,被分群的产量比对照群 …  相似文献   

4.
七、自然分蜂利用与预防中蜂爱分蜂,大多在大流蜜时发生,不但影响本群的采集,而且影响周边蜂群的采集,要尽量预防和控制大流蜜时自然分蜂发生。大流蜜之前起台的蜂群,利用自然分蜂的成熟王台逼迫其分蜂。例如,5框足蜂及以上的蜂群直接放成熟王台,第二、三天,工蜂逼迫蜂王飞出,收捕后的分蜂群除放1张子脾,其余加空脾或巢础,工蜂采集积极,原群采集效果也会很好。在大流蜜初期,已有进蜜的蜂群,将群内蜂蜜全部取出,有王台的全部清除,消除分蜂意念,防止分蜂。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很多养蜂人对分蜂和新分交尾群掌握的很好,操作的也很科学。但笔者认为,如何使新分群和交尾群不起盗是最棘手的问题,虽然新分群和交尾群分的很合理也很科学,一旦被盗就等于失败。因为在分蜂期,基本上都是在外界蜜粉源减少时或流蜜前期或蜜期结束后,所以,做好防盗就能使新分群和新分交尾群成功率在50%以上。新分蜂群和新分交尾群为什么会被盗,盗蜂来源和被盗原因,必须搞清楚。  相似文献   

6.
李怀军 《中国蜂业》2002,53(5):24-24
分蜂是养蜂人为增加蜂群数量 ,控制分蜂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因分蜂多选择在蜜源贫乏时期 ,交尾群时常被盗。就如何防止盗蜂 ,谈一些我的经验和做法。1 996年 6月 ,正值山丁花末期 ,无其它辅助蜜源 ,进行全场分蜂 ,方法是将要分群的老蛹脾提入交尾群 ,一个交尾群放 1张蛹脾 ,再抖入一脾蜂 ,加 1张蜜粉脾 ,每个交尾箱放两个群 ,巢门开在前面的两边 ,直接搬到预定的交尾场地 ,到傍晚介绍王台 ,交尾群全部被盗 ,发现盗蜂均来自被分蜂的原群。为了制止盗蜂 ,我想了很多方法 ,最后还是采用迁移交尾群位置的方法 ,就是把交尾群搬到 1 0 0米外的…  相似文献   

7.
秋季,我地黄麻粉蜜并茂。但为了增殖秋季幼蜂,和准备越冬饲料,大都不进行摇蜜。因此,有些强群中蜂,往往因贮蜜过多而发生分蜂。这时雄蜂少,也不爱出巢活动;因此分群产生的新王,往往不能交尾成功。原群一经秋季分蜂后,群势往往一蹶不振,来年也就难望收蜜了。可是秋蜜盛时,有蜜不取,又觉得可惜;取,又恐伤害蜂儿减弱群势,影响越冬和明春生产。徘徊在这个矛盾途中,真叫人弗煞脑筋!  相似文献   

8.
正新分的蜂群群势弱,防御能力低,最容易起盗蜂。我的做法是:在打算分蜂的蜂群边上,紧挨着原群放新分群的蜂箱,巢门开在靠强群一侧。这样有强群在一边盗蜂不容易靠近,新分群开始和原来群一个气味,是不会到弱群去偷蜜的。  相似文献   

9.
谈人为分蜂     
<正>人为分蜂,是把老王所在的脾提走单独组成一群,给老王群提入1脾蜜粉脾。原群失王,工蜂会改造王台数个,到第10天只留1个封盖王台,其余除尽。人为分蜂之后3天都有老蜂飞回原群,此时不要饲喂蜜糖,否则蜜蜂会飞来飞去地盗蜜。如把老王留在了原群,就分反了,新群会越来越小。要立即搬回原群,宣告这次人为分蜂失败,过半个月看发展情况。4~10脾蜂满  相似文献   

10.
《蜜蜂杂志》2021,41(10)
正一般而言,养蜂人对自然新分群或人工新分群,在新分出的初始阶段,日常管理上,都会非常勤勉。但对分蜂后的原群,却并没有新分群那么关注,甚至会是疏于管理。由于错失管理时机,常使很多分蜂后的原群,导致严重损失,甚至是垮群。分群后的原群,容易发生以下严重问题,蜂友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旦发现问题,就应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11.
谈人为分蜂     
<正>当蜂群出现雄蜂,巢脾下方有王台封盖或快要封盖(若是成熟王台则多数已自然分蜂),把有蜂王的脾加上一个蜜粉脾提出来另放一个合适的地方,组成一个新分群(为减少出勤飞回原巢,可在老王群巢门前放些杂草、树枝)。原群剩下部分不再分群,以取蜜为主,只留一个王台,在蜂多于脾拥挤状态下,加1~2张旧脾(旧脾来源是秋季余脾放冰柜中冷冻20~30小时冻死巢虫及蜡螟卵,贮藏在蜡螟不能进入的蜂箱内,备用),  相似文献   

12.
盗群的优劣是:工蜂采集积极,群内饲料充足,哺育率高;但成年蜂早衰,寿命短。被盗群的优劣是:蜂王产子积极;但饲料不足,哺育率低。利用优势,避免劣势,能增加蜂群群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盗蜂的形成首先从一两个弱群开始。在日常管理中只要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盗群与被盗群。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a.在晴天,温度10℃左右的早晚,将盗群的大面积蜜脾抽出与被盗群虫、卵脾互调(脱蜂);这样做,既保证被盗群内有充足的饲料(若饲料仍不足,可在饲喂槽内放0.3kg干白糖)又增加了盗群的内勤蜂负担,可减少盗蜂的出勤。b.将盗群出房蜂与被盗群卵脾互…  相似文献   

13.
现介绍一种很有效的止盗方法———分蜂法。首先找到盗蜂群,一般盗蜂群的群势都比较强,可根据盗群的强弱,将其分为2~4个新分群。如果盗群群势为3~8脾,分为2群即可;若群势为10~18脾,则分为3~5群较妥。现以处理一个群势为16脾的盗蜂群为例:找4个空蜂箱,将16脾盗蜂群分为4个新分群,平均每箱4脾,分别置于4个空箱内。将所有新分群均搬到离原群位置1.5m以外的新址。原址不能放任何一个新分群,原群的蜂箱不宜用来装新分蜂群,也不可以放在原处,将其移走。这时,盗群中原来作盗的那些工蜂,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各自飞去寻找自己的“新家”,均由…  相似文献   

14.
换位控制自然分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善成 《中国蜂业》2006,57(4):21-21
自然分蜂如果在主要流蜜期前1个月发生。将造成大流蜜期前大量逃蜂或消极怠工,给养蜂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我在处理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时,运用换位分蜂的方法达到了蜂多、蜜多的目的。首先,将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搬走,原址放1个空蜂箱。然后在任意蜂群中选调2张虫卵脾,带少许幼蜂放在空蜂箱中,组成第1个新分群,由于大量外勤蜂进入第1个新分群,造成新分群外勤蜂过剩,  相似文献   

15.
一、分群育王法 :这是一种简易的育王法 ,即从大群中分出一小核群 ,通常是在蜂群群强、子多、蜜粉充足时进行。首先是组织核群 ,从大群中提出 1张卵虫脾、2张粉蜜牌 ,带蜂放入核群。缩小巢门 ,避免产生盗蜂。正常的情况下会在虫脾上产生王台 ,这个核群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群。在北方 ,应选在 7月或 8月育王 ,新群应在越冬前喂足糖浆。新王产卵后 ,可将大群的位置与新群调换 ,这样大群的工蜂会自动补充到新群里。采用这种方法育王应注意 :分群时必须分出较多的幼蜂 ;原群应是优良品种。用这种方法育王还可防止产生分蜂。二、艾利育王法 :由…  相似文献   

16.
去年在爬蜂病暴发的时候 ,我从爬蜂病严重的几个蜂群中提蛹脾和幼蜂组织了几个交尾中并单独摆放 ,事后发现组织的交尾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内基本不爬蜂了。根据这个“发现” ,今年 5月 2 0日 ,爬蜂病流行季节前 (刺槐流蜜期已结束 ) ,我将所有的蜂群都一分为二 ,老王带小幼虫脾、空脾留在原地 ,所有封盖蛹脾带蜂分群 ,介入一个成熟王台 ,以后隔日喂含 1万单位的“先锋 4号”(抗菌素 )糖浆 2 0 0克 (喂 1 0天 )。分后老王原群仍发生爬蜂 ,而分出群喂药后不爬蜂了。我猜测 :这么一分为二后 ,新分群头几天几乎没有采集蜂从外头采集东西进巢 ,把…  相似文献   

17.
养蜂问答     
1.怎样进行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在夏季流蜜期以前可以进行2~3次。主要目的是为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合理利用剩余劳力,使蜂群经常处于积极发展状态。具体方法:当蜂群全部满箱后,利用贮备蜂王或人工培育蜂王,实行第一次分蜂,每3群为一组,由每群中各提出2框带有蜜蜂的封盖子脾,同放于一个空箱内并加给一框蜜脾,经过一天后,引入一只蜂王,组成一群有繁殖能力的蜂群,原群中再各加2张空脾,经过一周,原群中蛹脾,又超过虫卵脾时,即可按上法进行第2次分群。当新分出的脾群满箱后,也可用上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治理盗蜂,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理,把个别会盗的蜂群及时搬走,如果多群盗个别几群,那么对被盗群的治理,方法上可遵循如下四要点:a.将盗蜂从被盗群分离出去;b.清除盗蜂在被盗群中留下的气味;c.改变被盗群位置,使盗蜂失去目标;d.提高被盗群的防盗能力。我的做法如下:早上将被盗群的蜂王关入王笼,放在箱中,把巢脾和隔板全部取出,取出的巢脾加入强群内,箱内只剩下蜜蜂,让盗蜂自由进出。因无蜜可盗、无脾可依,经过一天的飞翔,盗蜂不会在被盗群内留宿,因此被分离开来。晚上,从强群中取出适量的巢脾放入被盗群内,让蜂上脾后,全部搬入1个事先备好的近…  相似文献   

19.
如果自然分蜂发生在主要采蜜期的10天以内,可利用自然分蜂的积极性进行分蜂。在分出群飞走后把蜂箱搬开,原地放一个空蜂箱,箱内放几个封盖子脾,其余放空脾或巢础框。把收捕的分蜂团拌入蜂箱内,新的分出群就成了主要由采集蜂组成的生产群。原群可  相似文献   

20.
小经验     
如何使中蜂在流蜜期不发生自然分蜂中蜂在流蜜期容易发生自然分蜂。笔者经过三年多的试验,使中蜂一箱达到放20框蜂脾而不发生自然分蜂。方法是:一、要选分蜂性弱的强群,培育优良蜂王。二、采用20框箱双王同箱繁殖。三、流蜜期开始,提出一只蜂王,带2脾蜂,组织新分群。原群拆去中闸板,组成采蜜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