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出苗率低、植株矮小、落叶早、结果数减少、产量下降,显著降低了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且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幅度大于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同时,Fv/Fm、ΦPSⅡ、NR活性及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覆膜栽培显著提高了多年连作花生叶片全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生育前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了花针期的ΦPSⅡ和饱果成熟期的Fv/Fm,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苗期到结荚期的根系活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产量增加13.5%。覆膜栽培提高花生生育前期根系的吸收活力,促进氮的转化和吸收,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年连作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空白对照组(CK)及C1(50 mg/kg)、C2(100 mg/kg)、C3(150 mg/kg)3种不同浓度的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处理玉米幼苗,对幼苗的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多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DEHP浓度的升高,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升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呈下降趋势,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 BP羧化酶)活性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EHP浓度为50 mg/kg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以黑农44(高脂肪品种)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方式在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大豆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检测Fu.mosseae和F.oxysporum侵染大豆植株根系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u.mosseae和F.oxysporum DN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Fu.mosseae和F.oxysporum均能侵染大豆植株根系,但接种Fu.mosseae的大豆植株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中F.oxysporum DNA含量显著降低,表明Fu.mosseae对F.oxysporum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M真菌克服大豆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硅对干旱胁迫下花生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花生生长的影响,以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花生的营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幼苗期干旱7d显著抑制花生营养生长,花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抗氧化酶活性(CAT,SOD,POD)降低,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与单独干旱胁迫相比,干旱胁迫下施硅处理后,花生幼苗的鲜干质量、Pn、Gs、Ci、ΦPSII、Fv/Fm和qP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而叶绿素含量、MDA含量、Tr和NPQ显著下降,说明干旱胁迫下施硅后可以有效促进花生幼苗的生长,提高光能转化率和光合速率,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花生的抗旱能力,缓解干旱胁迫对花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施用石灰氮对连作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缓解连作对花生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不良影响,石灰氮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速效化肥。石灰氮促进了连作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提高了各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各生育时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了连作花生的出苗率、单株结果数、果重和出仁率,明显增加了荚果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225kg/hm2石灰氮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花生属种间杂种及其早期多倍体世代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花生属异源多倍体进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遗传变化规律,以花生区组栽野种间杂种F1、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植株叶片中的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抗病抗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杂种F1代各项生理指标都高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染色体加倍后的S0~S1代植株叶片中的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F1代,S1~S3代各项生理指标伴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仍高于母本栽培种,说明染色体加倍后的多倍体植株可能具有更强的抗病、抗旱等抗逆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用100或300ppm的粉锈宁(三唑酮)溶液喷施花生幼苗后,植株矮壮,根系较发达,根冠比大,减少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活性和光合速率,而呼吸速率没有很大差异,增加植株鲜重和干重,有利于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对连作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连作覆膜条件下,以大花生品种"山花108"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种植冬前免耕(MG)为对照,设冬前翻耕(FG)和越冬作物压青(YQ)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连作花生营养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有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YQ和FG处理明显促进连作花生的营养生长,YQ促进营养生长作用主要在生育前期,FG的作用主要在生育后期;与MG相比,YQ和FG均显著提高了连作花生叶面积指数、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促进了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了荚果和籽仁产量。与MG相比,YQ和FG荚果产量平均增加14.83%和8.30%,籽仁产量平均增加16.21%和5.22%,YQ的增产效果好于FG。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连作花生单株结果数、出仁率和果重。此外,YQ和FG较MG还显著增加了籽仁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O/L比值,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改善了花生品质。综合比较3种栽培方式,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结合越冬作物压青对于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小麦进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组及染色体倍数对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以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为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6000)胁迫1d和3d后不同倍性小麦和小黑麦叶绿素荧光、气体交换参数、活性氧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3d后不同倍性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的相对水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光系统II实际量子产量(ΦPSII)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NPQ)、活性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其中二倍体小麦变化最明显。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现不同变化,SOD和POD活性先增后降,CAT活性降低,而APX活性增加,其中六倍体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及施磷量对狗牙根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浇水处理下施磷量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抗旱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正常浇水处理相比,不浇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狗牙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和叶绿素(Chl)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细胞膜透性(RPP)、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对菌根侵染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2)与不接种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的狗牙根的菌根侵染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显著,其它指标则无显著变化,尤其是在不浇水情况下,单一接种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或摩西球囊霉(G.mosseae)对狗牙根的抗旱性的改善效果最好;(3)不同施磷水平之间狗牙根的菌根侵染率和所测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于2016-2017年以花育25号为材料,在花生单作和间作条件下,设置施钙和不施钙处理,研究钙肥对单作花生、间作中间行和间作边行花生的植株性状、功能叶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糖代谢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肥降低了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增加了花生分枝数、主茎节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蔗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单作和间作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产397.2 kg/hm^2,平均增产率19.9%。相同施钙水平下,越靠近玉米行的间作边行花生受遮荫影响越大,其主茎高、侧枝长较大,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等生理指标低于单作花生。与单作不施钙比较,施钙显著增加了间作花生叶绿素含量,使其光合特性、蔗糖含量、SS、SPS酶活性无显著降低,降低了间作花生的减产幅度。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钙肥300kg可部分缓解间作遮荫对花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南热区澳洲坚果种植区季节性干旱及先天性低有效磷的土壤特征,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的影响,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的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著丛枝菌根真菌(nativ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测定接种不同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酸性磷酸酶活性、柠檬酸分泌及磷素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土著AMF(N-AM)处理对澳洲坚果幼苗排根或非排根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两种水分条件下,接种AMF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更高,正常水分处理下达到最大。菌根侵染率与排根产生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植株的排根产生量;与不接种相比,接种处理能显著提高排根产生量。接种AMF后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吸收及转化能力显著升高,表现为接种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中全磷含量较高,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表现为N-AM>G-AM>CK;菌根与排根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显著改善了澳洲坚果幼苗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和吸收能力,且菌根比排根发挥了更大作用,尤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两种AMF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N-AM处理的幼苗各指标显著优于G-AM处理,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著AMF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殖能力较强或是AMF真菌对外来物种澳洲坚果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筛选耐低温花生品种,建立花生耐低温评价方法,构建花生耐低温综合数学评价模型,以11个花 生品种为材料,5℃低温胁迫72 h,通过测定胁迫前后花生幼苗叶绿素(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相对电 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15个生理生化 指标,利用各单项指标的耐低温系数作为评价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进行花生 耐低温综合评价,并利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花生耐低温关系密切的生理指标。本实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有5个主 成分入选,可将15个单项生理生化指标转换为5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将11个花 生品种划分为:耐低温型(山花8号、吉花1954Z和吉花1955Z)、中间型(吉花1953Z、狮头企、冀油6、粤油92和中花 8)及敏感型(伏花生、开农53和吉花11)3类;利用逐步回归方程建立花生幼苗耐低温评价数学模型,精度大于 99.00%,筛选出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 化氢酶7个耐低温鉴定指标。耐低温的花生品种(系)低温胁迫后,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较大,光系统受到的伤害较 低,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能更好地清除花生体内细胞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类物质,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较低。在 相同低温处理时可以通过测定7个指标对花生品种耐低温能力进行快速鉴定和预测,为东北花生耐低温品种选育 及大规模品种耐低温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连作对花生幼苗生理特性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池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幼苗生理特性及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不仅影响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改变干物质的分配,根冠比增加;连作花生的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连作同时影响磷、钾营养的吸收,但对其在植株中的分配影响不大;花生连作植株主茎高降低,单株结果数减少,荚果产量降低。增施磷钾肥,有利于花生连作的解除。  相似文献   

15.
5株内生真菌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内生真菌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促生作用,采用淋冠施菌和浇根施菌2种方式接种5株内生真菌a J4、NG6、CG2、AY13和CG9于杉木幼苗内,分析并比较其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的施菌方式下,CG2菌株对杉木幼苗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冠比和总干重影响最大,促生效果显著。a J4菌株和NG6菌株均能显著提高杉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实际光合效率较高;采用淋冠施菌方式,CG2菌株处理的植株光能利用潜力较大,NG6菌株处理的植株PSII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采用浇根施菌方式,a J4菌株处理的植株光能利用潜力较大,CG2菌株处理的植株PSII电子传递速率较高;AY13菌株处理提高PSII反应中心活性的效果表现为浇根施菌方式优于淋冠施菌方式;CG9菌株在2种施菌方式下光合特性均不理想,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内生真菌都能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5株内生真菌感染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的施菌方式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明晰镉胁迫对甘蓝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了油菜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表型、生 理响应、镉积累特征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油菜对5mg/kg镉处理有一定耐受能力,表型相比对照差异不显著; 但较高浓度的镉胁迫(30,50 mg/kg)会显著抑制油菜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株高、鲜重、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糖含 量相比对照显著降低,同时SOD、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显著升高。油菜幼苗中镉含量随着处理浓 度增大而逐步增加,且镉胁迫会显著影响油菜对Mn、Mg、Zn、Cu等必需金属离子的吸收。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镉 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抗氧化活性、光合作用、ATP酶活性、细胞壁形成等途径。对HMA基因家族表达模 式分析表明镉胁迫下油菜根中HMA3 基因上调表达,HMA2 和HMA4 基因下调表达,上述基因的差异协调表达可能 对油菜适应镉胁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 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连作对花生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降低了花生的单叶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并有随生育进程推进影响加重的趋势,其中叶绿素含量的降幅较小。连作还降低花生的叶面积系数和比叶重,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和荚果产量。另外对花生植株根瘤数量影响明显,降低了花生对大气中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花生不同连作年限应用微生物菌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生连作5年和轮作土壤上分别进行了3种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试验,通过对花生主要生育期生长发育、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观测,明确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由黄孢平革菌、细黄链霉菌、多粘芽孢杆菌等组成的微生物菌剂3在连作土壤中效果最明显;轮作土壤中微生物菌剂1和2作用比较明显,其中以根瘤菌为主的菌剂1对产量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微生物菌剂对株高、茎叶鲜重、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等有促进作用,并且多个指标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