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考察托氟沙星纳米乳的体外抑菌活性及体内药效作用,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托氟沙星纳米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比较;以鼠伤寒沙门菌人工感染的雏鸡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浓度托氟沙星纳米乳的体内药效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托氟沙星纳米乳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MIC为0.25μg/mL~2.00μg/mL,其抑菌活性是托氟沙星原药的2倍~4倍,盐酸左氧氟沙星的2倍~8倍;MBC为0.25μg/mL~4.00μg/mL,其抗菌活性是托氟沙星原药的2倍~8倍,盐酸左氧氟沙星的2倍~8倍。体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40mg/L)和中剂量(60mg/L)的托氟沙星纳米乳可显著降低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雏鸡的死亡率和体重损失。托氟沙星纳米乳以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增强了托氟沙星对临床常见细菌的体内外抵抗作用,提高了托氟沙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方白头翁散对鹅源沙门菌优势流行株的抑制效果。2017年5月—2018年7月共收集扬州、滁州和泰州等10个地区送检的病死鹅的肝脏、胆汁和盲肠内容物等病料共计214份,随即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沙门菌分离率为23.4%(50/214),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60%(30/50),为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6株沙门菌具多重耐药性,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20株;结晶紫染色试验结果显示,86.7%(26/30)的鼠伤寒沙门菌能够形成生物被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白头翁散对鼠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23.44~37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为46.87~375.00 mg/mL;93.75 mg/mL复方白头翁散可抑制此26株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是鹅源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也是感染鹅的一个重要的病原体,复方白头翁散能有效地抑制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3.
为设计研发新型天蚕素类抗菌肽(Cecropin-like antibacterial peptide,CLP),本研究参照抗菌肽Cecropin P1的作用机理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人工方法设计合成CLP,并分别测定其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CL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74)、鸡白痢沙门氏菌(ATCC10398)、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1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这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μg/mL、1.56μg/mL、3.12μg/mL和6.25μg/mL。酸稳定性试验显示,新型CLP在pH值为6~8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试验显示新型CLP于100℃加热2 h后仍具有抑菌活性。在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雏鸡的体内疗效试验中,新型CLP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为临床上设计有效的天蚕素类抗菌肽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LL-37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2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肽LL-37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研究温度、pH和保存时间对LL-37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L-37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1.56和0.78μg/mL。热稳定性试验显示:重组抗菌肽121℃加热21 min、100℃加热3 h仍有较好的活性。酸碱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LL-37在pH 2.0~12.0时均具有一定的活性,pH 5.0~6.0时活性最好。此外,-20℃为此抗菌肽长期保存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6,(5):86-89
为了提高蝇蛆抗菌肽粗提成功率,探讨其抑菌活性,本试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蝇蛆抗菌肽的提取,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诱导的抗菌肽粗提液的抗菌活性及其在-20℃和-80℃下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诱导的蝇蛆抗菌肽浓度和抑菌圈直径均大于庆大霉素对照组;-20℃浸提匀浆液和-80℃冷冻保存过上清的蝇蛆抗菌肽对各种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提示,经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诱导蝇蛆活体、-20℃浸提匀浆液和-80℃冷冻保存蝇蛆抗菌肽粗提液等条件均能明显提高蝇蛆抗菌肽的获得率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旨在分离鼠伤寒沙门菌烈性噬菌体,为控制该病原菌感染或污染提供生物制剂。以1株从市售散装牛奶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性鼠伤寒沙门菌为宿主菌,采用人工诱导方法,连续1周每日给3只试验鸡饲喂宿主菌悬液,7 d后,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试验鸡粪便中分离培养噬菌体,并对其效价、核酸类型、宿主谱、热稳定性与酸碱耐受性以及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命名为KM104。该病毒在体外高效裂解同源宿主菌株及另1株受试鼠伤寒沙门菌,形成清晰透明、直径约1 mm圆形噬菌斑,核酸类型为DNA,基因组约为28 kb,最佳感染比(MOI)为1∶10,对宿主菌感染的潜伏期约为6 min,70 min时效价最高,达4.6×108 PFU·mL-1,在20~60℃、pH2.0~8.0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并有效减轻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小鼠十二指肠组织损伤。结果提示,噬菌体KM104能在体内外高效裂解鼠伤寒沙门菌,且增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其耐酸特性利于抵御胃酸的分解,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马齿苋对猪大肠埃希菌抑菌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常规方法制备马齿苋水提取物,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马齿苋水提取物对猪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以小鼠为试验动物,观察马齿苋对猪大肠埃希菌体内抗菌作用。结果显示,马齿苋对猪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0.25g/mL;小鼠体内抗菌作用提示,马齿苋在小剂量时对猪大肠埃希菌无抗菌作用,增大药物剂量其本身的毒副作用会致死小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篦齿蒿(Neopallasia pectinata)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篦齿蒿各种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小鼠,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表明,篦齿蒿各种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是体外抗菌的主要活性部分。篦齿蒿提取物对链球菌感染小鼠体内抗菌效果较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体内抗菌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内,对小鼠死亡保护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可达75%。  相似文献   

9.
BSN-37是从牛脾脏分离鉴定的含有37个氨基酸的新抗菌肽。为了阐明该抗菌肽的生物活性,本试验检测了其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菌(BNCC124693)、金黄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念珠菌(ATCC90029)及5株临床大肠杆菌和7株临床鼠伤寒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同时,测定其对兔血红细胞悬液的溶血性和对Vero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和鸡成纤维细胞(CEF)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BSN-37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菌(BNCC124693)MICs值分别为33.33和25.00mg/L;对所检测的临床耐药大肠杆菌(卡那霉素MICs≥320.00mg/L)和鼠伤寒沙门菌的MICs值均低于50.00mg/L;对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s值均大于100.00mg/L。400mg/L的BSN-37与兔血红细胞体外37℃恒温孵育1h后,红细胞溶血率仅为1.34%;50mg/L的BSN-37与RAW264.7细胞作用后,细胞存活率为96.3%,当BSN-37质量浓度为100,200和400mg/L时,ERO、RAW264.7和CEF 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大于100.00%。以上结果证实,BSN-37对革兰阴性肠道菌有较强抑菌活性,溶血性很低且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临床药物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鼠伤寒沙门菌ABC转运膜蛋白SapC在沙门菌致病机制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sapC基因缺失突变株SMΔsapC,对其进行生长特性、酸性应激试验、多黏菌素B敏感性试验、生物被膜检测、胞内存活和小鼠体内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基因缺失株SMΔsapC与亲本菌株和互补菌株相比,其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在酸应激条件下,SMΔsapC存活率显著低于亲本菌株;sapC基因缺失降低了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同时,SMΔsapC基因缺失株在鼠源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能力和小鼠体内的毒力显著低于亲本菌株。研究表明,sapC基因影响鼠伤寒沙门菌的抗酸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从而影响沙门菌在体内外的毒力。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表达高活性的抗菌肽Hadrurin提供开发应用的依据,进一步为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抗菌肽Hadrurin蛋白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表达获得重组抗菌肽Hadrurin(rHadrurin)蛋白的基础上,将纯化的rHadrurin蛋白进行肠激酶酶切,恢复其天然活性结构。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方法检测抗菌肽Hadrurin在不同剂量、不同pH值、不同保存温度下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杀菌活性。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抗菌肽rHadrurind对小鼠的体内保护实验。结果表明抗菌肽rHadrurin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范围为1.32μg/mL~4.32μg/mL,最小杀菌范围为1.77μg/mL~8.54μg/mL,而且-70℃~100℃及在pH3~pH10条件下仍具有高效抗菌活性。240μg/只剂量的抗菌肽蛋白可有效预防保护小鼠免受致死剂量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攻击,320μg/只剂量可达到保护率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26-1930
以秀丽隐杆线虫N2野生型为宿主,将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定植于线虫体内,然后使用梯度浓度递增法提高培养液中的环丙沙星浓度,诱导沙门菌在线虫体内产生耐药性,同时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对体内、外诱导耐药菌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QRDR)和外排泵抑制子基因(acrR、marR、ramR和soxR)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定植于线虫体内,经过诱导后得到环丙沙星MIC为4 mg/L的耐药菌TN4,体外诱导试验获得环丙沙星MIC为4μg/mL的耐药菌TW4。TN4的gyrA基因发生了Asp87Asn突变。体外诱导耐药菌TW4的gyrA基因发生了Ser83Phe和Asp87Val突变,ramR基因出现了20bp的缺失。本研究建立了鼠伤寒沙门菌-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耐药性诱导模型,并比较了体内、外诱导耐药菌的基因突变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细菌在动物体内的耐药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中草药对3种不同血清型禽源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水煎法制备黄连、黄柏、白头翁、金银花、女贞子、乌梅6种单味中草药水提液,然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一步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LLCL-8株对黄连、金银花和白头翁较为敏感,MIC分别为(62.50±0) mg/mL、(83.33±29.46) mg/mL、(125.00±0) mg/mL,MBC分别为250.00 mg/mL、250.00 mg/mL、大于500.00 mg/mL;鸡白痢沙门菌LLC-51株对黄连敏感,MIC为(31.25±0) mg/mL,MBC为125.00 mg/mL;肠炎沙门菌S株对黄连、白头翁敏感,MIC分别为(62.50±0) mg/mL、(104.16±29.46) mg/mL,MBC均为250.00 mg/mL。说明黄连对3种血清型禽源沙门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相对明显;白头翁、金银花对某些血清型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药对奶牛乳房炎两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23味蒙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2倍稀释法测定了5种蒙药复方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又以两种致病菌的混合菌感染小鼠,灌服蒙药复方判断其在体内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有12味蒙药对两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均大于9.20 mm,最大达到19.97 mm;5种蒙药复方在体外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方Ⅰ和Ⅳ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031 25 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25,0.062 5 g/mL;各蒙药复方对小鼠的保护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方Ⅰ、方Ⅱ和方Ⅴ对小鼠的保护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开发有效的新型黏菌素增效剂及临床防治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通过棋盘法联合药敏试验和时间杀菌曲线评价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肺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模型来评价两者联用的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无抗菌作用(MIC>256μg/mL),黏菌素对受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1~8μ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时能增强黏菌素的抗菌活性(分级抑菌浓度指数在0.094~0.313),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体外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进一步表明,联合用药组可显著降低细菌数量,当亚抑菌浓度(0.5μg/mL)的黏菌素与异丙氧苯胍联用时即可达到杀菌效果。在小鼠肺部感染模型中,与黏菌素或异丙氧苯胍单药组相比,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合组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肺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载菌量(P<0.05或P<0.01)。HE染色观察...  相似文献   

16.
考察12种中药对沙门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水煎法制备中草药水提液,分别通过平板打孔法、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接种法对沙门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中药的敏感性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在12种中药中,沙门菌对乌梅、黄连、女贞子、丁香呈高度敏感,对栀子、木香、金樱子、龙胆草呈中度敏感,对贯众、薏苡仁、鹿衔草、知母不敏感。乌梅、黄连、女贞子对沙门菌抑制作用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 mg/mL、31.25 mg/mL、62.50 mg/mL;栀子、丁香和金樱子抑菌效果次之,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L;木香、知母和龙胆草抑菌效果较弱,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L。从12种中药对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来看,在临床上可用乌梅、黄连、女贞子治疗猪源沙门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周钢  申红  王俊刚  马俊兴  饶刚  于瑞萍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3):124-125,128,183
为了探究灭活沙门菌诱导黄粉虫的效果,试验采用灭活沙门菌液针刺和饲喂黄粉虫幼虫,然后粗提抗菌肽,测定其浓度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饲喂、针刺组诱导的抗菌肽浓度分别为6.644,6.832 mg/mL,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浓度为1.746 mg/mL,P<0.01);黄粉虫菌饲和菌刺组的平均抑菌直径分别为14,16 mm,对照组的平均抑菌直径为11 mm。说明灭活沙门菌处理黄粉虫幼虫能产生大量的抗菌肽,并且对沙门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替米考星与泰乐菌素对畜禽常见病原菌抑菌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对国产替米考星与泰乐菌素进行了畜禽常见的20种病原菌体外抑菌活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具有类似的抗菌谱,二者对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二者除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红斑丹毒丝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鸡毒支原体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外,对其他菌则表现为抑菌效果较弱或抗药性。替米考星对部分病原菌如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明显强于酒石酸泰乐菌素。总体来看,替米考星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比泰乐菌素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9.
雏鸡肠炎沙门菌病是肠炎沙门菌及其内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研究白鸡屎藤挥发油抗肠炎沙门菌及其内毒素的作用,本试验测定了白鸡屎藤挥发油抗肠炎沙门菌的效果,进一步提取了肠炎沙门菌内毒素并测试了白鸡屎藤挥发油对肠炎沙门菌内毒素的体外灭活作用和对肠炎沙门菌内毒素致热的解热作用,同时本试验还对白鸡屎藤挥发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测试了白鸡屎藤挥发油及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特征。结果显示,白鸡屎藤挥发油包括丁香酚、樟脑、龙脑、水杨酸甲酯等活性成分,在中剂量(100mL/L)、高剂量(150mL/L)均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抑菌效果,25mL/L以上浓度即可表现出较强的灭活内毒素作用,并且2~4h大部活性成分进入血液循环,表现出显著的解热作用。结果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抗内毒素和解热作用,可以用于雏鸡肠炎沙门菌感染性发热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药对奶牛乳房炎两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用牛津杯法测定了15味蒙药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种蒙方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又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经口灌服蒙方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有8味蒙药对两种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2 mm,最大达到22 mm。3种蒙方体外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方Ⅱ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MIC分别为0.125 g/mL和0.25 g/mL,MBC均为0.25 g/mL。口服不同剂量方Ⅰ的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