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解吉林地区宠物源肠球菌的耐药情况和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trA在宠物源肠球菌中的流行分布特征,本研究对来自长春市和吉林市4家宠物医院的200份宠物肛门拭子样品,利用肠球菌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利用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1类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利用PCR检测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exA、fexB和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cfr、optrA,并对携带optrA基因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到96株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宠物源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沃尼妙林、庆大霉素和红霉素耐药严重,耐药菌株分别占87.5%、76.0%、72.9%、65.6%和55.2%,其次对环丙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利福平耐药的菌株分别占33.3%、24.0%、20.8%和12.5%,对氟苯尼考耐药的菌株相对较少,占5.2%,检测到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未检测到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PCR检测到3株同时携带optrA及fexA耐药基因的粪肠球菌,且其均呈多重耐药性。对携带optrA基因肠球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3株...  相似文献   

2.
酰胺醇类药物(氟苯尼考等)是兽医临床上治疗鸡、猪、牛呼吸道感染的一类重要药物,■唑烷酮类药物(利奈唑胺等)是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兽医临床上对酰胺醇类产生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耐药基因已经出现,主要有cfr、cfr(B)、optrA和poxtA等,这些耐药基因同时可导致病原菌对■唑烷酮类药物耐药。因此,研究革兰氏阳性细菌对酰胺醇类和■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问题具有重要的兽医公共卫生意义。文章就动物源革兰氏阳性细菌对酰胺醇类和■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兽医临床上酰胺醇类和医学临床上■唑烷酮类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噁唑烷酮类药物中的代表药如利奈唑胺和泰地唑胺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引起严重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药物。然而,近几年在动物和人源病原菌中发现的可转移的噁唑烷酮耐药基因,显著将低了该类药物在临床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截止目前,已经发现了7个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范围内,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的研究已成为抗菌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化学全合成药物,具有抑制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菌的功效。且作用机制独特,不易与其他药物发生交叉耐药性,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第一个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成功上市后,又有新的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介绍了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抗菌活性、构效关系及最新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研究,为研发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1株携带有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rA的藏羊产气荚膜梭菌QHY-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毒素分型、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oprA基因环境分析。结果显示,QHY-2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对磺胺异噁唑、四环素、氟苯尼考、利奈唑胺和氯霉素等药物具有较强抵抗力。除携带有cpa、pfoA、colA、cloSI、nagH等毒素基因外,还携带有tetA(P)、tet(44)、fexA、optrA、ant(6)-Ib、aac(6′)-aph(2″)、erm(A)、erm(B)和erm(Q)等9种耐药基因。QHY-2的optrA基因环境分析显示,其上、下游分别为耐药基因fexA和erm(A),并与多个参考质粒携带的optrA基因高度相似。首次在藏羊产气荚膜梭菌发现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rA,对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性及噁唑烷酮类药物耐药基因传播趋势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及保障生乳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随机从南北疆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10份生乳样品。采用增菌培养、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及PCR法对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从110份奶样中分离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呈浅黄色、光滑凸起的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紫色、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菌,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点,经16S rDNA及nuc基因PCR扩增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6.36%(18/11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及磺胺异噁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83.33%和77.78%,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呋、利福昔明及环丙沙星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100%、94.44%、94.44%、94.44%、94.44%和94.44%。其中有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77.7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检出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mecA,检出率为27.28%,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的检出率为22.22%。【结论】新疆奶牛场生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仍较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因此,对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测猪源粪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其酰胺醇类耐药基因的携带率,了解猪源粪肠球菌耐药性流行特点,进而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2016—2017年间在江苏部分猪场分离的230株粪肠球菌对四环素(100%)、红霉素(98.3%)和氟苯尼考(97.0%)的耐药率最高(达95%以上),其次为庆大霉素(78.7%)、链霉素(75.2%)、麻保沙星(70.9%)、利奈唑胺(54.8%)、利福平(30.4%)、氨苄西林(1.7%)和青霉素G(0.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多重耐药分析显示大多数菌株同时对5~8种药物耐药,有1株菌同时对10种药物耐药。进一步对223株氟苯尼考耐药菌株进行了酰胺醇类相关耐药基因fexA、fexB、floR、cfr和optrA的PCR检测,其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fexA(91.9%,205株)、floR(66.4%,148株)、optrA(21.5%,48株)、fexB(1.8%,4株)和cfr(1.4%,3株),且大部分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猪源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尤其对兽医专用抗菌药物氟苯尼考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值得重视,临床兽医应结合具体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肠球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由于细菌耐药现象的日益严重,近些年来对新型抗菌药的需求不断增长。利用拼合原理将两种药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多靶点杂合物,为扩大药物的抗菌谱、增强药物对耐药菌的有效性及降低耐药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已成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的一种新策略。与此同时,噁唑烷酮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互补的特点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因此他们将这两类抗菌药物的药效基团进行拼合形成了一系列的噁唑烷酮—喹诺酮杂合物,并已表明它们对多种敏感和耐药菌株均有活性。本文就此类杂合物的设计合成、抗菌活性及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噁唑烷酮—喹诺酮杂合物——咔哒唑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疆昌吉地区某规模化猪场不同日龄猪粪源粪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针对不同日龄的猪合理用药。采集不同日龄猪肛拭子样品262份进行粪肠球菌分离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用PCR进行10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共分离鉴定163株粪肠球菌,分离率62.2%(163/262)。不同日龄猪源粪肠球菌耐药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保育猪源、妊娠猪源、后备猪源、育肥猪源,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都高达90.0%以上。保育猪的耐药率最高,对氟苯尼考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其他猪源粪肠球菌;妊娠猪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其他猪源粪肠球菌。保育猪多药耐药在5~9耐分布,妊娠猪以7耐为主,后备猪以6耐为主,育肥猪以5耐为主。cfr与vanA基因未检出,分离株tetM、aac(6')/aph(2")、aph(3')-Ⅲ、ermB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98.7%。此外,检出近年来新发现的恶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trA(13.5%)。该猪场不同日龄粪肠球菌呈现多药耐药率高、耐药谱广、耐药基因携带率高的特点,建议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针对不同日龄猪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头孢硝噻吩纸片对病原菌进行β-内酰胺酶定性测定,应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判定药敏结果。对465株送检病料分离病原菌,革兰氏阳性占19%;革兰氏阴性占81%,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50%,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总产酶率为71%。葡萄球菌对多粘菌素,头孢氨苄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多粘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呈较高的耐药率,且与其它抗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四川省凉山州健康奶牛肠道不同细菌的耐药情况,课题组成员从2013年起采集不同奶牛场健康奶牛粪便样本,按细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对粪便样本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98份粪便样本中共获得294株菌株,其中大肠杆菌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肠球菌105株;分离菌株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呈低水平耐药(耐药率低于30%);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说明凉山州健康奶牛胃肠道主要的共生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耐药情况不严重,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比较严重,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奶牛养殖业应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在乌鲁木齐市多家宠物医院、警犬基地、犬养殖基地采集宠物(犬和猫)直肠粪样449份进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利用PCR方法检测11种耐药基因。结果分离鉴定出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共计123株,其中粪肠球菌81株,屎肠球菌42株。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呈不同程度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仅部分屎肠球菌对亚胺培南表现耐药。检出aac(6′)/aph(2″)、aph(3′)-Ⅲ、tetM、tetA和optrA耐药基因;其余被检耐药基因未检出。耐药粪肠球菌以同时携带aac(6′)/aph(2″)+aph(3′)-Ⅲ+tetM耐药基因为主;耐药屎肠球菌以携带tetM耐药基因为主。宠物源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均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最严重、对应耐药基因检出率也最高。建议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并持续加强对宠物源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一株猪源屎肠球菌(CGMCC9666)的生长特点、耐酸性、耐胆盐性及抑菌性等益生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繁殖速度快、耐受性好,对病原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76-1382
编码23SrRNA甲基化酶的cfr是多重耐药基因,它不仅介导细菌对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耐药,而且也影响其他作用于PTC的药物,包括氯霉素类、林可胺类、噁唑烷酮类、链阳菌素A。cfr基因多次在动物及人医临床中分离到的葡萄球菌中发现。为了了解2013年广东省不同地区猪场中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和cfr基因流行情况,探讨耐药菌株克隆传播的可能性。采用PCR检测cfr、gap基因以及16SrRNA基因测序来鉴定葡萄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36株cfr基因阳性葡萄球菌对12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经SmaⅠ酶切、PFGE技术来分析菌株之间的亲缘性。结果显示,2013年从猪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1 049株菌株中有36株携带cfr基因的葡萄球菌,分别是2株来源于人的葡萄球菌和34株来源于猪的葡萄球菌,其中19株松鼠葡萄球菌、5株腐生葡萄球菌、4株科氏葡萄球菌、3株阿尔莱葡萄球菌、1株木糖葡萄球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株葡萄球菌属,其中23株也携带fex(A)基因。36株cfr基因阳性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分别是83.33%,77.78%,77.78%,75%,75%,对环丙沙星、利奈唑胺相对敏感。PFGE图谱完全相同的菌株有328和371,251和283(其中菌株328和371来自于同一养殖场,菌株328来源于猪的腐生葡萄球菌,菌株371来源于人的腐生葡萄球菌)。2013年广东省不同地区猪场cfr基因检出率为9.15%,36株cfr基因阳性菌对12种兽医临床常用药物耐药较严重,提示人与猪之间存在cfr基因阳性菌株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革兰氏阳性菌,是目前临床感染常见的一种病原菌,能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关节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感染。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苯唑西林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oxacillin-susceptibl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OS-MRSA)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巨大的难度。了解OS-MRSA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机制可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选择治疗药物,鉴于此,作者针对OS-MRSA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我国猪源肠球菌的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18个省市猪养殖场的粪便样品836份进行了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从83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225株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106株,粪肠球菌56株,小肠肠球菌34株,鹑鸡肠球菌17株,铅黄肠球菌7株,坚忍肠球菌4株,Enterococcus thailandicus 1株。所有的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耐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四环素(98.2%)、阿米卡星(94.7%)、多西环素(89.3%)、米诺环素(88.9%)、氟苯尼考(88.4%)、红霉素(86.2%)、环丙沙星(63.1%)、氨苄西林(33.8%)、氯霉素(29.8%),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除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外,粪肠球菌对其余8种被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屎肠球菌。小肠肠球菌对阿米卡星、红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肠球菌的多重耐药情况集中在6耐、7耐和8耐,占肠球菌总数的72.9%。本研究表明我国猪源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北京市宠物源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2022年,笔者对北京市四个城区的四家宠物医院的犬、猫共计50份样本的肛拭子进行了研究。试验对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首先进行了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然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结果共分离出大肠杆菌25株、肠球菌25株(屎肠球菌14株、粪肠球菌11株)。大肠杆菌耐药率最高的2种抗菌药为四环素和氨苄西林,多重耐药菌占44%;肠球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粪肠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异噁唑,屎肠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异噁唑、头孢西丁和红霉素,二者多重耐药菌占分离株总数的100%。综上,北京地区宠物源大肠杆菌、肠球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峻,且多重耐药现象突出,需要加强对宠物抗菌药使用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一直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如不采用有效的办法加以控制,将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乳房注入剂为一种局部用药,其主要成分为两种青霉素类药物,其中氨苄西林钠为广谱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较强作用;氯唑西林钠具有耐酸、耐酶等特点,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配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不仅增加了抗菌谱,而且其作用强度大大提高.此药采用乳房灌注法给药,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药物有效浓度高,安全等特点.笔者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两个主成分的含量,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有效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药单体化合物光甘草定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传统中药甘草提取单体化合物光甘草定,通过MABA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研究其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ATCC27294)和H37Ra(ATCC25177)的体外抗菌活性,并通过NCCLS标准方法测定了光甘草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和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光甘草定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ATCC27294)和H37Ra(ATCC25177)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5μg/m;光甘草定对实验中检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并且对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本研究为光甘草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抗菌机制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机制及其阻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效果。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对55份乳房炎奶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借助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和圆二色谱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将抗菌肽NZ211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孵育以研究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通过PCR进一步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获得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且50%为多重耐药。抗菌肽NZ2114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1.0μg/mL。抗菌肽NZ2114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S7细胞皱缩、细胞内容物泄漏,甚至细胞裂解,碘化丙啶(PI)细胞膜穿透率达5%,且抗菌肽NZ2114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7基因组DNA结合并改变其DNA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4×MIC抗菌肽NZ2114孵育12 h后发现,除对阿莫西林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没有降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0%~40%),且抗菌肽NZ2114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及杆菌肽类耐药基因(braRS)的消除率分别达28.57%(2/7)和22.22%(2/9)。上述结果证明,抗菌肽NZ2114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体外强抑菌活性,其干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并结合胞内DNA的作用机制为其低耐药杀菌机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同时抗菌肽NZ2114对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均有一定消除作用。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