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其造成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人与动物源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冠状病毒的宿主特性、病毒变异和病毒的跨物种传播;阐述了多种禽源、猪源、犬源、牛源、马源及人源冠状病毒的流行状况、发病特点和流行过程,冠状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遗传变异特性;明确了这些人与动物源冠状病毒对于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安全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在感染动物间广泛存在,存在病毒变异引起的跨种属宿主感染,病毒变异致病毒多样性。研究结果对于深入开展冠状病毒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包括α、β、γ和δ等4个属,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其中,α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人和猪、犬、猫、蝙蝠等,β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人和牛、马、猪、鼠、蝙蝠等哺乳动物,γ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鸡、火鸡、鸭、鹅等禽类,δ冠状病毒属主要感染野禽和猪。引起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病毒(2019-nCoV)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可感染禽类的冠状病毒主要来自γ冠状病毒属和δ冠状病毒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等家禽中分离到的冠状病毒均为γ冠状病毒属。家禽冠状病毒感染危害较大的是IBV。此外,鸭冠状病毒、鹅冠状病毒和鸽冠状病毒等在家禽中也有检出。一些野禽可感染δ属冠状病毒(如鹅口疮冠状病毒HKU12等)。2013年以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对全国17省份共计5 249份家禽样品进行了禽源冠状病毒检测,共检测到IBV 446株,新型鸭冠状病毒和新型鸽冠状病毒等新型禽冠状病毒共277株,IBV、新型鸭冠状病毒、新型鸽冠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50%、2.04%、3.24%。对2019-nCoV与禽源冠状病毒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2019-nCoV与已知的禽源冠状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较低;基于冠状病毒1ab基因保守区域的进化分析表明,2019-nCoV与禽源冠状病毒亲缘关系较远。基于上述分析,初步排除2019-nCoV来源于已知家禽冠状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冠状病毒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给人类及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论文从冠状病毒的组织嗜性、传播特点和病理变化等方面概述新型冠状病毒与畜禽冠状病毒的致病性,为畜禽冠状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鸡呼吸道病综合征是由鸡支原体、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和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两种或多种混合感染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冠状病毒(coronavirus)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根据血清型特点和基因序列可分为α、β、γ和δ4个种属.目前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且容易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隐患.然而,不同种属的冠状病毒对动物的感染性存在差异,导致患病动物出现不同的病理学特征.现综述几种常见冠...  相似文献   

6.
动物冠状病毒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病毒又名日冕病毒。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与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有关。今年春季在我国及东南亚发生的引起全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病毒(SARSV)即属于冠状病毒科。本科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嗜性,分别引起相应的症候群。1 种类 冠状病毒科原先只包含1个属,即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1991年,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  相似文献   

7.
亨德拉病毒(HeV)是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亨尼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可引起马、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感染。动物和人类感染该病毒后病死率很高,且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不同动物的易感情况、发病机理、病理变化、潜在的传播途径等情况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论文就亨德拉病毒自然宿主和实验动物感染等情况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8.
2020年2月,我国香港报道了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家养的宠物犬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这引起了人们对犬冠状病毒的关注。为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犬冠状病毒,做好犬冠状病毒病防治,本文从病原学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犬冠状病毒在犬群中广泛存在,主要包括α冠状病毒属的犬肠炎冠状病毒和β冠状病毒属的犬呼吸道冠状病毒。犬冠状病毒致病性不强,引起的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但对幼犬或与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病毒等发生混合感染时,会引起较严重症状,且易发生突变,产生新的变异毒株,具有致病性增强的风险。目前,犬冠状病毒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以及RT-PCR、qRT-PCR、纳米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犬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主要通过疫苗免疫以及科学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虽然犬可感染SARS-CoV-2,但尚不清楚感染犬是否可将病毒再传染给其他动物或人类。因此,应加强犬冠状病毒的病原生态学研究和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鸡传染性交气管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主要特征、流行病学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冠状病毒引起的动物疾病,并阐述了上述3种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多种感染人或家畜的冠状病毒病轮番出现,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很大危害。特别是在2019年底出现并在全球迅速蔓延的SARS-CoV-2,由此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之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超过7万人死亡。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的第一步是识别宿主细胞膜受体分子并与之结合,随后启动入侵使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因此冠状病毒细胞受体的阐明对于了解病毒的宿主与组织嗜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病毒的致病与传播机制以及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主要的冠状病毒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血管紧张素2(th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氨基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二肽酰肽酶4(dipeptyl peptidase 4,DPP4)、唾液酸(sialic acid,SA)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