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日光温室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为试材,在结果期共设5个灌溉下限,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95%FC(田间持水量)、90%FC、80%FC、70%FC及60%FC,系统研究了对产量、果实品质、水肥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实现自动水肥一体化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95%FC时,会导致灌水施肥频次增加,水肥投入量增加并不会引起番茄增产,而会导致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下降,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富集;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60%FC时,虽然灌溉频次和水肥投入量均下降,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会显著提高,并改善果实品质,但可能会造成番茄一定量的减产,施肥量不足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80%FC和70%FC 2个处理水肥投入相对合理,既可保证番茄较高产量、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还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实品质,但70%FC处理在冬春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产量下降;综上所述,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80%FC时,番茄全生育期灌水总量秋冬茬为147 mm,冬春茬为291 mm,可作为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自动水肥管理的合理灌溉参数。  相似文献   

2.
以设施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试材,以农户常规管理的大水冲施肥料(CK)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肥料和灌溉水量均减量处理(F)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常规施肥灌溉管理(CK)相比,水肥一体化处理的氮、磷、钾总施肥量降低了40.6%,总灌溉水量减少了25.3%,而产量显著提高了9.0%,肥料偏生产力是CK的1.8倍。在番茄盛果期,仅株高表现为CK显著高于水肥一体化处理,茎粗、叶长、叶宽、叶绿素SPAD值等均在水肥一体化处理中较高。在番茄成熟期,水肥一体化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CK,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二者差异不显著。水肥一体化处理的肥料成本较CK增加了78.3%,灌溉成本降低了25.3%,人工成本降至50.0%,总利润增收了9.3%。综上可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番茄种植,不仅显著提升产量,品质有所改善,种植利润提高,且减少的肥料和灌溉水量降低了养分向土壤深层环境淋溶的风险,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设施番茄绿色增产潜力及技术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设施番茄平均单产为92t·hm~(-2),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土壤退化、水肥资源损失严重等因素限制了我国设施番茄的高产高效发展。实现番茄绿色增产,一方面需选育高产多抗品种,提高增产潜力;另一方面要保持土壤健康,做到水肥耦合、良种与良法配套、栽培模式与水肥管理相适应,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国农业大学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先后提出了设施番茄氮素根层调控技术、水分实时监测调控技术、水氮根层调控技术、水氮定额管理技术、起垄滴灌施肥技术和设施番茄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等。通过十几年的技术研究得出,设施番茄起垄栽培滴灌施肥技术是保障设施番茄绿色增产的关键技术,可以使番茄产量显著增加15%,施肥量和灌水量分别降低20%和30%以上,并且有利于保持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水方式对番茄品质、土壤养分及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条件下膜下暗灌(G1)、膜下滴灌(G2)、隔沟交替灌溉(G3)和普通沟灌(G4)4种灌水方式对番茄植株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状况及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产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与空气温度相比,不同灌水方式地下15 cm处土壤日均温度均有所提高,在气温低的情况下尤为明显;与隔沟交替灌溉(G3)相比,其它3个灌溉处理均显著提高地下15 cm处土壤日均温度,平均增幅为2℃。隔沟交替灌溉(G3)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7.1 mg·kg-1,显著高于其它灌水方式。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矿质态氮淋溶。综上可见,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溶,为设施番茄适宜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芒果果实发育期不同灌溉水量对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贵妃芒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时期不同土壤灌溉水量处理的果实横径、纵径、单果重、果实含水量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淀粉、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灌溉水量不仅影响果实大小和果形指数,还影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淀粉、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综合分析表明,土壤灌溉水量为65%~68%田间持水量更有利于促进芒果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内在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水肥耦合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肥料减施的贡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条件下底肥减施20%和40%、灌溉量减少15%的条件下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中肥(W2F2)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比高水中肥(W1F2)处理提高2.0%,比常规处理(W1F1)提高4.1%。中水中肥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提高1.5%、5.8%、6.5%、6.3%、4.5%、10.6%。说明中水中肥处理(80%常规施肥+滴灌至田间持水量的85%,每公顷每次施用51kg大量元素水溶肥随水滴灌4次)不仅能提高设施番茄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是设施番茄肥料减施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为试材,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不同N、K肥水平对番茄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水肥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增加了肥水利用率。当N肥减施20%时的施用量可以使番茄N肥使用率达到最佳,产量最高;在减施K肥情况下明显降低了番茄的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京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标准化椰糠栽培方式,以番茄品种金冠28号为试材,研究了支架式、槽式、袋式3种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植株长势、果实发育、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槽式栽培的番茄植株长势较强、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水肥利用率及生产效益较高,整体优势明显,适合作为番茄日光温室椰糠栽培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温室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以"千鼎一号"小型西瓜为试材,采用张力计连续监测在3种不同水肥处理(常规水肥、水肥减量20%及40%)下0~20cm和20~50cm温室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小型西瓜养分吸收、产量、品质及灌水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小型西瓜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土壤水分供应充足,0~50cm土壤相对含水率均在70%以上,常规和减量20%处理灌水后0~20cm和20~50cm土壤水分均达到或超过田间持水量,说明当地生产中存在植苗和苗期灌水量普遍偏高问题;水肥减量40%的处理灌溉量与土壤有效贮水量损失接近,其灌溉量为西瓜冠层水面蒸发量的41%;随水肥减量小型西瓜养分携出量无差异,产量有增加趋势,水肥减量40%显著提高了西瓜可溶性糖含量,灌水利用率从常规处理的59.8kg/m3提高到82.8kg/m3;依据该试验制定的当地温室早春茬小型西瓜生育期适宜灌溉定额为570m3/hm2。  相似文献   

10.
以"佳丽14"番茄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开展咸水灌溉试验,设置灌溉水盐分浓度为0.4、3.4、6.4g·L~(-1),研究不同灌溉水盐分浓度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盐分浓度0.4g·L~(-1)处理相比,盐分浓度6.4g·L~(-1)处理番茄叶面积指数、茎干物质量、叶干物质量、茎叶比等生长指标均受到抑制,盐分浓度3.4g·L~(-1)处理番茄的各项指标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各处理番茄产量随着灌溉水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盐分浓度3.4g·L~(-1)处理番茄果实品质优于其它处理,盐分浓度6.4g·L~(-1)处理番茄品质指标最低。说明灌溉水中含有适当浓度的盐分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升,但高浓度灌溉水会对番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导致果实品质下降。随着灌溉水盐分浓度的增加,番茄产量逐渐下降。因此,在利用咸水灌溉温室作物时,应加强对土壤盐分含量的监测和调控,以免作物根区盐分累积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1.
李蕊 《北方园艺》2010,(17):16-20
对兰州市北山不同灌溉方式下人工林地50cm土壤深度以内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等指标做测定,探讨不同灌溉方式下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在喷灌地中土壤容重比无水灌溉地和大水漫灌均有所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比无水灌溉和大水漫灌均有所增加,非毛管孔隙度由于一些未知的原因没有呈现出预期的结果;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比无水灌溉和大水漫灌有所增加。喷灌能在一定条件下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从而改善了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而大水漫灌不但不能改善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还导致水的利用率降低。因此在林地灌溉中应首选喷灌方式。  相似文献   

12.
果树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果树产业第一大国,如何提质增效,已是果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水肥一体化是将节水灌溉与按需供肥相结合的高效水肥利用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简要介绍了果树水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分和养分在土壤中分布运移规律,详细剖析了氮磷钾主要养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分别从根系、叶片、新梢及叶面积指数等方面综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其对果树增产,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而揭示了肥水一体化技术的稳定性和通用性。最后提出了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了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以土壤有机质为核心的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水溶性肥料配方目标多样化和功能综合化同步推进;研究不同果树生育期的营养需求、生长环境的养分状况,建立通用的施肥模型,并制定合理的水肥调控方案;建立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供果树完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6,(4):227-236
水肥管理及秸秆还田对设施菜田土壤钾素淋洗的影响针对设施蔬菜传统水肥管理模式中钾素过量投入、因缺镁造成果类蔬菜品质下降等问题,以一年两季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土壤深度钾素淋洗的周年动态监测,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及秸秆还田对设施菜田土壤钾素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下菜田平均每季钾素盈余394…kg/hm2,  相似文献   

14.
膜下微喷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小型西瓜长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微喷技术是大兴区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新模式,笔者旨在研究膜下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西瓜全生育期的适宜水量。设置18 mm、30 mm、42 mm和常规灌溉4个不同灌水量的处理,经过生长势测量和测产结果发现,每次灌水30 mm是小型西瓜在膜下微喷条件下的适宜灌水量,产量比常规灌溉提高了5.39%,比18 mm和42 mm的处理分别提高了22.25%和5.01%。因此,在大兴地区砂质土壤下可适用30 mm的灌水量对小型西瓜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5.
以寿光设施番茄生产体系为对象,研究了根层水肥调控处理(W2FS)和增加促根管理的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对番茄产量、根系生长、氮素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层水肥调控(W2FS)和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与农民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明显节水节肥,灌溉量减少29%,养分投入量N-P2O5-K2O分别降低59%、23%、42%和79%、78%、48%;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有助于促进番茄苗期根系生长,分别比传统施肥(W1FC)、对照(W2F0)和根层水肥调控技术(W2FS)的总根长提高57%、42%、46%,根表面积增加62%、34%、36%,根体积增加70%、29%、29%;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偏生产力(PFP),比传统施肥方式分别提高了4.0、3.7、1.0倍,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降低了氮素淋洗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以寿光设施番茄生产体系为对象,研究了根层水肥调控处理(W2F5)和增加促根管理的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对番茄产量、根系生长、氮素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层水肥调控(W2F5)和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与农民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明显节水节肥,灌溉量减少29%,养分投入量N-P2O5-K2O分别降低59%、23%、42%和79%、78%、48%;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有助于促进番茄苗期根系生长,分别比传统施肥(W1FG)、对照( W2F0)和根层水肥调控技术(W2Fs)的总根长提高57%、42%、46%,根表面积增加62%、34%、36%,根体积增加70%、29%、29%;根层综合调控处理( W2FR)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偏生产力(PFP),比传统施肥方式分别提高了4.0、3.7、1.0倍,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降低了氮素淋洗风险.  相似文献   

17.
番茄栽培主要采用日光温室滴灌系统,通过控制番茄不同生育期水肥用量、温室内温湿度、病虫害,避免大水漫灌对水肥的浪费问题,达到精确灌溉施肥目的。主要介绍了温室冬春茬番茄精量水肥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整地、定植、温湿度管理、灌溉、施肥、植株整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利用该技术在保证番茄产量的基础上,可为石家庄市温室番茄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增加经济效益,以期实现番茄高产高效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8.
《果农之友》2005,(2):34-34
果园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主要技术规程:1、根据作物需水生理和土壤条件(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体厚度等)设计供水系统,制定灌溉制度(灌水定额、每次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灌水次数及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19.
不同物料及配比对设施土壤与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有机肥、化肥、青沙等不同物料及配比对二代日光节能温室内土壤营养状况,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的土壤pH值和容重显著降低,土壤全盐、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增加:单施化肥的,土壤pH值和容重也显著降低,除土壤田间持水量外,全盐、有机质,速效氮、磷、钾,总孔隙度均增加。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进一步配施化肥和沙子等物料,全盐、速效氮、磷、钾均显著增加。化肥和有机肥施用都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增加了番茄的株高和冠幅,最终显著增产;化肥加沙和有机肥加沙处理增加了土壤通气性,显著促进了茎粗的增长,有利于植株健壮;不同物料处理下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显著增加,总酸度显著下降.糖酸比显著增大,改善了番茄的风味,尤其是在化肥和有机肥配合并掺和沙子的情况下,番茄VC含量最高.但也显著增加了番茄的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改善茶园土壤环境,试验以信阳毛尖作为研究对象,选择5年生茶园,设置6个沼液追施浓度,以常规水肥管理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沼液追施浓度对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合理浓度的沼液能够显著提高茶叶产量、改善品质,且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