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公害、健康、生态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利用山溪泉水作为全程养殖用水,并投喂草料、而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流水养殖草鱼,养殖出来的草鱼,正符合无公害、健康、生态水产品的要求,但是还要对养殖用药进行控制、筛选,并要对养殖病害进行无公害的防控,我们经过多年对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殖草鱼实践的思考和探索,发现白酒在山溪泉水流水生态养鱼病害的无公害防控中有独特的功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读者和水产养殖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4年,广西浦北县“官垌鱼”养殖协会承担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的“官垌鱼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官垌鱼”是在小水体内,利用山溪、泉水进行流水养殖草鱼,投喂人工种植的优质牧草等青饲料,产出的草鱼独具风味,因在广西官垌镇形成地方特色而得名。主要技术要点是:以流速0.2米/秒的微流水、高密度放养体重1~1.5千克的大规格草鱼种、投喂黑麦草和“桂牧一号”象草等优质牧草、每周泼洒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  相似文献   

3.
在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工作中,最耗费时间的工作就是投饲。投饲方式主要有人工投喂和自动投饵机投喂2种。采用人工投喂,劳动强度大、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投喂精确度低,饲料损失率16%~20%,饲料成本高,养殖效果差;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基本解决了人工投喂存在的问题,饲料的损失率8%~9%,养殖效果明显提高。但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投饵机还存在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抗肠炎功能饲料对河蟹养殖性能与水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的河蟹养殖试验,并设置投喂冰鲜鱼的传统投饵方式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组河蟹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河蟹的平均增重率和肥满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池可以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与投喂冰鲜鱼的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全程投喂功能饲料可降低养殖水体TP含量。综上所述,抗肠炎功能饲料完全可以替代冰鲜鱼,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可以提高河蟹的养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水体磷的污染,是一种"高效、绿色、生态、低碳化"的新型河蟹养殖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福建宁德市南方海区冬季水温高、适合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秋后引进北方大规格苗种,采用海区筏式吊笼养殖模式,在选择养殖场所、饵料种类及投喂量、苗种及运输方法、确定合理养殖密度、适宜温度、养殖周期、病害防治与日常养殖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在人工投喂以海带为主的饵料基础上,“定期添加鱼糜、糠虾粉、麦麸、面粉混合物补充营养”的人工投喂饵料方法,周期缩短到100~110d,获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
表1不同料比饲料的单包产值效益差测算表 365科学养殖模式中,6大关键技术之首便是“精准组合投喂技术”.众所周知,养殖过程中投入最大的是饲料成本,约占到总成本的60-70%,因此选择好的饲料和和投喂方式是养殖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精准组合投喂技术关注鱼的营养需求和全程料比,使饲料发挥其最大价值,产值更高,养殖效益更好. 下面简要介绍精准组合投喂技术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网箱养殖是一大特色,在实践中“饲料投喂混乱”是最大的共性问题。经过南宁、百色、万峰湖多地连续2年的草鱼养殖实践,饲料投喂经历了从“有序”到“精准”再到“高效”的三个重要阶段,现就具体投喂技术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淡水鱼养殖密度和产量的逐渐提高,饵料的投入在整个养殖成本中已占主导地位。因此饵料投喂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饵料的转化率和最终的养殖效果。如果投喂不当,即使是一种好的饵料,也不一定获得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一年中饵料投喂应遵循“早开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将全年的饵料主要集中在6~9月份,鱼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春季尽量提前投喂,秋季应延长投喂期。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草鱼吃草,但以水草为主。草鱼吃旱草及菜叶是人工养殖的结果,所以,投喂旱草就要看它吃还是不吃。苜蓿营养很好,也容易种植,产草量也高,本该是一种草鱼的优质草料,但苜蓿有异味,初次投喂特别是投喂得太多时,草鱼不仅不吃,还有迥避的现象。所以,必须采用“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的训练性的投喂方法,最后才使草鱼爱吃这种饲料,这才能大大提高苜蓿的利用价值,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小龙虾稻田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人工配合饲料逐渐成为主要的营养来源,通常采用的投喂策略是日常以玉米、黄豆等原粮混合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并每周投喂1次冰鲜鱼等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则主要依靠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草。但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时段,尤其是出苗高峰期,水草生长速度跟不上小龙虾摄食的速度,基本上被摄食,因此急需一种可快速培育的植物性饵料满足小龙虾的摄食需求。  相似文献   

11.
青虾人工繁育重点抓好亲虾的强化培育、产卵、孵化的管理,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池塘养殖青虾要做好清塘消毒、科学投饵,加强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工作,设置虾巢,调节水质,投喂优质饲料并控制投喂量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设置10、25、50尾/m2 3个养殖密度,人工饵料、鲜菲律宾蛤仔肉两种饵料,不喂(N)、少喂(L)、饱喂(F) 3个处理,分别于投喂前1 h、投喂时、投喂后1 h测定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争斗次数、平均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对日本囊对虾争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对虾的争胜行为逐渐增强,投喂时与投喂前、投喂后对虾的争胜行为差异显著(P<0.05);投喂时对虾的争斗次数最多;饵料种类和丰度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菲律宾蛤仔肉的争胜行为强于投喂人工饵料(P<0.05),少喂与不喂、饱喂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均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中鱼类投喂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比例较大,有效的投喂策略是减少水产养殖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投饲装备投喂过程中,既要满足鱼群生长的营养需求,也要避免过多投饲,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当前国内水产养殖投饲装备智能化水平较低,投饲策略主要依据人工经验定量投饲,每一次喂料的偏差累积影响整期渔获经济效益。因此,科学的投喂策略能有效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重点介绍了基于人工经验及生物能流的鱼群生长摄食模型、基于机器视觉及机器声学感知鱼群摄食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智能投喂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并提出投喂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本研究可为水产养殖投饲装备从自动化升级到智能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袁合侠 《水产养殖》2009,30(3):32-33
江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通常个体在250g左右,最大个体达1kg以上。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骨刺,历来属优质高档河鲜,深受消费者欢迎,人工养殖发展迅速。笔者总结多年养殖经验,选择面积2×667m^2-5×667m^2,水深1.2—1.8m的养殖池塘,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按“四定”和“四看”原则科学投喂,坚持健康养殖,平均产量达到350kg/667m^2。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在发展特种水产养殖过程中,黄鳝的人工养殖发展较快。长期以来黄鳝人工养殖主要受苗种、技术以及饲料三大因素的制约,因此,黄鳝的规模化养殖难以进行,产业化生产进展缓慢。目前,常武地区无论是网箱、沟塘,还是稻田人工养殖黄鳝,主要投喂活的小野杂鱼和蚯蚓,基本不用颗粒饲料投喂。而且,常武地区几十家饲料厂,根本不生产黄鳝专用的颗粒饲料。如果继续采用天然的活性饵料投喂,由于这些饵料数量少,来源有限,加上采集困难,根本不能满足黄鳝规模养殖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农村产业…  相似文献   

16.
<正>杂交鳢"杭鳢1号"是由浙江雄性乌鳢和广东雌性斑鳢杂交得到的乌鳢新品种,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力强、可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等优点,可有效改善乌鳢养殖投喂冰鲜鱼造成的浪费及水质恶化、病害频发等问题,但是,目前养殖  相似文献   

17.
杨金林 《内陆水产》1998,23(10):25-25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秋季水温高,河蟹活动频繁,摄食旺盛,是生长的最好时机。因而此阶段河蟹养殖应加强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工作。1加强投喂7月-10月水温较高,河蟹活动加强,食欲增加,生长迅速,应增加饲料投喂量。养殖蟹种的塘口,在增加投饲量同时,应控制饵料投喂的质量和数量,以麸皮、菜饼、稻谷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在保证基础代谢的情况下少喂动物性饵料,以防止幼蟹性早熟;养殖成蟹的塘口,要多投喂小杂鱼、螺、蚌等动物性饲料,辅以植物性饵料,确保河蟹肥育聚黄,当年上…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大黄鱼养殖过程中主要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且以冰鲜杂鱼为主。然而,大多数冰鲜杂鱼存在质量低下、携带病原菌、饵料系数高、投喂成本高、易造成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和引发病害等问题。此外,低质量的冰鲜杂鱼还会引起大黄鱼肝脏脂代谢紊乱,降低抗病力,危害鱼体健康。因此,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全面替代冰鲜杂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杂交鳢"杭鳢1号"(以下简称"杂交鳢")是乌鳢♂和斑鳢♀杂交获得的F1代,笔者单位选育的该品种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GS-02-003-2009),该品种养殖可全程采用人工饲料投喂,更兼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饵料系数低、病害少、效益高等优点。杂交鳢的养殖有效解决了传统乌鳢投喂冰鲜鱼模式造成的水源污染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工颗粒饵料驯化鲶鱼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卵黄囊刚吸收完,平均体重45mg的鲶鱼苗为驯化对象,分别采取(1)从活饵过渡到人工饵料;(2)全程投喂半干人工饵料;(3)全程投喂于人工饵料;(4)全程投喂活饵(对照组)的方法。经30天的驯化,平均体重分别达到451mg、315mg、300mg、60mg。驯化成活率分别达到44.7%、38%、30.7%、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