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隐性乳房炎被认为是高原藏族地区牦牛奶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索和研究牦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特性及流行病学特征,可为牦牛隐性乳房炎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试验采集了红原地区不同牧群牦牛的80份奶样,由体细胞数、p H值测定初步筛选出了30份疑似牦牛乳房炎奶样,然后对其进行培养观察及生化检测,分离并鉴定出了牦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结果显示:80份奶样中有28份为牦牛隐性乳房炎奶样,检出率为35%;细菌学检测表明,28份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71%,无乳链球菌占25%,乳房链球菌占32.14%,停乳链球菌占17.86%,大肠杆菌占14.29%。  相似文献   

2.
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MT)对来自西安市某个牛场的76份奶样作隐性乳房炎检验,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33%,阳性乳样中细菌检出率为93.4%。阴性乳样中病原菌检出率为28%,在检出的94株细菌中,共有5种菌22株是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0%以上。是引起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提供试验依据与理论参考,对云南省5个地区30个奶牛场6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乳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70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30.0%;柠檬色葡萄球菌7株,占10.0%;乳链球菌15株,占21.4%;大肠杆菌27株,占38.6%。各病原菌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可以尝试作为预防与治疗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但对青霉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凉山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情况试验,为指导凉山地区奶牛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高抗生素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采样、增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193 份患有乳房炎的乳样中有134 份分离出12 种病原菌,其中65 份检出两种及以上菌,占检出数的48.50%﹔共分离出234 株不重复菌株。分离率居前五位为:葡萄球菌63 株(26.9%)、大肠杆菌56 株(23.8%)、肺炎克雷伯菌42 株(17.9%)、肠球菌24 株(10.3%)、链球菌13 株(5.6%)。对本试验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12 种菌中的10 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试验选取的17 种常见抗生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有部分菌株还表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有些菌株对部分药物耐药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河北地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试验采用乳房炎体细胞数间接测定法(BMT)和细菌培养技术对河北地区6个牛场的72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和病原微生物诊断。结果表明:720份乳样中有182份为隐性乳房炎乳样,发病率为25.3%;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引起河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大,为20.9%。  相似文献   

6.
"乳康2号"对奶牛细菌性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乳康2号"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奶牛37头。结果表明,治愈28头,有效6头,无效3头,总有效率为91.89%,平均治疗时间4.7d。对采集的37头奶牛治疗前的42个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有33个乳区检出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占78.57%。检出病原菌5种,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停药后采集33个乳区奶样,结果有14个乳区细菌转阴,细菌转阴率为42.42%。在转阴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转阴率最高(100%),其次是混合感染(60.00%)和乳房链球菌(50.00%)。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50头乳房炎阳性奶牛的5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检出47次,占38.53%;链球菌检出22次,占18.04%;大肠埃希菌检出15次,占12.3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检出次数,占68.87%。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数是由2种~3种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78%。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引起大连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发病情况,对大连市不同地区的256头黑白花泌乳奶牛进行调查研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5.63%、乳区阳性率为51.95%;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占检出细菌总数的83.33%;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对主要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药物,能有效地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汁体细胞数的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新型便携式体细胞计数仪C-Reader对奶牛乳汁体细胞数(SCC)进行快速、精确地检测,同时对乳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指导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选用北京及河北地区10个奶牛场的111头奶牛共428份奶样,进行SCC计数。SCC20万/mL的奶样占63.6%,SCC介于20万/mL~50万/mL的奶样占13.1%,SCC50万/mL占23.3%。检测的111头奶牛中,60头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头发病率54.1%,乳区发病率23.3%。隐性乳房炎SCC变化范围50.6万/mL~984.3万/mL。对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其阳性率高达82.0%。共鉴定出100株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4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大肠杆菌8株,链球菌10株,其他菌7株。结果表明,C-Reader计数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北京及河北地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其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潍坊市当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以及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采集潍坊市6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奶样各100份,进行了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细菌检出率为91.50%(183/200),细菌混合感染奶样占检出细菌奶样的84.70%(155/183);共分离到265株细菌,其中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占38.1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34%,大肠杆菌占16.98%,这些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将这些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率高的药物依次是头孢喹肟(80.59%)、恩诺沙星(68.35%)、头孢噻呋(68.35%)和氟苯尼考(67.51%),耐药率高的药物依次是青霉素(37.97%)、链霉素(26.16%)和四环素(10.55%)。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分布情况,鉴定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部分奶牛场进行了调查,共采奶样10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导致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检测出的124株病原菌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占32.1%;无乳链球菌36株,占32.1%;停乳链球菌24株,占21.4%;大肠杆菌16株,占14.3%;其它菌12株,占10.7%.4种主要病原菌对各药物敏感性不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均较为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甘肃、贵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引起我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研究致病菌的耐药性特征,为该地区及我国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肃和贵州地区部分奶牛场采得的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169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89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34.39%;表皮葡萄球菌62株,占32.8%;无乳链球菌4株,占2.12%;停乳链球菌32株,占16.93%;乳房链球菌13株,占6.88%;大肠杆菌13株,占6.88%。各种病原菌在两地区所占的比例具有差异性。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多有不同,但大多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较为敏感,而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了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为查清铁门关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筛选出敏感药物,提高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从铁门关地区规模牛场和散养户采集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生化鉴定。选择部分中药、抗生素和乳头药浴液分别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K-B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对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从166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2种267株细菌,其中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2.2%)、大肠杆菌(占25.5%)、停乳链球菌(占12.4%)、无乳链球菌(占9.4%)。临床型乳房炎病例中72.9%为混合感染,隐性乳房炎病例中88.5%为单独感染。体外抑菌试验中,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氟苯尼考对4种主要病原菌敏感,洗必泰的最低抑菌浓度最小。试验结果可为铁门关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不同地区乳房炎和非乳房炎牛奶中主要病原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个地区35个牧场的985份非乳房炎奶样和284份乳房炎奶样进行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以期了解山东地区牛奶中主要病原菌的流行情况。采用常规方法与生化鉴定、PCR技术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利用系统进化群试验对大肠杆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150株(11.82%),大肠杆菌248株(19.54%),无乳链球菌35株(2.76%),停乳链球菌18株(1.42%),乳房链球菌49株(3.86%);乳房炎样品细菌检出率(51.41%)明显高于非乳房炎样品(35.94%)(P<0.01);(2)青岛地区样品检出率(67.91%),高于其他地区(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岛检出率(50.0%)最高,大肠杆菌在东营的检出率(40.0%)最高;乳房链球菌在日照的检出率(31.25%)最高,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在各地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6月份样品中细菌检出率(67.91%)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采样时间(P<0.01);(4)248株大肠杆菌中,共生群A群213株(85.89%),致病群35株(14.11%),乳房炎样品致病群检出率(22.39%);明显高于非乳房炎样品(11.05%)(P=0.023)。表明山东省牛奶中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样品细菌和致病群检出率均高于非乳房炎样品,不同地区致病菌检出率存在差异,且夏季最高,秋冬季节低。  相似文献   

15.
牦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阿坝州红原县牦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无菌采取68份无临床乳房炎牦牛奶样,采用体细胞计数、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种属,并统计分析体细胞数与细菌分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牦牛奶样体细胞数从4 000个/mL~240 000个/mL不等;各种细菌阳性奶样数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溶血性葡萄球菌30份,非溶血性葡萄球17份,大肠埃希菌2份,乳酸乳球菌18份和藤黄微球菌2份;未分离到无乳、停乳、乳房链球菌。结果表明,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平均数显著高于未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的平均数(P0.05),当牦牛奶中体细胞数大于90 000个/mL时,溶血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大于80%(10/12)。研究结果提示溶血性葡萄球菌是引起牦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为牦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择某牛场50头临床健康奶牛,采用CMT法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其中28头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6%;在被检的200个乳样中患有隐性乳房炎的乳区84个,乳区阳性率为42%。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从28头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的84个乳样中检出13种共98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44个,占44.90%;金黄色葡萄球菌32个,占32.65%;链球菌20个,占20.40%;大肠埃希菌11个,占11.22%。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占整个比例的75.51%。表明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而且单纯由某一种病原菌引起的病例较少,多数是由2~3种甚至是3种以上的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83.3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使用较多的青霉素和链霉素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有较强的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和林可霉素等药物则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西藏拉萨市林周县牦牛乳理化指标和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采集牦牛乳样品100份,开展乳理化指标和主要病原菌检测。采用CMT法筛选隐性乳房炎病例,针对筛选出隐性乳房炎阳性乳样2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1种52株细菌,通过鉴定,其中包含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停乳链球菌,2株乳房链球菌,1株粪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6株大肠埃希菌,4株真菌。乳房炎63.5%的病例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结果证实,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林周县牦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湖南省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对来自不同地区的74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奶样中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47.72%、18.18%、13.64%、10.23%,其他菌种仅占10.23%。对其中检出率较高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对头孢拉啶和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和磺胺异噁唑有较强的耐药性;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有较强的耐药性;乳房链球菌对四环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头孢拉啶和恩诺沙星可以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制定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对天水地区6个不同奶牛场5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得到3类106株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沙雷菌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24.5%。同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炎,其治愈率高,见效快。  相似文献   

20.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对成都、兰州、郑州、济南、哈尔滨、南昌六个城市 10 5个个体奶牛场所做的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采集各种类型乳房炎奶样 2 80头份 (340个乳室 ) ,经细菌分离鉴定共分得12种 316株菌 ,牛只和乳室出菌率分别为 84 .2 9%和 80 %。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7种180株 ,主要为停乳链球菌 (37.78% )、大肠杆菌 (2 4 .4 4% )、无乳链球菌 (15 .5 6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33% )、绿脓杆菌 (4.4 4% )、克雷伯氏菌 (2 .2 2 % )、变形杆菌 (2 .2 2 % ) ,不同地区的牛场细菌分布有所不同。同时采集桶奶样 15 2份 ,其中 119份检出各种细菌 ,出菌率为 78.2 8% ,经细菌分离鉴定分得 7种 14 0株 ,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4种 35株 ,主要为停乳链球菌(6 8.5 7% )、大肠杆菌 (17.14 % )、乳房链球菌 (11.4 3% )、无乳链球菌 (2 .86 % )。该项细菌学调查初步明确了我国个体奶牛场细菌学分布状况 ,为个体牛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