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陈岩  奚砚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35-6038
为有效地模拟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快速、准确评价地下水资源,针对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空间离散与平面三角网格自动剖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rcGIS Engine的平面三角网格自动剖分方法,并利用当前流行的.NET框架和C#语言设计实现了地下水数值模拟三角剖分系统。系统不仅能自动输出剖分所得三角形顶点与位置信息,同时可以进行手动校正与局部加密,最后结合实例对模拟区做了剖分分析,结果能较好地满足地下水数值模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下水资源形成的特点的阐述,说明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中要针对不同地区地下水类型的行程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屈吉鸿  李跃鹏  陈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04-17606
为解决地下水数值模拟过程中的空间离散和后处理难题,快速、准确评价地下水资源,在ArcGIS平台上,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进行空间离散,通过ArcGIS的3D分析模块生成地下水流场图,采用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开发了基于ArcGIS的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评价系统,并应用到滦河平原20%、50%和75%频率年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迁安市滦河平原区地下水位明显受降水量、河水流量和开采量的控制,其中,滦河径流对地下水位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简单多边形的Delaunay三角剖分,在计算机图形学及地学问题三维建模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判断多边形的凹凸性,直接对多边形建立最大凸包,在建立凸包的基础上建立Delaunay三角剖分的方法,设计了一个有效的数据结构.在剖分的基础上,去除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在多边形内的三角形即可得到满足需要的三角剖分.为了提高处理大规模数据的速度,实验中对数据进行了分块处理,提高了建网的速度.最后利用OpenGL技术实现了剖分后的地形三维显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在分析各种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国内外GIS技术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为模拟地下水动态特征和进行资源评价建立了基于GIS的具有地下水模拟功能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四川攀枝花地区的地下水评价中。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调蓄能力差,开采潜力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试验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等分析确定的基础上,运用实测资料对Visual modflow模型进行了识别,并对试验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认为:三湖河的侧向补给是试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区域地下水开采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张飞  唐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74-15575,15618
针对目前农业地质环境评价涉及因素众多、对其做综合评价比较困难的问题,提出当前农业地质环境评价的重点及难点是地质特征的数字化及量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杭州市萧山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评价定量化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通过对采样所得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到了3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主因子,并进一步计算了3个主因子的得分。结果表明,不同浅层地下水样品其R型主因子的因子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评价的定量化表示,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分类利用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主要城市地下水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2003年4至6月份新疆7个城市地下水42个水样监测结果,以各城市为评价单元,以《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为评价标准,选择总硬度、矿化度、氨氮、挥发酚、高锰酸钾指数、硫酸盐和氯化物这7个项目作为评价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新疆7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矿化度和总硬度较大,总体水质较好。应加强地下水保护及地下水资源质量管理,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工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工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是新疆最早的流域之一,虽然是独立的小流域,但流域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单元的完整性,具有大流域的分布规律。有关部门曾对该流域的地下水资源几做评价,但结果却各不相同。笔者对三工河流域历次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水均衡法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数值模拟是地下水开采设计和预测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辽地区水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均衡模拟法对通辽地区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及其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资源进行系统评价。文中提出了水资源的周期评价观点,即评价水资源时应以大周期作为评价时段,那种以任一时段隔评价期的作法是造成评价水资源量偏大或偏小的重要原因,根据上述新观点,我们评价了各项水资源量的年动态变化过程,并进行了月分配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2.
银川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在防止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区别不同地区地下水环境的脆弱程度,定量化评价地下水环境潜在的易污染程度,警示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保护对策.以银川平原水位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包气带介质、土地利用5项参数作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按评价单元进行划分,对银川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的综合评价和地下水脆弱性等级分区,可以帮助决策者和管理者制定地下水管理战略和方针,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直接投入到容易受到污染的地区,最大限度地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呼市南郊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对呼市南郊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保护南郊地下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地下水资源紧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济南市典型流域地下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8年,典型流域地下水补给量68.13 mm,地下水补给资源量2.74×108m3。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与地下水补给量均具有相关性,年尺度下,R2达到0.95。2014~2018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呈增加趋势,其中,特枯年0.40×108m3,枯水年1.44×108m3,平水年4.01×108m3。受地形与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地下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在空间上呈聚合分布。研究结果对于济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勤盆地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斌  李智杰  蔡明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01-14302
从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统一的角度提出了地下水潜力的评价方法,介绍了地下水潜力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及评价步骤,并对民勤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民勤盆地地下水已无开发潜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据水文地质实地调查资料,利用卫片、航片解释,对板滩井盆地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结构,地下水导水通道的构造,形态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索了这一干旱区地下水开发的稳定补给水资源,就人工绿洲平衡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通辽地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地下水水质长观测资料及专项实验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Fuzzy)和灰色关联分析(Crey)方法以及综合指数(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对通辽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在逐年回大,局部区域污染严重,个别指标严重超标,内梅罗指数呈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综合叙述通辽地区水资源动态模拟评价基本原则与水资源系统水量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应用均衡模拟法和有限单元模拟法对通辽地区重点研究时段地下水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了降雨入渗量,潜水蒸发量,水库渗漏量,河渠渗漏量,侧向净补给量随降雨量,水面蒸发强度,水库蓄水量,水位,河渠流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机理及其已开发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9.
王洪莹 《现代农业》2010,(10):78-79
地下水是城乡居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防治地下水污染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掌握铁岭市地下水现状,对铁岭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进行详细调查评价,对分散式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定性普查。采用某指标变化指数评价法,评价其污染状况,划分地下水污染等级,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本文对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开发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地貌部位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差异,提出不同生态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注意事项。考虑到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今后应严格管理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保持合理的生态水位和合理比例的生态用水量,注意防止地下水过度开发引发新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