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新城疫对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病毒是一种突变快、进化快的病原,该病毒毒力的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毒力具有本身的演化趋势。通过对新城疫病毒的生物特性、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及与其毒力演化相关的因素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与流行趋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新城疫对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病毒是一种突变快、进化快的病原,该病毒毒力的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毒力具有本身的演化趋势.通过对新城疫病毒的生物特性、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及与其毒力演化相关的因素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演化与流行趋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病毒蛋白与病毒毒力密切相关。病毒入侵宿主时,宿主通过诱导天然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抵御病毒入侵。此外,新城疫病毒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伤甚少,具有抗肿瘤作用。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划分、病毒结构蛋白与毒力的关系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病毒抗肿瘤作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深入研究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进一步防控以及利用新城疫病毒进行肿瘤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间营养体不亲和性(vegetative incompatibility,vic)基因差异对低毒力病毒传递的影响,将具有不同vic基因的毒力菌株(受体)和低毒力菌株(供体)进行配对培养,并对病毒的传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栗疫病菌的营养体不亲和性是低毒力病毒传递的重要障碍,但不是绝对障碍;不同vic基因位点对病毒传递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相同vic基因型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为100%,相差的vic基因位点数越多,病毒的传递率越低.病毒的传递率具有vic基因位点的非对称性,同时还受到菌株的遗传背景、vic基因上位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巴巴什”系病毒用氧化氮和在較小程度上用磷酸銀鹽处理后丧失了对小白鼠的毒力;并用来对小白鼠进行免疫接种。根据作者的意見,降低病毒毒力的主要因素是Ag~+。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和传播流行性。结果表明: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有较高的毒力,温度对毒力有很大的影响,在17℃与23℃的条件下,LC50分别为104.56,105.92PIB/mL;感病幼虫的尸体容易腐烂流脓,且脓汁内含有大量病毒。低温贮藏对该病毒的毒力没有明显影响,说明AcMNPV-AaIT有较好的传播流行性,是一种理想的生防病毒。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Hyphantria ounea Drury)核型多角体病毒是由丹东动植物检疫所与辽宁省蚕科所先后于丹东地区采到,经室内外试验证明,对美国白蛾有较强的毒力.但能否感染柞蚕,这对蚕区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病毒在不加任何物质的情况下,其毒力于保存期常伴有活性损失,使毒力逐渐衰减.毒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生产上的使用效果.为此,我们做了如下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病毒来源由丹东动植物检疫所提供的病毒虫尸,经过虫体扩繁获得.室内对柞蚕感染  相似文献   

8.
猪腹泻病因非常复杂,首先是传染性腹泻。平时寄生于胃肠道的微生物并不引起猪患病,往往由于其毒力增强而起致病作用。病毒、细菌、原虫和真菌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下,毒力大大增强。病毒的种类较多,有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梭状杆菌  相似文献   

9.
柞蚕脓病的传染,主要是以多角体这种形态的病原物食下感染。据报导,病毒多角体长期贮存,毒力相当稳定。有人试验,家蚕多角体可以感染25年(Bolle,1907)。据我们试验,柞蚕脓病蛹,室内干保存三年,仍有感染力,但毒力明显下降。多角体蛋白虽然对病毒有保护作用,但是柞蚕饲养在野外,病毒落入野外柞林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多角体会发生裂解,毒力也会衰减变化,研究多角体在所处的环境中的裂解情况和毒力变化,对掌握本病的传染经路,流行规律以及预防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试验,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导,本文主要借助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0.
随着猪瘟预防注射的普及和推广,各地定期免疫密度一般都达到95%以上。猪瘟病已得到基本控制,特别是典型猪瘟的病例很少见到。但非典型猪病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低毒力猪瘟病毒株的感染。这种低毒力猪瘟病毒主要来自猪瘟强毒,长期地、零散地、重复地通过免疫不全的猪体,使其毒力逐渐减弱,但仍保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斑蝥素作为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核型多角体病毒(OrerNPV)的生物增效剂,研究探讨斑蝥素对OrerNPV室内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的作用。通过室内对病毒制剂添加不同浓度的微量斑蝥素,测定分析其对OrerNPV毒力的增效作用,对增效作用进行了林间测试。研究发现,室内条件下斑蝥素对OrerNPV毒力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显著缩短病毒对害虫的致死时间、并提高致死率;同时,斑蝥素作为增效剂显著提高了OrerNPV对灰斑古毒蛾的林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鹅源禽副粘病毒NA-1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从吉林省分离的鹅副粘病毒NA-1株应用SPF鸡胚进行传代,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HA及HI试验、血清学鉴定、毒力鉴定、AGID试验、血凝谱的测定、动物感染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发现NA-1株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具有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毒株,遗传进化树分析属于基因Ⅶ新城疫病毒。该病毒对鹅、鸡均具有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PF鸡胚将送检的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盲传一代,再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对F1代尿囊液进行新城疫病毒(NDV)快速检测,同时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NDV分离及鉴定的方法加以验证。通过对3423份样品的检测,检出阳性样品453份,阴性样品2959份,可疑样品11份,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9.3%,阴性符合率为99.7%。对全部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证明均含有新城疫病毒(NDV),再将全部阳性样品分离物进一步作毒力鉴定,结果有强毒力株、中等毒力株及弱毒力株,因此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F1代尿囊液新城疫病毒快速、准确率高,呈阳性者不全是NDV强毒力株感染,还有NDV中等毒力株或弱毒力株感染。  相似文献   

14.
对IBRV/JZ06-3基础毒株免疫犊牛后是否会出现毒力返强现象进行了研究。以4m L/头病毒含量为107.4TCID50/m L的IBRV/JZ06-3弱毒活疫苗滴鼻免疫犊牛,通过疫苗回滴毒力测定、连续临床观察、采集鼻拭子分离病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BRV/JZ06-3基础毒株免疫犊牛后没有出现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从鼻拭子中未分离出病毒,可见该毒株对犊牛免疫后没有出现毒力返强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鸽副黏病毒ND167在SPF鸡胚传代中毒力和F基因序列变化,运用有限稀释法将ND167连续传代扩繁,每代次均选择病毒稀释度最高且血凝价最高的尿囊液进行传代,共传10代次,测定第1、5和10代次的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F基因序列。结果表明,ND167在鸡胚传代过程中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虽未突变,但是毒力却在逐渐增强,从中等毒力株演变为强毒力株。说明对于PPMV毒力判定需要根据动物实验进行,需警惕PPMV在鸡群中反复传代引起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重组杆状病毒(AcMNPV-BmKIT-Chi)经紫外线照射后对棉铃虫幼虫的感染,来确定病毒对紫外线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病毒(2×106,2×107和2×108 PIBs/ml)经紫外线照射后,在感染前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一浓度的病毒经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10,30,60,90,120 min)对病毒的毒力影响结果无明显趋势,但照射对其感染初期有一定的影响。从整个感染过程来看,紫外线对病毒的毒力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新城疫病毒基因组NP/P位点表达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弱毒力重组新城疫病毒rClone30-CD和中毒力重组新城疫病毒rAnhinga-CD。MTT检测结果表明,在协同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条件下,两株重组新城疫病毒可在体外有效杀伤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Balb/c鼠尾静脉注射小鼠肝癌细胞H22构建小鼠肝癌细胞转移模型,经重组病毒协同5-FC联合治疗,荷瘤小鼠转移肿瘤体积显著缩小、肿瘤组织出现明显凋亡与坏死。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中毒力重组新城疫病毒rAnhinga-CD抑瘤效果优于弱毒力重组新城疫病毒r Clone30-CD。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生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在研究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所用毒种的毒力、免疫原性、保存期等的基础上,测定4种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50%鸡胚感染量(EID50),选取滴度较高病毒作为毒种,建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种子批,并测定其毒力。[结果]含毒尿囊液在冻干前后对鸡胚的毒力不变。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该毒的毒力中等,可为雏鸡提供保护。M41株种毒的EID50和免疫原性在7代内无变化。湿毒在-15℃保存半年以内,其毒价基本不变。种子批建立后未受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结论]该种子批可以用于生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相似文献   

19.
把有毒力的病毒注入牛的乳头管内引致全身性的口蹄疫,17天以后所采集的牛奶对动物仍有传染性。在病毒悬浮液中加入0.5%氧化乙烯而制成了抗原。再用消毒氮通过悬浮液所产生的气泡以除去氧化乙烯。每次挤奶后,将非活动性病毒注入乳头管中(1∶20稀释的20毫升),连续注射两天。一周以后,再将有毒力的病毒注入乳房内则不发生口蹄疫,并且挤  相似文献   

20.
国内流行的猪无名高热已被许多学者证实为温和性猪瘟。病毒株的抗原与石门系标准毒株相一致,但毒力降低。对其致病特性、流行规律、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和毒力变异性情况等均有研究。本试验只将温和性猪瘟病毒的形态特点和石门系标准毒株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