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微量外围血淋巴细胞培养以及Ag—NoRs染色、C—分带技术,对合作猪体细胞染色体的核型、核仁组成区以及结构异染色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NF=64;银染阳性核仁组成区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0.22、0.47和0.31,平均有3.02条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被正染,Ag—NoRs联会的频率为1.29%;合作猪染色体的C—带类型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以及核仁组成区银染色(Ag—NORs)技术,对淮南猪体细胞核型以及核仁组成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NF=64;细胞分裂中期银染阳性核仁组成区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3659、0.2683、0.1951和0.1707,平均有2.17条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被正染。  相似文献   

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以及C-带、G-带和银染技术,对云南地方猪种撒坝猪、大河猪进行了显带染色体研究.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Ag-NORs定位于7号和10号染色体.撒坝猪、大河猪的G-带带型与其它家猪相似,C-带和Ag-NORs具有多态性.撒坝猪和大河猪的C-带和Ag-NORs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华南野猪的核型及其与家猪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华南野猪(Sus scrofa chirodentus)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核仁形成区(NOR)。其结果显示,华南野猪的染色体数目2n=38。与过去报道的欧洲野猪和中亚及远东地区的亚洲野猪各亚种(2n=36)比较,少1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而多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形态和G-带带型均与过去报道的家猪相同;C-带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结构异染色质显示深染,其余双臂染色体(2—12号和X)着丝粒区均浅染;核仁形成区(NOR)亦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惟8号染色体有的细胞仅出现一个具有活性的NOR。本研究结果表明,华南野猪与欧洲和中亚、远东地区野猪亚种的核型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与家猪完全一致。这揭示了华南野猪与家猪在起源和进化方面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核型进化理论,华南野猪很可能是现代家猪的原始祖先之一。  相似文献   

5.
云南龙陵黄山羊的核型及C-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龙陵黄山羊的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结果表明:龙陵黄山羊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C-带,性染色体未显C-带。雌性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分布于No.1,2,3,4,5,25号染色体,雄性分布于No.1,2,25号染色体,显示了性别及分布多态性。研究还发现三种不同的联合(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6.
(SD—Ⅰ)系猪银染核仁组织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有效银染核仁组织区的位点分布集中在10号和8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当只有一个有效银染发生时,它一定出现在10号染色体的一条单位上。在本次试验中。仅发现一例其有效银染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有效银染核仁组织区的数量分布在1~4之间,优势银染数目为三。认为细胞悬液保存技术不适于核仁组织区银染处理。  相似文献   

7.
对杜洛克、巴克夏、关中黑和八眉猪的Q-、G-和C-分带的多态性作了祥细的比较分析。发现Q-,G-分带在品种、个体及同源染色体间有多态性。随着染色体的伸长和带纹的进一步精细,多态性表现的愈多愈明显;C-分带的多态性在品种、个体、细胞及同源染色体间广泛存在,同源染色体间C-带多态性具品种特征和个体特征。此外,发现家猪染色体中存在“额外”G-带和“额外”浅染区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北农业大学畜牧场埋植(或添加)增瘦剂的长—巴F_1杂种肥育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以及银染色技术,对14头个体染色体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的数目、分布以及其联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检验增瘦剂实用于生产实践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埋植组和喂药组(分两个剂量)二倍体细胞染色体Ag-NoRs的平均数分别为1.98、1.99、2.00和1.98,组内个体Ag-NoRs的众数均为2,Ag-NoRs联会的频率分别为1.41%、0.49%、0.65%和0.5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Ag-NoRs平均数及联会频率均未出现显著的差异。从而证明,在细胞遗传学的Ag-NoRs指标上,二增瘦剂对长——巴(F_1)肥育猪具有安全性,可以在生产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浙江中白猪和杜洛克猪染色体核仁组成区(Ag-NOR)。浙江中白猪和杜洛克猪Ag-NOR平均效分别为2.08和2.46,总频率0.520和0.618,猪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浙江中白猪公(2.08)母(2.08)间无差异,杜洛克猪公(2.55)母(2.40)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PHA体内二次注射法及快速银染法对德国镜鲤和不同倍性的泥鳅进行银染核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德国镜鲤中期分裂相及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的数目为1~2个,含有2个Ag-NORs频率最高,分别为80%和56%。二倍体泥鳅中期分裂相及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的数目为1~2个,含有2个Ag-NORs频率最高,分别为72%和60%。四倍体泥鳅中期分裂相及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的数目为1~4个,中期分裂相中含有3个Ag-NORs,频率最高为36%,间期核中含有2个Ag-NORs,频率最高为40%。德国镜鲤2n=100,核型组成为30m+26sm+30st+14t,NF=156。NOR的染色体在核型中位置和NORs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sm组第8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NOR的染色体在核型中位置和NORs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均是:m组第1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研究结果证实德国镜鲤与中国鲤鱼一样,是多倍化后经历二倍化过程演变而来,是二倍化的四倍体,即染色体数目为2n=100。四倍体泥鳅进行加倍后未发生二倍化或在二倍过程中,是遗传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n=100。  相似文献   

11.
雅南猪四个地方类群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以及胰酶—G带、C—带和Ag染色技术对雅南猪四个地方类群的组型,染色带型以及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18S+28SrDNA的定位和数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地方类群体细胞二倍体为2Ⅱ=38,核型为2n=10sm+4st+12m+12t,NF=64,Ag-NOR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它们的G—带型相似且与国内外其它品种猪基本一致,而C—带和Ag—NORs在类群间存在多态性。本文还就Ag—NORs多态性进行了多种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两个藏猪类群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5个微卫星引物对2个藏猪类群(合作猪和迪庆猪)及参照群体成华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5个微卫星引物均具有多态性,3个猪种在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8个;合作猪、迪庆猪和成华猪在5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104,3.0696和3.1250,位点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713,0.6405和0.519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402,0.5656和0.5798;遗传分化系数表明,2个藏猪类群间亲缘关系较近(GST=22.07%),二者与成华猪的关系较远(GST=22.46%,GST=31.1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的F#-1代杂种鹿的能育性进行了研究。从F#-1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Ag—NORs的观察表明,F#-1双亲鹿的染色体高度同源,差异只涉及一个罗伯逊易位;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显示出F#-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很好的配对,形成31个完整的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1个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染色体的三价体和XY双价体。三价体的顺式构型有利于同源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而产生平衡配子;睾丸组织切片证实了F#-1的生殖腺生长发育正常。所以,F#-1两性皆育。说明其亲本鹿之间隔离机制不完善。这两种鹿应属同一个孟德尔群体。  相似文献   

14.
以家兔为实验动物,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Ag-NORs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Ag-NORs在细胞间、个体间以及每个家兔品种间数目变化范围均有差异;5个品种间差异显着大于品种内个体间差异.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德系安哥拉兔、青紫兰兔、大耳白兔Ag-NORs均数分别为3.31、3.05、2.67、2.96和3.62,说明Ag-NORs具有品种间特性,作为遗传指标,可用于研究家兔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青紫蓝兔、加利福尼亚兔、大耳白兔、新西兰白兔,德系安哥拉兔等5个家兔品种。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制备早中期染色体。并利用Ag-As、Ag-Ⅰ及1-stcp等3种方法进行Ag-NORs数目和频率分布的研究,分析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制备的染色体其长度较长,可以被准确编号,并通过G-带分析支持了上述结论。在3种银染方法中,以1-step法最为满意。家兔的Ag-NORs定位于第13、16、20号染色体短臂和第21号染色体长臂端部。家兔Ag-NORs在细胞间、个体间、品种间均有差异,上述品种的Ag-NORs均数分别为3.27、2.97、3.53、2.93、2.67,品种间差异显著大于品种内个体间差异,说明Ag-NORs具有品种特征。并且以Ag-NORs的数目和频率分布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西兰白兔、青紫蓝兔、加利福尼亚兔、德系安哥拉兔为一个类群,而大耳白兔为另一个类群。证实Ag-NORs作为遗传指标,具有品种特征,可用于研究家兔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