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物营养学作为畜牧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整个饲料行业乃至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从营养学概念出发,回顾了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标志性成果,分析了传统动物营养学存在的局限和不足,结合当前学科处于"由静转动,由粗变细"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走向,从战略制定、研究重点、理论体系、研究领域、技术研发、生态保护方面展开论述,强调构建系统动物营养学体系,攻破动物营养研究中的"黑箱",以实现资源环境、动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学科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饲料添加剂按其对动物营养作用的不同,分为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一般列为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目前,研制开发应用比较新型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主要有: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酸化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它们是当今乃至未来几十年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下面对其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论动物营养学与生态学的基本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动物营养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营养的概念以及研究内容;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动物营养学的指导作用。最后提出了动物营养学研究和技术的应用应尊重生态道德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动物微生态理论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动物微生态理论概述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学 ,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间的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康白 ,1988)。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在其后20多年中迅速发展 ,今天已形成包括动物微生态学在内的多门交叉学科。根据微生态学的定义 ,文心田 (1997)将动物微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体内微观环境中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的微生态学分支”。一般认为 ,动物微生态学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即动物微生态平衡理论、动物微生态失调理论、动物微生态营养理论、动物微生态防治理论等。动物微生…  相似文献   

5.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系统动物营养学导论》学术著作的问世后近8年来系统动物营养学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包括微观营养学理论、饲料-营养学组学理论、动物多层次营养平衡理论、营养组学型饲料产品理论和技术及日粮营养诊断技术等5个方面,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巨大的增长,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超过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商品饲料总产量达到1.81亿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7950万吨、2775万吨和3825万吨。这不禁让人想到支撑其快速发展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营养学自18世纪启蒙经过长期发展,到现阶段进入了由传统动物营养学向现代动物营养学的转型阶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动物营养与多学科交叉渗透向广度发展,衍生出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如营养与免疫、饲料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7.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同时,研究各种饲料供给可利用养分和能量的数量,从而在质和量上满足动物营养需要。我国动物营养研究正在从常量到微量、从静态到动态、整体到组织、表观到内涵,单因子对比到多因子互作深入发展。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的学科。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与免疫学发展进程紧密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基础生物学科的发展,免疫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营养和水生动物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营养素…  相似文献   

8.
张明海  李熠 《野生动物》2008,29(3):138-146
有蹄类动物营养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新学科,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动物种群和其环境中食物资源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构成了这一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本文从食性分析、营养状况评价、食物营养质量评价、消化与能量代谢、取食行为、营养容纳量和营养生态位等主要方面对这一学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畜禽营养代谢病学是随着现代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在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环境卫生学、兽医临床病理学、家畜内科学、家畜产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且实践性很强的畜牧、兽医科学领域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系统地研究探讨与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关系密切,危害严重的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营养代谢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防制,以及病与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从而掌握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发展规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的饲料加工技术除传统的粉碎、调质、制粒外,还包括微生物发酵、挤压膨化、化学处理等技术。饲料加工技术研究成果为饲料工业的发展及动物营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种状况也阻碍了动物营养科学最新成果的应用。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量是动物营养的两大重要基础,而饲料加工技术及生产工艺都会影响这两大基础,因此与动物营养相关的饲料工艺技术研究一直受到学者  相似文献   

11.
动物营养系统调控理论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系统工程理论的兴起及其向各学科各行业的渗透,已在一些领域和学科中取得了重大技术和经济突破。近年来,根据系统工程而兴起的动物营养调控系统理论和技术研究,已成为当代国际动物营养学与饲养学的主旋律。以营养系统调控理论为指导,开拓饲料工业科研、教学、生产的新领域,新途径,必将促进我国动物营养科学和饲料工业更上一层楼。一、动物营养系统整体调控的理论基础系统整体营养调控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将传统营养学以动物机体(实体)为研究中心,提高到以营养系统为中心,并以饲粮(日粮)和饲养程序(方式)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新水…  相似文献   

12.
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微观环境中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的微生态学分支.一般认为动物微生态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动物微生态平衡理论、动物微生态失调理论、动物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动物微生态防治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畜牧业》2016,(4):81-82
正长春海恩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家现代化高科技公司。公司以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农业大学等技术专家为骨干,从微生态领域所涉猎的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学、肽营养学、发酵工程学、生理生化学等多领域全方位探究微生物有益菌、抗菌多肽、细胞因子与畜禽营养疫病防控体系之间的关系,确立了畜禽养殖抗菌肽,即原生抗菌肽的系统理论,以及以原生抗菌肽为核心技术的动物保健品在养殖业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因其可通过研究生物过程的终端代谢产物来考察生物过程的整体变化及代谢轮廓特征而使其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代谢组学在医学、药理学、病理学、毒理学、食品科学、营养学等领域均有较多研究和应用,但其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还较为欠缺。本文就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其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生态营养学、微生态营养学的概念,同时论述了新兴学科一医学微生态营养学、动物微生态营养学和植物微生态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生态营养学、微生态营养学的概念,同时论述了新兴学科-医学微生态营养学、动物微生态营养学和植物微生态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添加剂研究与应用的理论基础是动物微生态学。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在动物体内环境(含陆生、水生、特种和实验动物)相互关系的生命学科分支,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重点研究正常微生物所寄居的动物;微生物对动物的生理效应(微生态平衡)、病理效应(微生态失调)及改善微观环境。本文介绍几种国内新近开发研制的微生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畜禽营养研究热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 ,动物生理生化技术、免疫学技术、酶工程及动力学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应用 ,使动物营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以下就近几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一综述。1 仔猪营养研究仔猪从胚胎到出生再到断奶的整个过程 ,经历了营养、心理及环境的 3种应激 ,因此人们从营养学、免疫学和消化生理学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以便通过透视仔猪消化生理结构及功能的发育规律 ,分析饲养和环境因素对仔猪消化功能发育的影响 ,从而探讨不同饲喂体系下仔猪的营养对策。1 1 仔猪消化生理及断奶应激 仔猪消化器官发育主要经历了细胞数量的增加 …  相似文献   

19.
学科交叉和进行学科内的学术交流是学科建设的内涵,对学科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1动物繁殖学相关学科 ①遗传学:先天、后天的影响,繁殖性状遗传力;②育种学:互为工具;⑧动物营养学:营养水平、特殊营养、有毒有害物;  相似文献   

20.
随着营养学和遗传学的深入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营养与遗传的交叉研究,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如营养基因组学(Nutrigenomics)、营养遗传学(Nutrigenetics)和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等。这些学科将营养和遗传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二者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更加全面地探索动物生长发育的机理。本文主要讨论目前表观遗传中的DNA甲基化机理,以及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营养素对DNA甲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