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树冠覆膜留树保鲜的沙糖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果实大小、留树保鲜时间对沙糖橘浮皮程度和果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大小和留树保鲜时间与浮皮程度显著正相关,即果实越大、留树保鲜时间越长,浮皮率越高、浮皮指数越大、浮皮程度越重;同一时期,不同大小级别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小果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大果,固酸比低于或显著低于大果;随留树保鲜时间的延长,2S、S、M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小幅上升趋势,L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小幅波动,无明显增减趋势,2L级大果达到最高值后呈小幅下降趋势;不同大小等级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清留树沃柑果实品质的变化,掌握其成熟期,探讨在桂林的适宜采收期,笔者于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对不同采收期留树沃柑果实进行了理化性状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果实的成熟,沃柑果实1月下旬开始退酸,2月中旬前,果皮呈橙黄色,风味甜脆,可滴定酸含量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全糖含量和糖酸比均较低;2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皮呈橙红色,甜脆、化渣,风味浓,可滴定酸含量降至较低稳定水平,可溶性固形物、全糖含量和糖酸比呈现递增或先增后降的趋势,但三者在这期间均保持在较高水平,Vc含量呈现降低趋势;4月中下旬以后,果皮呈橙黄色,味甜偏淡,部分汁胞出现粒化现象,不化渣。正常年份,建议桂林沃柑的采收期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较为适宜,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分期、分批采收。  相似文献   

3.
以秋姬李为试材,研究果园铺设反光膜对不同成熟期秋姬李果实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类黄酮、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促进李果实提前转色,覆膜后30d可显著提高果皮颜色,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实亮度降低,但果实颜色加深。覆膜可显著提高秋姬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色苷和总酚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和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缓解销售压力。12月至翌年1月,在广西桂林采摘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进行0.4%苯乙醇、5 mg/L油菜素内酯和45℃热水处理后进行常温贮藏试验观察,以常用化学保鲜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1.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和腐烂率逐渐上升,果皮的色泽、亮度、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波动变化,可滴定酸和Vc含量显著下降。2.45℃热水处理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延缓沙糖橘果实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下降速度,用于沙糖橘采后保鲜。热处理可显著提高贮藏后期沃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失重;提高W.默科特果实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对果皮色泽影响不显著;虽不能显著降低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采后腐烂率,但可以和化学药剂混合使用降低化学药剂使用浓度。3.苯乙醇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和热处理和油菜素内酯相比作用效果最显著,可提高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可滴定酸、VC以及色泽影响不显著,可用于沙糖橘采后保鲜。4.5 mg/L油菜素内酯处理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对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研究冬季不同树冠覆膜处理对W.默科特果实落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1月中旬对长寿区龙河果园W.默科特植株采取3种不同的树冠和地面覆膜组合,统计和分析W.默科特果实的落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冬季树冠覆膜处理降低W.默科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但提高果实固酸比。对果实色泽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冬季树冠覆膜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W.默科特果实冬季落果率,其中地面反光膜 树冠覆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9年生“慈荠”杨梅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及土施硫酸钾和复混钾肥各处理,杨梅果实纵横径、果实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花青苷和总糖、还原糖、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梅果实纵横径、鲜重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青苷和总糖、还原糖、葡萄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施复混钾肥较等量硫酸钾效果显著。其中,株土施复混钾肥1.5kg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青苷、总糖含量最高,提高杨梅果实品质效果好;叶面喷施0.4%复混钾肥杨梅果实固酸比、还原糖含量最高,其对提高果实的风味品质有重要作用,实际生产中,可二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嫁接在酸柚上的金桔蜜柚进行不同套袋处理,分析其果实品质指标(单果重、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全糖、固酸比)及果皮转色情况的变化;探究不同套袋处理对金桔蜜柚果实品质及果皮转色的影响,为筛选金桔蜜柚合适的套袋及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套袋处理会对金桔蜜柚品质及果皮转色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不同纸袋类型影响不同;在保证果实商品率,即果实外观的前提下,从金桔蜜柚果实生理品质及转色情况角度出发,金桔蜜柚适宜选用外棕色内黑双层柚果专用纸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常规与有机‘脐红’猕猴桃,从刚采收的鲜果(可溶性固形物>6.5)在常温条件下贮存到腐烂,每间隔7天测定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和Vc含量,分析‘脐红’猕猴桃在后熟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动态,有利于指导人们在果实营养品质最佳时食用。结果显示,猕猴桃果实在从采收成熟度向生理成熟度过渡时,果实硬度和总酸都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Vc含量先升高再降低;有机栽培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贮藏品质都优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晚熟柚类良种徐家白柚的适宜采收期和耐贮性,本试验对该品种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和贮藏100天和160天的果实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徐家白柚最佳采收时间为12月下旬,此时固酸比为15.18。徐家白柚果实贮藏100天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变化不大,失水率仅18.88%,好果率为100%,果面光滑,内质优,风味佳,商品性好;贮藏160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所下降,但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减少,Vc含量也有所下降,部份果实果肉有酒腐味,食用价值大大下降,好果率仅6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红美人’果实品质特征,从其果实自身形态特征着手,研究了果实大小形态、着生方位、挂果时间及低温贮藏等因素对果实内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糖酸比超过20、SSC超过14%的优质果实多分布在果重为150-240 g、果形指数小于1.0的区间。单个果实不同纬度的品质差异较大,从果梗到果顶部位,果皮厚度呈逐渐变薄的趋势, SSC依次升高,而TA 的含量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树冠方位的果实品质均无显著差异。在果实的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由初熟期的13.65%增长至完熟期的15.29%。可滴定酸含量(TA)则呈现一个降低再升高的过程。5+0.5℃的低温贮藏60 d,果实SSC和TA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初期下降速率显著,后期的变化则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架型(厂形、厂-V形)‘贵人香’葡萄为研究试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两个时期对其进行摘叶处理,测定其葡萄果实的单粒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人香’果实品质的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适宜的摘叶时期。结果表明,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两个时期进行摘叶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葡萄果实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不同架型‘贵人香’葡萄品质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徽州雪梨中主要品种梨花粉对‘初夏绿’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金花早’、‘细皮’、‘木瓜’、‘回溪’、‘药梨’、‘溪源白’等6个徽州雪梨主栽品种的花粉,分别对‘初夏绿’梨进行人工授粉,分析不同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石细胞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花粉对‘初夏绿’梨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石细胞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回溪’授粉的果实单果重最高(316.57 g),果实纵横径较大;各授粉组合果实在果形指数上显著差异;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以‘药梨’授粉最高(12.04%);‘细皮’授粉时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052%,糖酸比最高为144.97;石细胞含量方面,‘金花早’、‘回溪’、‘木瓜’授粉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通过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比较6个供试的授粉品种中,以‘金花早’及‘溪源白’授粉所得‘初夏绿’果实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区的‘红香酥梨’为试材,研究了3个采收期果实在20℃常温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组织膜透性、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以及果实腐烂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采收越晚,果肉和果心的相对电导率越高。9月1日(盛花期后138天)采收的果实,果肉硬度、TA和Vc含量保持较高,但单果重低,果面着色差,果皮的膜透性强;9月19日(盛花期后156天)采收的果实,SSC和固酸比高,果皮颜色亮(L值高)、着色好,但贮藏后期,果实Vc含量下降明显,腐烂率较高,贮藏时间短。9月10日(盛花期后147天)采收的果实(种子颜色3/4左右变褐、SSC为 11.04%、果肉硬度6.36kg/cm2),能保持果实相对较高的硬度、Vc含量和固酸比,口感较好,贮藏30天时,果实腐烂率相对较低,贮藏效果最好,商品性最高,可以作为红香酥梨长期贮藏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地膜覆盖在云南菠萝生产中的作用,设置以不覆盖为对照和黑色地膜覆盖两种处理,研究地膜覆盖对菠萝营养生长、果实品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盖可以增加各个生育期的D叶的长度和地下根系干重;显著增加菠萝果实的单果重、小果数、果实的纵横径和纵横径比例;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糖酸比;提高菠萝单株生物量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量,可显著提高单株收获指数;提高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橙类三大类型品种——普通甜橙、脐橙、血橙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对各种甜橙品种果实的主要品质特性,包括果皮颜色、单果重、果形指数、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脐橙单果重最大,种子最少,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血橙果实品质优于普通甜橙,长寿区的塔罗科血橙品质较佳,可能与其特殊的气候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增强UV-B辐射对“贵妃”杧果产量、果实品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在田间人工模拟96 kJ·m-2·d-1增强UV-B辐射处理“贵妃”杧果成年树,以自然光为对照,测定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成熟批次比率、单位树冠体积果实产量和常规品质。结果表明,处理的果实成熟期明显提前,单果重下降,但单位树冠体积产量效率无显著差异;在第一批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固酸比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后两批果除5月7日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外,处理与对照在其余品质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可见,96 kJ·m-2·d-1的增强UV-B辐射通过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而促使果实提早成熟,导致第一批果实综合营养风味品质优于对照;使平均单果重降低而又不引起单位树冠体积产量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花期喷施不同浓度(10、20、30、40 mg/kg)赤霉素(GA3)和环割对灵武长枣生长发育、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和环割提高1 a主枝叶片光合作用。 30 mg/kg的GA3处理显著促进1 a主枝枣吊伸长和加粗生长,环割处理枣吊长度和粗度与CK无显著性差异。20-40 mg/kg的GA3和环割能显著提高坐果率,但降低了果实横径、单果重。GA3和环割提高了灵武长枣果实Vc、可滴定酸含量,GA3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环割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与ck无显著性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坐果率情况,生产上喷施20 mg/kg的GA3,建议采用环割来调控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确定瓯柑合适的采摘期,为瓯柑的采收、贮藏和销售提供参考。设置了三个采收期,测定了不同采收期的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失重率、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指标。结果表明,采收期Ⅰ的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较低,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酸含量高;采收期Ⅲ的果实品质较好,但在贮藏中果实腐烂率高,果实容易失水干枯;采收期Ⅱ的果实,贮藏结束后果实腐烂率低,无干枯果,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高,总酸含量低,果实外观品质和口感好,并在常温贮藏中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耐贮性以及商品价值,因此认为采收期2(11月下旬)为瓯柑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以芙蓉李为试材料,采用铺设反光膜和套袋,研究光照对芙蓉李树冠下部光照条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反光膜可显著增强树冠下部光照,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色苷含量,而对果实大小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无光条件下,芙蓉李果皮为黄色,果肉花色苷含量显著降低。可见,光照是影响芙蓉李果皮和果肉花色苷积累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光照条件可有效提高芙蓉李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中熟苹果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适时采收苹果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品种‘乔纳金’、‘金冠’和‘华红’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随着果实不断成熟,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不断降低,采收时期对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并无明显影响;‘乔纳金’、‘华红’在第三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而‘金冠’在第二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采收期与‘乔纳金’、‘金冠’、‘华红’果实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增加,果实品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后期采摘苹果应按照品种特性,决定适宜采摘期。综合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等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确定‘乔纳金’、‘华红’苹果最佳采收期为9月30日左右,‘金冠’采收期为9月18~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