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防治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的有效诱抗剂,对6种诱抗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和香菇多糖对黑斑病的防效显著,阿泰灵和赤.吲乙.芸苔的防效其次,超敏蛋白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效较差;阿泰灵对果腐病的防效较好,氨基寡糖素和芸苔素内酯其次,赤.吲乙.芸苔、超敏蛋白和香菇多糖几乎无效果。建议生产上选用芸苔素内酯、香菇多糖或阿泰灵对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选用前期获得的3株生防菌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猕猴桃软腐病接种和自然发病防治以及相关表达机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2-1,PL7,NL4对猕猴桃软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3.49%、74.82%和49.33%,菌株P2-1的抑制效果最好,PL7次之,NL4最差;接种试验中菌株P2-1,PL7,NL4对猕猴桃软腐病均具有抑制作用,但以菌株P2-1的抑制效果最好,PL7次之,NL4最差;3株生防菌均能显著降低猕猴桃软腐病自然发病率,其中以菌株P2-1处理的发病率最低,且这3株生防菌处理均对猕猴桃品质无影响;3株生防菌处理猕猴桃果实,其基因PR1、PR5和SOD的表达显著上调。研究结果为菌株P2-1,PL7,NL4开发成防治猕猴桃软腐病的生物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芒果镰刀菌病害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开展了4株生防芽孢杆菌对芒果上镰刀菌的平板对峙和分生孢子萌发等室内生物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供试生防菌发酵液对芒果镰刀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FCK抑菌活性最强,最高达66.10%,抑菌带达0.85 cM,菌株5a-9、6c-5次之,菌株6a-3抑菌率最弱;菌株FCK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高抑菌率达56.80%,菌株6a-3次之,菌株6c-5最低;生防菌的发酵灭菌液热稳定性差,高温灭菌后抑菌活性显著下降,对部分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生作用;发酵灭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促生作用强于发酵滤液。本研究表明,供试芽孢杆菌可以作为芒果镰刀菌病害的生防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猕猴桃黑斑病抗性品种利用、选育和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饼接种法测定江西省奉新县23个猕猴桃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大小;选取室内对黑斑病菌具有强毒力的6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3个品种中10个免疫、8个抗病、5个感病;1%申嗪霉素SC和50%咪鲜胺锰盐WP对猕猴桃黑斑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这两种药剂对猕猴桃果腐病也有较好的兼防效果。基于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奉新大多数猕猴桃品种对黑斑病高抗或抗病,少数表现感病;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申嗪霉素和咪鲜胺锰盐开展猕猴桃黑斑病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芽孢杆菌(Bacillus)能产生多种抑制真菌的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已成功应用于包括桑树真菌类病害在内的多种植物真菌类病害的生物防治.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生防芽孢杆菌抑菌物质的研究进展,包括生防芽孢杆菌抑真菌物质的种类、抑菌作用机制及其在桑树和其他植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同时对生防芽孢杆菌在桑椹菌核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研发和应用新型生防菌剂防治桑树真菌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2%纳米银溶液、0.3%四霉素水剂、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溃疡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865、0.0928、1.1044、2.2965、3.6714和5.228 mg/l;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99.8%硝酸银、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EC50分别为11.416、13.981、16.9523和20.1025mg/l。选用5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71.06%;其次为72%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0.2%纳米银溶液、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0.39%、63.31%、53.78%;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平均防效为44.80%;此研究为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苜蓿菌核病生防菌及化学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毒力测定法比较11种化学药剂对苜蓿菌核病的抑菌效果,其中45%五氯·福、50%速克灵和55%甲硫·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均能抑制病原菌生长。温室生测表明45%五氯·福防治苜蓿菌核病效果最好,500倍液防效达73.9%。从江苏省句容地区苜蓿根围土壤中分离到415株细菌,采用平皿对峙法从中筛选到3株对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代号S1和S2的菌株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超过1.5cm。温室生测菌株S2对苜蓿菌核病的生防效果最好,接种病原菌10d后防效达67.5%,15d后为61.7%。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枯草芽孢杆菌在体内、体外的抑菌性能,旨在保障枯草芽孢杆菌的饲用效果,重点总结3方面:其一,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评估方法;其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牛津杯法体外抑菌试验评估);其三,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畜禽肠道菌群的调控效果(体内抑菌试验评估)。体外试验文献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肠道有害菌和饲料源有害菌的抑菌报道较多,对肠道有益菌和其他商业益生菌的抑制研究很少,且不同菌株的抑菌性能差异较大,这与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畜禽肠道有益菌及个别有害菌调控出现差异化结果相符。文章建议完善枯草芽孢杆菌体外抑菌评估的体系,这有助于筛选安全的菌株及高效地研制单一和复合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相似文献   

9.
1997年5月至2001年7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根腐病防治的研究表明,沙打旺根腐病病原菌经鉴定为茄病镰刀菌黄芪专化型和尖孢镰刀菌黄芪专化型,为世界首次发现;BM生防菌剂在田间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和促进生长作用,防治效果49.13%~64.18%,是防治沙打旺根腐病最佳的生防菌剂,具有防效好、持效长、能延长沙打旺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枯萎病是毁灭性土传病害,引入生物防治技术可有效降低目前化学杀菌剂的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研究了2株香蕉枯萎病生防芽孢杆菌C10-1和A5-6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porum f. sp. cubense)的平板抑制效果以及对化学杀菌剂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将生防芽胞杆菌与杀菌剂复配,进一步研究其对枯萎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C10-1菌株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和对杀菌剂的适应性均优于A5-6菌株,与0.1mg/L咪鲜胺复配后,其抑菌效果显著增强,可达94.96%。  相似文献   

11.
沙打旺根腐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至2001年7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根腐病防治的研究表明,沙打旺根腐病病原菌经鉴定为茄病镰刀菌黄芪专化型和尖孢镰刀菌黄芪专化型,为世界首次发现;BM生防菌剂在田问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和促进生长作用,防治效果49.13%~64.18%,是防治沙打旺根腐病最佳的生防菌剂,具有防效好、持效长、能延长沙打旺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紫花苜蓿根际土中分离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菌株CYY-6和CYY-42,并评价了其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经过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CYY-6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YY-42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同时检测发现这2株芽孢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合成嗜铁素。在平板对峙实验中,2株菌株均能对尖孢镰刀菌产生拮抗作用,并产生抑菌带,抑菌率分别为49.3%和56.3%。且其发酵液可以致使尖孢镰刀菌菌丝及孢子生长异常,出现菌丝扭曲、断裂、破碎,孢子数量明显减少等现象。在盆栽实验中,2株菌株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7.55%和64.03%,在紫花苜蓿根腐病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生防药剂对燕麦(Avena sativa)叶斑病的防效,本研究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生防药剂,以2种化学杀菌剂为对照,在甘肃省山丹县对田间自然发病的燕麦叶斑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 d,生防药剂的防效(56.81%~63.59%)普遍低于化学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71.11%)和43%戊唑醇悬浮剂(防效73.60%)。第2次施药后7 d,供试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施药后7 d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的防效较第1次增加了27.39%,增幅最大。第2次施药后20 d,各药剂的防效较第2次施药后7 d有所降低,但生防药剂的防效降幅较小而化学杀菌剂的防效大幅降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防效最高,达80.34%。另外,1×1011cfu·g-1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显著提高了燕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千粒重和种子产量(P <0.05),3个指标分别较未施药区增加了26.13%、13.22%和13.09%。综合防效、持效性及燕麦种子产量等指标,微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燕麦根际筛选能够拮抗燕麦根腐病致病菌(禾谷镰刀菌)的菌株,同时,将早期研究获得的生防菌株纳入筛选范围。采用透明圈法测定菌株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对菌株进行复筛,并将产酶能力优良的菌株进行定量测定;利用酸沉淀法进行脂肽类物质粗提并验证其抑菌能力,对生防特性优良的菌株进行16S rRNA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共得到4株综合特性优良的菌株,抑菌率均达到65%以上;铁载体活性34.33%~59.57%、蛋白酶活性36.88~70.12 U·mL-1、纤维素酶活性7.68~22.28 U·mL-1、淀粉酶活性80.56~167.26 U·mL-1;菌株分泌的脂肽类物质对病原菌抑菌率最高为68%。通过16S rRNA鉴定,4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萎缩芽孢杆菌和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本研究筛选的4株生防细菌均可分泌多种抑制菌物质,具有进一步开发为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自然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针对病原菌采用6种不同杀菌剂对其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有效菌株中GC-1和GC-2可引发蒂腐病,将有效菌株的序列结果与 NCBI进行核酸 Blast 比对,GC-1和GC-2分别与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同源性达99 %和100 %,结合GC-1和GC-2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对木贼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8.2007 mg/L;其次是异菌脲、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19.6431 mg/L、23.2454 mg/L、37.7505 mg/L、70.2533 mg/L和139.2179 mg/L。多菌灵对粉红螺旋聚孢霉效果最好,EC50值为7.8540 mg/L;其次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和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4.3703 mg/L、28.1615 mg/L、100.7953 mg/L、126.3797 mg/L和135.9008 mg/L。因此,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分别对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有效药剂,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5种常用兽用抗生素药剂中,筛选出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灵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3种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物氟苯尼考;并且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生长、茧质均无不良影响(P>0.05),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防治家蚕细菌病的一种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从不同环境中分离鉴定12种共21株芽孢杆菌,应用滤纸片法进行芽孢杆菌抑菌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07菌株、枯草芽孢杆菌16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02菌株和韦氏芽孢杆菌A菌株对经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强度达到"++++",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强度达到"++"以上。芽孢杆菌sp.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强度达到"+++"。研究表明,芽孢杆菌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抑菌强度不同;不同菌种之间的抑菌强度差别明显,且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强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在贵州六盘水、浙江江山、湖北浠水及湖北武汉4个不同地区的不同品种上,对前期证实具有较好室内抑菌效果的14种真菌药剂进行了田间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验证结果与室内防效结果基本一致,防治效果最高的4 种药剂分别为45%代森铵150倍液、30%琥胶肥酸铜300倍液、86.2%铜大师1000倍液及47%春雷王铜500倍液,其田间防治效果依次为91.48%、89.10%、86.76%及85.62%。综合室内抑菌分析及田间验证结果,表明以上4种药剂是田间防治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从120株高寒草地牧草内生细菌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264ZY7,其抑菌圈直径为1.22 cm。264ZY7菌体短杆状,大小为1.534 μm×0.571 μm~3.210 μm×0.781 μm,革兰氏阳性菌,根据形态特征,并结合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菌株264ZY7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室内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效达69%,此外,该菌株对8种病原真菌具有抑菌能力,说明抑菌谱较宽,且抑菌率均大于30%,对番瓜根腐病菌(Fusarium sp.)效果最明显,抑菌率为52.84%。该研究结果为高寒草地紫花针茅内生细菌264ZY47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源抗生素—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抑制活性及贮藏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5种主要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浸渍法试验了大蒜素对贮藏期间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并考察了对果实颜色和硬度的影响。【结果】室内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主要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对5种主要致病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macrospore)、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a fuckelian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44.12、301.13、241.02、261.83和281.67 mg?L-1,EC90值分别为2765.46、1644.17、1154.00、1041.68和1048.63 mg?L-1。果实贮藏6%大蒜素水乳剂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00~1000 mg?L-1处理药后14 d对腐烂病的防效为79.81%~89.24%,药后21 d对腐烂病的防效为31.00%~45.04%,且可一定程度延缓果实的软化进程。【结论】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主要致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猕猴桃果实腐烂病防治药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