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扁桃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amydalina)引起的桃实腐病是为害桃树果实的一种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能筛选到对该病菌具有强毒力的杀菌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8种供试药剂对桃实腐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0g/L氟硅唑(EC)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0770μg/mL;其次为125g/L氟环唑(SC),10%苯醚甲环唑(WG),300g/L苯甲?丙环唑(EC)和500g/L异菌脲(SC),它们的EC50值分别为0.2343μg/mL、0.2946μg/mL、0.4184μg/mL和0.4773μg/mL;70%丙森锌(WP)的毒力最弱,其EC50值达到2.1958μg/mL。根据毒力测定结果,我们认为400g/L氟硅唑(EC)可以作为桃实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得到抑霉唑、吡唑·醚菌酯、啶菌噁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室内毒力值。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菌丝和孢子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测定方法EC50值均<1μg/ml的是咪鲜胺,葡萄灰霉病对咪鲜胺最敏感,可作为治疗和保护药剂在生产中使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EC50值<1μg/ml的是啶菌噁唑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葡萄灰霉病的治疗药剂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杀菌剂对草坪草病原菌毒力的作用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3种主要引起坪草病害的褐斑病菌、腐霉枯萎菌、夏季斑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唑醇、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值分别为0.078 3,5.968 4,7.181 2和11.386 8 mg/L,以烯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最高。烯唑醇、咪鲜胺、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对夏季斑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16 2,0.554 4,6.035 3,1 218.497 8 mg/L,以烯唑醇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其它3种杀菌剂。采用菌丝干重测定法测定了阿米西达、霜脲氰、霜克、咪鲜胺、代森锰锌对腐霉枯萎病菌的毒力,其EC50值依次为0.053 3,7.837 4,13.310 7,19.715 1,29.771 5 mg/L,以阿米西达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6μg/m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2μg/m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μg/mL以下。 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橘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芒果炭疽病在贵州芒果园发生普遍、危害极重,通过本研究掌握芒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对不同杀菌剂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将为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中450g/L咪鲜胺EW对胶孢炭疽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小于0.01mg/l,250克/升吡唑醚菌酯EC、50%氟啶胺SC、50%多菌灵WP和12.5%氟环唑SC的EC50均小于1 mg/L,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芒果幼果期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EW1500倍液、250克/升吡唑醚菌酯EC1250倍液、50%多菌灵WP1000倍液、12.5%氟环唑SC2000倍液、250g/L嘧菌酯SC1250倍液、50%氟啶胺SC1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WP1000倍液等7种药剂可相对有效地控制芒果炭疽病的发生,防效为57.57%~65.57%。该研究将为贵州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不同化学杀菌剂对香蕉灰纹病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3株香蕉灰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和12.5%氟环唑悬浮剂(SC)毒力最强,平均EC50值均小于1 mg/L;25%丙环唑乳油(EC)、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20%戊唑醇乳油(EC)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次之,平均EC50值在1~3 mg/L之间;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和24%腈苯唑悬浮剂(SC)毒力一般,平均EC50值在9~20 mg/L之间;40%百菌清悬浮剂(SC)毒力最弱,平均EC50值为46.572 4 mg/L。80%多菌灵WP、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37%苯醚甲环唑WG、20%戊唑醇EC和50%甲基硫菌灵SC可有效抑制香蕉灰纹病菌菌丝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7.
桃褐腐病是桃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8类15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很强的杀菌剂是咪鲜胺,EC50值为0.0085 礸?mL-1;其次是己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和多菌灵,EC50值分别为0.0207、0.0397、。0.0506、0.0627、0.0802和0.0840 礸?mL-1。在保护性杀菌剂中,福美双要优于代森锰锌。而新型杀菌剂嘧菌酯对褐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弱,EC50值为51.5900 礸?mL-1。  相似文献   

8.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猕猴桃果腐病的病原菌。为了给猕猴桃果腐病田间药效试验提供备用药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11%的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对葡萄座腔菌具有强毒力,EC50分别为0.0225 礸/mL、0.0490 礸/mL、0.0798 礸/mL和0.1494 礸/mL;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对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强的毒力,EC50各为0.5275礸/mL、0.5796礸/mL、2.4304礸/mL和3.3063礸/mL;2%宁南霉素水剂的毒力最弱,EC50值高达81.4643 礸/mL。  相似文献   

9.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目前梨果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以降低采后黑斑病的发生,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并对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菌剂中,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4214 mgL-1,异菌脲、嘧霉胺、戊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均小于3.0 mgL-1,抑制效果较强;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0790 mgL-1和1.9508 mgL-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均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建议梨果采收后使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以有效控制贮藏期黑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柑桔脚腐病是危害柑桔主干基部的病害。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柑桔脚腐病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进行了21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寄生疫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其中毒力作用最强的是烯酰吗啉,EC50为0.2598 μg/mL;其次是唑醚-代森联、春雷霉素、丙森锌和多抗霉素,EC50分别为1.0476μg/mL、3.1074μg/mL、3.2056μg/mL、4.9501μg/mL。甲基硫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高达1713.833μg/mL,不推荐继续用于柑桔脚腐病的防治。这些药剂的筛选为田间进一步防控柑桔脚腐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