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保鲜技术一直是温州蜜柑产业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临海蜜橘的生产情况,以宫川温州蜜柑为材料,通过系统调查研究,结合采前与采后两个环节,采前两个月分别喷施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肉桂酸钾,采后用咪鲜胺稀释液浸果处理方法初步探索了温州蜜柑完熟保鲜技术。结果表明通过采前喷施杀菌剂结合采后保鲜剂处理,在两个月的贮藏期内,果实品质变化不大。不同处理均可以有效延长宫川温州蜜柑保鲜时间,同时可以有效延长货架期和减少运输过程中损坏,其中采前喷施咪鲜胺协同采后咪鲜胺浸果处理效果最稳定,两个月腐烂率为2.53%,货架期最稳定和运输损害最少。采前喷施肉桂酸钾结合采后咪鲜胺浸泡处理为4.36%低于另外两组协同处理。单独采后咪鲜胺处理,两个月咪鲜胺处理腐烂率为4.86%。研究表明采前喷施咪鲜胺保鲜效果最优,采前喷施苯醚甲环唑效果次之,采前喷施肉桂酸钾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柑橘果实在贮藏期间极易发生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为了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笔者在自然通风贮藏库内用咪鲜胺分别对锦橙、血橙、温州蜜柑和夏橙等4个柑橘品种进行了防腐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333.33mg/㎏对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和总病害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只不同品种保鲜时间各异。以对锦橙和血橙的保鲜时间最长,贮藏期可达120天;其次是温州蜜柑,贮藏期可达60天;对夏橙的保鲜时间最短,只30天。对青霉病、绿霉病的效果,锦橙和血橙达120天,温州蜜柑达90天,夏橙达60天;对炭疽病的效果,锦橙可达120天,血橙达90天,温州蜜柑可达60天,夏橙只30天。咪鲜胺浸药处理对4个品种柑橘的失重率没有影响,只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失重率均逐渐增加。咪鲜胺处理对果蒂保持绿色有一定效果,对不同品种柑橘果实内在品质、外观色泽和口感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 要:为了探究哈茨木霉发酵液用于柑橘采后病害绿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采摘兴津温州蜜柑和锦橙果实,一部分用绿霉孢子悬浮液接种进行绿霉病防效试验,另一部分不接种用于果实防腐保鲜试验,两部分试验均用哈茨木霉T.harzianum FL106(TH FL106)发酵液和500mg/L咪鲜胺液浸泡进行处理,清水浸泡进行对照。果实绿霉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发酵液处理对温州蜜柑和锦橙绿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26%和58.73%,分别是咪鲜胺处理的72.33%和61.36%;果实防腐保鲜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哈茨木霉发酵液能显著降低温州蜜柑果实的腐烂,提高好果率,防腐保鲜效果为咪鲜胺处理的78.40%,发酵液处理对贮藏保鲜果实的品质无不良影响,且能延缓Vc的降解。此结果表明,有望从哈茨木霉发酵液中分离出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杀菌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有效、安全的火龙果保鲜方法,探讨了热处理对采后火龙果低温贮藏期保鲜的影响。将采后的果实在46 ℃条件下进行不同的热处理时间(0min、10min、20min),然后于7 ℃条件下贮藏,每隔7d测定呼吸强度、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pH值和Vc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各项生理指标分析,以得到热处理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热处理均能抑制贮藏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pH值的增加,抑制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降低,并且热处理20min的保鲜效果优于10min。因此,热处理20min对低温贮藏期火龙果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自发气调包装对蜂糖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蜂糖李为试验材料,采后通过四种不同的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贮藏期生理营养指标进行定期测定,研究不同的自发气调包装对蜂糖李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E40自发气调包装袋能够有效地延缓蜂糖李贮藏期果实的褐变指数、腐烂指数、呼吸强度、乙烯释放率、丙二醛含量、PPO活性的上升,抑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水率、可滴定酸、总酚含量的下降,并且适宜蜂糖李贮藏的微环境条件为O2:12.8%~13.4%、CO2:6.1%~6.5%。因此,采后用PE40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蜂糖李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用7组药剂分别对纽荷尔脐橙做浸果处理,处理至135天,结果显示:百可得 咪鲜胺处理组烂果率7.78%,病情指数4.81,防效75.5%;咪鲜胺处理组烂果率13.33%,病情指数8.52,防效56.6%;百可得 抑霉唑处理组烂果率14.44%,病情指数8.15,防效58.48%;清水处理组烂果率30%,病情指数19.63。百可得 咪鲜胺处理组储藏效果最好,其次是咪鲜胺处理组和百可得 抑霉唑处理组。在脐橙的储藏保鲜中推荐使用百可得与咪鲜胺或抑霉唑混配或咪鲜胺单剂。  相似文献   

7.
蚕茧在枇杷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体(蚕茧)吸附式保鲜剂,分室温(25℃±5℃)、冷藏(3℃±1℃)及薄膜包装贮藏(3℃±1℃)3种贮藏条件,研究蚕茧对枇杷果实的保鲜作用以及枇杷在保鲜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以蚕茧作为固体吸附式保鲜剂的样品贮藏期比空白对照长7 d左右;低温可明显延长枇杷的贮藏期,并能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品质的损失,果实可贮藏40 d以上。  相似文献   

8.
再生丝素蛋白涂膜用于鲜切苹果贮藏保鲜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切苹果为材料,分别用护色保鲜液(a组)、1.5%再生丝素蛋白液(b组)、护色保鲜液+1.5%再生丝素蛋白液(c组)和1.5%壳聚糖溶液(d组)进行保鲜处理,研究再生丝素蛋白作为鲜切苹果贮藏涂膜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低温(4℃)贮藏期内,与对照组(不做保鲜处理)相比,4组处理方法的保鲜效果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经护色保鲜液+1.5%再生丝素蛋白液涂膜混合处理能有效保持鲜切苹果的良好品质,其失重率降低,褐变度减少,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菌落总数显著下降(P0.05),使感官评分、脆度、维生素C含量均能维持较好水平。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认为,丝素蛋白在鲜切苹果表面形成的保护膜可减缓鲜切苹果的呼吸作用和果肉组织的衰老速度,抑制微生物的增长,从而有效地保持了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水晶葡萄为试材,研究1-MCP结合SO2缓释保鲜剂CT-2自发气调包装低温贮藏对水晶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MCP结合低剂量(1袋 / kg)CT-2处理对水晶葡萄的保鲜效果优于单独使用1-MCP处理能显著延缓水晶葡萄落粒和腐烂,贮藏60天时落粒率仅为5.6%,好果率高达65.0%,长期贮藏期间抑制水晶葡萄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维持较低的TSS、pH,延缓果实硬度、黏着性、凝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的降低。由于高浓度SO2破坏果实细胞壁,1-MCP结合2袋CT-2 / kg 处理组反而会增加其果粒脱落和腐烂。综上所述,1-MCP结合1袋 / kg CT-2低温贮藏能有效延长水晶葡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赣方1号’的最佳脱涩方法及其对低温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清水脱涩、乙醇脱涩及CO2脱涩前后及贮藏期内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清水脱涩失重率低,软化速度慢,而且成本较低,更易保持果实硬度,但脱涩后果实风味稍淡,处理时间较长且不易控制;乙醇脱涩完全,水分流失少,易实现批量处理,但脱涩后的果实硬度低,软化、衰老快,不便长期贮藏和运输;CO2脱涩处理耗时较短,柿果脱涩完全,能较好的保持果实硬度,延长贮藏期,但脱涩后失重率较大,成本较高。综合来看,CO2对‘赣方1号’的脱涩效果及贮藏品质综合评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探索自修复多层液膜处理采前涂膜处理对采后桂热82号芒果果实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芒果采后的贮藏保鲜提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以桂热82号为材料,于采前30 d对芒果果实进行以下处理,1% 壳聚糖浸涂(CTS)、自修复多层液膜浸涂(SMCM),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探讨这两种保鲜方式对芒果采后果实品质及保鲜的效应。结果说明,SMCM处理对芒果的果实品质和采后保鲜效应更好。SMCM处理可以抑制芒果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延缓芒果硬度、可滴定酸(TA)、可溶性糖(SSC)及VC含量的下降,更好的维持了芒果的果实品质,除此以外,其还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上升,降低了膜脂系统的伤害,提高了芒果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了芒果的抗氧化能力,对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因此,SMCM采前处理能较好的保持采后芒果果实的品质,减少膜脂系统损害、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提高了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可用于芒果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普通冰糖橙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普通冰糖橙果实采后的科学处理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普通冰糖橙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BC蜡液(BC)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TD)处理,常温贮藏。对处理后的果实在不同时间节点检测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同时对皱缩度、风味和总体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并且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常温贮藏中后期,BC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实亮度;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固酸比差异不显著;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的果实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综合结果可知,BC蜡液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对减少普通冰糖橙果实腐烂率和保持果实新鲜度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火龙果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研究钙对火龙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索对火龙果抵御低温的响应。本研究以一年生紫红龙火龙果幼苗为材料,分别以0、5、10、15及20 mmol/L 等5个浓度硝酸钙溶液处理,分析其对火龙果嫩叶、老叶和根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硝酸钙溶液处理可影响火龙果中MDA、SOD、POD、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不同浓度对不同部位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处理时间也有一定差异,但对含水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为了综合评价广西主栽的不同红肉火龙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特性和氨基酸组成,以金都1号、大红、蜜宝、美龙3号四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品质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等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旨在为火龙果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食用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个火龙果品种果实外形端正,色泽鲜艳,品质佳,其中金都1号果实最大,美龙3号最小;金都1号和蜜宝的果形为近圆形,大红和美龙3号为椭圆形;萼片都是三角形,金都1号和大红较长,蜜宝较短;萼片数最多的是大红,最少的是蜜宝;果皮最厚的是美龙3号,最薄的是蜜宝;可食率最高的是蜜宝;金都1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甜味氨基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最高,大红的17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门冬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最高,蜜宝的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美龙3号的酪氨酸含量最高。4个红肉火龙果品种果实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排在前五位的是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亮氨酸、门冬氨酸。综合进行评价,金都1号的综合品质性状最佳,其次是大红。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红肉火龙果和白肉火龙果花的外形、花粉粒大小和生活力的差异比较,探究红肉火龙果授粉结实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白肉花柱比红肉花柱约长1cm。白肉的花筒部分弯曲,使柱头能接触到雄蕊;而红肉火龙果柱头明显高于雄蕊,因此自花授粉率低。红肉火龙果花粉粒较白肉火龙果小。随贮藏时间延长(48h内),火龙果花粉生活力逐渐下降。贮藏12h后,红肉火龙果的花粉生活力比白肉火龙果低8.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海拔对桃儿七果实特性以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桃儿七野生资源,本研究以不同海拔(2400~2500 m和2900~3000 m)的野生桃儿七果实为材料,分别对果实特性、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桃儿七果实特性、活性成分积累以及组织间的差异性具有显著影响。低海拔果实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天数为111 d,较高海拔延长5 d,成熟期较高海拔提前13 d,低海拔果实的纵径、横径、干重、种子数量和千粒干重均高于高海拔,而纵横比则相反;低海拔果皮和果肉中可溶性糖、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显著高于高海拔;低海拔果皮70%和10%乙醇提取液的抑制率、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RAP值)以及果肉70%乙醇提取液的FRAP值分别显著大于高海拔。同一海拔不同组织而言,果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果皮,总黄酮和酚类含量则相反;在低海拔地区,果皮70%和10%乙醇提取液的抑制率和FRAP值分别显著大于果肉,而在高海拔地区,仅果皮70%乙醇提取液的FRAP值显著大于果肉。因此,较低海拔有利于桃儿七果实的生长与发育以及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糖酸是影响果实风味的重要品质,为研究火龙果果实糖酸物质在发育过程中含量变化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为火龙果果实糖酸品质调控奠定基础。本研究用紫红龙果实为材料,检测不同发育期酸和糖含量,并检测3种酸和3种糖积累相关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成熟期样本第一采收期(S1)和第二采收期(S2)中糖含量差异不大,S1中酸含量低于S2。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ACO和CS酶与S1中酸含量相关性较高,而CAT酶与S2中酸含量相关性较高。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与糖积累相关性较高,但蔗糖磷酸合成酶相关性较低。本研究明确ACO和CS酶活性影响酸积累,而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影响糖积累,为火龙果糖酸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C. transvadlensis)离体匍匐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杨酸(SA)浓度和高温3℃(日)/27℃(夜)下不同贮藏时间对其生长生理的影响,为其离体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最适合杂交狗牙根匍匐茎贮藏的SA浓度是1.0 mmol·L-1),具有最高的匍匐茎存活势和最低的相对电导率.对照在第 d达到半致死状态,而SA(1.0 mmol·L-1)处理贮藏第8 d达到半致死状态,存活势为1.7%;贮藏前期,SA一定程度抑制了匍匐茎含水量下降,降低了匍匐茎呼吸速率,抑制了叶绿素的降解,减轻了对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延缓了离体匍匐茎的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