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致弱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将vvIBDV国内分离株-G株经SPF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代致弱,得到适应细胞的致弱株。暂命名为IBDVGt。其毒价为2.0×108PFU/ml以上,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对鸡无致病性。返祖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试验证明,致弱株可在鸡体内连续传至4代,未有返强现象。  相似文献   

2.
将共表达NDVF和IBDV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3.
将共表达NDV F和IBDV 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4.
将共表达NDV F和IBDV 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发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type3,DHAV-3)的弱毒活疫苗,用SPF鸡胚对DHAV-3Y株进行了连续传代致弱,由此获得第80代鸡胚适应毒。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80代毒株对1日龄雏鸭已无致病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雏鸭在1日龄时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第80代鸡胚适应毒,能有效抵抗7日龄时的强毒感染,保护指数为100%。表明第80代鸡胚适应毒是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鸡胚化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6.
将分离的一株DHv—Ⅰ野毒株经鸡胚传代,培育出DHV—Ⅰ的80代鸡胚致弱毒GFS99株。该弱毒株对1日龄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也未出现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鸭免疫100倍稀释的尿囊液弱毒GFS99后7天攻强毒GQY07株,保护率高达100%,且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后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易感期的3周内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另外该弱毒的外源病原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良好。综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GFS99株无外源病毒污染、特异性强、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以作为制备DHV—Ⅰ弱毒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7.
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鸡胚毒J─1株适应于鸡胚细胞和Vero细胞,经连续传代,通过40.5℃、37℃、32℃的交替升降培养温度培养,筛选出1株毒力较弱的克隆株,该克隆株蚀斑大小为2.7~3.1mm。以105.725TCID50注射于1日龄敏感雏鸡的足掌皮下和以104.725~106.725TCID50注射于1日龄敏感雏鸡胸部肌肉内,对雏鸡无致病性。该克隆株在敏感雏鸡内连传3代,无毒力返强现象。这一结果表明,本试验筛选出的AVAV弱毒株对雏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的致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研究成功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通过SPF鸡胚的快速培育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传代致弱,揭示了vvIBDV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其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细胞毒在第7代以前,VP2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欧洲标准超强毒氨基酸同源性达100%;细胞毒第8代,有个别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但没有影响氨基酸序列;细胞毒第9代是变化复杂的过渡代;10代毒VP2基因与欧洲标准弱毒Cu-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后的细胞适应毒至20代。其VP2基因序列不再改变。致病性实验表明原代毒对4周龄SPF鸡致死率为64%。细胞毒第5代的致死率为60%,而20代毒对鸡无致病性。在鸡体内连续传代6代不返强。  相似文献   

9.
某些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株(HV-IBDV)通过鸡胚连续传代适应于鸡胚,鸡胚适应的HV-IBDV成功地在鸡胚成纤维(CEF)细胞上生长,表现致细胞病变作用,鸡胚-细胞适应株对实验感染雏鸡的致病性大大降低,无一只死亡,法氏囊病变与标准株的相似,交叉病毒中和试验表明,细胞培养适应与标准株的抗原性有差异,免疫学试验表明,适应株免疫鸡后,对HV-IBDV强毒感染有很好保护作用,特别是免疫接种后3天攻强毒,适  相似文献   

10.
针对IBV地方分离株SF株弱化毒进行鉴定,经特异性试验证实,SF株致弱毒能完全被本毒制备的血清所中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证明,SF株毒与Ark99株有高度的交叉保护;采用E1、E5代弱化毒接种SPF10日龄鸡胚,测定毒价EID50分别为10-6.88/0.1ml,10-6.68/0.1ml;同居感染试验未观察到健康鸡组织器官病变;连传SPF易感雏鸡5代无毒力返强;攻毒保护试验证实3000个EID50以上的免疫量使免疫雏鸡能耐受强毒攻击,达到完全保护;理化试验表明,该毒株对热、碱的耐受性较差,对乙醚、氯仿有机溶剂较为敏感,对酸有一定的耐受性;试验数据说明,SF株IBV已被成功弱化,抗原性好,毒力稳定、对雏鸡安全,不会产生毒力返强,并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是一株理想的弱毒苗株.  相似文献   

11.
A classical live attenuated sheep pox vaccine was prepared using the Ranipet strain of sheep pox virus (SPV) at the 50th passage in a secondary lamb testicular cell system. The TCID50 and RD50 were 10(9.63)/ml and 10(9.51)/ml. respectively. The SID50 of SPV challenge virus was 10(5)/ml. The vaccine was found to have no adverse effects in laboratory animals, and was safe and effective in SPV seronegative lambs. In the field, 660 sheep were vaccinated with an immunizing dose containing 1 x 10(2) TCID50. Randomly selected vaccinated sheep mounted good cell-mediated immunity and humoral responses as measured by glucose utilization test and serum neutralization test, respectively, for the study period of 6 months.  相似文献   

12.
切环 《中国畜牧兽医》2013,40(7):179-181
从内蒙古牛场疑似山羊痘病毒感染的病羊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NM株。取病羊的皮肤痘疹和水疱作病料样品,分别接种BHK-21传代细胞和10日龄SPF鸡胚。结果表明,BHK-21细胞出现了明显的、规律的细胞病变,鸡胚接种部位出现了明显的痘斑;NM株细胞毒和胚毒均能够被山羊痘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利用1对山羊痘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对NM株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445 bp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对阳性克隆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NM株的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山羊痘病毒毒株的相应基因片段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在99.2%~100%之间。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首次暴发山羊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山羊痘于 2 0 0 2年 1 0月在贵州省首次流行并被确诊。本次疫病以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痘疹为主要特征 ;取病料经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传代 ,F2 绒毛尿囊膜明显增厚 ,在接种部位形成明显的痘斑。经病理组织学检查 ,患病皮肤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典型的痘病毒粒子 ,细菌学检查阴性。为此 ,这次暴发流行的疫病确诊为山羊痘  相似文献   

14.
白喉型鸡痘病毒Gibbs株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良好增殖,接种后120小时,绒毛尿囊膜明显水肿,且淡黄色痘斑,其毒价达到10^5.25-10^5.83EID50/0.2ml。用10倍稀释的病毒悬液肌肉注射13日龄雏鸡,无任何不良反应。用100倍稀释病毒液皮下刺种免疫14-40日龄鸡,接种后3-6天,接种局部出现痘痂,接种后14天,用10倍稀释的Gibbs株病毒液二次皮下刺种或用鸡痘野毒株经腿部毛作擦,免疫未见任何局部反应或其它异常,保护率达100%。,免疫后165天,保护率仍达80%,试验结果证实该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我们建立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通过对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鸡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羊痘疫苗和羊痘重组质粒样本的检测,验证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对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羊痘疫苗、羊痘重组质粒、绵羊痘病毒核酸和山羊痘病毒核酸阳性样品能够在试纸条上显示出阳性条带,而对其他样品不显示阳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猪痘病毒作为载体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插入外源基因P28-ORF2的拷贝数与PCV2-Cap蛋白表达量的关系。本试验以猪痘病毒为载体,通过双酶切连接及无缝克隆方法构建重组质粒,并纯化到了8株含不同拷贝数(1~8拷贝) P28-ORF2的重组猪痘病毒,基于荧光斑大小、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行判断。纯化到的8株重组病毒的荧光斑直径为317.41~384.96 μm,大小无明显差异。重组猪痘病毒粒子形态与亲本病毒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为插入1拷贝P28-ORF2的重组蛋白表达量最低;随着P28-ORF2拷贝数的增加,PCV2-Cap表达量也随之增加;至插入4拷贝P28-ORF2时,PCV2-Cap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减少。8株重组猪痘病毒荧光斑大小无明显差异,表明猪痘病毒基因组中插入不同拷贝数P28-ORF2对重组病毒在PK15细胞内的增殖无影响。重组猪痘病毒粒子的形态未发生变化说明多拷贝外源基因的插入并未对猪痘病毒的结构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痘病毒为载体表达外源蛋白时,单启动子启动多拷贝外源序列能明显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插入4拷贝的外源序列为较合适的拷贝数。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新出现了以新生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变异株。为了明确山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株特征,本试验利用Vero细胞对莒县某猪场的腹泻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和体外传代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细胞超薄切片观察、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S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滴度测定和致病力试验进行病毒序列及特征分析,并探究接毒后细胞脱落时间的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能引起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细胞超薄切片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多呈致密核芯,能引起宿主细胞线粒体肿胀,溶解;RT-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证实其为PEDV,最终通过测序证实该毒株为变异毒株。体外传代培养至100代过程中,随着病毒代次升高,其对细胞适应性不断增强。接毒后细胞脱落时间由48 h逐渐缩短至17 h,病毒滴度由6代时的105.3TCID50/mL逐渐升高至100代的107.5TCID50/mL。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毒力随代次升高逐渐下降,40代时对仔猪已无致病力。本试验结果为PEDV突变株致病基因的确定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山羊痘和绵羊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羊痘和绵羊痘统称羊痘,是分别由山羊瘟病毒和绵羊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山羊与绵羊的病毒性传染病,皆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羊痘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在我国青海、甘肃、湖南、内蒙等地区也有该病流行.建立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和研制特效预防性疫苗将为该病的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论文将从羊痘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疫...  相似文献   

19.
Canary pox vaccination with live embryo-attenuated vir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live-virus embryo-propagated canary pox vaccine was developed that can be safely and effectively applied by a single needle wing-web stab. Reactions to vaccination with passages lower than the 72nd passage were sometimes excessive in proliferative response. The 72nd and 100th embryo passages produced a more restricted lesion at the site of inoculation. The vaccine does not cause a systemic reaction or metastasis from the inoculation site.  相似文献   

20.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文章从山羊痘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山羊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