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别进行了贯众、川楝子、苦参和土木香四种中药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毒性试验和不同组方中药对鲫斜管虫(Chilodonella)的杀灭抑制试验和鲫斜管虫回归感染脱落试验。结果显示:贯众对鲫的毒性远强于川楝子、苦参和土木香。苦参的杀虫效果较好,组方苦参+川楝子以5.057 g/L施用的杀虫效果比苦参以0.5倍安全浓度(4.288 g/L)施用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对丰产鲫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连云港市市售经济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以丰产鲫[Carassius auratus of Penze(♀)×Cypri-nus acutidorsalis(♂)]为实验动物,应用高氯酸-硝酸消化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重金属Cu2+、cd2+、Zn2+对丰产鲫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浓度.结果表明,Cu2+、Cd2+对丰产鲫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及安全浓度分别为0.1597、0.0774、0.0515、0.0393 mg/L和9.704、7.781、6.648、5.756 mg/L及0.004和0.58 mg/L.Zn2+对丰产鲫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2.793、26.596、21.254、17.234 mg/L,安全浓度为1.72 mg/L.对丰产鲫的毒性大小顺序为:Cu2+>Cd2+>Zn2+.Cu2+对鲫为剧毒,Cd2+为中毒,Zn2+为低毒.cu2+对丰产鲫的致死毒件最大,其对Cu2+的耐受性较低,而对Cs2+和Zn2+的耐受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比分析暴露于0.3 mg/L三价砷(As3+)、0.3 mg/L五价砷(As5+)环境中96 h的雌性成体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代谢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探究As3+、As5+对三疣梭子蟹鳃组织毒性相关分子机制.结果 发现,经0.3 mg/L As3+暴露共...  相似文献   

4.
Cd2+、Hg2+、As3+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次生体腔注射、静水法研究了Cd2 、Hg2 和As3 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单一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d2 、Hg2 和As3 对星虫的24 h LD50分别为:158.79 mg/kg,87.39 mg/kg和295.80 mg/kg;48 h LD50分别为:74.94 mg/kg,39.89 mg/kg和46.35 mg/kg。Cd2 、Hg2 、As3 对星虫的毒性大小为:Hg2 >As3 ≈Cd2 ,LD50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毒性反应:注射Cd2 组星虫身体伸长,吻变细,肠管排出;注射Hg2 组身体变硬,分节;注射As3 组身体变软。相对增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注射浓度,相对增重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时间,Hg2 、As3 处理的星虫有显著差异,而Cd2 处理的星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3月龄的鲫(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氯化三苯基锡(TPTC)对鲫的急性毒性以及在1/2LD50、1/3LD50、1/4LD50、1/6LD50亚急性浓度下对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TPTC浓度下,鲫的概率单位较小,死亡率较低;当浓度达到385.6 μg/L时,死亡率超过50%.因此,TPTC浓度385 μg/L是一个安全阈值,当TPTC浓度达到385μg/L以上,死亡率明显增加.TPTC的对数浓度和概率单位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且TPTC在鲫体内的积累量较大,难以降解;鲫对TPTC比较敏感,可将其作为TPTC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6.
淇河鲫与野生鲫形态及染色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淇河鲫和普通野生鲫的传统形态学性状和框架性状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研究,并对其染色体数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1)淇河鲫为三倍体,3n=156±,野生鲫为二倍体,2n=100±.(2)淇河鲫在体高、体厚等方面显著大于野生鲫,符合"双倍鲫"的形态特征,且侧线鳞数也多于野生鲫;而野生鲫在头长、尾高方面占优.(3)淇河鲫相对怀卵量显著高于野生鲫,而相对肠长显著低于野生鲫,这与淇河鲫长期处于人工饲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覃钦博  戴婧  刘少军  刘筠 《水产学报》2014,38(3):356-361
红鲫属鲤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团头鲂属于鲌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48。在红鲫(♀)×团头鲂(♂)的远缘杂交F1代中获得了异源三倍体鲫鲂和异源四倍体鲫鲂。本研究对异源三倍体鲫鲂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FISH杂交检测和性腺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染色体数目为3n=12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31m+45sm+26st+22t,染色体组由2套红鲫染色体和1套团头鲂染色体组成;2)利用红鲫特有重复序列为探针进行FISH杂交,红鲫的10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而团头鲂的染色体均未标记上荧光信号,异源三倍体鲫鲂中有100条染色体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说明异源三倍体鲫鲂含有2套红鲫来源的染色体组;3)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性腺发育异常,其卵巢型和精巢型性腺发育呈现出退化的特征。研究还讨论了异源三倍体鲫鲂的形成机制。实验结果为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鱼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危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鱼类养殖池塘主要生态因子调查结果显示,多病池水含总氨氮、分子氨、亚硝酸盐均比少发病池高,而溶解氧较低;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鲫和鳜毒性影响试验结果,分子氨的毒性使鲫和鳜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的活力发生变化,经120h作用,鲫AKP由上升转为下降,鳜经96  相似文献   

9.
以3月龄的鲫( Carassius auratus ) 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氯化三苯基锡( TPTC) 对鲫的急性毒性以及在1 /2LD50、1 /3LD50、1 /4LD50、1 /6LD50亚急性浓度下对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较低的TPTC 浓度下, 鲫的概率单位较小, 死亡率较低; 当浓度达到385. 6 Lg /L时, 死亡率超过50%。因此, TPTC 浓度385 Lg /L是一个安全阈值, 当TPTC 浓度达到385 Lg /L以上, 死亡率明显增加。TPTC的对数浓度和概率单位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 且TPTC在鲫体内的积累量较大, 难以降解; 鲫对TPTC比较敏感, 可将其作为TPTC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10.
分子氨和亚硝权盐对鱼类的危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鱼类养殖池塘主要生态因子调查结果显示,多病池水含总氨氮、分子氨、亚硝酸盐均比少发病池高,而溶解氧较低;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鲫和鳜毒性影响试验结果,分子氨的毒性使鲫和鳜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的活力发生变化,经120小时作用,鲫AKP由上升转为下降,鳜经96小时作用而逐渐下降;亚硝酸盐的毒性使鲫的高铁血红蛋白(MHb)呈指数递增。这说明养殖一溶氧低、分子氨和亚硝酸盐浓度高,三者协同作  相似文献   

11.
池塘主养草鱼三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藻门63属137种、硅藻门20属59种、裸藻门7属45种、金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2属2种以及甲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66×107、6.95×107、6.74×107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71、62.12、85.52 mg/L;模式Ⅱ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养殖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在9月时处于三个模式中的最高水平,说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稳定,处于一种更好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硝基苯对四种海洋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硝基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四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硝基苯对以上4种生物的96 h LC50分别为7.6 mg/L、7.5 mg/L、0.26 mg/L和9.2 m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5.7~10 mg/L、4.5~13 mg/L、0.16~0.40 mg/L和6.4~15 mg/L,硝基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76 mg/L、0.075 mg/L、0.0026 mg/L和0.092 mg/L。硝基苯对脊尾白虾的毒性为高毒,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和菲律宾蛤的毒性均为中毒。  相似文献   

13.
乙酰甲胺磷对鲫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对鲫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不同乙酰甲胺磷浓度梯度下鲫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结果:在18~21℃下,乙酰甲胺磷对鲫的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3 mg/L、47.4 mg/L、40.3 mg/L。鲫在几组低浓度乙酰甲胺磷下暴露5 d,在同一检测时间内,脑AChE活力随浓度升高而下降;在同一浓度下检测,脑AChE活力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乙酰甲胺磷暴露浓度为28.4 mg/L时,24 h取样检测,乙酰甲胺磷对鲫脑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72 h、120 h取样检测,抑制作用减弱但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的硝化细菌菌剂促进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的挂膜启动,分析不同载体氨氮负荷、碳氮比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状况,并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循环水养殖草金鱼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自制硝化菌剂能够完成整个移动床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在接种15 d后使循环出水氨氮稳定在1 mg/L以下。单位体积载体氨氮负荷实验表明,MBBR能够在100 mg TAN/(L填料·d)条件下,使出水满足一般水产养殖水质要求(氨氮0.5 mg/L,亚硝氮0.1 mg/L)。进水碳氮比在1以内时MBBR能够稳定高效运行。在实验室模拟循环水养殖过程中,经菌剂强化的MBBR能维持循环出水氨氮低于0.5 mg/L,亚硝氮低于0.05 mg/L。  相似文献   

15.
Ability of ascorbic acid (vitamin C) to attenuate oxidative damage was evaluated in liver and brain tissues of Oreochromis niloticus (O. niloticus) experimentally exposed to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chlorpyrifos (CPF). O. niloticus was exposed to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CPF at 12?μg/L (CPF1) and 24?μg/L (CPF2) for 96?h. The fish of vitamin C (Vit C) and CPF2?+?Vit C groups were fed with Vit C supplemented diet (200?mg Vit C/100?g fe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 level (P?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CPF)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毒死蜱(CPF)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了安全评价。设定0 mg/L、0.18 mg/L、0.36 mg/L、0.57 mg/L、0.86 mg/L和1.1 mg/L 6个CPF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为指标,研究CPF污染对幼鱼肝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PF浓度升高对实验鱼产生了较大毒性,24 h、48 h和96 h LC50分别为(0.296±0.019)mg/L、(0.16±0.036)mg/L和(0.052±0.003)mg/L,随着时间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符合双曲线衰减模型(R=0.999 9,P<0.000 1),安全浓度为(0.014±0.003 1)mg/L;低浓度染毒条件下,CAT活性随时间变化较小,在0.57mg/L CPF染毒96 h后CAT活性达到最大值,之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CAT活性随时间和药物浓度呈极显著变化(P<0.01);SOD活性变化与CAT相似,在时间和不同浓度CPF的共同作用下,SOD活性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药物对GSH含量的影响不大,在0.36 mg/L以上浓度组,24 h和48 h的含量有所下降,96 h的含量则维持在较高水平,GSH含量随时间呈现极显著变化(P<0.001);由此可见,肝CAT、SOD酶活性和GSH含量作为毒理学指标能较好地评价CPF毒性效应。组织病理观察发现,CPF污染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鳃、肝均造成严重损伤:鳃丝紊乱、上皮细胞增生,鳃小片肥大、充血,鳃弓软骨细胞变性、溶解;肝细胞发生实质空泡化,细胞间隙增大,胆管内皮细胞肥大隆起。  相似文献   

17.
伊维菌素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章晓  江敏  吴昊  何琳  杨李 《水产学报》2012,36(3):422-428
以0.4 mg/kg的给药剂量进行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研究伊维菌素(IVM)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两种给药方式下,鲫组织中的IVM药—时曲线大都呈现多峰现象。肌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445 mg/L、Tmax=48 h、t1/2z=524.2 h、MRT(0-∞)=788 h、AUC(0-∞)=289.2(mg/L).h;口灌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264 mg/L、Tmax=8 h、t1/2z=153.9h、MRT(0-∞)=269.78 h、AUC(0-∞)=83.77(mg/L).h。两种给药方式相比,口灌组鲫对药物的吸收和清除均较快,而肌肉注射组鲫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AUC值也较大。两种给药方式下,IVM在鲫各组织中AUC(0-600)值呈现相同的排列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性腺、血液、肾脏、肝胰脏、肌肉。IVM在鲫性腺和肾脏中均具有一定的蓄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药物浓度高,MRT值大,且清除率低于血药的清除率,其中卵巢的积蓄作用最为明显。25℃的水温条件下,肌肉注射给药后,鲫休药期应不低于25 d;口灌给药后,鲫的休药期应不低于15 d。休药期与水温条件和给药剂量有关,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休药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南美白对虾与鱼类的新型混养模式,于2020年5月—10月在上海市青浦区某合作社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和草金鱼、草鱼等的池塘混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0.33 hm2(5亩)试验池塘共收获南美白对虾2070 kg,平均规格83尾/kg,平均销售价格37.7元/kg,销售收入78040元;共收获草金鱼430 kg,平均规格2...  相似文献   

19.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水产学报》2019,43(6):1438-1448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卵黄囊期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和肝脂酶(Hepatic lipase, HL)的表达特点及葡萄糖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它们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PL和HL基因在普安银鲫卵黄囊仔鱼发育中的表达情况及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了葡萄糖、维生素C对这两种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PL和HL基因在普安银鲫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均有表达,且LPL和HL 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葡萄糖组LPL和HL 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维生素C组也呈上升变化。在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葡萄糖能显著上调LPL和HL mRNA的表达量(P<0.05);在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维生素C能显著上调LPL mRNA的表达量,而HL mRNA的表达量在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普安银鲫发育至混合营养期时,机体内脂质分解代谢增强。适宜水平的葡萄糖、维生素C能诱导LPL和H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