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春华 《水产养殖》2005,26(4):19-22
在水温30的条件下,用8个盐度梯度(4、7、10、13、16、19、22、25)的育苗用水进行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7 ̄13的盐度范围内,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发育正常,变态时间均值为181d,而过高或过低盐度明显延长变态时间,且存活率很低;用淡水孵化罗氏沼虾幼体,每天增加盐度2 ̄10,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与育苗盐度始终保持在10的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罗氏沼虾在盐度为10的水体中孵化并发育到第期后,每天降低盐度2直到变态,幼体变态时间平均缩短2 ̄3d,且变态同步性较高。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幼体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低盐度条件下进行罗氏沼虾生产性育苗是可行的,本研究可明显节约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的海水用量,降低育苗成本,为内陆地区大面积推广罗氏沼虾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因其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养殖等优点,而深受养殖户欢迎。罗氏沼虾受精卵刚孵出的幼体即是罗氏沼虾蚤状幼体,经过11次蜕皮,变态成仔虾,此过程称为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若培育池中已有80%幼体发育成为仔虾,便可淡化3天~5天再进行池塘养殖。沼状幼体能否变成仔虾,是罗氏沼虾育苗关键,本文为大家介绍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罗氏沼虾育苗池进行pH值、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菌藻联合处理对罗氏沼虾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藻对育苗水体中pH值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幼体的发育,菌藻能明显抑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提高幼体变态率.  相似文献   

4.
英国斯特林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对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两种幼体生长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两种沼虾幼体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现日本沼虾幼体存活率高于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20%,其日本沼虾幼体变态速度比罗氏沼虾幼体快。但日本沼虾幼体孵化数大大低于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1500尾,而罗氏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354100尾。仔虾孵化数的严重差异,直接影响了亲虾需要量。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对采自江苏吴江、广西三塘和广西南宁国家级良种场共3种不同来源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从幼体阶段至变态苗阶段的培育试验;干量容积法推算产苗量,计算育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幼体的育苗成活率分别为73.6%、65.2%和90.4%,成活率差异明显;其中,国家级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在育苗生产中,必须注重罗氏沼虾亲本的种质复壮与培育,才能保证幼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2010年2月,对采自江苏吴江、广西三塘和广西南宁国家级良种场共3种不同来源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从幼体阶段至变态苗阶段的培育试验;干量容积法推算产苗量,计算育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幼体的育苗成活率分别为73.6%、65.2%和90.4%,成活率差异明显;其中,国家级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在育苗生产中,必须注重罗氏沼虾亲本的种质复壮与培育,才能保证幼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己十分普遍,全国对苗种的需求量剧增,2019年全国罗氏沼虾苗的需求量达到400亿尾.近年各地苗种企业育苗的成功率波动巨大,优质的种虾和育苗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而在育苗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罗氏沼虾幼体会出现一些病害,影响罗氏沼虾苗的出成率,从而影响罗氏沼虾苗对各地养殖户的供...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幼体刚从卵孵出时呈潘状,称溞状幼体。这是罗氏沼虾整个生命周期中唯一在咸淡水中度过的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幼体要求一定的盐度、温度、饵料和氧量等,才能完成多次蜕皮,变态成幼虾。因此,观察幼体阶段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研究它的生活习性,以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这对提高幼体质量,提高幼体培育成活率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余德恭 《水产科技》1995,(4):31-31,36
在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福尔马林是常用的消毒药物,了解福尔马林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是育苗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对初孵罗氏沼虾的影响试验,旨在为生产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及其开口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供适口的、营养全面的、制作方便的人工开口饲料是降低育苗成本,发现罗氏沼虾养殖业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用饲料比传统饲料在提高幼体增长率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实验用饲料的基本配制,以及罗氏沼虾幼体的各时期的生长状况,并分析了不同饲料对罗氏沼虾幼体体重、体长、出苗率、发育速度和成活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幼苗时期生活在比重为1.008左右的半咸水中,经过11次蜕皮,最后才变态成仔虾。在整个虾苗培育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对水体环境的依赖。由于罗氏沼虾幼体比较嫩小,适应能力差,对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故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苗的成败。因此,育苗用水的处理和水质培养问题是罗氏沼虾育苗生产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简易可行的方法,现简要归纳如下。一、育苗用水的处理1.海水的来源和处理:育苗用海水应严格选用盐场自然晒取的、婆美度在9度以下的浓缩海水,其中以5~7度较为理…  相似文献   

12.
卤虫的营养强化及其对罗氏沼虾幼体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小球藻强化培育卤虫,研究不同时间后卤虫体内脂肪酸的变化,并用此卤虫投喂罗氏沼虾幼体,研究其对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及成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卤虫在强化12h后EPA及HUEA含量最高,强化时间延长至24h,EPA和HUFA含量反而下降。卤虫经营养强化可明显地促进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并提高育苗成活率,而且在24h内随着强化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与其发育期呈直线相关 ,Z1至Z5体长与发育期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1=0 .4x1+1.118;Z5至Z11与发育期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2 =0 .998x2 - 1.9986。Z11变态为仔虾时体长为负生长。单个蚤状幼体发育变态成仔虾平均需摄食卤虫无节幼体 10 2 9 5个。  相似文献   

14.
因罗氏沼虾虾苗个体较大,耗氧量高,故运输密度不能太大,否则成活率将很低,加上空运价高,无形中增加了北方养殖者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以运输罗氏沼虾幼体代替虾苗,然后在本地育苗厂进行幼体孵化,这样既节约了资金,保证了虾苗质量,同时孵化单位又可增加经济效益。现将罗氏沼虾幼体运输的关键总结如下:   一、幼体选择:罗氏沼虾抱卵过程是胚胎发育过程,经过 20天的抱卵,孵出的幼体为蚤状幼体,个体大,耗氧量高,要想大批量运输,必须取刚孵出来的蚤状幼体第一期运输。取第二期以后的幼体运输,其耗氧量高于一期,还…  相似文献   

15.
以微胶囊饲料试作罗氏沼虾溞状幼体开口饲科,幼体摄食和消化情况良好,发育正常,生长加快,在使用了微胶囊饲料作为开口饲料的52池幼体中,经21~24天培育,即可顺利变态成仔虾。52池幼体共出苗1335万尾,平均每池出苗25.7万尾,6万尾/m^3。与往年相比,丰年虫用量下降了12.7%,主要饵料的生产成本降低11.9%,育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虾苗培育过程中病害明显增多,危害严重,并有发展的趋势.罗氏沼虾育苗的疾病防治成了当务之急。福建省福清市联营罗氏沼虾育苗场,在1996年早期虾苗培育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疾病,死亡达90%以上,经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情、本文就该场虾苗生产病害的综合防治作初步探讨。一、虾病发生与防治对策(一)罗氏沼虾的幼体发病症状1.发病前症兆(1)体色:幼体体色变灰变暗.用烧杯观察,体表始淡、发黑、灰白,不鲜艳,有些体表有小红斑。(2)活动:幼体在育苗池上层散开活动,不集群,活…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幼体气泡病及其防治方法广西水产学校在1995年的育苗生产中,遇到过两起罗氏沼虾幼体气泡病的病例,报道如下:一、症状1.肉眼观察到的症状在夜间,用手电筒照射水面,使电筒光束与水面成45°以下夹角,即可用肉眼观察到罗氏沼虾幼体漂浮于水面上作挣扎状...  相似文献   

18.
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的试验陆锦天,潘家模,洪新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200433)近年来,罗氏沼虾的人工育苗技术虽已有所提高,但尚未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位水体出苗量低;幼体成活率不高,以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也很不稳定。为了提高罗氏沼虾的育苗...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上海市水产养殖公司1995的罗氏沼虾育苗工作的经验,指出罗氏沼虾育苗中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的关键技术是适时储备育苗用水,抓好育苗用水的净化处理,强化亲虾培育,严格控制育苗池水温,合理控制幼体放养密度,科学投喂适口铒料等。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氏沼虾义名马来西亚大虾,是淡水虾类中个体较大的一种。目前,我省人工育苗试验大多规模较小,尚有许多技术关键需探索,如提高育苗成活率,减少幼体中后期变态的损失等。现将作者从近两年试验中初步掌握的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