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掌握大通县某奶牛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耐菌药物,无菌采集病牛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链球菌,即ɑ-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两种致病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α-溶血性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先锋V号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氯霉素、四环素敏感性较高;β-溶血性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先锋V号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氯霉素、四环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2.
<正>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这三种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发病率的90%以上。目前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方法。但随着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使用及滥用,导致细菌出现严重的耐药性而降低了疗效,而且使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为此笔者对宁夏地区某奶牛场暴发的奶牛乳房炎进行了链球  相似文献   

3.
<正>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这三种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发病率的90%以上。目前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方法。但随着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使用及滥用,导致细菌出现严重的耐药性而降低了疗效,而且使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为此笔者对宁夏地区某奶牛场暴发的奶牛乳房炎进行了链球  相似文献   

4.
陈志艳 《当代畜牧》2013,(15):46-47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病,此病症会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损失。采集某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及无乳链球菌等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致病菌对庆大霉素、磷霉素、西索米星和环丙沙星等敏感。笔者将试验结果与奶牛疾病防治现状相结合,制定出针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因奶牛隐性乳房炎造成的奶牛场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监测辽宁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分离和鉴定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结果显示,分离到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养殖场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16年春夏季安徽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情况,采用PCR方法对奶牛场74份乳房炎病牛奶样及30份垫料样品中分离的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4种致病菌,共计147株,其中大肠杆菌1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乳房链球菌29株,停乳链球菌2株;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对引起该奶牛场的4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牛乳中体细胞超标严重,严重影响该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明确引起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病原菌,筛选敏感药物给出治疗方案。本实验对该奶牛场中30份奶牛乳房炎乳汁进行乳样处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DNA提取和PCR扩增。通过DNA提取和PCR扩增确定其主要致病病原菌大多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肠球菌及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样中并未检测出支原体、乳房链球菌及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场患病奶牛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敏感,对一种商品名为惠可宁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耐药性明显。最终得出该厂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分离出的细菌大多数为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肠球菌和少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当本地区奶牛检测为乳房炎时,可首选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等敏感药物治疗,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隐性乳房源炎致病菌——链球菌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CMT法检测石河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并分离鉴定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总阳性率为44.56%(869/1 950),共分离菌株208株,其中链球菌的分离率为47.11%(98/208);分离出的链球菌主要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具有耐药性。说明链球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对很多药物产生耐药性,建议临床使用一些新药,同时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及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某奶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和合理用药,该试验对乳房炎奶牛取样1 15份,开展了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场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菌;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北省昌黎县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随机无菌采集29头奶牛乳样,做细菌分离培养,37℃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生长状况,对细菌经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检查,确定引起该牛场引发隐性乳房炎的致病菌。结果表明,葡萄球菌为50.54%,链球菌为20.87%,杆菌为28.57%,认为葡萄球菌是引发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作为全球性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因对社会经济、养殖行业和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使人们从发病机理、疾病诊断、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讨。作者立足于前期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病原菌为中心展开,探讨其感染类型、奶牛与病原菌及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关系。奶牛乳房炎是由包括病原菌的侵袭及宿主奶牛自身抵抗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乳腺对病原菌的入侵应答能力,病原与病原之间或促进或抑制都对其发生产生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公认的奶牛乳房炎的主要传染性病原菌,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其在体内难以治疗,并且耐药性普遍存在;无乳链球菌是环境性还是传染性病原尚有争议,在中国感染率较高,对大部分抗生素仍旧敏感,相对于其他病原菌治愈率较高,畜群清除容易;大肠埃希氏菌被作为环境性病原体,乳房炎感染的分离率仍较高,抗生素治疗结果还有待商榷,耐药性普遍存在并增强;牛支原体近十年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在国内外都是严重的乳房炎致病因素,治疗效果不佳,且耐药性正在增强,疫苗开发困难。文章对上述几种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危害与防治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58.7%、64.0%和54.7%,存在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等混合感染的情况。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5%)及氯霉素类药物(耐药率>30%)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9.5%)、环丙沙星(9.5%)、头孢噻呋(7.1%)和氧氟沙星(4.8%)比较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乳房炎仍然是奶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每年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通过实验鉴定和分离其场内乳房炎奶样的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试验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明该牧场乳房炎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对上述致病菌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causing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sensitivity of the pathogenic E.coli,the milk samples from 75 dairy cow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or mastitis in certain large-scale dairy farm in Liaoning were collected.The bacteria in milk were cultured and isolated with biochemical methods and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s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isolated E.coli stra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for dairy cow mastitis were E.coli(separation rate 58.7%),S.aureus(64.0%)and S.agalactiae(54.7%),and multiple infection including double and triple infection were identifie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s on the isolated E.coli indicated that the E.coli isolat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sulfonamides(resistance rate>85%)and chloramphenicol(resistance rate>30%),and they were relatively low resistant to ampicillin(9.5%),ciprofloxacin(9.5%),ceftiofur(7.1%)and ofloxacin(4.8%).The results was able to provid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rea.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甘肃省某奶牛场发生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并选择治疗用敏感药物,随机无菌采集了6份临床型病牛乳样和1份大罐乳样,采用划线分离、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K-B法测定主要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芽胞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3种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为66.67%;从大罐奶样中也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杆菌肽、红霉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9%~100%;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说明此次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而且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根据检测分析结果,给奶牛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下降,病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贵阳市某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C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40%,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细菌,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先锋V霉素、利福平、丙氟哌酸、氟哌酸、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经临床用药观察,有效地控制了该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天然化合物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 mmol/L和1.6 mmol/L;链球菌1.6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6.4 mmol/L和3.2 mmol/L,且能完全抑制这三种菌的生长。肉桂醛的最小杀菌浓度(MBC)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25.6 mmol/L和12.8 mmol/L;链球菌12.8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25.6 mmol/L和12.8 mmol/L;在7 h内能有效杀灭这三种菌,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无菌采集唐山市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的奶样30份,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从30份奶样中共分离到8种156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37.2%)、大肠杆菌17株(10.9%)、表皮葡萄球菌10株(6.4%)、无乳链球菌38株(24.4%)、乳房链球菌15株(9.6%)、停乳链球菌16株(10.3%)、克雷伯氏菌1株(0.6%)、变形杆菌1株(0.6%)。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占总菌数的98.7%(154/15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对中药组方1(M、G)(蒲公英、连翘、瓜蒌、通草、川芎、土贝母、芙蓉叶、金银花、王不留行、当归)、中药组方2(G)(黄芪、党参、当归、通草、川芎、白术、木通、甘草、王不留行、路路通)、中药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M)、新霉素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常规微生物生化鉴定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刃天青微量板法、免疫诊断法、核酸探针杂交、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PCR、基因芯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Dairy cow mastitis is one of the most costly disease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dairy industry. It causes a serious economic loss to dairy farming, and affect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ilk,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cause of dairy cow mastitis is complex, but the main cause is pathogen infection, particularly Staphylococcus, Streptococcus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infection. The rapid diagnosi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mastitis is crucial for the effectively treatment of the dairy cow mastit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rapid, specific and sensitive of dairy cow mastitis pathogens diagnosis,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ssay method in routine used of dairy cow mastitis pathogen diagnosis, automatic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resazurin trace plate method, immune diagnosis method, the nucleic acid probe hybridizati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of sequencing, PCR, gene chip and LAMP etc,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