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沙棘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及适时采收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春季栽植的8个俄罗斯第三代大果沙棘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果实物候期、果实特性指标及果实生长节律,并对果实的纵横径与10粒果实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引进的沙棘品种在辽西地区4月中旬至下旬开花,果实大多在7月成熟,均属于早熟品种,百果质量为37.37~82.01 g。从开始坐果至6月中旬,即果实生长前期,果实纵径生长速度大于果实横径,果形指数下降幅度较大,6月下旬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速度因品种不同而不同,7月上旬、中旬果实成熟品种在果实成熟前10 d至果实完全成熟时果实质量增加幅度最大。在果实生长过程中,不同品种的果实纵径、横径与10粒果实质量之间极显著线性相关(F F0.01),果实纵径与横径也极显著线性相关。【结论】6月是沙棘果实生长的关键期,果实成熟前10 d,果实内含物快速形成、质量增加显著,因此,在此期间应加强沙棘园的肥水管理,促进果实合成更多的内含物,提高果实品质。在果实完全成熟时可根据果实的横径、纵径预测各俄罗斯第三代沙棘品种的百果质量;在不确定品种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果实横径、纵径预测俄罗斯第三代大果沙棘果实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省11个重要茶用菊花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后比较其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总糖以及维生素C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神农香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滴定法等方法对11个茶用菊花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茶用菊花主要营养成分中,蛋白质5.307~10.983 mg·g-1,其中‘黄金菊’最高;游离氨基酸5.724~24.238 mg·g-1,其中‘神农香菊1’最高;还原糖49.659~142.406 mg·g-1,其中‘福白菊1’最高;可溶性总糖36.240~159.756 mg·g-1,其中‘黄金菊’最高;维生素C 2.087~4.001 mg·g-1,其中‘福白菊2’最高。所选的湖北11个重要茶用菊花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以及维生素C含量较高,推荐菊花茶作为功能菊花饮品。  相似文献   

3.
了解沙棘种质资源特性是其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的基础。为给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从山西省沙棘野生资源重要分布区的右玉、交城、古交和沁源共采集了45个沙棘单株的果实样品进行观测与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单株、不同采样地区、不同颜色果实的结实性状(结实密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和百果质量)和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黄酮含量)及其差别,并对其性状特性与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采集于交城的27号单株在结实特状和果实外观品质上的表现均最优,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黄酮含量均最高的单株编号分别为10、7、32和27号;不同地区沙棘的结实密度、果柄长度和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结实密度最大,采集于沁源的沙棘果实其VC含量最高,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颜色沙棘果实间其百果质量、结实密度、果实横径和纵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色果的百果质量最大但结实密度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与VC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白皮松容器育苗最适施肥方案,该研究对1年生白皮松开展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测定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N︰P︰K=4︰2︰1施肥处理的苗木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最好,与对照相比,苗高和地径相对生长量均最大,高径比降低,苗木鲜质量最高,叶绿素总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为21.32 mg·g-1、3.25 mg·g-1和2.13 mg·g-1·h-1。因此,确定N︰P︰K=4︰2︰1施肥处理是白皮松容器苗的最佳施肥方案,可以在今后的苗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果沙棘不同品种果实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果实特性进行了比 较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绥棱试验点百果质量在38.33-67.59 g之间,磴口试验点为32.87-63.85 g。在供 试的品种中除卡图尼在2个试验点百果质量一致外,其余品种百果质量在磴口试验点均比绥棱试验点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引进品种除阿尔泰新闻外,其余品种的百果质量均显著低于原产地俄罗斯,反映出百果质量随纬度下降而 下降的趋势。(2)不同品种果实横径与纵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纵径的增大横径随之增大。(3)果实纵 径、横径、长宽比三个指标与百果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因此可根据果实形状指标对百果质量进行预测。 (4)供试的11个大果沙棘品种果汁Vc含量在342.6-1770.3 mg·kg-1之间,与俄罗斯原产地Vc含量(470- 3300mg·kg-1)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供试大果沙棘品种浆果果汁中VE含量在4-29 mg·kg-1之间。 总黄酮在36-429 mg·kg-1之间,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分别为21.9-310.8 mg·kg-1、1.0-9.8 mg· kg-1和13.1-133.8 mg·kg-1,很明显总黄酮主要由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组成,而且二者的含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杀青方式(蒸汽和水煮)和时间对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为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提高笋干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经过蒸汽和水煮杀青0.0(对照)、0.5、1.0、1.5、2.0、3.0、4.0和5.0 h后的毛竹笋的蛋白质、草酸、单宁、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蛋白质的检测采用二辛可宁酸法,草酸的检测使用靛酚蓝比色法,单宁的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检测法,可溶性糖的检测使用蒽酮比色法,总酸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 1245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执行,糖酸比的计算:糖酸比=糖/酸。【结果】经过杀青处理后,所有的样品蛋白质均有流失,其中水煮处理的笋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且与处理时间没有相关关系。蒸汽处理的笋草酸含量为0.8~1.0 mg·g-1,水煮处理的笋草酸含量均约为1.0 mg·g-1,对照含量约0.1 mg·g-1;蒸汽处理和水煮处理的笋单宁含量分别约为0.38 mg·g-1和0.4...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NaOH浓度(%)、壳聚糖浓度(%)及浸种时间的水平及其组合对柚木(Tectona grandis)种子发芽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动态变化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试验实施。分别于播种前(初始)和播种后7、14、21、28 d时测定以上2指标。结果,可溶性糖初始含量为1.39 mg·g-1,播种后4个阶段处理组合的可溶性糖分别为0.20~1.44、0.11~0.70、0.10~0.63和0.15~0.54 mg·g-1,播种后处理组合间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28 d时)的差异。种子淀粉初始含量为0.41 mg·g-1,播种后4个阶段处理组合其含量分别为0.14~2.16、0.35~0.90、0.44~0.68和0.32~1.01 mg·g-1,处理组合间除21 d的外,淀粉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7 d时)的差异。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挖掘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单株及茶用型文冠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技术体系,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山东潍坊、宁夏吴忠和辽宁大连的共495株文冠果样树叶片的10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山东潍坊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682.135~2 935.579μg·g-1;宁夏吴忠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267.897~4 899.386μg·g-1;辽宁大连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703.787~2 878.085μg·g-1。三产地黄酮类成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山东潍坊(1 451.666μg·g-1)>辽宁大连(1 425.822μg·g-1)>宁夏吴忠(1 235.374μg·g-1)。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各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总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山东潍坊文冠果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黑老虎果实发育及种子油脂积累规律,可为其果实发育期的栽培管理和种子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观测黑老虎果实发育的8个不同时期果实和种子表型、横纵径、形状指数;并利用索氏抽提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法和气相色谱法,观测种子含油量、油体形状和分布、脂肪酸组分。【结果】黑老虎果实发育期为110天左右,发育期分为青果期(14~56 DAF)、转色期(56~84 DAF)、红果期(84~112 DAF)3个阶段(DAF:花后天数)。果实和种子的横纵径、质量生长曲线均呈单“S”型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决定系数高达0.967 2~0.998 6。14~98 DAF为果实生长期,横纵径和质量快速增加,成熟时果实横径为115.99 mm、纵径为105.65 mm、单果质量为526.08 g;14~84 DAF为种子生长期,成熟时黑老虎种子横径为12.38 mm、纵径为14.26 mm、种子百粒质量为47.85 g。种子油脂积累规律呈“慢—快—慢”变化,青果期积累缓慢、转色期快速积累、红果期积累减缓,油脂积累方程为y=56.261 2·(1+e6.582 ...  相似文献   

10.
以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新品种蓝心忍冬(L.caerulea‘Lan Xin’)、伊人忍冬(L.caerulea‘Yi Ren’)、黑林丰忍冬(L.caerulea‘Hei Lin Feng’)为材料,对其果实的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果柄长度等形态学性状进行调查,并测定了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等品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新品种在果形指数(纵径/横径)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而在单果重、纵径、横径、果柄长度、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方面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控冠效果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为探究无花果设施栽培控冠技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傲芬’无花果为材料,分别喷施多效唑500、1 000、1 500 mg/L、缩节胺500、1 000、1 500 mg/L、矮壮素500、1 000、1 500 mg/L的水溶液,以清水为对照(CK),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多效唑1 500 mg/L、矮壮素500 mg/L及缩节胺1 500 mg/L显著抑制了株高、节间长、茎粗、叶长、叶宽、柄长和柄宽,且多效唑的控冠效果最佳,多效唑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多效唑1 000 mg/L的叶绿素含量最高(61.16),缩节胺和矮壮素各浓度处理后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在果实品质方面,多效唑明显缩短了果柄长度,减小了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1 000 mg/L处理下的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最大,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矮壮素1 500 mg/L的单果质量和果柄长都减小,使果实纵径、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信阳地区适宜的桃树设施栽培措施,以信阳地区五月鲜桃为试材,以露天栽培为对照,分析不同避雨栽培措施下五月鲜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纵径和横径以及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花青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露天栽培措施下果实纵径和横径、可溶性糖含量、花青苷含量基本上在各个时期均最低,避雨条件下采用覆草栽培措施果实纵径和横径最大,可溶性糖和花青苷含量均最高,采收期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因此,与露天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条件能给信阳五月鲜桃提供更为优良的生长环境,且避雨条件下采用覆草栽培措施果实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_3对中秋酥脆枣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中秋酥脆枣发育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提高中秋酥脆枣果实品质的最佳外源GA_3浓度,为中秋酥脆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衡阳市祁东县中秋酥脆枣为试验材料,于花蕾期分别对枣花喷施400、200、100 mg/L的外源GA_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枣花和枣果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采样,分析不同浓度外源GA_3对中秋酥脆枣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水平范围内,经外源GA_3处理后,内源GA_3、NAA、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其快速增长期均出现在36 h后,至第2天即达到峰值,而对照组内源激素含量峰值在喷施5~10 d后出现,随后激素含量开始下将趋于平缓;且在枣花枣果发育的整个过程中,GA_3处理的内源激素含量整体高于对照组;外源GA_3处理对果形指数没有显著影响;400 mg/L的GA_3处理的果实纵横径、果实单质量最大,但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小;200 mg/L的GA_3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含量最大,分别为24.91%、24.99 mg/g、5.10 mg/g,CK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为19.6%。【结论】外源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中秋酥脆枣的内源GA_3、NAA、ABA含量,400 mg/L的GA_3处理可使果实增大但会使果实品质降低;200 mg/L的GA_3处理对果实形态特征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果实品质,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河西地区酿酒葡萄优良营养系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国外引入的25个酿酒葡萄营养系为材料,对其果实基本性状及品质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营养系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不同营养系果实的单穗质量为108.93~298.28 g,以‘MB-598’‘ML-343’的果穗质量最大,分别为298.28、290.40 g,‘CS-VCR19’单穗质量最小,仅为108.93 g。不同营养系果粒纵径为12.082~16.540 mm,果粒横径为12.363~15.170 mm,单果质量为0.986~2.090 g,果形指数为0.815~1.230,其中‘S-471’‘MB-598’为大果粒,单果质量均达2 g以上,‘PN-VCR20’果粒最小,单果质量小于1 g。不同营养系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90%~27.540%,可溶性糖含量为16.830%~23.300%,可滴定酸含量为0.523%~1.250%,糖酸比为15.929~49.231,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173~0.397 mg/g。‘MB-R6’‘CF-215’‘ML-343’‘ML-VCR3...  相似文献   

15.
无患子果实发育动态及内含物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果肉内含物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鲜质量等性状发育进程呈现明显的S型生长曲线特征;以果实生长发育时期为横轴(x),分别以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鲜质量的均值为纵轴(y),构建的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表明,无患子果实生长各性状与果实发育时期高度相关,数学模型可以正确地反映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对无患子果实脱落规律、果肉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皂苷含量变化规律等综合分析表明,10月下旬,无患子果实发育成熟,生长性状趋于稳定,果肉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从峰值下降至相对较低水平,而果肉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提出该时期为无患子果实采摘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为害后诱导核桃果皮产生的防御应答响应。[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酶标仪微量法分析核桃果皮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防御酶的活性以及苹果蠹蛾与核桃的互作关系。[结果]核桃果皮被苹果蠹蛾蛀食后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在为害24 h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为害48 h时可溶性糖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次生代谢物质胡桃醌、单宁的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胡桃醌在为害48 h时含量达到最高,为976.68μg·g-1,是对照的1.44倍;单宁含量在24 h时达到高峰,为4.11 mg·g-1,是对照的1.33倍;类黄酮的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在24 h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为害12 h时,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72 h时CAT活性达峰值,为55.97 U·min-1·g-1,是对照的1.45倍;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72 h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果实品质评价标准,筛选高品质的鲜食枣品种,为枣树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5个优选的鲜食枣实生株系的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果实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开展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影响的综合评价,以期为油茶苗木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湘林27号’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氮素水平为8 mmol·L-1,氮素形态为(NO3-∶NH4+=0∶0,10∶0,7∶3,5∶5,3∶7,0∶10),测定苗木的营养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光合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分析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苗木生产力相关的16个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苗高增量与地径增量、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苗高增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径增量、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投影面积、根系体积、根系直径)、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全氮含量与(根系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地径增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苗高增量、生物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促进核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推动核桃产业持续发展。【方法】以陕西省3个特异核桃品种和1个地方主栽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坚果表型性状、核仁营养品质和功能性成分等51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6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核桃坚果的各项主要指标差异显著。‘安康紫仁核桃’的坚果表型性状表现更好,其三径(纵径、横径、侧径)均值、单果质量、核仁质量及出仁率分别为36.44 mm、14.95 g、8.67 g、58.0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核仁粗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商洛紫玉’核仁的多酚、黄酮、花色苷、维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含量分别达到170.53 mg/g、229.82 mg/g、1.80 mg/g、57.80 mg/k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6项主要指标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126%,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核仁功能性成分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坚果表型性状及核仁营养品质有关。各品种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商洛紫玉’‘香玲’‘红...  相似文献   

20.
为给辽宁省建平县沙棘资源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对建平县主栽的12个沙棘品种的物候期及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还根据沙棘加工企业对其果实营养成分的利用范围对各品种果实的加工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供试的12个沙棘品种均于3月下旬开始萌动,4月中旬开始展叶,5月上中旬新梢开始生长,9月中旬新梢停止生长,4月中下旬进入花期,其花期持续4~8d;‘中红果’‘中黄果’‘深秋红’和‘雪地黄’于9月上中旬陆续成熟,其余品种均于8月上旬成熟。中国沙棘叶片于10月中旬开始变色,11月中旬全部落光;大果沙棘叶片于9月上中旬开始变色,10月中下旬全落。2)不同沙棘品种果实主要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其变异系数为7.19%~28.92%,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果形指数(28.92%)>百果质量(25.44%)>果实纵径(20.46%)>果实横径(7.19%)。3)百果质量与果实纵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即果实纵径越大,百果质量则越大。4)各品种果实加工品质的综合评分由大到小依次为:‘雪地黄’>‘巨人’>‘深秋红’>‘乌兰格木’>‘楚伊’>‘向阳’>‘阜欧’>‘中黄果’>‘俄3号’>‘中红果’。结合分析果实的主要性状和加工品质后认为,不论是对于满足沙棘加工企业的需求还是对于建平县沙棘资源的恢复与重建而言,‘雪地黄’和‘深秋红’两个品种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