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三因素鱼粉、磷脂、微量元素对饵料系数、千克鱼的饲料成本、饲料经济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及群体重量生长率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次序为R1(鱼粉)>R4(误差)>R3(微量元素)>R2(磷脂).在本试验各饲料配方中,以A2B3C1即50%鱼粉、15%磷脂、1%盐的搭配比例为最佳,相对应的饲料粗蛋白为43.61%,粗脂肪19.41%,无氮浸出物14.84%,代谢能为1.7×104 kJ/kg,与虹鳟鱼对饲料的营养要求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2.
朱明  吴玉波  任幸  黄迪  姜丹莉  王岩 《水产学报》2017,41(8):1298-1307
通过8周饲养实验检验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利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卵形鲳鲹饲料中鱼粉的影响。采用2×3实验设计。对照饲料(C)中鱼粉含量为250 g/kg。用玉米蛋白粉或γ-射线辐照玉米蛋白粉分别替代饲料C中鱼粉的20%、40%或60%,配成6种等氮等脂饲料(R20、R40和R60:以玉米蛋白粉为鱼粉替代物;IR20、IR40和IR60:以γ-射线辐照玉米蛋白粉为鱼粉替代物)。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31.9±0.2)g。结果显示,饲料鱼粉替代水平显著影响鱼体增重(WG)、摄食率(FI)、饲料系数(FCR)、氮储积效率(NRE)、磷储积效率(PRE)和鱼体磷含量,而γ-射线辐照处理显著影响鱼体的磷含量。无论以何种玉米蛋白粉作为鱼粉替代物,FI和WG均随饲料鱼粉替代水平增加而下降。在相同替代水平下,使用玉米蛋白粉或γ-射线辐照玉米蛋白粉作鱼粉替代物对FI、WG、FCR、NRE、PRE和鱼体组成(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无显著不同的影响。摄食饲料R20的鱼FI、WG、FCR和NRE与摄食饲料C的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通过添加玉米蛋白粉可将卵形鲳鲹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至200 g/kg。研究表明,通过γ-射线辐照处理不能提高玉米蛋白粉替代饲料鱼粉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静雅  任幸  李伟业  柳敏海  王力  王岩 《水产学报》2020,44(11):1873-1882
通过10周生长实验评价了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饲料鱼粉的潜力。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设4个鱼粉替代水平。对照饲料(C)中鱼粉含量为35%,通过添加棉籽浓缩蛋白分别替代饲料C中鱼粉的40%(R40)、60%(R60)和80%(R80)。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鱼初始体重为29.5 ± 0.5g。实验期间,每天分两次按饱食量投喂实验饲料。结果表明: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饲料鱼粉对鱼摄食、生长、饲料利用效率、鱼体组成和养殖废物(氮、磷和碳)排放量无显著影响,但单位鱼产量鱼粉消耗量(RCP)随饲料鱼粉含量下降而降低。基于生长、饲料成本、对环境的影响和RCP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投喂饲料R80时养殖效益有别于投喂饲料C、R40和R60时。上述结果显示通过添加棉籽浓缩蛋白可将条纹锯鮨饲料鱼粉含量降低至7%。  相似文献   

4.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为实验鱼,体质量(12.84±0.60)g。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Ⅰ以褐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探讨翘嘴红对饲料蛋白的需求;经过8周饲养,实验Ⅰ的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含量对翘嘴红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40.89%饲料蛋白组的鱼体增重率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是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1.04%3、5.51%和40.89%饲料蛋白组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P<0.05);40.89%、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31.04%和35.51%饲料蛋白组(P<0.05)。依据折线模型分析翘嘴红的增重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蛋白质效率,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7.43%~41.15%。实验Ⅱ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40.5%和54%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40%)、等能(20 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翘嘴红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适宜替代量。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13.5%2、7.0%和40.5%的鱼粉蛋白时,翘嘴红的增重率和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都显著高于54.0%替代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40.5%,饲料动、植物蛋白适宜比为3∶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50%和100%的鱼粉形成3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FM、B1和B2组,饲喂初始体重为(40±0.3)g的牛蛙,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试验,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营养物质消化率、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指标。结果显示:各组间牛蛙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豆粕替代鱼粉显著降低牛蛙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其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分析结果显示,豆粕100%替代鱼粉显著降低了牛蛙空肠和回肠蛋白酶活性,B1和B2组牛蛙回肠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FM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FM组。对牛蛙肠道组织形态观察发现,豆粕替代鱼粉后肠道绒毛高度、肌层厚度和柱状上皮高度显著降低。豆粕替代鱼粉后肠道促炎因子IL-1β、IL-17、IL-8和TNF-α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牛蛙饲料中大量使用豆粕会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产生负面的影响,并诱导肠道炎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5.6~27.0℃、盐度31、光照2000lx条件下饲育仿刺参苗种,研究了鱼粉、大豆蛋白与梭子蟹粉3种蛋白源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按海藻质量的1‰、2‰、3‰分别添加鱼粉、大豆蛋白与梭子蟹粉。在27个容积为56L的玻璃钢水槽中分别放入一片30cm×40cm的波纹板和200头(0.1g/头)幼参,适量充气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鱼粉试验组中以1‰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175.0%,平均每头幼参质量日增加(3.75±0.9)mg;大豆蛋白试验组中以1‰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165.0%,平均每头幼参质量日增加(3.25±0.3)mg;梭子蟹粉试验组中以3‰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203.5%,平均每头幼参日质量增加(5.17±0.7)mg。3种蛋白源的1‰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鱼粉>蟹粉>大豆蛋白>空白组,空白组与添加蛋白源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2‰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蟹粉>鱼粉>大豆蛋白>空白组,蟹粉与鱼粉和大豆蛋白之间差异显著(P<0.05),空白组与添加蛋白源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蟹粉>鱼粉>大豆蛋白>空白组,蟹粉与鱼粉和大豆蛋白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空白组与添加蟹粉试验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证明,用梭子蟹粉作蛋白源效果显著好于鱼粉和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7.
付闰吉  纪文秀  王岩  谢宁峡 《水产学报》2010,34(10):1525-1533
通过10周网箱养殖实验,评价了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点带石斑鱼对1种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的利用能力。采用2×4实验设计,设2个饲料蛋白水平(490 g/kg和530 g/kg粗蛋白),每个饲料蛋白水平下设4个鱼粉水平,其中1组饲料中加入500 g/kg鱼粉(对照),另外3组饲料中分别加入139、278、416 g/kg的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鸡肉粉∶羽毛粉∶血粉=65∶20∶15)替代对照饲料中30%、60%、90%的鱼粉。实验鱼初始体重为(33.4±0.1) g。实验期间,除恶劣天气外,每天分两次按饱食量投喂实验鱼。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摄食量、增重,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能量储积效率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饲料鱼粉含量显著影响增重,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和能量储积效率,但对摄食量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在相同饲料蛋白水平下,特定生长率(SGR)随鱼粉含量降低而下降;当鱼粉含量相同时,摄食高蛋白饲料的鱼SGR略高于摄食低蛋白饲料的鱼。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添加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可将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含量降低到200 g/kg,在490~530 g/kg范围内提高饲料蛋白水平无助于降低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体重(0.013 6±0.001 0) g]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为5%、10%和15%,分别替代鱼粉8.6%、17.2%和25.8%,饲喂凡纳滨对虾45 d,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摄食量、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不超过10%,对凡纳滨对虾日均摄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5%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效果最好,其相对增重率、增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2 542.8%、155.1%和1.58,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两者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5%组虾的生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对虾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4)玉米蛋白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用量为10%。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大豆浓缩蛋白(SPC)替代饲料中0(R0,对照组),15%(R15),30%(R30)和45%(R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4组等氮等能饲料,喂养(58.00±2.69)g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10周,每组设3个重复,研究SPC对中华鲟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以及血脂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替代比例的增加,中华鲟幼鱼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逐渐降低,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FE在R30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WG、SGR和PER在R45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逐渐降低。CHOL、TG和LDL-C含量在R30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肌肉和肝脏水分逐渐升高,脂肪逐渐降低,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R30和R45组的肌肉和肝脏水分含量显著高于R0组(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R0组(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脂和体成分等指标,中华鲟幼鱼饲料中SPC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可达30%。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磷脂水平对巴丁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5组饲料(磷脂添加水平分别为0%、1%、2%、3%、4%)对巴丁鱼进行56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各组肝脏、肌肉、腹脂的C18:3n3含量随饲料磷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C18:1n9含量随饲料磷脂水平升高而降低;4%磷脂组肌肉、肝脏组织的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而对照组的最低。各组肝脏、肌肉、腹脂的脂肪酸大类含量排序均为:饱和脂肪酸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且都以C16:0、C18:1n9、C18:2n6为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巴丁鱼肝脏、肌肉、腹脂的脂肪酸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饲料磷脂水平为4%时,肌肉、肝脏组织转化合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周晖  陈刚  林小涛 《水产科学》2012,31(6):311-315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1组以全鱼粉作为蛋白源,D2、D3组分别用脱脂豆粕替代10%和20%鱼粉,D4组以啤酒酵母粉替代10%鱼粉,D5组以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投喂体质量30~38g的幼鱼5周,研究3种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规格军曹鱼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D3组体质量、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5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脏体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3种蛋白均可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而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比例达到20%,就可能对大规格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鱼粉和豆粕分别为主要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源,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幼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4∶1、3∶1、2∶1和1∶1四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等氮等脂饲料配方,按配方制备试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1、D2、D3和D4。牙鲆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设有循环水系统的玻璃钢桶内(900L),每3桶鱼饲喂一种饲料,每天投喂饲料2次,每次达到表观饱食,饲喂期为56d。以增重率(WGR)、饵料系数(FC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指数(HSI)、肥满度(CF)、鱼体成分和饲料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饲料中不同比例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的饲养效果。通过测定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游离脂肪酸(FFA)、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随豆粕比例的增加,WGR、PER和SGR逐渐降低,FCR逐渐增加,当饲料中豆粕比例在24%以上时差异显著(P<0.05);HSI逐渐增加,且D1组显著低于其他...  相似文献   

13.
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摄食、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作蛋白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5种饲料(C0、C12、C25、C38和C50.5)分别含有0%、12%、25%、38%和50.5%的玉米蛋白粉以替代相应的鱼粉蛋白。其余1种饲料(C50.5CAA)是在饲料C50.5基础上补充1.8%晶体氨基酸混合物(L-lysine:1.2%,L-arg:0.6%)。经7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12.51±0.02)g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下降。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为50.5%时,大菱鲆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超过25%时,大菱鲆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0)(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超过38%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C0)相比显著下降(P<0.05)。C50.5CAA组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与C50.5组相比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饲料中添加晶体氨基酸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饲料效率(P<0.05)。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血清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也不产生显著影响,然而,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肉骨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设计通过调节油脂以及补充包膜赖氨酸、蛋氨酸,分别形成等氮、等脂、等赖氨酸、等蛋氨酸的日粮,进行饲养比较试验。试验分4组,对照组(D1)饲料鱼粉含量为12%,试验组(D2~D4)饲料肉骨粉分别替代鱼粉33.33%(D2)、66.67%(D3)、100%(D4)。试验选取体重(24.91±0.06)g的罗非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试验组(D2~D4)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内脏比、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肉骨粉替代鱼粉33.33%、66.67%和100%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替代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罗非鱼对肉骨粉的干物质、蛋白及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显著低于鱼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YZ)在66.67%替代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3.33%、100%替代组;丙二醛(MDA)含量66.67%替代组最低。肉骨粉替代鱼粉66.67%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结果表明:罗非鱼日粮中肉骨粉替代鱼粉不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不会降低胃、肠蛋白酶活性及机体免疫能力,可以全部替代鱼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用柞蚕蛹替代鱼粉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70&#177;1.0)g的鲤鱼为试验对象,以1%柞蚕蛹替代1%鱼粉,配制成2种等氮的饲料,在水泥池中进行为期62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1%柞蚕蛹替代1%鱼粉时,在试验前期其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比对照组降低,饵料系数(FCR)升高,在试验后期,其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比对照组升高,饵料系数(FCR)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配合饲料中酶解鱼浆蛋白和陆生复合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了4种等蛋(42%)等脂(12%)配合饲料(D1~D4),其中,D1(对照组)含30%鱼粉,D2~D4(处理组)都含14%陆生复合蛋白且还分别含有16%、11%、6%鱼粉和0、5%、10%酶解鱼浆蛋白;各处理组都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将360尾初始体重为(7.28±0.10) g的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海上网箱中,每个网箱30尾鱼,每种饲料设3个网箱。将鱼以上述4种饲料饲养62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胃蛋白酶(PEP)、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D3和D4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1和D2组,D4组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3组(P<0.05);D2~D4组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D2和D3组鱼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都显著低于D1组(P<0.05),D1和D4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水平显著高于D2和D3组(P<0.05);D2~D4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且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D1组(P<0.05)。研究表明,含6%鱼粉的D4组鱼的生长性能与30%鱼粉D1组无差异,且全鱼蛋白含量及肝脏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说明14%陆生复合蛋白配合10%酶解鱼浆蛋白可有效替代卵形鲳鲹饲料中80%鱼粉,使饲料鱼粉使用量低至6%。本研究是首次探讨酶解鱼浆蛋白在卵形鲳鲹配合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可为研发高效低成本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又称金鲳)复合油、脂肪粉以及低鱼粉饲料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饲料公司的商品料生产设备生产4种等氮(48%)等脂(11%)配合饲料(D1~D4):其中,D1~D3为饲料公司的金鲳商品料配方(含20%鱼粉),仅添加的脂肪源不同,分别为10%鱼油(D1)、10%卵形鲳鲹复合油(D2)、8%卵形鲳鲹复合油+4%卵形鲳鲹脂肪粉(D3);D4为本课题组研发的低鱼粉饲料(含6.6%鱼粉),脂肪源与D3一致。以此4种饲料于海水池塘网箱(2 m×2 m×1.5 m)中养殖卵形鲳鲹幼鱼,试验鱼体质量(64.75±0.70)g,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与D1组相比,D2~D4组鱼的生长性能和形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D2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3和D4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以及肝脏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D1组(P<0.05)。鱼背肌的粗蛋白含量D3和D4组显著高于D1组(P<0.05),而鱼背肌其他常规成分及腹肌各常规成分各...  相似文献   

18.
麻艳群  黄凯  肖新  陈涛  于丹  卢克焕 《水产科学》2011,30(7):383-386
选取900尾健康的巴丁鱼(约1.4 g/尾),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磷脂水平分别为0%、1%、2%、3%、4%),每组设3个重复,投喂同一种饲料,每个重复60尾鱼放养于一个水泥池(1.52 m×1 m×1 m)中。试验期56 d,试验水温为25~27℃。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的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磷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当磷脂水平为4%时,以上2个指标均达最高,分别为(1484.95±36.50)%、(4.92±0.26)%。第5组饲料系数最低(1.00±0.05)(P>0.05)。饲料磷脂水平显著影响巴丁鱼的肥满度、肝脏脂肪含量和肌肉脂肪含量(P<0.05)。第5组的肥满度最高(1.24±0.21),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第1组的肝脏脂肪含量最高(3.71±0.47%),与第3、4、5组差异显著(P<0.05)。第4、5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前3组(P<0.05)。  相似文献   

19.
加酶饲料酵母的养鱼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酶饲料酵母与以往报道的饲料酵母的主要区别是在饲料酵母中添加了纤维酶、蛋白酶等复合酶 ,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养殖效率。我们进行了用加酶饲料酵母替代 2 5 %、5 0 %和 75 %的秘鲁鱼粉饲养丰鲤试验 ,探讨饲料酵母在水产养殖业中利用的新途径 ,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试验用鱼来自南宁市水产良种场 ,选择规格基本一致、体质健壮无伤病、活泼、摄食良好的丰鲤鱼种供试。试验前训养15d ,然后随机分组进行试验。加酶饲料酵母(以下简称加酶酵母 ) ,广西桂林产 ,淡黄色干粉状 ;鱼粉为优质进口…  相似文献   

20.
采用2×6因子设计方法,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了含1%和2%磷脂,6个氯化胆碱水平(0、250、500、1 000、2 000、4 000 mg/kg饲料)的12组等氮、等脂精制饲料,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22±0.0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处理组各设4个平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胆碱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 000 mg/kg(1%的磷脂水平)和500 mg/kg(2%的磷脂水平)时,幼蟹的存活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9%和88%;幼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磷脂水平为1%时,1 000、2 000和4 000 mg/kg胆碱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250和500 mg/kg的处理组(P<0.05);磷脂水平为2%时,500 mg/kg和1 000 mg/kg胆碱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 mg/kg处理组(P<0.05),但与250、2 000和4 000mg/kg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全蟹粗脂肪含量、肝胰腺的甘油三酯含量、总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随着饲料中胆碱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磷脂和胆碱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饲料中适量添加胆碱和磷脂,可以显著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以及蟹体脂肪含量。以增重率为判据,采用折线回归法进行分析,得出饲料中不同磷脂水平下幼蟹的胆碱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 429.65 mg/kg饲料(磷脂水平1%时)和529.65 mg/kg饲料(磷脂水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